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5年如皋市政府工作报告
来源: 如皋市人民政府 发布时间:2015-01-22 00:00 累计次数: 字体:[ ]

政府工作报告
—— 2015年1月14日在
如皋市第十六届人民代表大会第四次会议上

各位代表:

  现在,我代表市人民政府向大会报告工作,请予审议,并请市政协委员和其他列席人员提出意见。

  2014年工作回顾

  过去的一年,市政府在中共如皋市委的正确领导下,在市人大、市政协的监督支持下,全面贯彻落实党的十八大和十八届三中、四中全会精神,团结带领全市人民,统筹抓好改革发展稳定各项工作,较好地完成了全年目标任务。

  一、经济运行稳中有进,综合实力不断提升。2014年,预计全市实现地区生产总值724亿元、增长10.6%(可比价,下同)。完成地方公共财政预算收入67.45亿元、增长12.2%。我市名列全国县域经济竞争力百强第28位、福布斯中国最佳县级城市第19位。农业转型加快。粮食产量实现“十一连丰”。新增设施农业3万亩,高标准农田占比达59.5%,新认证“三品”51个,建成国家级农民专业合作示范社4家、省级现代农业园区和省“菜篮子”工程蔬菜基地各1家。新增“全托管”经营主体103个。获批中国地理标志证明商标2件。成功举办首届中国杯盆景大赛、首届全国长寿农产品博览会。工业运行平稳。完成全部工业应税销售805亿元、增长6.6%,工业增值税20.6亿元、增长3%。工业用电量32.5亿千瓦时、增长8.5%。净增规模企业34家,其中亿元企业16家。建筑业施工产值900.8亿元、增长18%,完成地方税收3.53亿元。服务业提速增效。预计实现服务业应税销售650亿元、增长25%,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289亿元、增长12.2%。苏中国际集装箱码头开通外贸航线,吞吐量突破1万标箱。“大如皋”手机APP旅游移动信息平台上线运营,新增3A级景区2家,旅游综合收入增长17.1%。顾庄社区入选“中国最美村镇”,长江药用植物园成为全国休闲农业与乡村旅游示范点。完成第三次全国经济普查。引进金融机构、组建小贷公司各2家,新增贷款80亿元,年末贷存比62.2%、同比提高3个百分点。

  二、转型升级步伐加快,产业结构持续优化。预计三次产业结构优化调整为8.5:51:40.5。新兴产业、高新技术产业产值占规模工业比重分别达30.7%、43.5%。创新能力不断增强。全社会研发投入占地区生产总值的2.4%,万人发明专利拥有量达8.32件。新增高新技术企业48家,居南通第一。科技项目立项447个,其中国家国际科技合作项目、省重大成果转化项目各2个。建成省级工程技术研发中心3家、外资研发机构2家。新认定驰名商标3件、著名商标7件,主导制订并发布国家标准3个、行业标准9个。华灿电讯成为南通首家登陆“新三板”企业,区域股权交易市场挂牌企业3家。两化融合力度加大。规模工业企业信息化投入1.4亿元,增长16%,在建超30万元信息化项目11个,新增国家级两化融合管理体系贯标试点企业1家。生态文明建设稳步实施。万元GDP能耗降幅和主要污染物减排完成全年目标任务。16家印染企业中水回用工程建成运行。生态红线全面划定。林木覆盖率达24.41%。空气环境质量优良率达71%。创成苏中苏北首家节水型城市。

  三、改革开放深入推进,发展活力更加强劲。改革举措扎实有效。深化行政审批管理体制改革,制定并公布“5张清单”。全面实施工商登记制度改革,新登记公司制企业和注册资本分别增长58.5%、12.2%。深化和扩大“营改增”试点,2375户试点企业累计减税1076.5万元。农村改革试验项目有序推进。建立现场办公会议制度,政府性投资项目及债务规模得到有效压降,企业资金链风险防范进一步加强。开放型经济难中求进。“一会两节”成功举办。我市成为省外商投资项目快速审批试点市。到账外资3.5亿美元,居南通第一。新批外资项目47个,其中超5000万美元项目5个。实现外贸进出口总额32亿美元,其中出口25.5亿美元。外经营业额2.22亿美元。新增服务外包执行额9.48亿元。离岸外包实现零突破。建成首家省级境外产业合作集聚区。项目建设进展顺利。预计固定资产投入430亿元、增长14.2%,其中114个亿元以上重大工业项目完成投资138.4亿元。固定资产抵扣税2.88亿元,增长34.6%,增幅居南通第一。新增装机容量22.28万千伏安。载体功能加快提升。保税物流中心(B型)成功获批,如皋港获得国际商贸代码。国家级农业科技园区通过科技部答辩。国家火炬计划化工新材料产业基地成功获批。电子信息科技创业园、输变电装备及软件产业基地加快建设。

  四、城乡统筹协调发展,环境面貌明显改善。城市建设加快推进。城市总体规划(2013-2030)获省政府批准。中心城区搬迁78万平方米,房地产开工175.4万平方米、竣工94.2万平方米。完成健康东路、府西路、福寿东路东延和宁海路雨水管道、中央商务区泵站等市政工程。备用水源高标准建成,集中式饮用水源地达标建设通过省级验收。45万平方米龙游河生态公园建成开放。新增绿化面积82万平方米,城市建成区绿化覆盖率达41.8%。扎实开展“951”市容环境综合整治,城市整体面貌进一步提升,创成省城市管理示范社区1个、示范路2条、优秀物业小区1个。交通建设稳步发展。丁磨路、雪袁线、334西延、王石线、马九线一期建成通车,连申线桥梁改造基本完工,蒲黄线东段、皋高线西延、高铁站扩建工程加快推进,新增如皋至北京、重庆、兰溪、昆明等地列车停靠线路。小城镇建设成效明显。优化镇村布局规划,完成行政村庄建设规划。建成“十个优”项目36个。“四位一体”长效管护工作高效运行,村庄环境整治全域通过省级验收,建成国家卫生镇2个、省 “康居乡村” 三星级41个、省生态村3个。白蒲镇朱家桥村成为国家级 “美丽乡村”试点村。白蒲镇、搬经镇成功申报全国重点镇。

