如皋市住建局
2024年工作总结
来源: 住建局 发布时间:2025-02-20 08:38 累计次数: 字体:[ ]

今年以来,住建局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深入学习贯彻党的二十届三中全会精神和习近平总书记对江苏工作重要讲话重要指示精神,坚决执行市委、市政府决策部署,聚焦城市建设、城市精细化管理、城市内涵品质提升等重点工作,抢抓一揽子增量政策机遇,真抓实干、奋勇争先,推动各项工作取得新成效。

(一)经济运行平稳健康发展。坚持稳中求进工作总基调,聚焦房地产业和建筑业两大支柱产业发展,2024年,全市完成建筑业总产值1893亿元、同比增长10%(南通市增速7.7%);建筑业增加值133.75亿元、同比增长4.5%,占如皋GDP比重8.3%,对GDP增长的贡献率6.0%;本地纳税10.5亿元、同比下降5.4%,入库税收地方留成部分占全市一般公共预算收入的9.1%。优化服务机制。充分发挥部门联动优势,搭建住建、公安、法院、金融、税务联动护航平台,为建筑业发展营造良好环境。化解融资风险。着力化解建筑企业担保链风险,推进组建六建、江中集团两个银团,为企业降低融资成本、金融生态健康稳定提供强力支撑。贯彻新发展理念。加快推动绿色低碳转型和智能建造,全市城镇竣工绿色建筑总面积180.94万㎡,城镇绿色建筑占新建建筑比例达100%。优化供给结构。持续优化房地产市场激励政策,通过放宽预售条件、提升配套设施建设服务、差异化资金监管,助推项目顺利建设,合力推动25个项目顺利交付,其中12个项目实现“交房即办证”。鼓励国企试点商品房“以旧换新”,充分释放政策红利。加大房地产融资“白名单”协调推进力度,支持房地产企业合理融资需求,目前全市5个项目被纳入“白名单”。

(二)历史文化底蕴持续彰显。统筹推进历史文化名城名镇名村申报。“一城两镇”申报取得重要进展,如皋申报国家历史文化名城通过住建部和国家文物局专家评估,目前国家历史文化名城申报已进入国务院最终复核阶段。丁堰镇获批省级历史文化名镇,长江镇杨洲社区获评江苏省传统村落,白蒲镇国家历史文化名镇申报高分通过部级专家组评审,城乡历史文化格局基本显现。持续优化保护体系。建立健全城乡历史文化保护传承体系,编制如皋历史文化名城、东大街历史文化街区、武庙历史文化街区等多个专项保护规划,持续开展历史文化资源挖掘,累计普查认定四批历史建筑83处。科学开展保护利用。坚持以人为本,开展东大街、武庙等历史文化街区保护更新,完成武庙北巷道路历史肌理恢复及管网更新工程,有序接入燃气管网,提升古城配套功能和宜居体验感;坚持以用促保,实施重点项目活化利用,盘活古城空间资源,合理注入公共服务、休闲娱乐等功能,不断激发历史文化街区新的生命力。积极构建法治保障。联合检察院、文体广电旅游局建立全省首家历史文化名城公益保护检察工作站,开发公益保护数治地图平台,入选住建部首批《历史文化街区保护利用可复制经验做法清单》48条之一。大力弘扬水绘文化。打造红色文化教育基地,布局新四军华中野战军第一师师部旧址展陈,举办“江海风云”——纪念新四军华中野战军第一师师部成立78周年暨纪念粟裕逝世40周年红色经典主题阅读活动,推出水绘园系列文化讲座,全面启动规划编纂《水绘园前世今生》工作,持续推动水绘园回归文化属性。

(三)城乡生活品质不断提升。优化调整供给结构。因城施策促市场止跌回稳,通过组织策划房展会、加大房票安置力度、鼓励住房以旧换新、建好用好房产超市等措施,充分满足、支持市场主体多元化住房需求。常态化开展入企走访、座谈交流等活动,积极搭建交流合作平台,牵头召开全市改善型住宅建设专题培训会议,支持房地产企业调整供应结构,引导企业融入房地产发展新模式,推进“好房子”建设。市政设施日益完善。系统开展“城市品质提升年”行动,针对市政设施养护维修“点多、面广、易反复、动态性”等特点,累计出动巡查人员1万余人次,完成中山西路等14条主次干道的沥青道路病害处置,对志颐路等30余条老旧人行道进行改造和提升,同步开展全市照明设施精细化排查,全年共维修路灯3796余处,增设路灯116盏,逐步打通城市照明“最后一公里”,城市道路亮灯率达99.68%,群众出行环境得到进一步优化。有序推进2024年度城市建设任务,新建锦溪路、八里港路、滨河东路3条市政干道,累计新增通车里程1.78公里,完成58#地、72#地、新联中等9个地块的外线供电项目。城市绿地稳步实施。高标准推进“乐享园林”建设,新建龙游河文化公园项目,成功入选2024年江苏省80项“乐享园林”项目清单;对福寿路、海阳路等40余处交通绿岛、道路绿带进行“微改造”,新增公共绿地面积3.4万平方米,让百姓乐享“生态福利”;全面推行城市绿地网格化管理,在23条道路、10个公园绿地安装园林管养信息告知牌57个,提升园林绿化养护管理质量。公用保障增量扩能。完成皋南片区、西片区水系畅通民生实事项目,皋南组团至皋南河新增5条排水通道,同步完成皋南河与龙游河连通工程,冒庄河、腰庄河、解放港水系实现互联互通,城区排水防涝能力整体提升;抢抓增量政策机遇,成功争取国债资金1.12亿元,推动老旧排水管网改造,重构如皋主城区地下管网体系;全年累计完成21项生态环境基础设施、11.4公里污水管网和1.05平方公里提质增效达标区建设,镇区9个居民小区雨污水改造,改造常青、高明两座污水处理厂,启动开发区水质净化厂建设,进一步强化全市水环境基础设施综合能力;有序推进南通东台管道联网供水工程,新建、改造农村供水主、次管网约120公里,持续提升农村供排保障水平。乡村风貌持续改善。坚持党建引领,充分发挥特色田园乡村党建联建功能型党组织示范引领作用,统筹推进美丽乡村建设,累计创成10个省级特色田园乡村、7个省级传统村,获评总数南通第一。以农村住房安全和品质双提升为目标,引导农民自主选择进城、搬迁、翻建、维修等方式改善住房条件,2024年已审批建设改善农户2668户,推动农房建设由“住有所居”向“住有宜居”转变,完成农房改善任务1600户,获得省级农房改善专项行动奖补资金1461万元。聚焦建设天蓝地绿水清、宜居宜业和美乡村目标,持续推进农村生活污水治理,全年完成61个行政村9200户分散农户生活污水治理(管控),全市治理(管控)率达到83.63%,提前完成省、市目标任务;率先实现“整县制委托、专业化运维、智能化监管”,跻身全省首批农村生活污水社会化治理示范县,获得省级单项奖补资金800万元;《村庄生活污水处理设施提升改造项目(2023-2024)》被纳入中央环保项目储备库,获得中央专项资金1654万元。

