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年,在市委、市政府和南通市审计局的坚强领导下,我局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全面贯彻习近平法治思想和习近平总书记关于审计工作的重要讲话和重要指示批示精神,依法全面履行审计监督职责,立足经济监督定位,聚焦财政财务收支主责主业,厉行法治、担当作为、能动履职,全面客观揭示问题、科学精准提出建议、督促整改完善制度,坚定自觉在法治轨道上推动审计工作高质量发展。现将有关情况报告如下:
一、推进法治政府建设的主要举措和成效
(一)加强思想学习,增强党对审计工作领导
始终以高度的政治自觉深学笃行习近平法治思想,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重要讲话重要指示精神,深入学习贯彻党的二十大和二十届三中全会关于法治政府建设重大部署,做到学思用贯通、知信行统一。
一是持续巩固法治成果。持续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关于审计工作、法治政府建设的重要讲话和重要指示批示精神,结合党的二十大关于全面依法治国、推进法治中国建设和党的二十届三中全会关于完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治体系的重大战略部署,对标法治政府、法治审计建设要求,及时研究部署审计领域的贯彻落实意见。
二是准确把握全会精神。为进一步深刻领会、准确把握党的二十届三中全会精神,把学习贯彻二十届三中全会精神作为一项重大政治任务来抓,通过书记带领学、中心组重点学、专家解读学、开班全面学等方式,让全会精神入脑入心入行,转化为推动审计工作高质高效发展的有力推手。引导审计干部切实把思想和行动统一到全会精神上来,落实到审计实践中去,加大对财税、民生、国资国企等领域改革任务落实情况的审计力度,进一步厘清发展思路,细化工作举措,找准突破口和切入点,以有力有效的审计监督服务保障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
三是筑牢廉洁从审防线。坚持以铁的戒尺武装审计干部,以铁的纪律要求审计干部。将廉洁从审要求与《中国共产党纪律处分条例》对照,详细列出《审计“四严禁”、“八不准”党纪条例对照表》,结合“三会一课”开展学习交流;用好身边警示教育“活教材”,深入剖析省审计系统14个违法违纪典型案例,营造学纪知纪明纪守纪浓厚氛围。
(二)聚焦主责主业,扎实开展各项审计工作
坚持稳中求进工作总基调,依法全面履职尽责,牢牢把握审计监督的职能定位,加大审计监督力度,审计独特监督作用进一步彰显。
一是围绕推动高质量发展,以聚焦经济高质量发展,推动经济整体好转、向好走强为目标,重点关注促进政策是否有效落地落实,制定政策是否科学、落实政策是否到位、措施是否精准等问题,堵塞政策落实过程中的疏漏、舞弊行为,分析政策本身的体制性障碍和制度性缺陷,提高站位、拓宽思路,从体制机制管理层面提出建议,全面提升政策落实的效率性、效益性、效果性,充分发挥政策驱动经济高质量发展的审计成效,赴崇川区开展驱动经济发展政策落实情况专项审计调查。
二是围绕深化预算管理。以促进财政政策提质增效,深化财政管理体制改革为目标,重点关注财政资源统筹、财政支出政策落实、部门预算执行、预算绩效管理、决算草案编制、上级直达资金和有关重点专项资金管理使用、落实政府过紧日子要求等情况,对57个市级一级预算部门、121个二级预算单位全覆盖,对全市非税收入征收情况、镇(区、街道)资产管理情况以及政府购买服务情况进行专题审计。
三是围绕增进民生福祉,重点关注药品和医用耗材设备采购及使用、农村公立敬老院运行管理与资金使用、乡村振兴相关政策和资金、老旧小区改造等内容,推动兜牢民生保障底线。
四是围绕规范权力运行,对4名党政部门领导干部经济决策权、经济管理权、资金使用权及廉洁自律等方面开展监督,发现问题30个,有效促进干部守法守纪守规尽责。