  五、民生事业优先保障,人民福祉日益增进。城乡居民持续增收。预计城乡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分别增长10.5%、11.6%。保障体系不断完善。新增就业1.25万人,城镇登记失业率2.77%。社保扩面超额完成,五大保险覆盖率稳定在98%以上。就业“直通车”全线贯通。五道医疗保障线得到加强。城乡低保实现“应保尽保”。“公建民营”模式入选中国养老模式创新与老龄事业发展十佳典型。社会事业全面发展。普通高考本二上线率71.7%,达全省平均水平2倍以上,高居全省县(市)榜首。全国义务教育基本均衡县(市)顺利建成,省义务教育优质均衡改革示范区通过验收。基本公共卫生服务均等化水平不断提升,公立医院综合改革成效明显。单独二孩政策正式实施。群众文化生活丰富多彩,成功举办市十运会暨首届全民健身运动会。如皋盆景技艺入选第四批国家级非遗扩展项目。建成全国文化先进县(市)。预计文化产业增加值占GDP比重达4.3%。档案馆创成国家二级馆。文明城市创建扎实开展,成为南通唯一获得全国文明城市提名资格的县级城市。中心城区水系畅通一期工程和农村公路、桥梁新建改造工程等10件惠民实事较好完成。

  六、治理方式创新突破,社会保持和谐稳定。民主法制建设进程加快。“六五”普法深入推进,司法救助700余人次、法律援助1547件、矛盾纠纷调处4235件。1人荣获全国司法行政系统一级英模称号。行政负责人出庭应诉率、规范性文件报备率、重大决策事项规范执行率均达100%。社会治理扎实推进。社会治安形势持续改善,公众安全感达96.7%。信访维稳工作不断加强,公众诉求渠道进一步畅通,市长公开电话办结率达99%,赴京、去省人数分别下降50.8%、71.8%。农产品质量和食品药品安全监管有力,群众饮食用药更加安全。政府自身建设不断加强。全面推行依法行政,严格按照法定权限和程序行使权力、履行职责。机构改革稳步推进,部门职责进一步理顺。电子政务建设和政府信息公开力度加大,行政权力网上公开透明运行,行政复议案件办理全面公开。办理人大代表建议317件、政协委员提案380件,满意和基本满意率达99.2%。严格执行中央八项规定和省市十项规定,扎实开展教育实践活动,政府系统“四风”问题得到有效整治。制定《加快转变政府职能建设服务型政府的意见》,把改进作风的要求上升到制度层面。认真落实党风廉政建设责任制,坚决支持执纪执法机关严肃查处违纪违法案件。强化审计监督,核减支出10.3亿元。调整公共资源交易中心和市代建中心管理体制,政府采购监管、招投标和代建工作进一步规范。出国(境)审批管理制度不断完善。征兵任务圆满完成,荣获省双拥模范城称号。积极支持群团组织发挥作用。

  各位代表,过去一年各项成绩的取得,是全市上下在市委的正确领导下,团结一致、奋力拼搏、开拓创新的结果。在此,我谨代表市人民政府,向全市人民,向人大代表、政协委员和离退休老同志,向驻如部队、武警官兵,向关心和支持如皋发展的社会各界人士,致以衷心的感谢和崇高的敬意!

  各位代表,回顾过去的一年,我们也清醒地看到工作中存在的问题和不足:经济总量、均量仍然偏小,财政收支矛盾依然突出;产业结构调整任重道远,新兴产业和服务业规模还不大,自主创新能力还不强;城镇化水平和生态环境质量有待进一步提升;公共服务有效覆盖面还不够广;社会治理面临许多新挑战,安全生产基础工作还不扎实,维护社会稳定任务较重。对此,我们将高度重视,并切实采取措施认真加以解决。

  2015年政府目标任务

  2015年,是全面深化改革的关键之年,是全面推进依法治国的开局之年,也是全面完成“十二五”规划的收官之年。新的一年,面对经济发展新常态,我们既要看到经济下行压力、增长动力不足、资源环境制约等诸多挑战,更要看到我市交通格局的深刻变化、载体功能平台的日趋完善、多重国家战略的叠加优势等有利条件,准确把握经济社会发展新特征,认真贯彻落实市委十一届十次全体(扩大)会议精神,用“非常态”之功,谋“新常态”之策,努力打造经济强、百姓富、环境美、社会文明程度高的新如皋。

  今年政府工作的总体要求是:全面贯彻党的十八大和十八届三中、四中全会精神,深入落实习近平总书记系列重要讲话精神,紧紧围绕勇当苏中全面小康领头雁的奋斗目标,坚持稳中求进、好中求快工作总基调,以提高经济发展质量和效益为中心,始终把“两增加两提升”作为工作衡量标准,致力全面深化改革,突出创新驱动发展,注重保障改善民生,切实强化风险防控,聚焦六大重点工作,统筹推进“五位一体”建设,促进经济持续健康发展和社会和谐稳定。

