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是新中国成立75周年,也是实施“十四五”规划的关键之年,做好今年的工作事关全局、意义重大。下半年,我们将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以贯彻落实党的二十大及二中、三中全会精神和总书记参加江苏代表团审议时发表的重要讲话为主线,坚决落实市委市政府和镇党委各项决策部署,咬定“创新发展先行镇”的目标不放松,以优质服务推动产业创新,以更实举措推进城乡统筹,加快培育发展新质生产力,扎实推进中国式现代化新下原建设落地落细落实。围绕以上目标,我们将重点抓好以下六个方面的工作:
一、聚力惠企稳企,做强产业体系,打造更为坚实的发展支撑
助力企业运行提质。加强经济形势研判,拓宽要素供给渠道,落细落实“一企一档”及集成式走访制度,动态了解企业实际困难及现实诉求,聚焦审批、研发、用工、配套、市场、政策激励等支撑点,真心真情帮助企业纾困解难,最大限度推动企业运营企稳向好。聚焦经济运行指标短板,在培育壮大入库样本数上狠下功夫,全力推动4个规上服务业空白指标实现清零,确保全年新增规上工业企业3个、规上服务业企业4个、限上批发企业3个、限上零售业及餐饮企业各1个、建筑业及房地产开发企业3个,切实提升全镇规模产业贡献度。
推动招商引资增效。以做大本土企业“朋友圈”“生态圈”为主线,围绕延链补链精准招商,特别关注上海及苏南地区产业转移、周边地区重大工程建设以及区域功能布局调整,加大全员招商、以商引商、资本招商力度,目标全年签约注册5亿元重大工业项目、亿元以上重点工业项目、5000万元以上重点农业项目各2个,服务业、商贸、建筑业及房地产开发项目各不少于3个。全年目标完成进出口贸易额2.4亿元,奋力冲刺外资到账500万美元。
加快重点项目转化。紧扣实质开工、结构封顶、设备安装、投产运行“四大关键”,实行专员负责、专班推进、清单管理,加快推动和润特钢、菜籽油、冷链物流等项目8月份全面开工建设,福美新材料力争实现当年开工、当年竣工、当年转化。全力攻坚项目竣工及转化堵点,协助企业完善“一企一策”方案,扎实推动海尔生物三季度通过南通5亿元以下专精特新制造业项目认定,惠沣、超达、中皋富泰等项目年内实现竣工,项目转化率整体达到60%以上,加快培育形成新的产业发展增长极。
二、聚力科技创新,培育优势动能,点燃更具活力的强劲引擎
坚持内培外引一盘棋。强化梯度培育机制,积极构建“科技型中小企业—高新技术企业—瞪羚企业—独角兽企业”成长路径,做优政策上门、申报代办、资源匹配等专业服务,引导企业转变发展思路,加大科研投入,提升市场竞争力,确保全年高企净增不少于8家,规上工业企业研发投入占比达3.8%。瞄准深圳、上海、西安、重庆、武汉等地区高校科研院所,全力做好人才、产业、载体等要素衔接,更加突出本土企业的产业协同度,力争全年完成高质量科创项目招引15个,高层次人才项目3个。
推动载体建设专业化。全面推进全链条科技产业孵化体系建设,加强国家级科技企业孵化器硬件投入和软件建设,进一步增强标龙蓝色美谷、村级共建工业园等加速器的差异化承载功能,立足74亩存量资源积极引入第三方开发运营科技产业园,加快优质项目导入及专业化服务水平提升。持续提升上药原康供应链平台市场化运营能力,围绕“入驻企业不少于100家,年度销售额不少于2亿元”的目标加快推进,切实强化医疗器械板块的专业化平台支撑,促进资源优势转化为发展优势。
提升科创服务精准度。持续定期举办产业发展座谈会、企业家座谈会、商会各类专题活动,加强政策宣讲、企业管理、创业辅导、资源共享等服务。用足用好“苏科贷”“高企贷”“园区保”,为企业提供科技金融支撑,同时探索引入社会投资机构组建产业资本中心。积极打通长三角及中西部的重点高校人才招引通道,稳步推进人才公寓、镇区商贸体系及娱乐健身设施建设,继续实施镇级人才政策配套,全力营造各方英才“近悦远来,下驾无忧”的良好生态。
三、聚力镇区打造,推动品位提升,建设更富魅力的精致小镇
全面提升品质内涵。以“精细化”管理和“暖心式”服务,推动镇区形象提档升级,为城镇发展流量提供环境支撑。下足绣花功夫,分步规划实施“口袋公园”、健康步道等微工程建设,为居民提供更加优质的生活配套。加快消防站工程建设,确保9月底前全面交付。加快镇政府河南地块开发进程,年内完成土地出让,打造镇区高品质商居新地标。全力推动路桥建设提速,确保陈张线8月底前通车,35个会车点建设9月底前完工,白李线、文昌路东段、24年一事一议路、西园桥12月上旬交付,保障居民出行便利度和舒适度。统筹推进反差地块改造和破旧区域更新,加强停车设施规划建设,提升镇区静态停车管理水平。
有序更新功能配套。强化镇区店铺改造的规划引领和功能嵌入,积极引导民间资本投入镇区服务配套。加大邻里中心招租力度,加快推进大型超市、电影院年内入驻运营。立足泰赛、源味等本土企业在健康用品、特色农产品方面的品牌优势,规划建设实体展示馆及体验门店,提升镇区商业品味。通过政策支持、组团定制等方式推动国际国内知名品牌的餐饮、咖啡、健身、美容等实体店入驻,推动镇区商贸业向高端攀升。
