鸡大肠杆菌病是由埃希氏大肠杆菌的某些致病菌株引起的局部或全身性感染的疾病。包括大肠杆菌性败血症、肠炎、脐炎、全眼球炎、气囊炎、卵黄腹膜炎、大肠杆菌性肉芽肿和关节炎等病型。鸡大肠杆菌病是养鸡场最常见的细菌性疾病之一。近年来,我国集约化养鸡业不断发展,饲养密度在增加,鸡大肠杆菌病的发病率在日益增多,成活率不断下降,造成肉鸡增重减慢和胴体级别下降、蛋鸡产蛋率下降,给我国的养鸡业带来了巨大的损失。由于大肠杆菌很易产生耐药性,所以在防治方面是一种颇为棘手的疾病。
\r\n
一、病原学
\r\n
大肠杆菌为中等大小的革兰氏阴性菌,一般散在排列,大小为1~3微米×0.4~0.7微米。无芽孢,大多数菌株有鞭毛,可运动。在普通琼脂平板上经37℃24小时培养,可形成光滑无色、隆突低、边缘整齐,并呈颗粒状结构的菌落,直径约1~3毫米。在麦康凯琼脂平板上生长形成有黏性粉红色菌落,在伊红美蓝琼脂平板上则形成黑色、带有金属光泽的菌落。
\r\n
大肠杆菌的生化特点为可发酵多种碳水化合物,产酸产气,大多数菌株发酵产生乳糖和蔗糖,不产生硫化氢,不分解尿素,吲哚试验为阳性,V.P.试验和柠檬酸盐试验为阴性。
\r\n
大肠杆菌血清型众多,目前已确定的大肠杆菌O抗原有171种,K抗原有103种,H抗原56种,F抗原17种,最常见的血清型为O1、O2、O35、O78等。
\r\n
大肠杆菌的抵抗力一般,在寒冷、干燥的环境中存活较久,常用的消毒剂数分钟内即可把它杀死。大肠杆菌是一种条件性致病微生物,广泛存在于饲料、垫料、粪便和圈舍的灰尘中,也作为常在菌存在于正常动物的肠道中。当机体的抵抗力降低时,特别是在应激情况下,可使感染的鸡发病。
\r\n
二、流行特点
\r\n
各种年龄的鸡都易感,雏鸡及4月龄以下鸡多发,尤其是20日龄到45日龄鸡最易感染。5月龄以上鸡很少发病,发病症状轻微。因此,该病主要发生于肉鸡、蛋仔鸡及青年鸡。大肠杆菌病一年四季均可发生,但主要发生于多雨、闷热、潮湿的夏秋季节,圈舍潮湿,加之饲养密度过大、通风不良的环境之中。大肠杆菌属条件性病原微生物,一般小群体饲养环境比较好,对鸡的危害不大,所以不被人们重视,但是在集约化笼养的条件下,一旦管理不善、环境卫生不良或恶劣的外界条件和各种应激因素如鸡群密集、空气浑浊、过冷过热、营养不良、饮水不洁等都能促使本病的发生和流行。在隔离、消毒不严格的情况下,病鸡和种蛋是该病的主要传染源。消化道、呼吸道及种蛋为传播途径。其传播方式有:病鸡的粪便污染鸡舍的环境,被易感鸡吸入而经呼吸道感染;通过污染饲料、饮水经消化道感染;通过卵巢和输卵管,经蛋垂直感染。此外,种鸡还可通过配种传播该病。
\r\n
鸡大肠杆菌病常与沙门氏杆菌病、传染性法氏囊病、传染性支气管炎、马立克氏病、新城疫或支原体病等并发或继发感染。尤以慢性呼吸道病继发本病最为常见。
\r\n
三、症状与病理剖检
\r\n
鸡大肠杆菌病类型复杂,根据发病年龄、侵害部位以及病程长短等表现为不同的病型。
\r\n
