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皋市人社局
2022年上半年工作总结和下半年工作思路
来源: 局办公室 发布时间:2022-08-30 08:52 累计次数: 字体:[ ]

今年来,市人社局紧扣高质量发展目标,坚持民生为本、人才优先,聚焦稳就业、可持续、强支撑、促和谐、优服务,统筹推进普惠性、基础性、兜底性民生建设,上半年各项工作有序推进,目标任务按序时完成。

一、重点指标完成情况

上半年,城镇新增就业7982人,失业人员再就业2785人,帮扶就困人员再就业1631人,支持成功自主创业2399人,城镇登记失业率4%以内。企业职工基本养老保险新增7073人,城乡居民养老保险征收29.77万人。引进高校毕业生1879人,其中硕博20人、名校优生60人;开展职业技能培训8600人次,新增专业技术人员数4908人,新增数字经济专业技术人才105人,新增高技能人才286人;受理劳动监察投诉举报案件513件,劳动仲裁614件,按期结案率100%。

二、上半年主要工作

(一)牢牢稳住就业基本盘。一是全力支持市场主体稳岗。迅速落实纾困解难政策,运用“降、缓、返、补”政策组合拳,支持市场主体稳岗扩岗。组建专班,建立企业用工服务保障机制,对重点企业提供“一企一策”服务。上半年,通过“免申即享”方式,发放7732家企业稳岗返还3770万元,发放企业社保补贴74家114.53万元,发放创业担保贷款19笔570万元,继续落实阶段性降低保险费率政策,为用人单位节省3017万元。二是精准搭建供需对接平台。建立精准挂钩服务企业机制,对全市1424家规模以上企业开展地毯式用工需求调查5次。搭建“如皋智聘”云平台,促进人、企、政、校需求的精准匹配。组织线上线下招聘活动,开设“如皋就业”抖音号、开展“带岗直播”、“线上招聘”等活动48次;举办各类线下招聘会50次。加强劳务基地合作对接,赴陕西洋县举办“如洋一家亲”带岗直播活动;与贵州六盘水签定劳务合作协议。三是着力提升就业创业质量。推行订单式、套餐式、以工代训、新型学徒制等多元培训;疫情期间,通过线上培训方式,组织开展2000多人企业职工岗前安全生产培训,创新开展900多人的基干民兵技能培训和539人数字技能人才培训,上半年开展各类培训8600人次,其中补贴性培训5800人次,发放补贴410万元;着力挖掘创业项目、扶持创业载体,征集“中国创翼”创业创新大赛和省级大学生优秀创业大赛参赛项目5个,支持成功自主创业2399人。四是充分保障重点群体就业。强化离校未就业高校毕业生、残疾人、退役军人、建档立卡户等重点群体就业帮扶,累计跟踪重点群体6561人,发放灵活就业社保补贴3818万元,失业金3399万元,安置公益性岗位54人。

(二)织密惠民利民保障网。一是全面推进社保扩面。全面摸排我市参保适龄对象,做到社保扩面更精准;制订考核办法、实施方案,召开全市社保扩面工作动员会,强化工作合力。上半年新增“居转企”8802人,续缴10184人。城乡居保超序时推进,为9500名困难人员办理全额代缴,做到参保、缴费、领取3个100%。二是全面推进社保制度改革。稳妥推进事改企转企工作;贯彻落实省政府失地保障新政策,多方调研会商,制定我市配套实施办法。三是全面落实各项社保待遇。城乡居保基础养老金2次上调,目前205元/月;发放企业职工养老金39.8万人次,支出10.49亿元;对全市90岁以上退休人员进行了新春慰问;发放机关事业单位养老金4.74亿元;被征地农民应保尽保;办理工伤案件875件,调解疑难工伤案件21件。四是全面强化社保基金监管。坚持实施网上监管,联合公安、民政、司法、卫健等部门实现数据共享,加大冒领和重复领取查处力度,城乡居保追回23.51万元,企业养老金追回23.47万元。

(三)人才工作创新突破。一是构建“一体化”推进体系。积极打造人才培育、招引,规模化、定制化、便利化的服务体系。组织200家次企业在73所高校举办如皋专场网络招聘会;联合市融媒体中心举办5场“带岗直播”活动;组织20多家企业赴扬州大学、南京工业大学、南京工程学院举办校园招聘会;组织200多名如皋籍学生参加“学子回乡看发展”活动。二是打造“多维度”服务平台。加大基础性人才载体扩容提质,搭建内含60多所高校的“如皋政校企高校毕业生就业联盟”云平台;锚定一流高校,在南航、盐城工学院等设立如皋人才工作站,牵线力星钢球与南京航空航天大学合作,创建国家企业技术中心,促进校地校企对接更加精准对接;与知名企业外企德科合作对接,服务斯堪尼亚、势加透博等重点企业和项目,引进高层次紧缺人才10多人;加大博士后工作站服务力度,引进博士后4人,入选省“卓越博士后计划”1人;加快技师学院创建进程,做好课程设置改革,与霖鼎光学、森松、华永、日达智造等企业合作办学,开设订单班18个,斯堪尼亚与技工学校签订合作框架协议。三落实“一揽子”激励措施。全面推进落实“人才新政22条”,牵头制定《产业人才招聘服务办法》,成功开通12345人才服务尚贤热线,多次商议青年友好型就业城市创建工作,拿出初步方案。上半年,发放2021年企业引才用才奖励、社保补贴、就业资助共计170万元。

