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皋市统计局
如皋市高水平全面建成小康社会指标监测分析与建议
来源: 如皋市统计局 发布时间:2019-04-18 11:07 累计次数: 字体:[ ]

为深入贯彻落实党的十九大和省第十三次党代会精神,准确反映江苏全面小康社会建设成效,2017年11月8日,省统计局、省委研究室、省发改委联合印发《关于开展高水平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监测统计工作的意见》(苏统[2017] 73号),从2017年起在全省实施。现对照监测指标体系就我市相关指标完成情况进行简要分析,并找出薄弱环节和难点指标,供领导决策参考。

一、对照高水平全面小康目标如皋市目前总体实现程度

按照高水平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监测体系,我市对监测指标进行了初步测算。根据测算情况汇总,除部分目前不能取得数据的指标外,预计2018年我市实现程度达到80%以上的指标39个,占监测指标数的75.9%,其中,已经完全达标的指标33个、实现程度80-100% 的指标8个;实现程度在60%以下的指标2个。具体指标情况如下:

1.实现程度100%及以上完全达标指标。共33个,分别是:经济发展类地区生产总值、种植业“三品”比重、企业总资产利润率;创新驱动类万人发明专利拥有量、每万劳动力中研发人员数、每万劳动力中高技能人才数、高新技术产业产值占规上工业产值比重;人民生活类农村低收入人口累计脱贫率、城乡基本养老保险参保率、城乡基本医疗保险参保率、失业保险参保率、城镇登记失业率、获证食品生产企业抽检合格率、药品生产环节抽验合格率、区域供水入户率、城乡居民家庭人均住房面积达标率、行政村双车道四级公路覆盖率、每千人口执业(助理)医师数、单位GDP生产安全事故死亡率;生态环境类单位GDP能耗、空气质量达到优良天数比例、生活垃圾无害化处理率、城镇污水达标处理率、一般工业固体废物综合利用率、林木覆盖率、农村无害化卫生户厕普及率;文化发展类居民文化娱乐消费支出占居民消费支出比重、注册志愿者人数占城镇常住人口比重、居民综合阅读率、社会文明程度测评指数;社会治理类公众安全感、法治建设满意度、党风廉政建设满意率。

2.实现程度80-100%的指标。共8个,分别是:经济发展类服务业增加值占GDP比重实现度87.0%、常住人口城镇化率实现度82.8%;创新驱动类研发经费支出占GDP比重实现度95.7%;人民生活类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实现度95.9%、城市万人公交车拥有量实现度84.4%;生态环境类的城镇绿化覆盖率实现度82%;文化发展类文化产业增加值占GDP比重实现度90.9%;社会治理类每万人拥有社会组织数实现度96.2%。

3. 实现程度小于60%的指标。共2个,分别是:经济发展类服务贸易占对外贸易比重实现度54.0%;社会治理类每万人拥有律师数实现度35.4%。

二、如期达到高水平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目标的难点指标

从监测指标我市目前实现程度看,绝大多数指标能如期在2020年达到高水平全面建成小康社会标准,但仍有少数指标有一定难度,主要有:服务业增加值占GDP比重、服务贸易占对外贸易比重、常住人口城镇化率、信息产业营业收入占工业和服务业比重、城市万人公交车拥有量、地表水达到或优于Ⅲ类比例、每万人拥有律师数等7个指标。具体分析如下:

1.服务业增加值占GDP比重。近年来,我市服务业发展速度加快,对经济增长的贡献率不断提高,2018年服务业增加值占GDP比重提高到46.1%,预计2019年可提高到47.8%左右,目标实现程度91.5%。从我市目前发展阶段来看,制造业仍然是我市经济发展的重要支撑力量,随着GDP总量的不断扩大,服务业增加值占GDP比重年均提高1个百分点已是不易,加之房地产增势的趋缓,提升难度更大。以每年提升1个百分点测算,到2020年我市服务业占比在49%左右,即使考虑现代服务业的快速发展最多在50%左右,这比我市“十三五”规划47.5%的目标高了2.5个百分点。纵然如此,距离高水平全面小康目标53 %仍然有3个百分点的差距。

