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年,在如皋市委市政府及南通市审计局的正确领导下,我局深入贯彻十九大和十九届三中、四中、五中全会精神,认真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对审计工作的重要指示,聚焦各级审计工作会议要求,紧紧围绕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和“十三五”规划收官,开展各项审计工作。全年共安排审计项目34个,报送审计专报9份,移送问题线索5起。共查出问题金额49688.1万元,整改金额47688.61万元,整改率95.98%;发现问题136个,整改 131个,整改率96.32%;提出审计建议113条,促进建章立制24项。信息宣传考核位居全市前列;现代农业项目奖补资金管理使用情况专项审计调查被评为南通市优秀审计项目二等奖,农业支持保护补贴资金管理使用情况专项审计调查被评为优秀数据分析报告二等奖。
一、2020年度主要工作
(一)把加强机关政治属性建设作为党建工作根本常抓不懈
1.坚持用新思想武装头脑,强化学习型党组织建设。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统领,突出局党组中心组学习以上率下作用,不断丰富学习型党组织建设内涵。一是紧扣客观形势发展需要,不断调整、充实党员干部理论学习重点,先后安排争当“狼性”干部、答好南通“发展四问”等8个专题的系列研讨活动。二是充分利用“微平台”开展理论学习,定期通报“学习强国”、“雉水在线”学习情况,对未能如期完成进度任务的予以谈话提醒。三是坚持“请进来、走出去”相结合,邀请全国基层理论宣讲先进个人、理论名嘴定期到局机关开展理论学习宣讲,依托上海交大教学资源,赴苏州、昆山、连云港等地开展现场教学。
2.坚持用制度化从严治党,强化意识形态领域建设。注重发挥思想引领、舆论推动、精神激励的重要作用,牢牢把握意识形态工作的主导权。一是抓政治自觉。持续深化“不忘初心、牢记使命”主题教育成果,切实履行“一岗双责”,落实全面从严治党主体责任。二是抓内控制度。修改完善党组、党组书记和班子成员“一岗双责”责任清单,层层签订全面从严治党、强化意识形态责任书、廉洁从审承诺书,确保党建责任精准传递。三是抓党建品牌。通过党建“文化长廊”对外展示机关党建成果,不断丰富“执审为民、服务大局”党建品牌的内容和形式。
3.坚持用规范化选人用人,强化审计干部队伍建设。按照新“三定方案”要求,认真落实干部提拔程序,两名业务骨干走上领导岗位:一名同志试用期满正式任职副科职岗位,一名中层干部提拔任职为审计委员会办公室专职副主任。在干部职级及技术岗位晋升调整过程中,面对人员多、岗位少的局面,,突出政治标准,注重工作实绩,研究制定适合本单位的选拔方案,圆满完成晋升工作,树立了良好的用人导向。
(二)把服务区域治理现代化作为审计任务基石常抓不懈
1.以发挥常态化“经济体检”作用为龙头抓好审计立项工作。坚持以推进政府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促进深化改革和高质量发展为着力点,在审计项目计划上统筹谋划,精准发力。一是自觉服从服务于中心大局。加大对财政预算执行和其他财政收支审计力度,重点反映就业优先、减税降费、三大攻坚战、科技、民生等政策落实情况,确保政令畅通。二是统筹兼顾把好项目优选方向。向审计委员会成员单位、两代表一委员、社会各界广泛征求意见,共收到审计项目建议21条,最终确立自定审计项目24个。三是切合实际及时调整项目计划。7月份,根据上半年项目实施进度及上级审计机关统一安排,追加项目2个、交办审计事项1项以及如皋市政府交办事项2项,调减2个经济责任审计项目。
