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打造高品质的城市空间,提升市民幸福感与获得感,实现出门十分钟见“绿”,如皋市通过利用零散小空间打造实用“口袋公园”,面积虽不大,满足的却是市民健身、休闲、娱乐等众多需求,不断完善公园服务半径覆盖。
“口袋公园”又称袖珍公园,是范围相对较小的绿色开放空间。相较于中型、大型公园,“口袋公园”规模小巧、选址灵活,多为城市较小空地或闲置空间,见缝“插”绿,不仅改善了城市的生态环境,更成为居民休闲、健身的好去处。
在城市发展的过程中,大尺度公园的承载力相对集中,但数量有限,因此,需要多种散状的、小规模的公园来补充活力,回应群众期盼。今年,建设提升的3处口袋公园,都是巧妙地利用建筑周边边角空间,打造市民“家门口”的公园。更加注重融入生活功能设施和文化元素,种植宿根花卉增添内部色彩,探索“小而精”“小而美”的公共空间,打造“春秋可赏景,夏天可避荫,冬天可活动”的口袋公园,提升市民居住与活动环境的舒适度。钱桥路周边绿地进行标识景观及游步道基础建设,丰富园路两侧地形,打造功能丰富的游园;李渔小学周边绿地考虑到家长接送需求,设置林荫小广场、绿道、座椅等,以满足使用功能;改造后的江中花园南大门小广场,整理了绿化空间布局,移除了过密植物组团,增加了智能化健身器材,提档升级了附近居民的活动场地。近年来,如皋市以生态园林城市建设为抓手,先后建成了育贤园、大司马憩园、花市路小游园等42个小而精的“口袋公园”,于细微之处提升城市品质,一个个“口袋公园”像“绿宝石”一样,镶嵌城中,变成舒适宜人的室外城市客厅。
通过持续推进“三小”工程建设,目前我市公园绿地服务半径覆盖率达92.58%,人均公园绿地面积14.96平方米,基本形成了大中小级配合理、类型丰富的城市公园体系。
下一步,市住建局将因地制宜实施微更新、微改造,整合城市微小空间资源,创新实施口袋公园建设,通过“梳理植物、更新品种、优化设施”等举措,提升“颜值”与“内涵”,点亮城市生机与活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