  2015年全市经济社会发展主要预期目标是:地区生产总值增长10%左右,一般公共预算收入增长10%,固定资产投资增长16%左右,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增长13%左右,工业应税销售增长10%左右,实际利用外资3.5亿美元,外贸进出口33亿美元,服务业应税销售增长10%以上,全社会研发投入占GDP比重达2.42%。城乡居民收入增长与经济增长同步。城镇登记失业率控制在3.5%以内。万元地区生产总值能耗降幅和主要污染物减排完成上级下达任务。

  实现上述目标,我们将在新常态下更加注重科学规划、统筹协调。围绕“迈入高铁时代、打造节点城市”的定位,探索充分释放规划红利的新思路,全力打造新城市、新农村、新平台、新载体、新业态,坚持新型工业化、信息化、城镇化、农业现代化同步发展,实现经济效益、社会效益和生态效益有机统一。在新常态下更加把握宏观环境、发展大势。全面认识新常态下经济发展的新趋势新特征,自觉遵循新常态下经济运行的新规律新要求,抢抓我市面临的黄金战略机遇期,坚定发展信心、积极主动作为,努力保持“稳”有定力、“调”有实效、“改”有秩序的辩证统一,推动全市经济行稳致远。在新常态下更加强化发展质量、经济效益。坚持以提高经济发展质量和效益为中心,增强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的自觉性主动性,注重结构调整、狠抓改革开放,在经济增速“换一档”的同时,实现创新驱动“进一步”、转型发展“快一拍”,追求有质量、讲效益、利民生、重生态的发展。在新常态下更加重视公共服务、民生改善。突出民生的普惠性和针对性,加大公共服务和社会事业的供给,努力让人民群众有更好的教育、更稳定的工作、更满意的收入、更可靠的社会保障、更高水平的医疗卫生服务、更舒适的居住条件、更优美的环境。在新常态下更加自觉依法行政、科学施政。坚持把政府工作全面纳入法治轨道,运用法治思维和法治方式开展工作、处理问题,营造规范有序的法治环境、公平竞争的市场环境、便捷高效的服务环境,积极打造法治政府和人民满意的服务型政府。

  做好今年工作,市政府将着重抓好六个方面工作:

  一、主动迎接高铁时代,着力构建富有特色的产业体系

  按照优化增量、调整存量、提高质量的要求,坚持进退并举,促进产业结构优化调整。

  1.培育壮大战略性产业。在大制造上,推动以南通锻压、华东油压为龙头的液压成套装备产业和以思源电器、如高高压为龙头的智能输变电装备产业,加大产品开发和品牌创新力度,提升系统和总成套能力,形成一批具有竞争优势的“专、精、特、新”企业。在智能化印刷装备、数控制造、轨道交通等高端装备制造领域及早谋划,培育新的增长点。在大物流上,加快建设综合信息服务平台,不断完善港江河、公铁水多式联运体系,着力发展港口物流、电商物流及第三方、第四方物流,积极打造苏中区域国际物资集散中心和分拨配送中心。依托一类开放口岸、保税物流中心和特色产业优势,加强与重要港口、国内外船公司、知名物流企业合作,全面对接上海自贸区,大力拓展市场空间,实现货物吞吐量4000万吨。在大健康上,探索都市型健康养生产业集聚发展模式,着力发展生态农业、生物医药、健康食品、医疗器械、健康旅游等产业,推动发展健康咨询、特色医疗、养老服务等健康服务业。加快省级现代农业园区、长寿旅游度假区、长寿生物科技产业园建设。支持博爱、荣华向高端护理院和疗养院转型发展。在大数据上,抢抓4G网络建设机遇,加快信息高速公路基础设施建设,确保全市宽带IP城域网出口带宽达1000G。招引大数据企业、互联网企业和数据存储、分析、应用企业,形成数据服务产业集群。做大SAP、凌志软件、软通动力、顺丰等“种子”企业的规模,力争实现信息产业产值11亿元。

  2.扶优培强支柱性产业。做强船舶海工及配套产业。抢抓国家支持船舶产业转型升级的机遇,加快产品结构调整和产业链配套拓展,推动产业向“高技术、高配套、高附加值”方向发展。支持骨干企业加强对关键共性技术和工艺技术的研究,开发适应市场需求的绿色环保船型、高技术船舶和海洋工程装备。鼓励企业通过重组、兼并和联产等方式,提升精细化管理水平,提高产业竞争力。做大新能源汽车及零部件产业。鼓励陆地方舟、江苏英田释放产能、拓展市场,推动康迪新能源电动汽车尽快形成产业化生产,探索并推广县域板块电动汽车微公交模式。支持汽车零部件企业与科研院所、知名企业开展合作,加快新品开发力度,提升综合配套能力。做精新材料产业。重点发展化工新材料、医药新材料、复合新材料和建筑新材料4大特色板块,梯度培育纳米材料、节能环保材料、医用材料等高成长性板块,推动产业由低端向高端、由分散型向集约型发展。做优纺织服装产业。支持泰慕士、丁纺等企业创新管理模式和商业模式,向产业链研发设计、营销物流两端延伸,注重自主品牌打造,不断提升企业竞争力和产品附加值。引导企业密切跟进自贸区和“两带一路”国家战略,加快“走出去”步伐,形成新的竞争优势。

