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以来,如皋市委、市政府认真贯彻落实中央1号文件精神,一手抓疫情防控,一手促经济发展,农业经济发展新动能持续增强,夏粮实现增产丰收,畜牧业生产稳定发展,上半年全市农业生产形势良好。
一、农业经济稳中有升
据上级统计部门反馈数据显示,2022年上半年,全市实现农业总产值59.41亿元(现价),同比增长5.1%;实现农业增加值36.07亿元(现价),可比价增幅同比增长5.2%,增速高于全国0.2个百分点,保持了稳中有升的发展态势。
(一)夏粮生产再获丰收
据统计,2022年全市夏粮播种面积为69.93万亩,比去年增加0.04万亩,同比增长0.6%,与上年基本持平。其中,小麦面积65.67万亩,比上年增长0.61万亩,同比增长0.94%。夏粮单产354.3公斤/亩,同比增长1.40%。其中,小麦单产362.5公斤/亩,同比增长1.03%。夏粮总产24.78万吨,同比增长1.47%,其中小麦总产23.81万吨,同比增长1.99%。今年我市夏粮呈现面积、总产、亩产的“三增”格局。夏粮丰收得益于我市今年气候较为适宜,土壤水含量较高,有充足的光热条件,以及后期的田间管理,确保了我市夏粮生产的好收成。
(二)蔬菜面积产量持续增加
据统计,2022年上半年全市蔬菜播种面积17.25万亩,同比增长4.6%,全市上半年蔬菜产量41.56万吨,同比增长了4.9%。其中,二季度我市蔬菜面积和产量分别增长6.3%。分品种看,上半年我市蔬菜主要以叶菜类、豆类、根茎类和葱蒜类蔬菜为主,分别占全市蔬菜总面积的28.3%、25.51%、17.46和9.01%,蔬菜产业已成为我市除粮食生产外拉动农业经济的重要支撑。今年疫情防控期间,除小部分地区出现一些蔬菜滞销的现象外,蔬菜销售基本正常,市场供应稳定。我市蔬菜面积产量稳步增长,产品结构的进一步优化,满足了本地市场和外地市场的需求。
(三)夏季油料面积产量双增
据统计,今年我市夏季油料油菜籽播种面积达8.83万亩,同比增加6.4%,每亩产量203公斤,较去年同期每亩产量增加4公斤,油菜籽总产达1.79万吨,同比长8.6%。
(四)畜牧业生产有喜有忧
据统计,我市上半年牧业产值10.79亿元,同比增长5.3%。上半年全市生猪存栏25万头,比上年同期下降21.7%,其中能繁母猪2.15万头,同比下降27.4;生猪出栏18.76万头,同比下降37.8%,生猪生产低迷。羊、家禽、牛奶产能稳步回升。上半年,我市羊出栏9.37万只,同比增长2.41%。家禽存栏966.27万只,增长12.35%;出栏1195.19万只,增长25.61%。牛奶产量6390吨,增长7.58%;禽蛋产量3.36万吨,同比增长2.78%。蚕桑养殖一直是如皋的传统特色产业,今年我市春蚕社会饲养量约5万张,生产蚕茧2375吨左右,春蚕茧收购价52元每公斤,全市近3万户蚕农,实现蚕茧现金收入达1.3亿。总体来说除生猪产能下降外,其它畜牧业生产继续保持稳定发展态势。
(五)水产品市场行情向好
受长江禁渔及全球疫情影响,国内水产品价格普遍上涨,我市主要养殖品种黑鱼、草鱼、鲫鱼等水产品行情较好,极大地激发了企业与农户的水产养殖积极性。上半年,我市水产品产量18819吨,比上年同期增长2.44%。
二、主要存在问题
(一)农资价格高影响农民生产积极性
近年来,种子、化肥、农药等农业生产资料价格不断上涨,加上疫情的原因,劳动力成本、运输成本大幅增加,农业种植成本上涨明显。6月中旬,我市小麦平均收购价格为3元/公斤,比上年同期2.6元/公斤增长0.4元/公斤,同比增长15.38%。但今年化肥价格5230元/吨,去年价格3800元/吨,同比增长37.63%。今年小麦种价格4.4元/公斤,比去年小麦种价格上涨0.8元/公斤,同比增长22.22%。今年水稻种子价格8.4元/公斤,去年价格7.6元/公斤,同比增长10.53%。各种农药价格相比去年,基本也翻了一倍。2022年小麦机耕机播机收的价格55元/亩,比2021年上涨10元/亩,同比增长22.22%。由此可见,虽然小麦产量和价格都创历史新高,但由于劳动力成本、机耕机播机收费、化肥、农药、种子等生产资料价格和人工成本的上涨,农民粮食收益空间受到挤压。
(二)生猪生产面临一定压力
一是受263整治影响,我市一季度关闭三家万头大型养猪场,生产规模明显缩小,生猪产能大幅下降。二是受新冠疫情和市场猪肉价格冲击,生猪养殖收益低迷。生猪价格近一段时间虽有回升,但饲料价格只涨不降,养殖收益仍然上不去。三是抵御风险能力较弱,近年来我市养殖业标准化规模养殖场建设取得了长足发展,但部分散养户生产技术水平不够高,抗御风险能力仍然较弱;四是疫病风险和市场风险仍然较大,目前疫情风险始终存在,养殖户仍然存在防疫压力,造成信心不足。
三、几点建议
(一)抑制农资价格过快上涨
近年来农资价格逐年上涨,特别是今年化肥价格涨幅超出了农户预期,建议加大对农资价格的调控力度,抑制农资价格的过快上涨,稳定农民种粮积极性。
(二)稳定和提高粮食价格
近年来我市农产品价格涨幅较小,与生产资料价格上涨幅度不对等,种植业投入高产出低,需要采取措施扭转这种局面,让农民种地有利可图。
(三)加大对畜牧业扶持力度
一是加强对养殖户疫情防控知识培训,现场指导做好防疫工作,降低疫病风险。二是分担养殖风险,出台引导养殖户加入政策性保险和商业性保险,提高抗风险能力。三是健全畜禽养殖预警机制,相关部门要密切关注生产形势变化,实时掌握市场价格动态,不断提高预警预测能力。四是政府出台相关政策给予养殖补贴,拓展养猪的利润空间,帮助养殖户渡过难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