(四)人民幸福指数不断提高。老旧小区改造提质增速。坚持以优化环境、完善功能、品质提升为重点,积极有序推进老旧小区改造工作,完成皋南一组团等8个老旧小区改造工程,改造面积约20.61万平方米,惠及55栋楼1840户居民;年度加装电梯12台,较上年度增加5台,发放加装电梯补贴92万元。完整社区建设稳步推进。聚焦“一老一幼”设施建设,加快完整社区试点建设,完成迎新社区卫生服务站、妇女儿童之家、东皋书吧等项目方案设计;引导社会资本投资建设孔庙社区食堂,并投入使用。高效推进安置房办证。出台《关于安置房首次登记手续办理的专题会议纪要》《关于明确部分安置小区办证主体的专题会议纪要》等文件,按序时完成省委巡视交办安置房办证问题整改第一年目标任务。保租房筹集提速增量。及时完成2024年住房保障标准的动态调整,落实2024年住房保障申请工作,在前期已申报549套保租房的基础上,主动摸排增加房源,累计申报1460套,较上年增长93%,力争在年底考核排名中争先进位。探索公房管理新模式。持续写好“将改革推向纵深”的后续篇章,全面梳理现有政策、管理体系,创新管理思路,修订出台《如皋市直管公房管理办法》,进一步完善承租权变更和退出机制、租金价格机制。完成东大街258户、白蒲镇373户直管公房标志挂牌。大力拓展房源出租路径,2024年全年征收入库租金达1030万元,较上年增长15万元。扎实有力防控风险。持续抓好碧桂园、中南、海伦堡等重点房企风险化解,重点关注城市广场、逸璟园、珑园、时光映花园等延期交付项目,对重点涉稳项目资金实行全流程监管,实施“一企一策”帮助出险企业项目纾困解难,年内推动铂悦雅居、书香雅苑等5个涉稳楼盘顺利交付。

(五)城市运行安全平稳有序。持续开展消防安全隐患排查。周密部署住建领域消防安全百日攻坚行动,排查在建工地518次,督促整改消防安全隐患205项。有序推进高层建筑消防安全隐患“一件事”全链条治理工作,排查高层建筑1864栋,动态形成“隐患清单”,切实做到底数清、情况明,为开展专项整治奠定基础。全面加强建筑施工质量安全监管。优化全市在监项目监管模式,制定《关于对全市在监建筑工程项目实施差别化动态监管的通知》,对全市在监项目进行ABC分类监管,累计培育A类项目22个。创新安全生产强制培训机制,出台《关于建立安全生产隐患及事故强制(强化)培训机制的通知》,累计开班3期,培训110余人次,从业人员安全生产主体责任意识和能力水平显著提升。年内,创建省级建筑施工安全生产标准化工地16个、“云观摩”工地1个。深入开展燃气安全专项整治。深化瓶装燃气市场整合,10家瓶装气企业整合为5家储配站和5家供应站,均完成标准化提升改造和安全综合评估。按照“三管三必须”要求,组织开展两轮重点场所违法违规使用燃气整治,累计排查企业、单位5425家次,查改隐患602个;开展城市燃气管道“带病运行”专项治理,完成管道燃气特许经营中期评估,排查评估各类燃气管网2356公里,排查整改问题292个。持续优化自建房常态化监管机制。全面推广自建房安全监控设备安装,构建“网格+网络、线下+线上”的监管体系,逐步形成农村自建房安全管理长效机制。持续开展自建房安全专项整治工作,全市初判存在安全隐患农村自建房已全部完成系统销号;按照应改尽改、动态清零的要求,完成农村低收入群体危房改造任务82户。加快城市生命线试点建设。以韧性城市建设为目标,遵循“市县复用”模式推进市县一体化建设,分年度编排工作任务,积极开展城市生命线安全工程整体规划工作。编制完成《城市生命线安全工程实施方案》,高效推进安全风险评估,相关报告已通过专家评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