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信息报送
如皋市吴窑镇农家书屋添活力 文化新风拂乡野
来源:如皋市 发布时间:2025-07-31 09:48 字体:[ ]

今年以来,如皋市吴窑镇以农家书屋为重要阵地,通过创新融合全民阅读推广、非遗文化传承、网络空间治理等内容,让墨香与匠心在乡野间流淌,让文明新风借数字之力焕发新颜,有效提升了群众的网络素养与文化获得感。

“以书为桥”

让乡村读书热起来

走进吴窑镇四房社区农家书屋,只见书架上整齐摆放着农业技术、中国文学、少儿读物等各类书籍。几位村民正围坐在一起,认真翻阅着关于大棚蔬菜种植的专业书籍,不时相互交流心得。“现在种地讲究科学,书屋里的农技书可帮了大忙,照着书上的方法施肥、防治病虫害,今年的收成肯定错不了。”四房社区居民周秀梅拿着一本《设施蔬菜高效栽培与安全施肥》,脸上洋溢着丰收的期盼。

为让农家书屋真正“活”起来、“火”起来,吴窑镇结合不同群体的阅读需求,推出了“菜单式”服务。针对农民群众,邀请农业专家走进书屋,开展“春耕农技小课堂”,围绕水稻育秧、果树修剪等实用技能,进行现场讲解和答疑;面向青少年,组织“书香伴成长”主题活动,通过亲子阅读、故事分享会等形式,培养孩子们的阅读兴趣;对于老年群体,特意准备了健康养生、历史故事等书籍,丰富老人的日常生活。

“以前农闲时大家总爱凑在一起打牌聊天,现在书屋成了‘加油站’,看书、学技术成了新风尚。”吴窑镇文化站负责人蔡成君介绍,通过诗歌朗诵直播、云端阅读感悟分享、好书推荐短视频、新书赠阅等形式,阅读正从“一时热”变成“长久香”。

“双线融合”

让非遗文化活起来

一把剪刀在指尖翻飞,红纸瞬间化作栩栩如生的花鸟;染缸旁,各色棉布在手中流转,晕染出独特色泽;艾草香气中,村民们围坐一起,将艾草捶制成驱蚊香囊……今年以来,吴窑镇依托农家书屋这一基层文化阵地,创新探索“线下体验+线上传播”模式,已成功举办剪纸、扎染、艾草锤制作等25场非遗主题活动,让沉睡的非遗技艺在互动中“苏醒”,在传播中“绽放”。

“剪个兔子耳朵要留三分尖,福字的横画得带点弧度才显灵气……”在吴窑镇小马社区农家书屋,剪刀声此起彼伏。据了解,该镇定期会邀请本地非遗传承人现场授课,从工具使用到技艺技巧,手把手指导村民体验,让村民感受传统文化的魅力。参与活动的村民王宏看着亲手完成的剪纸作品,心里美滋滋地:“很高兴能学到剪纸这门技艺,亲手试了才知道这里面门道真多。”

线下体验热度高涨,线上传播同样精彩纷呈。跟着直播镜头,百余名网友同步操作、学习。吴窑镇通过平台直播、教程发布等方式,扩大传播覆盖面,既让剪纸、扎染、艾草锤等非遗技艺在乡村“活起来”,又为农家书屋注入文化活力,有效提升了群众对传统文化的认同感。

“安全课堂”

让防范意识强起来

“‘不点不明,不防不行’——打一网络安全术语!”吴窑镇立新社区的农家书屋里,谜题刚一抛出,就被村民们齐声答出:“是‘漏洞’!”这场别开生面的“网络安全灯谜会”,把网络安全知识、举报流程等内容,化作妙趣横生的考题,引得村民们踊跃参与,大家在欢声笑语中,把网络风险防范意识刻进了心里。

在常态化开展的网络举报培训中,工作人员用真实案例拆解骗局,在你问我答间梳理要点;警示教育片里的鲜活教训、知识宣讲中的实用技巧和宣传手册,从不同角度把网络安全法规和防诈技能讲得明明白白,引导村民练就“识谣言、辨诈骗”的火眼金睛。

“以前总觉得网络诈骗是别人家的事,离我们很远。”立新社区居民曹正国摩挲着手里的网络安全手册,笑着说,“现在看到奇怪的链接,我的第一反应就是‘陌生链接点不得、中奖短信别轻信’。不光自己绷紧这根弦,碰到邻居还会念叨几句,提醒他们别上当。”在大家眼里,农家书屋就像个贴心的“安全课堂”,帮大家筑牢了心理防线,日子过得更踏实、更安心。

下一步,吴窑镇将继续把农家书屋打造成“文化加油站”“文明传习所”“安全防护网”,用群众喜闻乐见的活动,让书香浸润乡野,为乡村振兴贡献更多文化力量与网络正能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