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新闻中心 > 如皋头条
没了“硝烟味” 多了“清新气”
来源:如皋市 发布时间:2022-02-09 09:59 字体:[ ]

“竹板一打嘀嗒响,听我老杨讲一讲;烧斗香,烟雾大,熏得眼泪如雨下……” 2月1日,大年初一,在古城如皋,汽车广播内传来一阵明快押韵的快板声。

上午9时30分,如皋水绘园景区内,刚停好车就遇到了张建国。老张带着从武汉过来的亲家刚吃好特色早茶,正准备进园游玩,“虎年第一天,有了新气象,就是车子好停多了,不用躲着‘燃烧弹’了。”

老张口中的“燃烧弹”,指的是逢年过节燃烧的斗香。在南通在内的苏中地区,烧斗香是不少人的习惯。以往逢时过节在沿街商铺前、居民小区里,一米多高的斗香一排接一排,浓烟四溢,味道呛人,燃烧的香灰随风刮极易引发火灾。

老张在如皋市区经营着一家装潢材料店,过去春节前夕他都会买好斗香,留着大年初一、初五早早来点,以图“财运”。老张说,那一排商铺大家都烧香,他自己也不能搞特殊,“原来都是自己在家点几支香,后来换成了斗香,这几年还越来越‘高’,你家买5层斗香,我家就买8层,唯恐自家财运被人抢了去。” “斗香一烧就是一整天,早上点的话,到当天晚上还在燃火。”一旁的环卫工人王国兰无奈地表示,有的香灰外表看似烧完,其实还没完全熄灭,内部温度很高。

每逢春节假期,困扰王国兰的还有如满地鸡毛一样的烟花爆竹垃圾,很难清扫。“最难打扫的是炮仗皮,散在路边花坛的草丛里,要用夹子一点一点地夹出来,耗时耗力。”不得已,王国兰和同事们得加班加点忙好久。

燃烧斗香、燃放烟花爆竹,带来的危害也是显而易见的。如皋市公安局副局长李祝表示,据统计,近三年来,每年如皋地区春节7天,因燃烧烟花爆竹造成的火灾均在40起以上,因燃烧斗香造成的火灾均在30起以上,其中造成汽车火灾约占70%。

“破除陈规陋习,为空气‘减负’,这是推进全国文明典范城市创建的必然要求。”如皋市委常委、宣传部部长高峰介绍,该市把烟花爆竹禁限放、斗香禁烧战当成一场战役来打,统筹谋划、协调联动、精准施策,全面推动烟花爆竹禁限放、斗香禁烧工作落到实处。

新年伊始,如皋调整了烟花爆竹禁限放区域,明确禁放区域内全年禁止任何单位和个人燃放烟花爆竹。1月10日,如皋市烟花爆竹燃放管理领导小组办公室发布《致市民朋友的一封信》,倡议市民朋友不违规燃放烟花爆竹,不购买、燃烧斗香。公安部门持续保持查处非法燃放行为的高压态势,市场监管执法人员已检查涉香生产经营户434家次,拆解斗香355个,立案查处6件。

不点、不燃,这一禁令得到了市民的支持和拥护。

“烧香图财运和生命财产安全,我选后者。”这个春节,老张多年来第一次没有去购买斗香。不光如此,他还在微信朋友圈呼吁,不烧斗香,让自己、也让更多人多呼吸新鲜空气。在老张的带动下,周围的店铺主动告别烟花爆竹,不烧斗香,争做“禁燃一族”。

“我一觉安稳睡到天亮。”家住如城街道金鼎名城的市民谢波兴高采烈地说,往年新年第一天从凌晨开始,许多人就会放“开门炮”,图个好彩头,但是今年城区大多数市民响应政府号召,在市区听到的只有稀稀落落的鞭炮声。

“没有了爆竹的硝烟味儿,其实年味没有变。”虎年第一天,如皋市民余慧忙着微信抢红包、给亲友拜年,乐在其中。她说,只要心与心连在一起,只要这种温厚的亲情没有改变,年味就不会消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