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借着暑假契机,我们邀请市木偶艺术团为村里的孩子们表演木偶剧《火烧竹篱笆》,就是要让这段抗战历史变得‘触手可及’,这也是送给孩子们最生动、最鲜活的爱国主义教育课。”城南街道育华村党总支书记郭张林道出了这次活动的初衷。
7月20日清晨,育华村活动室就已热闹起来。许多村民带着孩子早早赶来,观看即将上演的杖头木偶剧《火烧竹篱笆》。
该剧由市木偶艺术团倾力打造。该团团长周沈兵介绍,为纪念中国人民抗日战争暨世界反法西斯战争胜利80周年,剧团以省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如皋杖头木偶”为载体,倾情演绎这段民众团结抗敌的历史,正是为了让历史不被遗忘,让传统艺术在新时代焕发新生。“我们从去年下半年开始排练,今年《火烧竹篱笆》已经走进校园、社区,巡演了二十多场。”周沈兵表示,市木偶艺术团想通过不断的演出,探索非遗传承的创新路径,帮助青少年、广大群众铭记历史,力求将这部木偶剧打造成一座“行走的抗战纪念馆”。
当天的演出现场,迎来了两组特别的“00后”观众:一组是参与过“火烧竹篱笆”行动的百岁长寿老人;另一组则是来自南京师范大学新闻传播学院的学子们。演出现场,两代人间展开了一场跨越时空的对话。
“那时候,日伪搞的竹篱笆可害苦了我们老百姓。有句民谣这么说:‘竹篱笆,硬分家,南边田,北边家,粮田荒芜没法种,种好的粮食,吃不到它。’”“火烧竹篱笆”行动亲历者百岁老人刘国钦向南京师范大学学生陈雅典讲述过往的艰辛。
人多,办法多,百姓们想方设法地破坏竹篱笆。“特别是1943年7月1日那个夜晚,点火烧篱笆的声音此起彼伏,那场面,真是壮阔!”82年过去,当时民众齐心奋战的场景和燃烧的怒火,依然深深烙印在亲历者冒松岩、李国徐的心中,“我们傍晚就去了,男女老少齐出动,心里憋着一股劲儿,必须把这害人的篱笆彻底烧掉!”
“火烧竹篱笆”,是一场闪耀着民众智慧与无畏勇气的胜利。那冲破夜空的火焰,是日积月累的愤怒喷发,更是不屈抗争精神的璀璨光芒!虽已过去82载,这场英勇斗争及其承载的精神,将始终激励后人:在新的历史征程中,无论面对怎样的艰难险阻,都要继承这凝聚众志、勠力同心、勇毅前行的精神火炬,奋斗不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