1.雏鸡脐炎型 因脐部受大肠杆菌感染而引起的雏鸡病。这种感染可能发生于卵内,也可能发生在出壳后。病雏表现为精神沉郁,羽毛蓬乱,少食或不食,腹部膨大,手摸有硬钉感,脐孔及其周围皮肤红肿,脐孔闭合不良,排绿色或灰白色水样稀粪,肛门外凸,发出尖叫声。病雏生长缓慢、发育受阻。死亡率一般为20%~40%。
\r\n
剖检病变为:脐孔周围的皮下淤血、水肿,水肿液呈淡黄色或黄红色。脐孔开张,卵黄吸收不良,卵黄囊充血、出血、卵黄液黏稠呈黄绿色,肠道呈卡他性炎症,肝脏肿大。
\r\n
2.败血型 这种类型可发生于任何年龄的鸡,6~10周龄的肉鸡多发。鸡感染该病后多呈急性经过,表现为精神萎靡,采食减少,排白、绿色稀粪并污染肛门周围羽毛,冠、髯呈暗紫色,头插在翅内,腿部干燥,短期内死亡。死亡率通常为5%~10%.严重时死亡率高达50%。慢性病例冠渐萎缩,暗紫无光泽;有的腹部膨大,触之有波动,俗称“水裆”;有的腹部胀大,触之坚硬,俗称“铁裆”;有的肛门周围被黄白色粪便污染,并把肛门封死,逐渐消瘦而死亡。剖检时,特征病变为浆液性纤维素性心包炎,气囊肥厚混浊,有干酪样渗出物,肝肿大,表面有出血点或坏死,常在肝周形成一层黄白色的纤维素膜,称之谓“肝周炎”。脾、肾肿大充血,肾小管和输尿管有尿酸盐沉积,外观呈乳白色。
\r\n
3.出血性肠炎 在正常情况下,大肠杆菌只寄生于鸡的下部肠道中,在饲养管理不善等应激因素的作用下,鸡抵抗力降低,引起肠炎。病鸡表现为羽毛粗乱、翅膀下垂、精神不振、腹泻、糊肛,与鸡白痢相似。剖检病变表现在肠道上1/3~1/2处,肠黏膜充血、增厚,严重者血管破裂出血,形成出血性肠炎。
\r\n
4.全眼球炎 当鸡舍内空气中的大肠杆菌密度过高时,可感染幼鸡引起眼球炎,或发生于大肠杆菌性败血症的恢复期。一般表现为病鸡单只眼睑封闭,外观肿大,眼内有大量脓液或干酪 样物,眼球发炎,角膜白色不透明,表面有黄色米粒大的坏死灶。偶尔可见两侧感染,内脏器官多无异常,少数病鸡肝脏肿大,心包发炎。病鸡发育不良,羽毛蓬乱,逐渐消瘦死亡。
\r\n
5.气囊炎 气囊炎多发生于5~12周龄的幼鸡,6~9周龄为发病高峰,一般是由大肠杆菌与支原体或传染性支气管炎病毒等其他病原体合并感染所致。病鸡症状为呼吸困难、咳嗽、喘气。剖检病变为肝脾肿大、肝包膜增厚、表面有纤维素性渗出物覆盖,心包增厚不透明,心包腔内积有淡黄色液体。气囊壁增厚混浊呈灰黄色,囊内有淡黄色干酪样渗出物或干酪样物如同卵黄。死亡率约为8%~10%。
\r\n
6.大肠杆菌性肉芽肿 大肠杆菌性肉芽肿是常见的一种病型,严重的死亡率可高达75%,主要见于鸡和火鸡。病鸡内脏器官上产生典型的肉芽肿,外表无可见的症状。剖检时,特征病变是在病鸡的小肠、盲肠、肠系膜及肝脏、心脏等表面见到黄色脓肿或肉芽肿结节,肠粘连不易分离,脾脏无病变。外观与结核结节及马立克氏病的肿瘤结节相似。
\r\n
