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信息公开目录 > 公告公示

顺应改革 务实创新 全面推进地税事业现代化建设

来源: 税务局 发布时间:2016-02-16 字体:[ ]

围绕新形势、新要求,根据省、市局工作部署,2016年全市地税工作的总体要求是:全面贯彻落实十八届四中、五中全会和上级税务工作会议精神,围绕“顺应改革务实创新”的年度工作主题,着力深化征管体制改革,提升收入管理质效,完善执法服务体系,加强干部队伍建设,建设“科学、规范、高效、廉明”的地税机关,全面推进地税事业现代化建设。

“顺应改革”是主动对接、加快发展的基本定位。“天下之治,有因有革”、 “不因不生,不革不成”。对于改革,我们要真正认识改革的必要性和重要性,做到广泛凝聚共识,把思想和行动统一到改革前进的大局中。一方面,把贯彻落实各项改革任务放到与组织税收收入同等重要的地位,在上级税务机关的统一蓝图下,奋楫争先,勇毅笃行,真正贯彻好、落实好改革事项。另一方面,要有充分的针对性和前瞻性,借助改革之力,更好地推动服务深层融合、执法全面整合、信息高度聚合,着力解决现行征管体制中存在的一些突出和深层次问题,不断推进税收征管体制和征管能力现代化。

“务实创新”是注入动力、实现目标的根本方法。一直以来,“务实”和“创新”在地税事业持续前进中发挥着重要作用,成为攻坚克难,勇立潮头的制胜法宝。新年度,我们要把务实作为工作的立足点,始终坚持“三严三实”的要求,始终坚持科学的方法论,让每一项举措都能落地有声,每一项工作都能根牢蒂固;同时,我们要把创新作为工作的着力点,坚持联系实际,坚持产出实效,主动对接服务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深化“大数据”+“大服务”的理念,进一步创新可持续的、高质量的收入增长机制,创新建立互联网信息和部门涉税信息的获取、解析机制;创新税收风险管理领域的大数据监管机制;创新纳税服务的理念和方式,定期采集、汇总纳税人需求,集约化分析应对,实现服务资源最优配置,服务对象最佳体验,加速释放创新成果。

三、顺势而为,稳步推进,全力谱写如皋地税现代化建设新篇章

(一)优化税源监控,促进收入平稳增长

1、优化收入管理模式。一是健全税源排查联动机制。基于如皋税源经济发展的新常态,推动政府完善组织收入考核办法,探索构建组织收入责任共担机制,促进地方政府积极参与、主动融入税源监控、收入预测和税收保障,确保完成市委、市政府下达的60.6亿元的公共预算收入目标任务。二是优化自主征收绩效考评。对接征管改革新模式,继续完善以风险应对部门为主,各职能部门协同分担的组织收入绩效考评管理模式,积极推动自主征收质效稳步提升。三是加强大额税款管理。主动与财政部门做好沟通协调,进一步规范大额税款申报运作流程,做到期内申报,依据充分,税种匹配,资料齐全,有效防范组织收入风险。四是提升收入分析质效。及时做好税收收入与相关经济指标、与兄弟县市及上年同期数据的 “三个比对”,找准税源增减变化因素,培植新的税源增长点,对同类税源查漏补缺。

2、大力开展挖潜增收。一是开展“营改增”税收清理。对税制改革前的房地产、建筑、金融和部分现代服务业等行业进行税收清理,落实清理责任。二是强化所得税汇算清缴管理。严格税基管理,明确税前扣除、优惠事项等事后监督要求,完善后续管理事项、应对环节的系统维护,建立所得税预缴提醒制度。三是强化自然人个人所得税管理。积极探索自然人直接管理,重点加强对股权转让、股红所得、高收入行业及外籍人员的个人所得税管理。四是进一步推进土地增值税清算管理。完善清算审核程序,进一步明确成本分摊方法、旧房认定标准、普通标准住房、人防工程、车库车位等政策执行口径,加大对建安成本真实性核查。五是加大基金费、社保费征收力度。贯彻落实省局"基金费征收目录",做到目录之外无征收,积极构建税费同管机制;推进社保费三方联网,尝试建立地税社保中间数据库,积极推动政府牵头,财政、税务、法院等多部门建立联动机制,妥善处理社保费滞纳金加收、强制执行等矛盾,建立面向政府的欠费通报机制,形成管理合力。六是有效开展国际税收应对管理,继续推进反避税管理工作,强化对居民纳税人境外收入、非上市公司境外股权转让、外籍居民纳税人境外收入等税收征管。