做实做细城镇管理。持续巩固全国文明城市创建成果,聚焦“微改造、精提升”,有针对性解决小区违章搭建、乱堆乱停乱放等突出问题整治。统筹抓好“散乱污”等专项治理工作,持续改善空气和土壤环境质量,不断提升镇域环境水平。全力推动镇区截污纳管全覆盖和老集镇污水处理设施建设,巩固污水管网“十必接”成果,进一步提升污水收集率与处理率。常态化开展网格化监管、环境执法检查,全面压降环境信访总量。
四、聚力乡村振兴,拓宽发展路径,绘就更加优美的乡村画卷
一体化布局特色产业。总体规划农文旅融合产业布局,用好长寿之乡及医械名镇品牌,充分依托通皋大道道口优势以及各村特色产业基础,以道口农业园区为先导,以点及面加大特色产业项目招引,稳步推动形成“一村一品”“一村多品”的产业格局。加快在建项目建设进度,全力推动菜籽油产学研综合体项目、冷链物流项目年内建成运行,加快大惠秸秆综合利用项目运营能力提升。持续做亮下原蘘荷特色品牌,在扩大种植规模及精深加工上持续发力,高标准建设蘘荷种植示范基地。
内涵式打造和美乡村。用好用活积分制管理、村庄清洁日、庭院评比等“三项机制”,全力打造一批全市有影响力的精品示范村。实施农村基础设施提升第二个“三年行动计划”,充分运用民间资本,有序提升农路硬质化亮化绿化等工程建设。深化全流域保水畅水活水和家沟家塘串联互流工程,加快推进护坡绿化提升专项行动,及时做好河道补水、河坡发包等工作,将以鱼养河、河坡绿化与群众既得利益相挂钩,巩固自治实效。有序推动陈桥村“和美乡村”建设,确保2025年6月底前成功通过评估。
多维度拓宽强村路径。聚焦粮食安全和耕地保护,扎实打好第二批耕地和永久性基本农田核实处置攻坚战,高质量推进高标准农田建设,全方位夯实粮食安全根基。结合农村集体“三资”管理突出问题集中整治,规范合同超期发包、低价发包等问题;发挥合作社发展优势,对闲置土地进行集中流转、整合、统一管理;加快村级共建工业园区厂房建设和招商,不断提升村级“造血”功能,促进村集体经济收入持续稳定增长。
五、聚力民生改善,办好为民实事,满足更趋多元的群众期盼
扎稳民生事业之根。坚持教育优先发展,优化教育资源配置,主动探索解决学校体育资源不足的现状,谋划推动下原小学运动场建设。抢抓暑期节点,加快下原初中学生宿舍楼屋面维修、幼儿园消防管道改造工程,确保8月中旬全面竣工。多措并举促进就业,解决企业“用工难”问题,下半年将持续组织开展2场职业技能和创业技能培训、10场招聘会,全力保障高校毕业生、农民工、退役军人、困难人员等重点群体就业。
夯实民生保障之本。落实好社会救助相关政策,加大排查力度,常态化开展监测预警,做到应保尽保、及时帮扶。发挥镇级区域性养老服务中心、睦邻点、居家养老服务站阵地作用,扩大养老服务供给,提升老年人幸福指数。做好“15分钟医保服务圈”常态化管理工作,持续加强村级医疗保障服务阵地建设,推进医保服务网点向村居延伸,全方位多渠道方便群众办理业务。
巩固民生幸福之源。深化文明乡风建设,充分发挥道德典型引领作用,深入开展移风易俗宣传,让文明风尚蔚然成风。紧扣为民利民导向,重点聚焦出店经营、文明交通、环境卫生等问题,做实做细文明创建。丰富文化活动形式,吸纳退休教师、党员、文艺工作者加入村级文艺队伍,提升乡村文化发展水平。大力实施文化惠民工程,广泛开展全民健身运动和群众性文化活动,用文化活力提升乡村振兴“精气神”。
六、聚力基层治理,强化服务保障,厚植和谐稳定的发展底色
完善社会治理体系。统筹发展和安全,坚持底线思维,坚决防范化解重大风险隐患,不断推进社会治理现代化。细化市域治理领域事项清单,明确职责边界,优化职能交叉事件分流处置标准规范,做到多方支持、协同联动,从严考核通报,推动诉求“接诉即办”“联动共办”“应办尽办”,进一步提升治理能力和服务群众水平。规范网格服务驿站建设,有机嵌入决策议事、积分兑换等功能,同时坚持“以用为本、需求导向”,聚焦基层治理和服务群众,常态化开展活动。
守牢安全生产底线。聚焦工贸重点领域、消防、自建房、餐饮燃气等重点行业领域,全面开展各类安全生产大排查大整治行动,严防重特大事故发生。贯彻落实打击违法违规“小化工”长效工作机制,坚决打击违法违规从事危险化学品生产、经营、储存行为。深入开展“百团进百万企业千万员工”安全生产集中宣讲会、安全宣教“五进”、重大事故隐患判定标准宣贯等活动,增强安全防范意识和自我保护能力。扎实推进基层应急物资“提升工程”,实现镇村两级应急物资储备规模和保障水平再巩固、再提升。
提升防范化解能力。高度重视初信初访的源头治理和信访积案的化解清仓工作,构建“一村一档”“一案一档”,从严落实领导干部包案接访责任制、每周信访工作联席会议制度以及重点信访事项会商机制,努力实现各类矛盾精准发力、及早化解。紧盯房地产、政府债务、农民工工资等重点领域,着力提高重大风险源头管控和应急处置能力,坚决守住不发生系统性、区域性、规模性风险底线。开展“法律六进”“系列平安创建”活动,提高全民的法律素质、平安意识,营造平安建设人人参与、平安成果人人共享的浓厚氛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