  3.大力发展现代服务业。在生产性服务业上,重点发展总部经济、电子商务、工业设计、知识流程外包、供应链管理、物联网、云计算、数字文化、环境服务等业态,培育一批新兴服务业集聚区。壮大楼宇经济和后台服务产业,打造一批高端商务载体。努力在融资租赁、创投风投等金融服务业上取得新进展。在生活性服务业上,运用连锁经营、特许经营、电子商务等现代经营方式,改造提升商贸餐饮、家政服务等传统服务业,扩大市场覆盖面和占有率。打造月星家居、红星美凯龙等商贸联合体,发展大型精品百货店和大中型专业专卖店、品牌折扣店、综合市场等业态,以品牌服务、高端服务吸引消费。在特色旅游业上,突出体制创新、规划引领、产品开发、品牌营销和龙头景区打造,推动旅游与工业、文化、商贸融合,加快发展古城旅游、长寿旅游、红色旅游、乡村旅游,积极在 “吃、住、行、游、购、娱”上做文章,不断丰富产品和业态,争创省级长寿旅游度假区,提升综合竞争力、吸引力,力争旅游综合收入增长20%。

  4.积极推动农业现代化。调优农业产业结构。稳定粮食生产,持续优化“234”产业布局,做大花木盆景产业、做优乡土果蔬特色农业,新增高效设施农业2万亩。树立全产业链理念,培育精深加工、仓储物流、市场营销类农业龙头企业。强化载体平台建设。以争创国家级农业科技园区核心区为契机,加大农业科技创新力度,提升现代农业园区物质装备、科技支撑和公共服务水平,加快发展循环农业、有机农业。引导生产经营主体增强质量、品牌和市场意识,推动产供销无缝对接,提高农产品综合效益。创新农业经营方式。推进家庭经营、集体经营、合作经营、企业经营等共同发展,大力发展全托管、全程社会化服务组织,培育懂技术、善经营、会创业的“农场主”和职业农民,激发农业发展活力。鼓励工商资本投资现代农业,增添现代农业发展后劲。提高综合生产能力。强化农田水利基础设施建设,重点解决好 “毛细血管”问题,农田水利现代化水平达90%。加大农业综合开发力度,高标准农田占比达61.5%。积极推广应用农业机械化新技术、新机具,农业综合机械化水平达85.8%。

  二、积极实施创新驱动,着力增强持续发展的内生动力

  坚持把创新驱动作为转型升级的原动力,加大转方式、调结构、促升级的力度,推动产业层次向中高端迈进。

  1.构筑区域创新体系。实施知识产权强市工程。建立完善知识产权创造、运用、保护和管理机制,着力打造一批拥有核心知识产权和自主品牌的龙头企业。万人发明专利拥有量8.7件,发明专利申请量占比超过33%,PCT专利申请量突破20件,新增驰名商标2件、著名商标8件。拓展科技开放合作。支持企业争取国家、省国际科技合作项目,引进国外先进技术。鼓励企业采取收购等多种方式,引进国际知名企业研发设计和产业化项目。支持有条件的企业“走出去”,在国外建立研发机构,推动产业创新国际化进程。加强产学研协同创新。发挥科技镇长团作用,大力推动“校企联盟”建设,促进创新要素与生产要素在产业层面有机衔接和融合。鼓励主导产业、优势企业对接科研院所,重点打造船舶海工、新能源汽车、化工新材料、花木盆景等产学研协同创新基地,加快集聚科教资源,推动一批创新成果向现实生产力转化。完善科技金融环境。健全以政府投入为引导、企业投入为主体、社会资本及风险资本参与的多元科技投融资体系。依托科技担保公司、小贷公司、苏科贷和卓创风投,吸引社会资本支持科技型中小微企业创新发展,推动科技与金融深度对接。

  2.提升自主创新能力。着力培育创新型企业。引导创新要素向企业集聚,鼓励企业加大研发投入,高新技术企业总数达115家,产值占规模工业的比重达44%以上。推动熔盛重工国家级船舶联盟、双钱轮胎重大平台及力星钢球国家级研发中心等项目建设,开展核心技术攻关、科技成果推广及产业化。建设高水平研发平台。鼓励大中型工业企业和规模以上高新技术企业普遍设立工程研究中心、工程技术研究中心、工程实验室、企业技术中心等研发机构,新增省级以上创新平台3家。着力推动两化融合。依托中小企业公共服务信息平台和信息化专家库的资源优势,健全信息化咨询服务机制,推动更多的中小企业开展信息化建设,提升制造业信息化水平,工业企业信息化投入增长12%以上,培育省两化融合示范试点企业4家。落实科技创新政策。结合国家、省有关科技和自主创新的法律法规,配套出台鼓励和支持自主创新的产业技术、政府采购、人才引进等政策,打造一批创新能力强、规模效益高、发展潜力大的“标杆企业”。

  3.做强创新载体平台。提升创新载体示范作用。强化国家级输变电、绿色新材料、软件特色产业基地和省锻压装备、软件科技产业园、省创新型乡镇的综合服务功能和科技创新促进功能,提高产业集群效应,建设创新驱动先行区。发挥2个国家级、3个省级创业中心的作用,推进科技企业孵化器、加速器、服务器建设,新增入驻企业80家。推动重点创新载体建设。积极争创国家可持续发展实验区、国家级液压装备特色产业基地建设。力争3年内建成省级绿色船舶海工、纺织新材料、光电科技和汽车及零部件科技产业园,着力打造创新型经济高地。推进公共服务平台建设。积极推动哈尔滨工程大学如皋研究院和北京大学如皋创新中心建设,加强各类公共测试中心、研发中心、技术服务中心、中试基地建设,健全信息、咨询、法律、担保等科技中介服务体系,努力实现科研成果无障碍就地转化。