7.肿头综合征 肿头综合征是指在鸡的头部皮下组织及眼眶周围发生急性或亚急性蜂窝状炎症。可以看到鸡眼眶周围皮肤红肿,严重的整个头部明显肿大,皮下有干酪样渗出物。该病发病机理尚不清楚,一般认为鸡感染传染性支气管炎、大肠杆菌、鸡舍通风不良、氨含量过高等因素是造成该病的诱因。
\r\n
8.卵黄性腹膜炎和输卵管炎 该病主要发生于产蛋母鸡,病鸡表现为产蛋停止,精神委顿,腹泻,粪便中混有蛋清及卵黄小块,有恶臭味。剖检时可见腹腔中充满黄色腥臭的液体和纤维素性渗出物,肠壁互相粘连,卵泡皱缩变成灰褐色或酱紫色。输卵管扩张,黏膜发炎,上有针尖状出血,扩张的输卵管内有核桃大至拳头大的黄白色干酪样团块,切面呈轮层状,人们常称其为“蛋子瘟”,较干燥,可持续存在数月,并可随时间的延长而增大。鸡感染后数月死亡。
\r\n
9.关节炎和滑膜炎 该病一般是大肠杆菌性败血症的后遗症,多数病鸡可在1周左右康复,有些病鸡则转为慢性炎症,机体逐渐消瘦。病鸡行走困难、跛行或呈伏卧姿势,一个或多个腱鞘、关节发生肿大。剖检可见关节液混浊,关节腔内有干酪样或脓性渗出物蓄积。滑膜肿胀、增厚。
\r\n
其他症状如脑炎、肺炎等只是在该病的发生过程中有时可以见到。近年来,以产蛋鸡特别是刚开产的鸡突然死亡或瘫痪为特征的大肠杆菌病也时有发生。根据河北张家口的张俊报道,该病在发病过程中与平时的大肠杆菌病有一定的区别,表现为突然发病,突然死亡,或在清晨出现瘫痪鸡,粪便稠白或稀白,盲肠扁桃体肿胀、出血,直肠后端充血,肝脏上有出血点,肺脏出血,卵巢、卵泡基本正常,卵泡壁血管充血,输卵管内有硬壳或软皮蛋。
\r\n
四、诊断
\r\n
根据鸡大肠杆菌病的流行特点、临床症状和病理变化可做出初步诊断,要确诊必须根据不同的病型采集病料、涂片、染色、镜检,进行细菌分离,生化试验,在条件允许情况下可进行因子血清试验。继发性大肠杆菌病的诊断,必须在原发病的基础上分离出大肠杆菌。
\r\n
雏鸡大肠杆菌病要与雏鸡白痢病相区别,雏鸡白痢多有肝肿及表面见有白色小坏死点,而雏鸡大肠杆菌病多以脐炎引起败血症使鸡死亡。
\r\n
青年鸡大肠杆菌病所表现的心包炎、肝周炎与内脏型痛风相似,但内脏型痛风在肝脏和心脏有一层白灰样尿酸盐沉积,而大肠杆菌病在肝脏和心脏表面是黄白色纤维素膜。
\r\n
鸡大肠杆菌病与鸡霍乱、鸡副伤寒与鸡伤寒容易混淆,要注意区别。
\r\n
鸡霍乱:发生于2月龄以上鸡,表现剧烈性腹泻,多排出绿色或黄绿色稀粪,无呼吸道症状,肝脏表面出现灰白点。取肝、脾、血液涂片,染色镜检可见到两极重染的巴氏杆菌。
\r\n
鸡副伤寒:主要发生于2周龄以内雏鸡,排出白色水样稀粪,无呼吸道症状,肝、脾肿大、出血或坏死,心包积液增多,十二指肠出血明显。
\r\n
鸡伤寒:主要发生于中鸡和成鸡,排出黄绿色稀粪,无呼吸道症状,肝脏淤血、肿大,呈古铜色或黄绿色。
\r\n
五、防治
\r\n
鸡大肠杆菌病是鸡的一种常见的由条件性致病菌引起的传染病,在临床上虽然可以使用药物控制,但不能达到永久的效果;鸡群中一旦有大肠杆菌存在,就意味着死亡率和淘汰率增高,药费支出大,肉鸡增重减慢、胴体级别降低,蛋鸡产蛋率下降;加大了饲养成本,给我国的养鸡业带来了巨大的损失。为此必须采取综合性防治措施。