五是围绕提升投资绩效,以保障项目建设合法、合规性,提高工程项目管理水平,促进项目建成使用绩效为目标,重点关注项目资金筹集、拨付、使用情况,项目立项审批、征地拆迁、招投标、质量安全管控等建设管理情况以及土地环境保护政策执行情况等。
六是围绕生态环境保护,以贯彻落实绿色发展理念、促进领导干部认真履行自然资源资产管理和生态环境保护责任为目标,重点关注领导干部贯彻执行中央生态文明建设方针政策情况、市攻坚办下达的工作目标任务完成情况、在自然资源资产开发和生态环境保护方面监督情况、相关资金和项目管理情况等。
七是督好审计整改,通过搭建审计整改销号系统平台,实现网上追踪、对账销号、现场督查相联动的审计整改督查工作机制。持续推动省委巡视问题整改,对2019年以来省市县三级审计发现的1201个问题持续跟踪整改39轮,审计整改完成率由87.43%提升至96.09%,挽回财政资金损失4012.01万元,规范使用资金4447.06万元,健全完善制度9项,追责2人。
(三)强化依法决策,依法有效化解社会矛盾
1.坚持依法科学民主决策。严格执行《中共如皋市审计局党组“三重一大”事项决策议事规则实施细则(试行)》等规定,坚持审计计划、审计报告等重大事项集体决策程序,防控决策风险。召开局长业务办公会议对审计实施方案、审计结论性文书进行集体审定,常态化邀请派驻纪检组参与审计项目报告讨论会。充分发挥法律顾问法律咨询作用,全程参与依申请政府信息公开答复、经济合同审核等涉法事务,有效防范法律风险。
2.推动事项依法公开。严格执行《重大行政决策程序暂行条例》《江苏省重大行政决策程序实施办法》,及时调整完善我局行政权力事项清单,并向社会公示;认真贯彻落实《政府信息公开条例》,充分利用门户网站等载体,大力推进政务信息公开工作,全年局门户网站主动公开信息70条,答复依申请公开事项1件。
3.依法防范和化解矛盾纠纷。畅通信访、政府信息依申请公开等渠道,坚持见面座谈与书面审查相结合,全面了解群众诉求。全年发生行政复议事项2件,其中一件维持一件驳回行政复议申请,未发生行政诉讼案件。
4.健全重大事项和重要文稿报送机制。全年累计向市委、市政府报送重要审计事项27次,向南通市委审计办、市局报告重大事项11次。
(四)推进质量强审,努力提升审计监督水平
1.加强审计项目计划管理。坚持“问审于民”,公开征集年度审计项目计划建议,提高计划编制的精准性。印发年度审计项目统筹工作方案,对具体项目的审计时间、内容、资源等作出统筹安排。强化对审计项目计划的审核把关,实行项目计划季度统计,确保年度项目计划有效执行。组织开展审计项目计划后评估,总结经验与不足,推动后续审计立项选题和组织实施更加精准。
2.全面落实行政执法三项制度。坚持在被审计单位公示审计项目名称、审计“四严禁”工作要求和审计“八不准”工作纪律,自觉接受被审计单位监督。认真落实审计现场管理要求,做好审计实施的全过程记录,实现对现场重点环节及流程的有效控制。严格落实法治审理制度,所有审计结论性文书,未经法治审核或者审核未通过的,一律不得出具。积极参加全市优秀审计案例评选,以案释法。
3.强化审计业务质量。认真组织参加全市审计机关审计业务质量检查,及时通报检查结果,认真进行整改,同时组织人员学习省厅、市局通报结果,防范审计业务质量风险。组织参加全市优秀审计项目评选工作,充分发挥示范引领作用,激励审计干部提升审计项目的质量意识和精品意识。
(五)加大贯通协作,促进审计依法履职
与市纪委监委建立常态化对口联系机制,实现对重大问题线索移送、查办、反馈、报告的全周期闭环管理;与市巡察办在科学编制计划、双向调配力量、加强结果运用等方面持续深化“政治体检”与“经济体检”的贯通融合;与市人大、市纪委监委、市组织部等7部门就问题线索移送定性定责、审计查出突出问题整改、涉农专项资金监管、相关制度完善等方面召开工作协调会议13次;牵头召开如皋市经济责任审计工作联席会议暨市委审计委员会成员联络员工作协调会议2次。与市检察院互聘特邀检察官助理和特约审计员,发布4项第一批合作项目,出台《关于建立如皋检察公益诉讼与审计监督贯通协作工作机制的实施办法》,在全省县级审计机关率先建立检察公益诉讼与审计监督贯通协同工作机制,相关做法被《江苏法制报》推介。