  4.集聚创业创新人才。大力引进人才。以产业发展为导向,企业需求为重点,继续实施“雉水英才”和“1222”人才引进计划,注重吸引科技领军人才、拔尖人才、紧缺人才和创新团队,力争引进国家级人才10名,以“双创计划”为代表的省级人才20名。注重培养人才。加快培养契合产业发展的技术技能型技工人才,新增高技能人才2900名。培育一批懂管理、善经营、会创新、敢竞争的新型企业家,更好发挥企业家现代管理才能,打造“百年企业”。支持人才创业。围绕人才创业创新需求,着力打造技术公共服务、技术成果交易、创新创业融资服务、社会化人才服务“四大平台”,努力为各类人才提供全方位服务和集成化支持。优化综合环境。建立完善与自主创新成果价值相对应的分配机制、人才资本及科研成果的有偿转移制度,充分保护人才创新创业的积极性。推进“人才安居”、“人才安心”工程,进一步激发各类人才创新创造活力。

  三、全面深化改革开放,着力激发加快发展的市场活力

  认真落实全面深化改革总体要求,积极融入国家新一轮开发开放战略,更好地以开放促改革、以改革促发展。

  1.深化重点领域改革。加快完善现代市场体系。发挥市场在资源配置中的决定性作用,提高资源配置效率和公平性。加快推进诚信如皋建设,构建覆盖全市的企业法人信用信息系统。发挥价格机制导向作用,全面梳理政府服务价格,研究制定政府定价的经营服务性收费项目目录。稳妥推进土地承包经营权确权登记,加强农村产权交易服务中心建设,研究土地增值收益合理分配机制,完善土地有偿使用制度。加快深化财税金融改革。构建全口径预算管理体系,加强预算信息公开、政府专项资金使用管理和绩效评估。取消竞争性领域的支持政策,实行专项资金资本化投入、公司化运作。认真落实国务院《关于加强地方政府性债务管理的意见》,规范政府性投资项目及债务管理,切实防范化解财政金融风险。落实定向减税、普遍性降费和降低企业融资成本等措施,支持实体经济发展。积极招引金融机构和新型金融业态,鼓励企业上市和“新三板”挂牌。加快开放型经济体制改革。加快复制上海自贸区“经验清单”,积极承接后台基地、外移外包、加工贸易等“溢出”项目。深入推进外商投资项目快速审批、加工贸易属地管理联网审批试点工作,构建投资贸易便利化体制机制。推动国家级开发区、中心镇行政审批制度改革和社会管理体制改革。探索一类开放口岸、保税物流中心、国家级开发区等优质平台的功能共享和效益放大途径。

  2.加快项目有效投入。全力聚焦招商引资。始终坚持“招商引资”第一要事,持续加大招商选资力度,整合优质平台资源,瞄准国际国内“500强”企业,坚持一二三产并举,引进一批大项目、好项目。积极开展精准化、专业化招商,大力招引主导产业的上游高端项目和下游品牌项目,加快构建完整的产业链,推动产业集群发展,提升产业质态。坚持引资金与引业态、引技术并重,着力提高新兴产业、高新技术产业、服务业、功能机构和研发平台的招商比重。加快推进项目建设。全力推进康迪新能源汽车、东升石材等46个亿元以上续建项目快竣工,着力推动佐源制糖、威格电机等58个亿元以上新建项目快建设,大力促进普莱克斯、东方日升能源等14个亿元以上储备项目快落户。发挥设备投入抵扣增值税、技改贴息等政策杠杆作用,引导规模以上企业技改投入不低于应税销售的10%,确保技改面达50%以上。积极实施一批带动作用强、产出效果好的重大项目,净增规模企业50家、亿元企业20家。切实强化要素保障。健全银政企协作联动、风险共担机制,鼓励金融机构加大信贷投放,新增贷款90亿元以上,贷存比提升3个百分点。积极向上争取重大项目点供或独立选址用地指标。加大闲置土地盘活处置力度,鼓励企业建设多层厂房,集约集中使用土地。强化错峰管理,促进科学、节约、有序用电。深入开展校企对接合作,着力化解用工难题。

  3.提升园区载体功能。开发区在科技创新、招商选资、功能平台、生态环境等方面向一流开发区看齐。认真抓好“区中园”、“特色园”和“共建园”建设,超前布局绿色能源、健康产业、生物医药等新兴产业,推动产业集聚发展,增加全市贡献份额,着力打造全市经济发展的主引擎。高新区围绕争创国家级高新区的目标,加快推进园区功能和形态开发,增强集聚、创新和服务能力,重点引进云计算、物联网、移动互联网、大数据等龙头项目,着力把软件和信息服务、节能环保、电子信息、高端装备制造、光电科技等“主业”做精做强,力争在场外交易、“新三板”上取得突破。如皋港区大力推进“港工贸”、“港产城”一体化,重点推动船舶、新材料、物流等特色基地和服务业集聚区建设,依托张家港合作园区导入苏南的优质项目和资源,实现港口、产业、城市互动并进,发挥全市经济增长发动机的作用。如皋工业园区坚持走都市型经济发展之路,规划建设智慧新城区、现代商贸物流区、新兴产业区、现代农业和花卉苗木示范区,重点发展商务商贸、科技服务、金融服务、总部经济等现代服务业,打造充满活力的高铁经济圈。各镇工业园按照“有一流规划、有种子企业、有专业人才、有特色功能”的要求,推动园区专业化、差异化发展。继续扶持医疗器械园、红木雕刻园和黄酒产业园做专做精做特。