(四)人事考试工作安全高效。平稳有序做好人事招聘工作,上半年组织教育系统、卫健系统等事业单位人事招聘658人,已完成报名工作。组织17次各类人事考试,安全率100%。进一步规范岗位设置及聘用工作,核准变动400人次;落实评比表彰工作,严格做好2021年度事业单位工资年报布置、审核、汇总及上报。组织乡土人才大师及专家春节慰问活动;组织申报江苏省乡土人才大师工作室5人,获批1人;联合文联、白蒲镇举办如皋市“五月风”文艺展示月开幕式暨“如皋市‘蒲涛杯’民间艺术精品展活动。

(五)构建稳定和谐劳动关系。组织开展根治欠薪冬季专项行动和“春雷行动”,重点围绕“一户一册一书两表三合同”展开治理,春节前妥善化解25起群体性欠薪问题,涉及2234人3978万元,其中工程项目4个,涉及750人1930多万元。有序推进工资支付监控预警平台研发,注册申报单位超6500家,申报劳动者信息超10万人。进一步加强劳动普法宣传,联合市法院召开全市劳动争议裁审工作暨典型案例新闻发布会,建立乡镇基层劳动争议调解员库,开展企业薪酬调查,抽取部级66家,省级48家。

(六)优化公共服务能力建设。推进省一体化平台“一网通办”,对第四批“一件事一次办”服务清单事项进行维护,实现开办企业0.5工作日办结,开辟“24小时自助政务驿站”,窗口服务提档升级。深化免证明服务事项改革,梳理75个服务事项,对接公安、卫健、民政等部门,加大信息共享深度,拓展信息共享途径。做好劳动有所得国家公共服务试点任务,积极向南通市局、省厅领导汇报,为下半年迎查做好准备。

三、存在问题

一是就业空间收窄。受疫情影响,企业缩减生产规模,用工需求普遍收窄,就业岗位减少。二是市场招聘显著减少。人员流动受限,一季度,线下求职招聘活动全面取消,不少地区线下校园招聘仍未放开,毕业生就业进展较为缓慢。三是结构性就业矛盾依旧。就业领域面临人口结构与经济结构的深度调整,企业“智改数转”对员工的技能水平提出更高要求,“就业难”与“招工难”相互交织的结构性矛盾更加突出。四是社保扩面难度加大。人口老龄化加快,社会保险人数增量收窄,我市考核任务南通最多,完成难度较大。五是劳动关系不稳定因素增多。新业态发展迅速,大量非标准劳动关系涌现,劳资矛盾因素增多,呈现出复杂化、群体化的新特点。

四、下一步打算

(一)全力确保就业局势稳定。一是千方百计稳就业大局。切实稳定市场主体,广开就业门路,稳住就业容量。深入贯彻落实《江苏省就业促进条例》、助企纾困政策,建立应急状态下重点企业用工服务保障机制。依托省一体化信息平台,开展数据对比分析,健全多方位参与的就业形式研判机制,准确评估就业形势变化和风险隐患。二是多措并举促进人力资源高效配置。大力培育和发展人力资源市场主体,支持更多优质机构进入,继续稳固劳务基地建设,强化就业信息精准推动,将招聘服务、信息发布向市外、基层延伸,提升市场匹配效率,为全市重点企业、重大项目等提供常态化用工服务。三是大力推动大规模职业技能培训。进一步突出培训稳岗功能,加快技师学院创建步伐,开展重点群体、重点行业的专项培训、定制培训,为产业强链、“智改数转”提供更多技能人才支撑。四是聚焦重点兜牢民生底线。健全失业登记、职业指导、技能培训、岗位推荐、生活保障联动机制,开展困难群体就业攻坚行动,把高校毕业生就业作为重中之重,及早做好信息衔接,对未就业毕业生跟进落实“一对一”实名帮扶。五是促进创业带动就业。优化创业担保贷款、税费减免等扶持政策,落实一次性创业、场地租金、担保贷款贴息等创业扶持政策,加强创业孵化基地等载体建设,加大对各类群体创业支持,不断激发创业活力。