2、服务贸易占对外贸易比重。一直以来,我市对外贸易主要以货物贸易为主。预计该指标2018年在5.4%左右,目标实现程度只有54.0%,距离目标值差4.6个百分点。经沟通,南通商务局没有具体服务贸易企业名单,因此目前还无法掌握我市服务贸易具体企业情况,这给工作推进带来一定困难。

3、常住人口城镇化率。“十二五”期间我市常住人口城镇化率年均提高1.3个百分点,2016年达到57.05%,比2015年提高1.7个百分点。以每年提高1.5个百分点预计,到2020年我市常住人口城镇化率可达63.1%,比“十三五”规划的62.5%,高出0.6个百分点。但与高水平小康目标值72%相比,还相距甚远,几无可能达到。

4、信息产业营业收入占工业和服务业比重。信息产业主要包括电子产品制造业、软件和信息服务业。2018年预计为18%,目标实现程度只有69.2%。距离2020年26%的目标值有一定的距离,正常情况下有一定的难度。

5、城市万人公交车拥有量。该指标一直是我市全面小康建设中的短腿指标。根据高水平全面小康16标台的目标要求,若保持城市人口数量稳定,到2020年需达到480标台,即使不考虑购买和运营的财力投入问题,单就考虑这么多公交投入运营后的实际效率问题,明显不太符合如皋客观实际。

6、地表水达到或优于Ⅲ类比例。指地表水质达到Ⅰ、Ⅱ、Ⅲ类地表水断面数占监测断面总数的比重。根据水功能区划,我市地表水水质分别执行Ⅲ类(如饮用水源、如海河等)、Ⅳ类(如如泰河如城段等)和Ⅴ类(如内外城河等)。但小康指标按好于Ⅲ类水质的比例进行评价,且要大于67.6%,要求很高。预计2018年我市仅有46.1%,目标实现程度68.2%,距离目标值差距21.5个百分点。实现目标值的难度较大。

7、每万人拥有律师数。按照每万人拥有律师数2.8人的目标值测算,到2020年我市执业律师数需达到350人,在现有基础上要增加227人,这对于县级城市来说显然不太现实。

8.部分动态指标易发生反弹。高水平全面建成小康指标体系中存在着动态指标,动态指标不同于其他监测指标,不确定因素较多,容易出现“今天达标,明天不达标”现象,具有不稳定性。如:食品药品检测合格率、单位GDP生产安全事故死亡率、环境质量等,而社会突发事件也会造成法制建设满意度和公众安全感指标的波动,这些也都需要时刻高度关注。

三、加强高水平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统计监测的建议

1、加强对高水平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组织领导。领导重视,工作才能得到落实。市委、市政府要成立以市主要领导为组长,相关部门一把手为成员的市高水平全面建成小康社会领导小组,协调和督查各部门、各镇(区、街道)共同做好高水平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工作。要将高水平全面建成小康社会与各级党委、政府的正常工作结合起来,同部署、同推进、同考核。各相关职能部门要高度重视,成立并正常运行相应的工作机构,主要领导亲自挂帅,明确分管领导和职能科室,抽调精干力量,健全高水平全面建成小康社会进程监测网络,落实具体工作人员,明确监测责任。

2、层层落实细化建设高水平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目标责任。围绕高水平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目标,将指标任务特别是难点指标分解到部门、镇(区、街道),明确时间要求,层层抓好落实,明确推进措施,明确考核责任,确保指标任务落到实处。职能部门要做好与上级主管部门的沟通协调,及时掌握认定情况。

3、强化高水平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监测推进。市高水平全面建成小康社会领导小组下设办公室,要安排人员,落实经费,定期对高水平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推进、监测、宣传工作进行督查部署,协调解决工作中的问题,及时掌握序时进度。定期开展指标实现度,群众满意度监测,及时发现存在问题,有针对性地加以整改提升。

4、力推高水平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全员参与。高水平全面建成小康社会成果要全员共享,也需要全社会的广泛参与。宣传系统要围绕“老百姓认知、认可”的要求,将高水平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宣传贯穿于整个建设的始终,全民动员,全面部署,开展形式多样的各种宣传活动,由浅入深,层层推进,让高水平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目标家喻户晓、深入人心,提高广大人民群众的知晓率、参与率,从而提高我市老百姓对高水平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认可率。(葛明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