2.以服务和打好疫情防控阻击战为主线关注“六稳六保”任务落实。把疫情防控作为头等大事,闻令而动、积极有为,围绕夺取“双胜利”专项行动工作主线,助力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一是协助镇区联防联控。先后组织23人,分成4组,共计42批次、252人次,协助挂钩联系的吴窑镇开展疫情防控工作,与镇村干部共同构筑联防联控“安全网”。二是有序开展专项审计。在“战疫情、保发展”两个战场上,按照上下“一条鞭”部署要求,对全市疫情防控财政专项资金、社会捐赠款物等开展专项审计,向市政府上报审计专报1份。三是有效组织延伸审计。关注企业失业保险稳岗返还、农村就业扶持、特殊群体就业技能培训的等重大扶持政策落实情况,推动盘活2070万元扶持基金发挥效用,追回14.21万元重复发放的高技能人才培训补贴资金。
3.以推动政府真正过“紧日子”为重点开展财政预算执行审计。依托“大数据审计平台”进行多维度、立体化分析,精准定位疑点,首次对全市68家一级预算单位预算执行情况审计实现全覆盖,揭示了部分项目当年预算执行率偏低、个别项目未执行、政府专项债券资金4.53亿元未能发挥效益等问题,推动各部门过“紧日子”,把钱真正用在“刀刃”上。
4.以促进干部依法履职、规范权力运行为己任开展经济责任审计。科学配置资源,创新组织管理,拓展深化内容,按照“一审多项”“一审多果”“一果多用”的原则,以“三个区分开来”的要求准确界定发现问题的主体责任和监督责任。全年共安排经济责任离任审计项目5个,查出违规违纪金额 0.68万元,管理不规范资金19471.61万元 ,追回资金496.79万元,修订完善规章制度3项。
5.以实现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目标任务为重心开展民生审计。既助力打好“三大攻坚战”,又在保障和改善民生上下功夫,加强对重点民生资金和项目的审计监督,推动各项惠民富民政策落到实处。在企业职工基本养老保险专项审计中,延伸核查300户参保单位和2257名职工,揭示了重复参保、违规通过一次性补缴方式增加缴费年限等5大类问题,并就涉及“事改企”人员、社保资金结余分配、优惠利率等问题分别撰写审计专报3篇,促进相关银行补息391.21万元,追回违规领取社保资金54.2万元。通州区安居工程资金投入和使用绩效审计共发现问题10个,发现问题金额2186.63万元。在市公立医院综合改革政策落实情况专项审计调查中,报送的《我市精神卫生防治能力亟待提高》专报得到市委主要领导批示。
6.以关注重点领域及重点问题为靶向开展审计项目专项调查。敢于担当,勇于作为,认真落实市领导交办任务,较好地完成了宁启铁路(如皋段)绿色通道审计整改“回头看”、全市供水安全保障提升专项审计调查。结合市科技局主要负责人经济责任审计开展科技创新资金使用和绩效情况专项审计调查,报送审计专报2份,均得到市主要领导批示。
7.以转变双重身份、深化监督转型为核心开展政府投资竣工决算审计。当好“监督员”不做“管理员”,有序推进政府投资工程审计监督“全覆盖”。一是修改完善管理和考核办法,对社会审计机构实行考核不合格单位退出机制。二是提高结算审计项目抽查比例,由30%提高为40%,并要求社会审计机构对结算审计中出现的工程建设问题实行专事专报,列入年度考核。三是加大廉洁从审监督力度,定期对审核中心、社会审计机构人员集中开展廉政教育。全年共完成结算审计备案项目374个,累计送审34.43亿元,审定29.15亿元,核减5.29亿元,平均核减率15.35%。抽查400万元以下项目95个,送审金额 1.88 亿元,初审金额1.75亿元,抽查调增22万元,调减75.37万元,平均抽查误差率 0.56 %。
8.以强化审计机关指导和监督法定职能为突破推动内审工作展现新作为。以贯彻落实新修订的《江苏省内部审计工作规定》为总纲,强化内部审计工作指导监督力度。全年共完成审计项目293个,查出问题633个,促进增收节支3356.77万元,提出审计建议382项,促进问题整改465个,推动相关部门完善、新增制度、文件12个。《关于提升内审机构经济责任审计报告质量的思考和建议》获得省内部审计理论研讨征文二等奖,教育局《浅谈新时代学校内部经济责任审计》、《新时代教育内部经济责任审计的思考》获三等奖。多层次开展集中培训,提升专业理论素养,组织内审人员参加审计机关的重要审计项目,强化实战能力建设。