(二)健全多层次社会保障体系。一是完善社保政策体系。进一步巩固机关事业单位养老保险制度改革成果,平稳推进机关事业单位试点期间个人缴费衔接工作。落实《江苏省被征地农民社会保障办法》等规定,因地制宜积极推进新的征地保障政策出台。二是深化职工保险扩面。加快全民参保登记成果转化应用,聚焦居民养老保险转企业职工养老保险扩面,针对新就业形态就业人员、灵活就业人员、农民工等重点群体,积极对接财政部门,进一步加大社会保障事业投入。三是合理提高保障水平。落实城乡居保待遇确定机制和合理调整机制,稳步提升城乡居民基础养老金标准,引导有条件的城乡居民参保人员选择较高档次缴费。鼓励引导有条件的用人单位建立企业年金制度。四是加强社保基金监督。持续开展社保基金专项检查和安全评估,提升网上监管有效性,完善风险防控体系,健全常态化基金运行预测、预警机制。

(三)强化人才支撑创新发展。一是聚焦高水平人才队伍,培育战略人才力量。依托省创新创业平台,邀请一批海内外人才揭榜应征,服务“卡脖子”关键核心技术突破。聚力打造卓越工程师队伍,实施新一轮专业技术人才知识更新工程,引进一批数字人才。加快青年人口集聚,进一步提升高校如皋行、博士看如皋、学子看家乡等人才招引活动品牌影响力,组织校园秋季招聘不少于30场次,助力青年友好型城市建设。二是聚焦高能级载体平台,提供个性化支持。深化运用揭榜挂帅、专家服务、政校企合作等方式,整合各类资源平台。深化与外企德科合作,就紧缺人才引进、人才金融服务、数字人才产业园建设等方面达成合作框架。充分发挥“政校企高校毕业生就业联盟”作用,助推力星钢球申报国家企业技术中心、隆昌化工申报国家级博士后科研工作站、星球石墨、宝众宝达申报省博士后创新实践基地。自主建设人才服务云平台,与融媒体、南通百通、智联招聘等对接合作,提升人才线上服务的水平和质量。三是聚焦高匹配度人才供给,推动产才融合发展。落实企业人才政策服务专员制度,动态了解企业人才需求,针对性地为企业招才引智。高质量培养技能人才,压实技工院校技能培训主阵地、主力军责任,稳步扩大培训规模,持续深化产教融合,联手企业、院校、社会机构等,建设更多公共实训基地。高质量办好各类技能大赛。

(四)持续深化人事制度改革。一是推进重点领域改革。按照省市部署,研究制定基层事业单位岗位定向设置、定向评价、定向使用政策。推进职称工作改革,推进企业自主评价机制建设。二是提升人事管理水平。进一步规范表彰工作。依法规范岗位管理和人员聘用,完善事业单位绩效工资制度,推动形成合理有序的工资收入分配格局。三是确保人事考试安全。加强考务精细化管理和风险管控,以优质服务为重点,推进标准化考场建设,加强人事考试命题研究,深化命题阅卷专家和监巡考队伍建设,确保考试安全率100%。

(五)积极构建和谐劳动关系。一是加强劳动关系协商协调。全面贯彻劳动关系“和谐同行”能力提升计划。健全劳动关系风险监测预警制度,加强对劳动关系领域重点矛盾隐患的摸排调查和监测分析。严格规范劳务派遣管理,开展劳务派遣专项治理。二是提升劳动人事争议处理效能。依法处理劳动人事争议案件,妥善化解各类劳资矛盾;打造专业化仲裁员队伍,提高仲裁服务的能力和水平;稳步推进“数字仲裁庭”“智慧仲裁院”建设,依法规范办案。三是推进劳动保障监察执法。深入实施《保障农民工工资支付条例》,大力推进工程建设领域和用人单位根治欠薪专项整治。推动如皋市工资支付监控预警平台按期上线,抓实劳动用工数据申报,通过大数据开展工资支付监控,着力打造市场主体负责、政府部门监管、属地排查化解、整体联动的一体化治欠模式。

(六)全面提升人社服务效能。一是深入推进“智慧人社”建设。深化劳有所得“标准化”建设、“放管服”改革,持续推进减证便民、人社服务快办行动、免证明服务事项改革,实现“一号申请、一窗受理、一网通办”的“不见面”智慧服务,努力推进更多“一件事”人社服务。二是深入推进“满意人社”建设。严格落实领导窗口值班制度,加强日常评比考核和监督检查,促进窗口服务做到用语礼貌规范,服务态度热情,业务办理高效。常态化开展业务技能练兵比武,不断提升为民服务能力和水平。三是深入推进“法治人社”建设。严格落实行政执法“三项制度”。加强法治宣传教育,提升系统干部法治思维能力和依法行政水平。密切关注和防范新的风险点,动态完善应急处置预案,坚决防止出现极端事件和群体性事件。加强舆情监测和政策宣传引导,推进政务公开,回应群众关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