二、主要负责人履行推进法治建设第一责任人职责情况
审计局党政主要负责人积极履行法治建设第一责任人职责,坚持系统思维和法治思维,谋深做实审计法治工作,做到法治政府建设与审计事业发展同部署、同推进、同落实。
一是持续加强法治学习宣传教育,充分运用本地区本系统查出的违纪违法典型案例,发挥“身边事”“案中人”警示、震慑、教育作用。通过观看警示教育片、召开专题警示教育会,参观警示教育基地、开展46人次谈话提醒等方式,在深化警示教育上重遏制、常震慑,使干部职工受警醒、明底线,知行知止、令行禁止。
二是持续扎密扎紧扎牢制度藩篱,《如皋市审计监督工作容错纠错实施办法(试行)》,为审计监督全面落实“三个区分开来”要求提供基本遵循;印发《全市内部审计工作指导意见》,对现有内部审计组织模式提出指导性意见;研究出台2024年度科室目标责任制绩效考核办法,针对审计项目流程、审计文书质量等常见易错问题制定联合审核科室扣分细则;印制发放审计程序性法规应知应会口袋书,让依法审计成为审计人员自觉行为和必备素质,推进审计质量提升关口前移。
三是坚持依法审计是审计工作的核心,确保审计工作始终依照法定职责、权限和程序开展。明确审计“四严禁”工作要求和“八不准”工作纪律,依照法定权限和程序,获取审计证据、进行审计取证、确认问题定性、征求部门意见、出具审计报告,明确整改认定标准、程序及时限要求;抽取部分项目开展廉政回访,将党风廉政建设贯穿审计全过程。
四是持续加强行政执法工作队伍建设,领导干部以身作则参与并督促完成2024年度行政执法人员培训、2024年度学法考试,培训完成率、参考率均达100%,组织审计干部集中观看民法典宣传片,引导干部强化法治思维和习惯。组织“我是主讲人”活动,分别就文书规范模板、审计操作指引、审计整改实务等内容进行分享,促进审计人员对政策理解到位、职能履行到位。积极落实“谁执法谁普法”普法责任制,向被审计单位宣讲审计工作依据的法律规范,就审计发现问题及整改认定标准充分释法,将审计履职过程转变为生动有效的普法实践活动。
三、2024年度推进法治政府建设存在的不足和原因
虽然我局在法治政府建设过程中取得了一定成绩,但随着实践发展,也逐步遇到了一些新情况、新问题:一是目前我局的法治宣传主要以党纪党章等党内规章制度及宪法、民法典等通用性法律规范为主,在强化审计人员法治意识、底线意识的同时,与审计业务紧密相关的财务财经审计法律法规宣传力度相对薄弱,审计人员对专业性法律规范的学习理解深度有待加强。二是审计实践过程中也发现,审计人员运用法治思维思考和解决审计业务实际问题能力仍然有所欠缺,法治意识与审计实务的结合不够紧密,依法依规开展审计工作、做实审计问题、提升审计质量的能力仍需进一步提升,对专业性法律规范的融会贯通能力有待加强。
四、2025年推进法治政府建设的主要安排
一是持续强化政治理论学习,深入领会和准确把握进一步全面深化改革、推进中国式现代化各项部署对审计工作提出的新要求,深入研究更好发挥审计作用的理念思路、目标方法、内容重点、实现路径。聚焦《中华人民共和国审计法》等近年来新修订的审计法规条例,加强审计专业性法律法规的学习宣传,提高审计工作法治化水平。
二是围绕市委、市政府中心工作,锚定监督重点,加大对财政资金、国有资产、教育医疗等领域的审计监督,发挥好经济运行“探头”作用,及时反映影响经济安全的苗头性、倾向性、普遍性问题,以重点监督带动全面监督,推动防范化解重点领域风险。
三是推进党纪学习教育常态化长效化,引导党员、干部真正把纪律规矩转化为行动自觉。同时以政治理论学习与财务财经审计法规学习为抓手,大力塑造审计职业精神,引导审计干部树牢“有问题没发现是失职、发现问题不报告是渎职”的意识,鼓励干部发扬斗争精神,在职责范围内大胆监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