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皋市文体广电和旅游局
如皋市“十四五”文体旅发展规划思路
来源: 如皋市文体广电和旅游局 发布时间:2024-01-08 10:47 累计次数: 字体:[ ]

一、“十四五”文体旅发展指导思想

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全面贯彻党的十九大和十九届历次全会精神,坚持新发展理念和以人民为中心发展思想,围绕我市建设“长江以北最强县市”、南通历史文化副中心的定位,“一城两区三基地”的空间布局,“以文促旅、以旅彰文”、文体旅融合发展,提升城市核心竞争力,推进建设高质量发展的“强富美高”新如皋。

二、“十四五”文体旅发展总体目标

紧紧围绕“文化塑造内涵,旅游提升品质,体育彰显活力”的总体思路,大力推进产业发展,不断激活新的经济增长点;持续推动品牌打造,彰显历史文化名城影响力;提升公共服务设施,惠及广大市民和游客,推动我市建设成为底蕴深厚、影响力扩大、高质量发展的“文体旅强市”“长三角知名长寿旅游目的地”;成功申报“国家历史文化名城”,创成“国家全域旅游示范区” “全民运动健身模范县市”。

三、“十四五”文体旅发展重点任务

1.建设文化强市。推进“一院两园六馆”建设,深入挖掘“六大如皋文化”,积极申报“国家历史文化名城”。推进音乐艺术剧院,李渔文化园、胡瑗文化园,冒襄博物馆、非遗博物馆、李昌钰刑侦科学博物馆二期、外销瓷博物馆、长寿博物馆、古掘沟博物馆建设。深入挖掘长寿、古城、盆景、红色、非遗、古运河等如皋文化,讲好如皋故事,打造“诗意之城”。

2.建设体育强市。推进“一馆两园双百”建设,打造“六大品牌赛事”,创成“全民运动健身模范县市”。以支云主场改造为重点,建成3.5万座专业足球场馆;新建智慧体育公园2个;建设健身步道100公里、足球场地达100片;举办南通支云足球主场赛事、如皋马拉松、“梦百合杯”世界围棋公开赛、环太湖国际自行车俱乐部巡回赛、全国田径投掷项群赛、皮划艇锦标赛等六大特色品牌赛事,打造“活力之城”。

3.建设旅游强市。推进“一核两区三园”建设,打造“六大文旅消费集聚街区”,创成“国家全域旅游示范区”。以水绘园景区为核心,推进古城片区提档升级;争创省级水绘园旅游度假区、省级长青沙旅游度假区;规划建设古掘沟历史文化遗址公园、古龙游河湿地公园、雉水花谷公园;推进东大街、花木大世界、华夏电影、龙游河三期、龙游湖、长青沙岛等文旅消费集聚街区建设,打造“休闲之城”。

四、“十四五”文体旅发展相关指标

“十四五”期末,全市文化产业增加值超90亿元,占GDP比重达6%,人均接受文化场馆服务次数12次;人均拥有体育场地面积3.8平方米、《国民体质测定标准》城乡居民合格率达95%,举办国际品牌赛事至少3项,全国高水平赛事至少5项,体彩销售年均2亿元;年接待游客达2800万人次,旅游综合收入300亿元。

五、“十四五”文体旅发展相关举措

1.实施大项目战略,加快文体旅产业发展一是文化项目。以申报“国家历史文化名城”为抓手,推进“一院两园六馆”建设;完善产业扶持政策,打造特色明显“文化产业示范园区” 2个和一批示范基地(企业)。培育4个具有较大影响的大型综合性演出经营单位。二是旅游项目。以创建“国家全域旅游示范区”为抓手,推进“一核两区三园六街区”建设;整合文旅资源,加大文体旅融合,打造极具吸引力的龙头景区(景点)。三是体育项目。以创建“全民运动健身模范县市”为抓手,推进“一馆两园双百四大赛事”建设;完善奥体运动主题酒店、餐饮、商业等配套设施,打造体育综合体,丰富体育新业态,扩大产业规模。