3、深化地方税源建设。一是关注税制改革,及时跟踪“营改增”等国家税收政策的调整情况,扎实开展政策调整对地方税源影响的调查和分析,积极培植具有地方特色的税源经济和重点行业。二是实施“梯级税源”战略,将全市税源划分为现实支柱税源、新兴崛起税源和潜在优势税源三个“梯队”,形成循环递增、动态连续的税源监控体系。三是完善税源分类管理,建立健全重点税源监控机制,开展精管百户(从纳税人的业务流、资金流、分配流角度出发,根据纳税人生产经营规模、工艺流程、投入产出比、能源耗用、财务核算信息以及行业标准等,强化企业纳税能力监控管理。)、精评百户“双百工程”,对中小税源突出行业管理和特定事项管理,个体税源突出社会化管理。四是优惠政策落实到位,落实好鼓励科技创新、扶持高新技术产业发展、“大众创业、万众创新”及小微企业税收优惠政策,服务好地方经济可持续发展。

(二)夯实征管基础,促进改革有序推进

1、进一步筑牢征管基础。一是调整优化岗责流程,结合“金税三期”上线、国地税深化合作和税制改革新要求,进一步明确征、评、管、查业务范围,有效衔接基础管理、风险应对和纳税服务,明晰岗位职责及各流程节点的管理要求,切实解决印花税核定征收等管理事项脱节问题。二是加强户籍监控,通过定期、及时的信息沟通,掌握税务登记信息与税种鉴定、初始申报的比对差异,从税源监控的源头做好控管的基础工作,为综合统计分析税源情况奠定基础。三是加强税基监控,开展税源普查,拓展税源监控领域,将税源相对集中、行业风险明显、征管易出问题的行业作为分类管理的重点。四是密切关注房土两税及房地产、建筑项目管理,积极推广应用市局"以地控税"智能监控系统,建立房地产企业数据库,按月进行房地产项目"票款比对",加强建筑项目税收的过程监控,按月下发新登记项目核实任务和清算注销任务。五是推行发票全流程在线管理,出台《发票在线监控管理办法》,合理划分管理对象和监控级别,加强发票开具监控管理和大数据比对分析,实现发票在线闭环管理。

2、进一步加强指标监管。一是细化操作要求。对市局下发的基础管理37个事项指标、风险应对10个指标,对其中重点关注的指标细化操作流程和要求;对准期申报率、准期入库率等遵从类指标强化事前管理,切实降低后续指标处理工作量。二是强化机关职能联动。各职能科室明确管理规范和分析监控要求,并强化跟踪督导;征管部门负责实时监控,并定期深度分析、通报;内审人事部门强化考核问责。三是强化基层执行。继续强化"按日监控、按旬上报、按月例会、按季通报"全天候监控体系,以领导挂钩责任制、指标监控AB岗协调制、业务责任分解制、催办督办制、考核绩效问责制为抓手,全方位强化征管状况指标监控管理工作。

3、进一步深化国地税合作。一是合作坚持“四统一”,全面落实合作方案,细化合作内容,统一政策执行口径,统一管理制度,统一纳税服务规范,统一推进社会综合治税。二是持续开展委托代征合作,继续委托国税在代开发票时代征相关税费,协同推进社会综合治税体系建设,同步加强零星、分散和异地缴纳税收征管。三是深化国地税联合稽查,定期与国税稽查部门交换案件查处信息,作为案件风险识别的建议依据的组成部分,全年与国税联合办案户数在3户以上。四是做好改革交接准备工作,全面对接征管改革,加强数据、资料和后续管理台账的整理,确保工作步调一致,新政过渡平稳。

4、进一步做大纳税服务。一是积极拓展“互联网+服务”模式,重点推进“公众号”税企交互功能应用,以税企之间的“点对点”、“点对面”在线沟通,实现税收政策解读、纳税咨询、税收宣传、培训通知、内容交互“掌上”全覆盖。二是进一步推进办件跟踪微信版,试行微信“认证号”应用,拓展应用功能,解决纳税服务“最后一公里”的问题。三是继续加强“需求响应式”服务,从税收管理的各个环节来强调纳服工作,形成运转有序的完整服务链,持续培育具备较全面的税收和会计知识的服务队伍,有针对性地满足纳税人的深层次需求。四是深入推进“纳税红黑榜”建设,牵头开展纳税人信用体系建设和管理,制订《纳税人红黑榜实施意见》,采取社会综合评价和信息分析的方法,建立纳税人税收遵从评价体系,对不同等级纳税人实施有针对性的管理和服务,力促将欠税不缴纳的纳税人列入政府“诚信红黑榜”。