\r\n
1.预防措施
\r\n
(1)加强饲养管理,提高抗病能力。在饲养方面,舍内温度适宜,饲养密度合理,圈舍卫生良好,防止种蛋污染,凡是被粪便污染的种蛋一律不能做种蛋孵化,饲料中增加蛋白质和维生素 E的含量,可以提高鸡体抗病能力,防止本病的发生和流行。应注意饮水污染,鸡群可以不定期的饮用“生态王”,维持肠道正常菌群的平衡,减少致病性大肠杆菌的侵入。此外,定期给鸡群投放抗菌素或益生素等生物制剂,对预防大肠杆菌病有很好的作用。
\r\n
(2)彻底做好消毒工作。严格控制鸡舍、饲料、饮水的卫生和消毒。新鸡进舍前,应对鸡舍的一切用具、设备和鸡舍进行一次彻底消毒。对健康鸡舍一周消毒一次,月底进行一次大消毒;对发病鸡舍一天一消毒,周末进行一次大消毒。对种蛋和孵化过程要严格消毒,定期进行带鸡消毒。
\r\n
(3)认真做好预防接种工作。近年来,国内外不少鸡场采用大肠杆菌灭活苗来预防该病。灭活菌苗的种类有大肠杆菌甲醛灭活苗和大肠杆菌灭活油乳苗两种,最好用本场分离的致病性大肠杆菌制成油乳剂灭活苗免疫接种本场鸡群,这样可收到较好效果。用多价菌苗预防接种可使鸡产生坚强的免疫力,是预防鸡大肠杆菌病发生和流行的有效措施。为确保免疫效果,须进行两次免疫,第一次接种时间为4周龄,第二次接种时间为18周龄。
\r\n
(4)消灭传染源,减少疫病发生。病鸡、病死鸡和种蛋是本病发生的主要传染源,严禁从病区或发病鸡场引进种蛋或病鸡苗。对病鸡隔离治疗,对病鸡污染的环境彻底消毒,对病死鸡焚烧或远离鸡场进行深埋。
\r\n
(5)重视新城疫、传染性法氏囊病、传染性支气管炎等传染病的预防。当鸡群出现呼吸道症状,死亡率较高,用药不理想时,要注意是否与病毒混合感染,尤其是新城疫。
\r\n
2.治疗
\r\n
大肠杆菌对多种抗生素、磺胺类和呋喃类药物都敏感,如庆大霉素、卡那霉素、新霉素、氟哌酸、恩诺沙星、环丙沙星、培氟沙星、氧氟沙星等,对本病通常都具有较好的治疗效果。土霉素拌料的剂量为0.3%,恩诺沙星饮水的剂量为0.01%,坚持连续用药3~5天。大肠杆菌极易产生抗药性,因此,本病的治疗最好根据药敏试验的结果选择敏感药物进行治疗,无条件进行药敏试验的鸡场可选用速灭菌、百毒杀等复方类药物。如果是混合感染,则还要根据轻重兼顾另一疾病的治疗。
\r\n
投药愈早愈好,既可控制早期感染的病鸡,促使其痊愈,又可防止新的疾病发生。如果病鸡已发病多日,剖检病变已很明显,则治疗效果不佳。
\r\n
中药配方:黄柏100克,.黄连100克,大黄50克,加水1500毫升,微火煎至1000毫升,取药液;药渣加水如上法再煎一次,合并两次煎成的药液以1:10的比例稀释饮水,供1000羽鸡饮水,一天1剂,连用3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