(三)把聚焦中心工作抓全局作为部门管理核心常抓不懈
1.强化文明创建恒心。连续4届获评省级文明单位荣誉称号。创立审计“爱心”城市志愿者服务队,全局32名志愿者长期活跃在社区、学校、主城区各个岗位,总服务时长925小时。
2.强化脱贫攻坚信心。依托“阳光扶贫”手机APP系统,对长江镇蔡埠庄村38户建档立卡户开展大走访活动,对13户无劳动力家庭,8户重病、重残家庭实行“一对一”精准帮扶施策,年末全部实现脱贫目标。启动与石庄镇洪港村开展的三年文明结对共建活动。
3.强化高水平献策决心。坚持报送有价值、含金量高的审计信息为党委政府决策提供参考。报送的9篇专报均得到市委市政府主要领导批示,6篇信息稿件被南通及如皋市委内部信息期刊录用。
二、存在问题和不足
一是人员结构老化,审计力量透支。对年轻同志的培养力度还不够,能在一线岗位发挥承上启下、传帮带作用的骨干力量有所断档。人少事多的矛盾仍然存在,较多的临时工作、巡察任务,也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审计工作质量。二是能力不相适应,存在“本领恐慌”。工作中还存在站位不高、理念落后的问题。部分项目仍停留在检查、揭示一般性、表层性问题,分析原因、提出有高度、有深度的意见建议较少。三是信息化建设滞后,方法手段单一。对计算机、大数据等先进方法的运用,存在需求脱节,方法手段不相匹配,难以满足新形势、新阶段的实际工作需要。
三、2021年度创新工作思路
2021年,我局将深入学习贯彻上级审计工作会议精神,紧扣南通“勇当全省‘争当表率、争做示范、走在前列’排头兵”目标任务,主动担当作为,全面依法履职,着重在五个方面谋求新突破。
一是强化政治意识,把党的领导贯穿审计工作全过程。进一步强化审计机关政治属性建设,建立健全党领导审计工作机制,严格执行重大事项请示报告制度。按照习近平总书记“三立”总要求抓好全面从严治党和意识形态建设,以“党建强审”“人才强审”为主线,不断提高审计人员政治判断力、政治领悟力和政治执行力,以严谨细致、敢于较真碰硬的作风对待审计发现问题和审计整改工作。
二是强化责任意识,严格按照法定职责开展审计工作。坚持依法、独立开展审计工作。牢牢把握经济监督定位,聚焦主责主业,现场审计中坚决不能做超越自身能力的事,尤其是在重大政策跟踪落实审计、国有企业审计、政府投资工程审计、自然资源环境审计等领域,注重延伸审计监督的“度”。恪守职业操守,切实维护审计的独立性,确保审计结果客观公正。
三是强化质量意识,严守审计工作生命线地位不放松。持续以“鼓励当主审、激励好项目”活动为抓手,注重发挥优秀审计项目的引领示范作用,优化审计组织管理形式,着力在打造精品项目上下功夫,全力提升审计项目质量和水平。强化人才队伍建设,实施好“青蓝工程”,做好“传帮带”工作,让年轻人员早日成长为业务骨干。着力推动“双主审”制,培养善用大数据审计方法、巧用高科技审计手段的审计习惯,让审计更具精准力和穿透力。组织部分业务骨干备战全省大数据审计比武竞赛活动。
四是强化协同意识,坚持问题导向深推闭环整改模式。持续推动和健全“政府主抓督整改、人大监督推整改、纪检巡察助整改、审计主动盯整改、部门履职真整改”闭环管理模式,强化整体联动性,做到审计整改“记账”“销号”部门合力无缝对接,在构建多层次、广角度、全方位的审计监督体系上探求更多经验。加大对屡审屡犯、屡审不改的“老大难”问题的责任追究力度,压实被审计单位及相关主管部门审计整改主体责任。
五是强化转化意识,以更广阔视角服务经济发展大局。把审计成果的转化和利用效果作为审计工作最终的落脚点来抓,让审计工作更好地服从和服务于政府治理能力现代化建设。一方面要以更广阔的视角提升发现问题的水平,通过对多个审计项目横向和纵向多角度解剖分析,用全局、系统和整体的思维从体制、机制、制度层面发现问题和风险隐患。另一方面要以更专业的视角提升建言献策的水平,将审计重点与领导关注、群众关心以及社会热点、难点问题相结合,主动上报审计信息,切实发挥审计在服务大局中的建设性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