2.实施大品牌战略,推动文体旅精品打造。一是放大传统文化品牌。创作一批高质量文艺精品,力争全国“群星奖”和中宣部“五个一工程奖”有突破,获评省“五星工程奖”2个、省市“五个一工程奖”6个;持续推动“雉水之夜”文艺巡演、镇村“4·6”计划、村(社区)“乐一天”文体艺术节等品牌群文活动打造。二是放大长寿文化品牌。进一步打造“长寿之乡,诗意小城”文旅品牌,推动中华长寿文化谷(顾庄生态园)、中国长寿城提档升级,建设平园池温泉康养小镇、长江国际生态康旅岛。三是放大绿色生态品牌。进一步推动“花木盆景之都”品牌打造,推进花木大世界(盆景大观)创建国家4A级景区,推动正威盆景文化园、盆景风情小镇建设。四是放大体育赛事品牌。力争支云足球俱乐部进入中超行列;申办国际大型赛事3项,承办全国高水平赛事5项,举办好如皋市第十二届运动会暨第三届全民健身运动会。

3.实施大市场战略,扩大文体旅市场规模。一是做强文体旅产品组合。持续推进文体旅深度融合,形成以长寿文化为主导,兼具历史文化、红色经典、乡村度假、体育赛事、健康颐养、美食购物等功能的文体旅产品,积极培育主题旅游线路。二是健全文体旅市场要素。扩大文体旅市场规模、丰富业态,培育文旅创意产品规模企业4家;创建国家五星级酒店2家、四星级2家;创成国家4A级景区1家、3A级2家;大力发展健身休闲、竞赛表演、体育培训等业态;激发社会力量参与文体旅建设活力,文体娱乐业营业收入年均增幅达10%。三是加大市场营销力度。发挥“长寿之乡·诗意小城”旅游文化节、“如皋长寿特色美食节”品牌节庆影响力;充分利用新媒体,创新宣传方式,加大宣传推介力度。四是建设文旅平安市场。不断规范市场运行管理,建立职责明确、分工协作、快捷高效的综合监管机制,以及风险预警评估机制;深化“诚信文体旅”“平安文体旅”“法治文体旅”市场建设,为全市文体旅发展保驾护航。

4.实施大保护战略,合理挖掘利用文化遗产。一是抓开发利用。成立历史文化研究课题组,大力挖掘如皋历史文化资源;紧抓国家保护利用大运河文化战略机遇期,充分挖掘、保护如皋段大运河遗址的丰富历史文化资源,为建设“海上丝绸之路”节点城市、申报国家历史文化名城、创建国家全域旅游示范区奠定基础。二是抓保护传承。加强文物保护和非遗传承,力争文庙大成殿、集贤里民居等省级文保单位升格为国保单位,如皋工艺丝毯、如皋风筝等省级非遗升格为国家级非遗项目;新增非遗项目10个;力争建设具有生产、传习和展销等综合功能的非遗生产性保护示范基地10个。三是抓政策引导。以文化经济政策和财税优惠政策为引导,合理开发利用文保和非遗资源,促进文旅产业融合,推动特色文化资源转化成特色旅游产品。

5.实施大数据战略,提升文体旅服务水平。一是发展智慧文化。推进文化信息资源共享工程建设,加快建设智慧图书馆、智慧博物馆和数字文化馆建设,形成覆盖城乡的数字公共文化服务体系,提升信息化网络化水平。二是发展智慧旅游。加快建设全域智慧旅游项目,建成全域旅游综合管理平台、服务平台、营销平台和决策分析平台等,更好地管理和服务企业,方便市民游客出游。三是发展智慧体育。建设智慧体育公共服务平台、智慧体育场馆管理系统,提供体育健身场所预订、查询、在线指导、健身处方等服务,推动提升体育公共服务信息化水平。四是创新服务形式。紧贴群众需求,通过智慧文化、智慧旅游、智慧体育平台,充分发挥文体场馆作用,实现延时和“菜单式”服务。

6.实施大提升战略,完善文体旅服务设施。一是提升公共文化服务设施。大力提升基层文化阵地,发挥村级文化设施服务效能;推进少儿馆争创国家一级馆;鼓励社会力量参与公共文旅服务设施建设,增加公共服务供给。二是提升公共体育服务设施。推进全民健身“六个身边”工程建设,合理配置体育资源,提升城乡体育设施建设数量和功能,人均体育场地面积达3.8平方米,万人拥有社会体育指导员40人。三是提升全域旅游配套设施。围绕旅游“吃住行游购娱”六要素,持续加大旅游基础设施投入,不断完善全域旅游服务中心、旅游集散中心、导服中心、旅游交通、旅游厕所、停车场、旅游咨询中心等基础设施建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