  4.优化开发开放环境。优化通关环境。加快电子口岸建设和作业方式改革,提升港口现代化管理水平。深化“大通关”体系建设,实施“一次申报、一次查验、一次放行”联合通关试点,积极参与“长江经济带通关一体化”改革,不断提升通关效率。提升港口功能。做好长江-12.5米深水航道改造工程对接工作,提升港口码头靠泊等级,打造“大船品牌”。建成如皋港保税物流中心(B型),不断拓展保税业务。加大岸线资源整合力度,推动码头企业转型升级,实现效益最大化。加大政策扶持力度,积极与大港口、大企业开展合作,大力发展集装箱物流业务,提升港口核心竞争力。坚持外向开拓。引导外贸企业用足用好各类政策,通过技术改造、品牌经营、人才引进等手段加快形成国际竞争优势。全力支持企业引进先进技术、设备和稀缺物资,扩大进口总量。提升恒康、九鼎、六建、双马等企业国际化经营能力,推动江苏涤诺日化建设省级境外产业合作集聚区。实现外经营业额1.5亿美元,新增出境劳务2500人,境外投资额1.2亿美元。

  四、注重城乡统筹发展,着力彰显宜居宜业的城市魅力

  坚持以人的城镇化为核心,以城乡一体化为导向,着力提升城镇化质量,建设长三角养生居住目的地。

  1.突出规划引领。完善城镇规划。牢固树立“规划科学是最大效益”的理念。按照现代化中等城市定位,完善控制性详规,完成城市水环境、给排水系统等专项规划。坚持“多规合一”,科学编制城市“十三五”近期建设和地下空间利用规划,形成多层次、广覆盖的规划体系。强化规划执行,维护规划的严肃性和权威性。健全交通网络。高效率做好盐通城际、北沿江城际和高铁南站规划对接工作。以南通西站枢纽建设为契机,高标准完成如通快速通道、226省道南段规划设计。高质量建成高铁站和蒲黄线东段、皋高线西延工程。加快开工建设355省道东段,争取将345国道、403和404省道纳入省建设计划,做好疏港铁路申报立项等前期工作。优化调整公交运行线路,提高公交出行分担率和乘坐率。提升建管水平。开展“工程质量治理两年行动”,落实“五方主体”质量终身责任,规范建设工程审批程序。理顺城市管理体制,加快完善环卫设施,推进环境综合整治,强化小区物业管理,试点推行差别化停车收费政策,改善城市人居环境,提升广大市民满意度,创成省优秀管理城市。

  2.做优中心城市。科学界定3个片区功能定位,突出综合开发、组团发展,提升中心城市首位度。大力实施路网加密工程,建设志颐北路、观风南路、滨河东路,同步完成雨污管网和绿化亮化。加快城市水系综合治理,推进如泰河两岸绿化、亮化景观建设,完成红星河、姜桥港等河道整治工程。加快城市功能配套完善,引进健康养老、商务办公等主题地产,推动万都、雨润等城市综合体建设。加快东大街深度开发利用,实施中山东路两侧、宏坝市场周边的搬迁改造,推动新生、仙鹤、高新区等农贸市场建设。推进皋南、锦绣、海北新村等老小区改造工程,改善群众生活居住环境。树立经营城市理念,科学把握城市搬迁、土地出让节奏,完成中心城区搬迁80万平方米,房地产新开发120万平方米。坚持“减存量、调结构、强功能”并举,完善搬迁推进机制和补偿政策,稳步实施货币化安置,促进房地产市场健康发展。积极打造城市生态亮点,因地制宜建设城市小绿地、小游园、小广场,合理布局文化休闲、体育健身等设施,打造“城市15分钟生活圈”。以全国文明城市创建为龙头,统筹推进国家生态文明城市、生态园林城市、最佳绿色旅游城市等创建工作,积极做好国家历史文化名城和中国人居环境范例奖申报工作。

  3.打造特色城镇。按照做强中心镇、做精特色镇的思路,发挥连接城市和农村的纽带作用,强化核心区开发建设,完善功能配套,强化产业支撑,提高公共服务水平,实现小城镇内涵式发展。4个中心镇按照各自区位条件、资源禀赋和现实基础,完善规划、提升功能、集聚产业,力争建成全市产业集聚发展的集中区、体制机制创新的实践区和城乡一体化的示范区。6个特色镇合理确定发展规模,坚持错位发展、特色发展,加大招商建镇力度,实现优势产业与特色城镇互动并进,着力打造产业重镇、生态小镇、旅游名镇。加强城镇综合管理,注重对老集镇的功能完善和环境治理,不断提升城镇建设管理水平。

  4.建设美丽乡村。以省级美丽乡村建设和省村庄建设规划编制试点为契机,合理规划村庄布点,稳步推进新型集居区建设,切实提高公共服务水平,打造农民群众的幸福家园。在保持原有村庄形态上开展环境综合整治,强化河塘疏浚,开展村庄绿化,深化长效管护机制,解决好生活污水处理、垃圾分类回收转运等问题,不断改善村容村貌。加大对历史文化名村和传统村落保护,保留农村历史风貌和乡村风情,打造一批自然生态型、历史文化型和特色产业型村庄,培育一批省“美丽乡村”示范村。

  五、强化生态文明建设,着力打造绿色低碳的美丽家园

  坚持把生态文明作为检验转型成效的重要标杆,深入实施生态文明建设工程,努力打造生态如皋、美丽如皋。

  1.引导资源集约。完善土地、水和岸线等节约集约利用制度,提高资源开发综合效益。严守耕地保护红线,完善新增建设项目用地联合预审查制度,形成更为科学的建设用地、生态用地和发展预留地空间比例,争创国土资源节约集约模范县(市)。支持节能新技术、新工艺、新设备、新材料应用,鼓励企业开展节水、节材和资源综合利用等方面的技术改造,降低单位地区生产总值能耗。倡导绿色消费和低碳生活,推广绿色建筑技术,鼓励绿色出行,营造崇尚自然、追求健康、生态消费的良好氛围。