(三)做专风险管理,提升信息管税水平

1、提升涉税数据质量。一是提升第三方数据质量,坚持第三方信息工作例会制度,保证部门信息交换工作常态化开展,强化第三方数据质量审核。二是加强日常数据质量审计,常态化检测和发布错误数据,突出“三证合一”后数据质量管理,落实日常信息维护责任,稳步提高基础数据的完整性和全面性。三是强化数据质量核实和维护,针对性加强核实认定、询问约谈、实地核查和税务检查环节的数据质量管理,落实基础信息、房土两税税源信息核实和维护职责,不断提高涉税数据的真实性和准确性。

2、优化税收风险监控。一是聚焦关键风险识别,围绕营改增、企业所得税管理机关调整等重点,加强房地产业、建筑业、高收入个税、股权转让等监控重点,关注当期风险,建立“风险即控”制度。二是加强风险任务统筹,对于中高风险,结合应对绩效、“双随机”等要求,建立统筹模板实施痕迹管控;对于低风险,重点对当期日常风险实施“单项推送”,将风险点直接推送至纳税人;对于执法风险,前移监控环节,突出事前预警、事中防御。三是强化人工风险分析,优化“智能与人工”“业务与风险”双结合的人机风险分析机制,丰富税收分析清册,突出重点行业和重点税源企业的个性化分析。四是深化情报增值利用,落实全员情报采集责任,鼓励采集个性或行业性有价值情报,如关联交易信息、利股红分配信息等,开展情报采集积分竞赛、情报分析应用大比武,有效提升情报管理水平。

3、提升风险应对质效。一是准确界定应对重点,自查预警为"服务+还责于纳税人",评估约谈"服务+执法,以服务为主",实地核查"执法+服务,以执法为主"。二是完善三级联动"案头分析 "机制,强化风险监控部门的专业化分析、分局审议小组的集体分析和应对人员的全员分析。三是打造快速应对机制,进一步明确应对各环节时间要求,缩短应对和审理环节的停留时间,提升应对工作效率。四是创新稽查工作方式,积极推进电子式、解剖式、调账式稽查,试行竞标式稽查方式,推广运用税务实用助手、一键式税务文书软件,形成具有本地稽查特色的稽查“小帮手”系列。

(四)突出执法规范,提升执法服务水平

1、进一步规范执法行为。一是建立司法联动快速响应机制,加强与公安、法院等部门的沟通,建立争议案件的协调解决机制。二是建立执法案件指导制度,定期汇编优秀案例,建立证据采集指引,从疑点分析、证据采集、处理决定、立卷归档等方面进行模板固化,加强对应对案件审理工作,明晰审理岗工作职责。三是建立政策执行第三方参与制度,在税收重大决策、复议应诉、规范文件起草、疑难复杂案件处理等方面引入第三方参与制度,通过外聘律师组成法律顾问团队,提供法律支持。四是建立执法质量评价体制,定期开展案卷评查活动,通过交叉互评,及时发现执法中存在的问题,并通过税收政策确定性管理文件进行明确,统一执行口径。五是建立法制文化建设长效机制,在现有法治文化基地上,积极争创“省局法治示范基地”称号。

2、进一步强化执法监督。一是疑点抓取突出“准”,进一步加强督察指标体系建设,探索建立重大风险源辨识机制,精准定位督察疑点,加强执法疑点库管理,拓展完善执法指标建设。二是督察核查突出“实”,紧跟上级督查重点、热点,坚持问题导向,加强对收入质量、执法规范、落实税收优惠政策、风险应对质效等重点事项的督查。定期组织业务科室对督察事项进行再检查,强化督察绩效考评,提升督察工作质效。三是责任落实突出“效”,严格执行执法责任制的规定,将责任落实与内控机制建设兼顾并举,查问题的同时更要找原因、堵漏洞,对落实责任的情况及时进行系统通报,通过个别典型,警示一片,促进执法行为规范。

3进一步放大稽查震慑。一是加强重点领域专项检查,突出抓好企业规模较大、近3年内未实施稽查、风险特征突出、税法遵从度低的所得税征管企业的专项检查和行业检查工作。二是做好打击发票违法工作。加强对建筑安装、商业批发与零售、餐饮娱乐、营利性教育培训、中介机构等社会关注度高的行业开展发票使用情况重点检查。三是着力加强检举案件检查工作,注重上下级沟通和横向部门、环节之间的业务衔接,加强对检举案件的督办,提高检举案件查处质量。

