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来,市人社局紧扣高质量发展目标,坚持民生为本、人才优先,聚焦稳就业、可持续、强支撑、促和谐、优服务,统筹推进普惠性、基础性、兜底性民生建设,全年各项工作有序推进,目标任务按序时完成。
一、重点指标完成情况
全市新增就业2.7万人,其中长江镇重大项目、重点企业新增就业1.7万人,首次来如就业1万人,城镇失业人员再就业5000人,支持自主创业3500人,创业带动就业1.2万人,城镇失业登记率1.75%,控制在2%以内。企业职工养老保险新增3.1万人,其中居保转企保1.4万人;城乡居民养老参保31.5万人;引进高校毕业生4900人,其中名校优生1000人,硕士以上研究生和高级职称以上人才220人;新增专业技术人员8000人;补贴性职业技能培训4.2万人,培育高技能人才1500人;受理劳动监察投诉举报案件740件,劳动仲裁案件850件,按期结案率100%。
二、亮点工作
1.“三位一体”人力资源服务平台做法获全省推介:打破就业、人才、培训、社会保险、劳动关系等条线“单兵作战”的现状,整合各部门“精兵强将”,成立人社专项服务组,搭建就业、培训、人才“三位一体”人力资源服务平台,采取整体联动、条块结合、各负其职的方式为企业提供全链条服务。该做法在今年全国市县人社局长示范培训班上作了推广,被省人社工作简报全版推介。
2.保用工稳就业工作南通作经验交流:响应中央就地过年号召,增加劳动力引进补助、以工代训补助、留“如”过节补贴、节后返岗交通补贴等,拿出真金白银“保用工、稳就业”。持续开展百日千万网络招聘专项行动”“高校网络双选会”等线上招聘会,创新开展“直播带岗”活动,吸引5.7万人次观看;今年2月5日,顶住巨大压力,在确保安全的前提下在奥体中心举办“春风行动”实体招聘会,1800多人入场求职,达成意向800多人,我市也成为全省唯一举办实体市场的县市,得到了南通市局的充分肯定。
3.企业职工养老保险扩面工作南通第一:我市企业职工养老保险新增参保3.09万人、完成率155%,城乡居保转企保1.41万人、完成率141%,率先全面超额完成全年目标任务,在南通各县市中遥遥领先。
4.高质量推进技师学院创建工作:落实市委市政府要求,
制定《如皋技师学院创建方案》,完成第一中专与如皋技工学校合并挂牌,10月27日成功举办创建发布会。
5.“如皋花木园艺师”劳务品牌荣获人社部表彰:如皋花木园艺师”劳务品牌获得人社部全国“行业引领类”劳务品牌,并作为全省唯一代表进行展示交流。
三、重点工作
1.就业局势稳中向好。一是丰富招聘方式。开展线上招聘会22场,推送招聘信息18.03万人次,服务求职者2.4万人次;举办线下招聘会118场,服务企业1400家次,求职者1.8万人次。二是拓宽用工渠道。外引劳动力9777人,组织需求企业赴洋县、云南、山西等劳务基地开展用工招聘;组织316家企业参加西安、徐州、盐城、连云港、扬州、淮安等地校园招聘,外引1万人;加强校企合作对接,深入企业开展培训宣传,鼓励企业开展“以工代训”“新型学徒制”,培训397人。三是加强就业援助。办好为民办实事项目,以返乡农民工、就业困难人员、失业人员等为重点,开展实名制登记和就业服务6159人,开展岗位推荐5437人,对年龄偏大、无职业技能的人员进行公益性岗位安置,共计87人,财政补贴611万元。四是加大创业扶持。发放创业担保贷款1300万元、省级大学生优秀创业项目奖励40万元。承办南通市创业孵化论坛暨省级创业指导专家团基层行活动;积极培育优秀创业项目,获评省级大学生优秀创业项目1个。
2. 社保体系不断健全。一是推进全民参保计划,全面摸排我市参保适龄对象,召开全市社保扩面工作会议,制订实施方案,强化工作合力,新增人数再创新高;办理困难群众代缴城乡居保10700人,办理待遇领取19935人,做到参保、缴费、领取3个100%。二是全面推进社保制度改革,继续推进“助保贷款”项目;机关事业单位养老保险制度改革全面落地;城乡居民养老保险待遇确定和基础养老金调整“两个机制”落实到位。三是落实各项社保待遇,城乡居保基础养老金“11”连调,由每人每月170元增至184元,全年发放7.28亿元;发放企事业离退休人员养老金60.94万人次,养老金支出20.57亿元;被征地农民应保尽保;受理工伤认定申请1601件。慰问高龄、特困、重病等退休人员1341人,开展退休人员免费健康体检3万人。四是全面强化社保基金监管。顺利通过省及南通市“三个全面取消”的专项检查;做好社保基金安全评估工作;实地稽查15家。