  2.实施生态保护。严格生态红线管控,加快划定重点开发、优化开发、限制开发、禁止开发等空间,确保生态红线划得清、守得住,实现高产高效与资源生态永续利用、协调兼顾。深入推进绿色如皋建设,大力实施绿化造林工程,强化古树名木保护,新增城市绿化60万平方米,林木覆盖率达24.5%。积极推进生态文明示范市建设,广泛开展基层绿色创建,确保国家卫生城市通过复查,力争国家生态市、环保模范城市获批。

  3.狠抓环境治理。实施蓝天工程,开展工业废气、城市扬尘、机动车尾气和黄标车、燃煤锅炉淘汰等专项治理,持续推进秸秆露天禁烧和综合利用工作,确保空气优良天数稳定在70%以上。实施清水工程,开展化工行业和电镀企业专项整治,落实肠衣、蓄电池、小散污染企业长效管理机制,加强畜禽养殖污染综合整治,扎实开展农村面源污染治理,不断改善农村环境质量。实施基础设施工程,建设开发区热电厂,完成同源、恒发、港区三大污水处理厂提标改造,建成危险废物处置中心和污泥处置中心。推进污水管网延伸工程,强化镇村污水处理设施运行管理,确保正常运转。

  4.落实制度保障。认真执行新环境保护法,把资源消耗、环境保护、生态建设纳入经济社会发展评价体系,建立体现生态文明建设要求的目标体系、考核办法和奖惩机制。深化主要污染物排放总量控制预算管理,完善污染物排放许可制度,强化环境经济政策杠杆作用,探索实施区域生态补偿机制和环保准入清单管理制度,扩大环境污染责任保险覆盖面。持续开展环保“亮剑”行动,建立环境执法司法联动机制,严厉打击环境违法行为,确保不发生环境污染事故和生态破坏事件。

  六、突出民生幸福工程,着力完善和谐如皋的保障机制

  围绕人民群众最关心、最现实的问题,以农村公路和农村桥梁改造工程、建设市120急救体系等10件政府为民办实事(附件一)为抓手,以广大群众满意为标准,切实把民生实事办到百姓心坎上,努力让发展成果更好地惠及人民群众。

  1.健全就业保障体系。大力促进就业创业。开展就业技能和岗位技能培训,提升就业创业能力。放大就业“直通车”效应,突出抓好高校毕业生、农村转移劳动力、城镇困难人员、退役军人等重点群体的就业工作。落实创业扶持政策,推动创业带动就业,争创国家级创业型城市。新增转移农村劳动力5000人以上、城镇就业8500人以上。提升社会保障水平。持续推进社保扩面,力争企业职工“五险”参保净增1万人,城乡居民基本养老保险实现动态全覆盖,新增被征地农民全部纳入城乡社会保障体系。有序推进城乡居民基本医疗保险制度衔接,稳步提高城乡居民基础养老和医疗保障水平。加强社会保险基金征收和监管,确保基金安全。加大社会救助力度。完善社会救助体系,提高城乡低保、五保和孤儿供养标准,对社会弱势群体实施“精准”扶贫,确保基本生活得到保障。大力发展慈善、社会福利事业,引导社会组织、企业等志愿力量参与,促进社会救助与政府救助相结合。

  2.提高居民收入水平。健全完善富民机制。坚持把增加居民收入作为最大的民生实事,积极实施收入倍增计划,认真落实富民政策,努力扩大居民经营性收入,多渠道增加居民财产性收入,稳步提升居民转移性收入。完善集体合同、企业工资集体协商制度,严格控减农民负担,切实维护群众的合法权益。增强村级经济实力。认真落实财税、金融、土地保障等扶持政策,注重集体资产的盘活和开发利用,大力发展资源开发型、资产经营型、为农服务型、异地发展型、休闲观光型等集体经济,力争所有村(居)集体经济收入超30万元,其中40%的村(居)超60万元。强化农村“三资”管理,规范村级收支行为,加大债务化解力度,村级债务下降12%。发展壮大建筑行业。开展多元化经营,拓展高端市场,发展总部经济,促进行业健康发展,提高建筑业对居民收入的贡献份额。施工总值突破1000亿元,完成地方税收4亿元。

  3.完善公共产品供给。办好人民满意教育。深入实施素质教育,深化课程改革,促进学生全面发展。积极推进学前教育新三年行动计划,持续推动义务教育城乡均衡发展,不断提升普通高中办学水平。深化职业教育产教融合,优化专业设置和培养模式,引导鼓励优秀毕业生本地就业。建成省首批教育现代化示范区和省职业教育创新发展实验区。统筹发展人口早期教育、成人教育、特殊教育和终身教育。提升百姓健康水平。深化医药卫生体制改革,提高公共卫生保障和现代医疗服务水平。巩固五道医疗保障线,确保群众看得起病。推动市人民医院、中医院建成三级乙等医院。鼓励民营医院转型升级,促进医养融合。完善公共卫生事件应急和重大疾病防控机制。积极倡导优生优育,统筹开展婚孕检查,促进人口健康均衡发展。支持发展老年事业,提升老年人生活质量。丰富群众文体生活。发挥公共文体设施功能,精心组织开展文体活动,丰富群众精神文化生活。倡导全民阅读,建设书香如皋。开展文艺精品创作,认真做好《如皋市志》修编工作。加快文化产业发展,文化产业增加值占GDP比重达4.6%以上。