(五)狠抓队伍管理,深化干部能力建设

1、抓教育强素质。一是加强干部培训规范管理。坚持以《干部教育培训工作条例》等培训法规为依据,认真贯彻落实省市局有关教育培训的工作要求,立足税收专业化改革和地税工作实际,坚持市局统筹、分级负责、分类开展,强化培训工作的规范化管理。二是科学实施岗位分类培训。根据队伍建设和岗位职责需要,针对不同层次、不同类别的人员特点,设置中层干部干部培训、更新知识培训、岗位技能培训和全员在职培训等培训类别,构建多元化培训格局。三是强化培训工作措施保障。切实加强对教育培训工作督促检查和跟踪问效,抓好计划统筹、项目立项、组织实施、经费使用、效果评估等各个环节工作要求的落实,确保培训工作四落实

2、抓创新促发展。一是贴紧工作实际。要准确把握年度工作的着力点,着眼于上级关注、基层急需解决的重点和难点工作,将创新作为提升工作效能的有效抓手,以实实在在推动工作落实为落脚点。二是讲究方式方法。要及早对接、主动引入上级部门创新项目,采取联创、协创等方式,积极谋划种好“试验田”,打造特色品牌,提升创建层次。三是突出实际成效。要改进完善特色工作争创机制,注重特色工作项目推进实地性评审,实效性评估,摈弃“为创而创”的形式主义,讲究实效。

3、抓暖心激活力。一是加强传统管理方式运用。建立“党员交心谈心制度”,定期组织基层调研、走访和座谈,运用腾迅通、电子邮箱等方式进行双向交流,及时倾听干部心声,了解干部诉求,尽力解决干部的实际问题。二是大力丰富干部文化生活。积极推动各工会分会及各兴趣小组开展多样化的文体活动,适时组织“春秋两季”运动会,继续开展“小蜜峰”骑行活动,分批举办室外拓展训练班,创立地税“团购乐”平台,组织志愿者服务活动。三是积极搭建对外交流渠道。依托市级专业文体协会,提供竞赛信息传递服务,积极组织参加市级机关工委和市局的各类文体比赛;加强与市总工会、镇区工会的沟通协调,就劳动技能、重难急工作开展劳动竞赛,推动地税工作高效运行。

(六)强化效能管理,深化机关作风建设

1、进一步提升廉政监督效能。一是强化 “两个责任”落地生根,进一步加大对“八小时”外执行八项规定、“四风”问题的监督管理力度,主动立案查处,不留情面、不手软,对典型性案例坚决曝光亮丑,以严厉的监督手段,倒逼讲规矩守纪律习惯的养成。二是强化执法执纪同步监督,进一步拓宽“一案双查”的案源范围,把作风建设上发生问题较多的单位和个人优先列入执法督察的案源选择对象,把执法督察中出现问题较多的单位和个人列为作风效能督察的重点。三是强化廉政教育,通过多个层面学习理解《准则》和《条例》让干部树立“纪严于法”的意识;通过干部清正指数评价、党风廉政宣传教育月、“510”思廉日、“算账月”等形式弘扬廉洁自律精神;提升廉政文化建设档次,力争将市级廉政文化示范点向省级推进,进一步增强我局廉政文化影响力。

2、进一步提升绩效管理效能。一是打造本地化的单位绩效考核指标体系,贯彻落实好上级的新要求、新标准,科学统筹量化项目,大幅度提高机考率,在充分运用南通市局考评结果的基础上,通过直接扣分、分档记分、特别加分等方式,强化工作指标化考核讲评机制,推进考评方式的再优化;切实抓好即将运行的绩效管理升级平台和“绩效云”系统推广应用。二是加强岗位绩效指标体系研究,关注各岗位系列,尤其要加强对“风险应对”等涉及大多数干部的共性、核心指标重点分析,提高岗位核心指标的应对性和导向性,加大日常工作绩效占比。三是强化个人绩效与单位绩效关联,建立“工作上下联动、责任压力共担”机制,按管理层级固化单位绩效在个人绩效中的权重占比,引导各级干部关注、服务组织绩效。

3、进一步提升经费管理效能。一是强化预算管理,严把预算编制关,坚持“先预算后使用”的原则,提高预算执行的控制力,维护预算的权威性和严肃性。二是严格审批制度,完善经费支出管理,完善发票管理和财务报销制度,规范经费支出的审批流程和支出要求,防范财务支出风险。三是加强资产管理,对属于政府集中采购目录中的固定资产必须按照规定限额参加政府采购,对需要处置的固定资产按照规定程序及时上报相关资料,做好资产管理系统和财务管理系统固定资产信息的维护核对工作,确保帐实相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