3.人才工作创新突破。一是人才引进更高水平。聚焦“高精尖缺”产业,靶向引进各类人才,搭建“政校企高校就业生毕业联盟”;深入推进“222”人才引进工程、“名校优生”引进计划,举办“2021如皋·哈尔滨高层次人才合作对接暨博士后招引洽谈会”引进名校毕业生1000人,提升名校优生来如就业比例。二是人才队伍更具活力。承办省乡土人才技艺技能大赛盆景制作项目,获批省级“乡土人才”大师工作室2个、示范大师工作室1个;通过人社部“中国留学人员创业启动计划”项目1个;省级“双创人才”项目1个;获“江苏省博士后科研资助计划”C类资助一项。三是人事管理更加规范。完成人事考试项目31项,服务考生1.8万人次,考试安全率100%;全市招聘事业单位527人(教师441人);完成各单位岗位变动核准2000多人次。
4.劳动关系稳定和谐。开展劳动保障法律法规宣讲、省优秀劳动关系和谐企业创建、女职工产假权益专项检查、“五一劳动法律宣传服务月”“仲裁开放月”等系列活动;通过网络数据平台,动态掌握信息,加强分析研判和预警,从源头端减少重大劳资纠纷的发生;开展最低工资政策实施效果评估调查、季度人工成本监测,开展企业薪酬调查,抽取部级企业66家、省级企业48家,调查数量排全南通前三;做优书面审查,审查1.6万家,审结数领跑南通;持续推动劳动仲裁案前基层调裁对接制度,调解或经调解撤诉321件,占比62.1%。
5.公共服务更加优化。推进省一体化平台“一网通办”,广泛发动企业进行帐密注册,注册率达90%,在南通作经验介绍,网办量由33%提升到50%;建设“智慧化、标准化、便捷化”经办服务体系,优化再造标准化服务事项134项,下沉至基层事项71项,开辟了“跨省通办”“退休一件事”“重大项目”等绿色通道,重新规划窗口设置,设置了导服台、等待区、综合柜员区、专项事项区、综合审批区、自助服务区、网上办件体验区等39个服务窗口。
四、存在问题
一是企业“招聘难”现象突出。本地劳动力不断减少,企业薪资待遇、文化环境、周边配套的相对不足,人力资源成本大幅提高,企业招聘的难度越来越大。二是社保扩面难度加大。人口老龄化加快,社会保险人数增量收窄,居民养老保险转职工养老保险,缺乏配套的政策措施,群众主动性不强。三是劳动关系不稳定因素增多。新业态发展迅速,大量非标准劳动关系涌现,劳资矛盾因素增多,呈现出复杂化、群体化的新特点。
五、2022年打算
1.强化“三位一体”人力资源服务平台作用,促进供需渠道精准高效对接,稳定就业岗位,创造就业机会,全年城镇新增就业不少于1万人,城镇登记失业率保持在2%以内。
3.保障重点群体就业。对就业困难人员开展实名制动态管理和分类帮扶,健全就业需求调查和失业监测预警机制,
4.加大创业扶持力度,落实富民创业担保贷款及贴息等扶持政策,支持成功自主创业不少于1300人。
5.深入开展职业技能提升行动,围绕如皋产业需求开展技能培训,扩大培训规模,加强政校企合作,落实以工代训、企业新型学徒制、“菜单式”培训。
6.进一步实施精准扩面,高质量持续推进全民参保计划,扩大企保覆盖面。
7.合理提高保障待遇水平,刚性落实社保待遇,及时足额发放机关事业单位、企业退休人员基本养老金和城乡居民基本养老保险基础养老金,并按照省市部署,同步调整。引导城乡居民合理选择缴费档次。
8.提升退管服务水平,组织退休人员走访慰问和开展第八轮免费健康体检工作,开展丰富的退休人员文体娱乐活动,打造如皋文化养老服务品牌。
9.全面优化人才队伍结构,发挥“政校企就业联盟”平台作用,持续开展“222”、“名校优生”人才引进计划等各类人才工程项目、组织学子看家乡等活动,提高回如就业率。大力弘扬工匠精神,培养技能人才;助力乡村振兴,培养乡土人才;围绕“高精尖缺”,培养专业技术人才。
10.推进技师学院创建,申报并创成高级技工学校。
11.强化机关事业单位人事管理,分类推进事业单位人事制度改革,完善岗位管理、公开招聘、绩效工资等制度。
12.持续构建和谐劳动关系,全面贯彻劳动关系“和谐同行”能力提升三年行动计划,健全劳动关系风险监测预警制度、协调劳动关系三方机制、全仲裁办案全流程管理体制,构建多层次全方位的劳动人事争议处理工作格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