  4.加强社会治理工作。加强民主法治建设。扎实开展“六五”普法教育,增强全社会法治观念和法律素质。创新法治惠民举措,加大司法救助力度,维护社会公平正义。深化“一委一居一站一办”管理模式,加强基层民主管理和村务公开,着力提升社会管理综合治理水平。健全村干部待遇稳定增长机制,调动广大农村基层干部建设新农村的积极性。狠抓安全生产监管。严格执行新安全生产法,全面落实安全生产“党政同责、一岗双责”、部门监管、属地管理和企业主体责任,深入开展重点领域专项整治,强化应急管理体系建设,坚决遏制较大以上事故的发生。强化市场监督管理,维护食品药品市场秩序,确保全市人民饮食用药安全。切实维护社会稳定。深入推进“长安如皋”建设,加强社会治安综合治理,依法防范和惩治各类违法犯罪活动。健全社会矛盾预警排查、利益表达、协商沟通等机制,引导群众依法理性维权。畅通信访渠道,规范信访秩序,妥善化解各类社会矛盾。用好管好互联网,正确引导网络舆情,打造清朗网络空间。加强民族、宗教工作。强化全民国防教育,做好双拥工作,维护军民团结。

  各位代表,今年也是谋划“十三五”发展的重要之年,我们将充分发扬民主、凝聚各方智慧,突出前瞻性、战略性和导向性,努力编制出一个适应时代要求、体现上级精神、符合自身实际、反映群众意愿的“十三五”规划。

  政府自身建设

  适应经济 “新常态”,政府必须有新作风、新状态、新作为。我们将始终保持干事创业的激情、增强敢于担当的意识、发扬勇于奉献的精神,把优化服务、转变职能和改进作风相结合,推进政府自身建设,强化公共服务职能,更好地为经济社会和人民群众服务。

  一、深入推进依法行政,注重打造法治政府。始终做到“法定职责必须为、法无授权不可为”及“法定职权职责依法为”。坚持把公众参与、专家论证、风险评估、合法性审查、集体讨论决定确定为重大行政决策法定程序,确保决策制度科学、程序正当、过程公开、责任明确。完善行政执法程序、自由裁量标准和操作流程,做到严格规范、公正文明执法。认真落实人大及其常委会决议、决定和审议意见,自觉接受人大监督、民主监督、司法监督、审计监督、社会监督和舆论监督。高质量办理人大代表建议和政协委员提案。进一步推进政务公开,规范行政权力网上公开透明运行,切实保障群众的知情权、参与权、表达权和监督权。

  二、切实加快职能转变,注重打造高效政府。按照“清单之外无审批”、“目录之外无收费”的要求,严格执行“5张清单”,消除权力设租寻租空间。深化行政审批“三集中三到位”内涵,优化审批流程,创新审批方式,缩短审批时间,让企业和群众切实感受到便利。全面落实首问负责、服务承诺、限时办结等制度,提高行政运行和服务效率。加强三级政务体系建设,建立健全政务平台,创新政务服务机制,让老百姓享受到快捷、优质的服务。加大政府督办力度,健全督查工作体系,推动政府运转更加规范协调、办事更加公正透明、服务更加高效快捷。

  三、持续狠抓作风建设,注重打造务实政府。坚持把改进作风作为推进改革、促进发展的重要保障,推动富民强市各项举措落到实处。全面落实工作责任制,对确定的目标、制定的政策、部署的任务,精心组织实施,一项一项明确责任,一件一件抓好推进,形成上下联动、协调配合、层层抓落实的工作格局。坚持问题导向,针对经济社会发展中的突出矛盾和问题,运用改革的思路和创新的办法积极应对、有效化解。倡导现场办公,坚持深入一线,切实为基层和企业排忧解难。严格遵守信赖保护原则,对群众、企业、社会作出的承诺,做到一诺千金、及时兑现,着力构建诚实守信的良好环境。

  四、始终坚持廉洁从政,注重打造清廉政府。严格执行党风廉政建设责任制,扎实推进政府系统惩防体系建设,坚决把权力关进制度的笼子里,最大限度地从源头遏制腐败现象。完善土地出让、工程招投标、重大项目建设管理,加大对重点领域、重点部门、关键环节的监管力度。完善政府采购制度,严格程序、规范行为,推动政府采购实现全流程电子化操作。完善政府性投资项目的招投标和工程变更技术评审制度,提高政府投资使用效率。严格落实中央八项规定和省市十项规定,防止“四风”问题反弹回潮。全面落实新预算法,加强财政财务管理,严控“三公”经费,把公共财政更多用到发展最需要、群众最受益的地方。

  各位代表,如皋正处于创新转型的重要节点。让我们在中共如皋市委的坚强领导下,在市人大、市政协的监督支持下,进一步坚定信心、振奋精神、迎难而上、开拓进取,主动适应新常态,扎实推进转方式,努力开创我市全面小康建设新局面!

  附:2015年政府为民办10件实事

  1.实施农村公路和农村桥梁改造工程。

  2.建设市120急救体系。

  3.实施农村河道整治畅通工程。

  4.提高城乡居民医疗保障水平。

  5.提高农村低保保障标准。

  6.继续实施老小区改造工程。

  7.实施基本公共卫生服务均等化水平提升工程。

  8.实施义务教育学校C级校舍改造工程。

  9.推进就业“直通车”、居家养老、12348公共法律服务平台建设工程。

  10.实施30座农村危旧泵站改造提升工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