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多年的邻里‘疙瘩’终于解开了,现在我们俩亲如姐妹。多亏工作组把道理讲到了我们的心坎里,这份情谊我一定好好护着。”近日,如皋市白蒲镇蒲东社区两户村民紧握双手的画面,成为如皋市“下沉一线进村居、三级联调化矛盾”专项行动的温暖注脚。这场历时数月的调解,不仅消融了邻里积怨,更彰显了市、镇、村三级联调力量用“真心”换“民心”的治理温度。
三级联动“破题”
多方协同“解题”
单丝不成线,独木不成林。为破解基层调解“力量散、专业弱”难题,三级联动形成“调解矩阵”:市级驻点工作组由政法、信访、农业农村等部门业务骨干组成,提供政策支撑;镇级攻坚队由镇长牵头,政法条线干部、法律工作者、农业技术员等“多兵种”协同作战;村级小分队吸纳村干部、乡贤、网格员等“本土力量”,形成“市级精准指导、镇级统筹攻坚、村级前沿化解”的闭环体系。
在处理某企业与周边农户的环保纠纷时,市级工作组提供环保法规解读,镇级队伍协调检测机构实地采样,村级调解员挨家挨户听取诉求,仅用15天就促成企业整改与农户补偿协议签订,让“各吹各调”变成“同频共振”。
把准矛盾“脉搏”
摸清民生“痛点”
矛盾藏在角落里,群众盼在心坎上。为打通基层治理“最后一米”,白蒲镇下沉联调工作组带着问题清单深入田间地头,聚焦土地权属争议、邻里积怨化解、民生保障诉求等高频领域,开展“拉网式”排查。通过听取镇村专题汇报、逐户走访当事人、实地丈量争议地块、调阅历史档案等方式,全面掌握60多件矛盾纠纷的来龙去脉,其中22件疑难积案建立“一案一档”,为精准施策打下坚实基础。
在蒲西社区土地流转纠纷排查中,白蒲镇下沉联调工作组顶着烈日连续3天蹲点田间,对照30年前的分地台账重新测绘,用带着泥土气息的调研数据,为后续调解提供了无可辩驳的事实依据。这种“把办公室搬到现场”的工作作风,让群众感受到“问题有人管、呼声有人应”的踏实。
法理筑牢“底线”
情理架起“心桥”
“调解不是打官腔,要让群众听得懂、信得过。”这是白蒲镇联调工作组的实战心得。他们创新“法理为基、情理为桥”的调解策略:对土地界址、合同履行等争议,用法律条文“定分止争”,调取历史档案、权威鉴定报告等“硬证据”消除分歧;对家庭矛盾、邻里误会,用乡音俗语“拉近距离”,通过“回忆共事往事、邀请亲友劝说”等方式唤醒共情。
文峰社区两户村民因宅基地界址争执多年,白蒲镇下沉联调工作组先带着《中华人民共和国土地管理法》上门解读,再请出见证当年分地的老支书“现身说法”,最后提议“各让半尺留条路”。如此,既守住法律底线,又留足人情温度。这种“法理讲透、情理讲够”的智慧,让全镇16件疑难积案得以成功化解,调解成功率较往年提升23%。
下一步,白蒲镇将继续深化市镇联动机制,提升矛盾纠纷解决能力,让“小事不出村、大事不出镇、矛盾不上交”的“枫桥经验”在白蒲镇结出更多民生硕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