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2021年度如皋畜牧业生产形势分析
稳定畜牧业农产品生产,保障好“菜篮子”是民生工程的头等大事。如皋市委、市政府围绕种猪场和规模猪场建设,盘存量、扩增量、挖潜能,2021年,全市主要畜禽生产总体向好,生猪存栏量稳步增长,基础产能加快恢复,出栏量显著增加,生猪出栏价格趋于平稳。
一、主要畜禽品种生产形势向好
(一)生猪生产稳步增长,出栏大幅增加。
如皋2021年度末生猪总存栏达34.38万头,较2020年度末存栏33.16万头增加1.22万头,同比增幅为3.68%。全年度生猪总出栏达66.42万头,较2020年度总出栏46.06万头增加20.36万头,同比增幅达44.20%。
(二)羊、牛存栏年度同比增长,羊出栏同比有所回落。
2021年度末,全市山羊存栏数为18.07万只,较2020年度末存栏13.52万只增加4.55万只,同比增幅33.65%。;牛存栏0.27万头,较2020年度末存栏0.22万头增加500头。其中肉牛435头,奶牛2310头。全年山羊总出栏达20.11万只,较2020年度出栏23.29万只减少3.18万只,降幅达13.65%。
(三)家禽存栏微增、出栏微降。
2021年度年家禽总存栏达984.85万只,较2020年度存栏878.78万只增加了106.07万只,涨幅12.07%。2021年度全市家禽总出栏达2418.18万只,较2020年度出栏2521.84万头减少了103.66万头,同比减少4.11%。
二、当前如皋畜牧业发展面临的主要问题
(一)目前困扰生猪生产最大因素生猪价格的不稳定。
近三年来,生猪的出栏价格波动很大。
特别是今年,最高34.91元/公斤,最低11.57元/公斤,最高是最低的3.02倍。价格的大幅波动对养殖户来说就存在着很多不确定性,养殖风险增大,自然养殖意愿就没那么强烈。
(二) 生猪出栏价格持续低于养殖成本,生猪养殖普遍出现亏损现象。
受生猪产能持续恢复影响,生猪出栏价格整体呈下行趋势。加上今年玉米、豆粕作为猪饲料的主要原料,价格持续上涨,目前生猪养殖已经出现了大面积的亏损现象,每头生猪亏损在100元-300元。大大降低了养殖户的积极性,一些小型户已经准备不养或息养。
(三)生态环保投入高,263环境整治还在继续。
2021年底市里统一要求,如皋新好农牧有限公司、南通华多种猪繁育有限公司2两家进行了拆除,目前全市生猪存栏在27万左右。由于拆除的两都是种猪场,所以能繁母猪也减少比较多,目前全市能繁母猪存栏大约在2万2头左右。虽然养殖产业逐步形成规模化、企业化,但在养殖场环保标准要求高、环保投入多等诸多因素的影响下,部份养殖场环境整改难度大,一些养殖户不敢贸然扩栏。
(四)肉牛的养殖没有行成规模。
目前我市的肉牛总量才435头,产业还在起步阶段,养殖户很散,不成规模。
三、做好下年度畜禽生产的几点建议
(一)坚持稳价格保供应,确保生猪养殖稳定有序。
一是加强宏观调控,稳定饲料市场和生猪市场,进行生猪养殖规模总量调控管理,合理引导生猪出栏出售,稳定市场生猪长短期供应。二是加大标准化生产、生产科技水平、畜禽良种培育等方面的政策支持力度,推动养殖户提质降本,增强抗风险能力和盈利水平。三是继续加强非洲猪瘟和新冠肺炎疫情的防疫防控,降低生猪养殖各环节风险,稳定生猪养殖户信心,确保生猪养殖稳定有序生产。
(二)推动产业升级优化,促进生猪全产业链健康发展。
采取措施加强生猪产业上下游衔接,畅通养殖、运输、屠宰、加工、销售环节,提升运行效率,降低包括屠宰企业在内的产业链相关企业的经营成本;立足产业规划和市场需求,优化行业布局,推进仓储、运输、处理、集配等基础设施建设,打通和延长生猪全产业链。
(三)加强市场跟踪预警,推动畜禽养殖高质量发展。
一方面要加强对市场需求和居民消费需求的跟踪研判,打造绿色、高品质畜禽产品,通过建立高效、环保的特色养殖区,在精品养殖、绿色养殖等高端养殖上发力,提升畜禽产品附加值,进一步满足居民对高品质肉蛋奶的需求。另一方面,要加强畜禽饲料原料价格和肉蛋奶产品市场价格波动的监测预警,结合市场情况适度调控饲料原料价格,推动生猪、肉蛋鸡等养殖效益进入合理区间,在遏制“肉贵伤民”的基础上,避.“猪贱伤农”、“蛋贱伤农”,推动畜禽养殖健康稳定发展。
(四)推动黑猪产业做大做强。
目前全市存栏黑猪50头以上的养殖场户共13家,存栏黑猪6560头(其中母猪1423头)。黑猪是我市的一张名片,如何做好做大是我们下一步的重要科题。
(五)合理规划肉牛产业。
2021年末,我市肉牛435头,和上一年度基本一样。我市肉牛产业正处在起步阶段,市政府要合理规划好产业结构,各部门各镇区应统一协调,把肉牛产业发展成我市又一特色产业。(顾继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