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是提升颜值气质,城市宜居品质不断彰显。国家历史文化名城申报取得实质性进展。邀请省住建厅厅长王学锋为历史文化名城中心揭牌,中规院已启动东大街、武庙街区规划编制、提炼历史文化价值,冒家巷、迎春桥西河边街巷道路“渐进式”微改造有序开展,集贤里文化广场品质提升方案正在进行可行性研究。妥善保护文物古迹,累计挂牌保护历史建筑33处,中山钟楼、如皋县衙遗址成为古城新地标。大力传播水绘文化,邀请浙江大学陈方山教授作“中国古典园林建设”专题讲座,成立水绘园专家委员会,打造“水绘讲堂”,持续推动水绘园回归文化属性。国家生态园林城市创建有序推进。先后组织实施中山路、宣化路南延、府西路南延等8个道路绿化工程,新增绿地面积约4万平方米,创智大道北侧“口袋公园”正在深化方案,中山路渠化改造巧妙融入“如派盆景”,龙游河西侧带状公园(含绿道贯通)正在完善施工图设计,持续彰显生态园林城市特色。城市建管养品质持续提升。按照“补短板、强弱项、建机制”思路,启动城市建管养品质提升百日专项行动,城市基础设施不断完善,育贤路、宏济路改造工程主线已通车,老北门大桥新建及接线工程正在施工,钱桥东路已完成预验收,上半年累计摊铺沥青面积约5.7万平方米,修复人行道板6000平方米,完成标线施划约超2万平方米,施划车位145个、行人等待区4处,补植各类乔木3000余棵,完成管网疏通约65公里,让城市建设既有“面子”又有“里子”。
二、化解风险问题,推进建筑房地产行业高质量发展。建筑业纾困发展同步发力。针对红条欠付问题,建立“一企一专班”工作机制,重点梳理中如开发、承建的云锦苑项目及标龙公司资债状况。聚焦矛盾化解,积极组建建筑业联席会,会同法院建立诉调联动化解机制,拟定《市政府关于促进建筑业高质量发展的意见》。强化信用评价考核和信用分级分类监管,实施资质动态核查管理,上半年依法依规要求211家企业限期整改,推动建立统一开放、竞争有序的建筑市场。房地产市场总体平稳。按照“一楼一策一专班”包案推进问题楼盘风险化解,如城街道春映熙岸、搬经镇风华雅居、长江镇未来海岸三期顺利交付,城市广场二期、逸璟园二期取得重大突破。持续优化预售资金监管模式,所有项目动态研判、风险项目重点监管、乡镇项目共同监管。持续激发市场活力,组织房企座谈会、房协换届、春季房展会等系列活动,推动全市房地产业提质增效、健康发展。经济指标增势较好。一季度全市建筑业总产值94.3亿元、同比增长7.1%,增幅排名位列南通各县市第3名;1-5月商品房销售面积增幅达14.5%,位列南通各县市第3名,经济指数进一步提振。
三是加强民生保障,把民生实事办到群众心坎上。持续完善住房保障体系。高效开展城市更新行动,聚焦“一老一幼”居住问题,全力实施皋南新村、绘园三区、惠隆苑等老旧小区改造,完成加装电梯3台、正在施工5台、正在公示6台。加快推进孔庙、迎新、仙鹤等3个完整社区试点建设,迎新社区项目清单已初步确定,孔庙、仙鹤社区已初步梳理短板弱项、列出项目计划。安置房办证工作取得实质进展,东方花园二期和文晖雅居已完成不动产首次登记、涉及房源877套,司马嘉苑一期二期、绿杨新村、志颐花园首次登记申请已提交不动产登记中心,252#地和张八里花苑2个安置小区完成交房。持续改善镇村基础设施。区域供水四期工程市场化运作三方合作协议已出台,城市污水处理厂三合一工程已启动征地工作,污水管网建设超序时完成9.5公里,提质增效达标区建设已完成施工图设计,分散农户生活污水治理完成2300户,小型污水处理设施已有6座完成整治提升、20座正在施工,镇村卫生环境和生活条件得到有效提升。加快推进特色田园乡村创建。成立如皋市特色田园乡村党建联盟党委,统筹谋划特色田园乡村示范区建设,实现“党建+田园”深度融合。上半年江安镇周庄社区已迎接省厅综合评价,我市荣获2022年省政府督查激励,累计创成8个省级特色田园乡村、获评总数南通第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