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年如皋市政府工作报告
来源: 市政府办公室 发布时间:2020-03-30 16:20 累计次数: 字体:[ ]

政 府 工 作 报 告

—— 2020年1月11日在如皋市第十七届人民代表大会第四次会议上

市长 何益军

各位代表:

现在,我代表市人民政府向大会作工作报告,请予审议,并请市政协委员和其他列席人员提出意见。

2019年工作回顾

过去的一年,市政府在市委的坚强领导下,在市人大、市政协的监督支持下,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抢抓长三角一体化发展机遇,突出“三做一建”四大重点, 全力打好“三大攻坚战”,统筹推进“六个高质量”发展,较好地完成全年目标任务,高水平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取得新的进展,“强富美高”新如皋建设迈出新的步伐。预计地区生产总值1221亿元、增长7%;在减税降费16.01亿元的情况下,实现一般公共预算收入70亿元;全社会研发投入占地区生产总值比重2.2%;固定资产投资432亿元、增长8%,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427.7亿元、增长6.5%,进出口总额243.8亿元、增长2.6%;城镇、农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分别为46888元、21900元,增长8.4%、8.6%;完成上级下达节能减排任务(见附件一)。

一、突出转型强产业,经济运行更加稳健。全面落实新发展理念,聚焦高水平构建现代产业体系,优结构、稳运行,夯实了经济高质量发展基础。工业经济稳中提质。着力培育智能装备制造、高端新材料等五大制造业产业,完成全部工业应税销售1640 亿元、增长15%。深入推动大企业培育,新增10亿元企业2家、亿元企业55家、新开业规模企业34家,梦百合家居、标龙建设等7家企业纳税超亿元,星球石墨、万达轴承、明德玩具入选国家专精特新“小巨人”企业、总数位居全省县(市、区)第一。积极支持企业技术改造,技改投入150亿元、占规模工业投入59%, 新增省五星级上云企业1家、省级示范智能车间2家。现代服务业稳中有进。完成服务业应税销售1280亿元、增长21%。集装箱吞吐量突破40万标箱,完成港口吞吐量6780万吨、增长16.9%。如皋港现代综合物流园获批全国优秀物流园区,花木大世界创成省级生产性服务业集聚示范区。实现旅游综合收入190亿元、增长21.4%,通过国家全域旅游示范区省级初验。建筑业稳中向好。完成建筑业施工总产值1320亿元、增长10.5%,实现入库税收11 亿元、增长10%。获鲁班奖2项、国优奖5项。南通六建荣获中建协BIM大赛一类成果奖。现代农业稳产增效。创成国家农业绿色发展先行区,新增规模农业投资50.4亿元,高标准农田占比83.3%。农业产业结构不断优化,花木盆景、黑塌菜等特色农产品产业化进程加快,新建特色农产品加工仓储配送中心,下原蘘荷获批国家地理标志证明商标。扎实推进生态循环农业,培育种养循环示范点11个、畜禽粪污社会化服务组织14个,畜禽粪污综合利用率达95.1%。创成国家级主要农作物生产全程机械化示范市。粮食安全责任制落实工作获省政府督查激励。

二、猛攻项目蓄势能,发展后劲更加有力。牢固树立“大抓项目”的鲜明导向,坚持把高质量项目作为引领高质量发展的龙头和支点,扎实开展了“重特大项目落地落实年”活动。招大引强成效显著。强化主力招商、专业招商、链条招商,成功举办科技人才洽谈会、第四届国际氢能与燃料电池汽车大会等重大活动, 在北京、上海、深圳和日韩等地开展专题招商,注册落户亿元和3000万美元以上项目129个,正威5G新材料、培耘电子PCB等50 亿元以上重大项目成功落户。项目攻坚持续突破。建立健全月度观摩机制,设立征地报批“资金池”。省重大项目、南通“双百工程”项目完成当年投资计划,新开工亿元以上产业项目118个、其中10亿元以上重特大项目19个,项目竣工转化进程明显提速,抓项目、促投资、拼发展的氛围日益浓厚。园区建设高效推进。高标准打造城东工业园区,实现当年规划建设、当年项目落户。开发区大力推进省级氢能小镇建设,建成长三角氢燃料电池汽车检测中心、神华加氢站。高新区高起点建设光电及第三代半导体产业园,长江镇扎实推进化工新材料产业园转型,丁堰、白蒲、磨头、九华等镇工业集中区初具规模。盘活闲置低效用地3082亩,获评省高标准厂房建设与使用先进地区。

三、改革创新增活力,内生动力更加强劲。坚持“改革赋能、创新驱动”不停步,推动改革创新和发展环境同频共振,形成了优势凸显的要素供给新体系。创新能力显著增强。建立“六位一体”科技人才服务体系,从供需两端发力突破产业发展瓶颈,高新技术产业产值占比38%,新增高新技术企业87家、PCT国际专利35个,建成产业研究院3家、省级企业技术创新平台5家,获省科学技术奖项目3个,实施重点产学研合作项目129个,新增省“双创计划”人才6人,评选首届“如皋市科技强企人物”5人。高新区“双创”工作获省政府督查激励。顺利通过国家基层标准化改革创新先行区建设中期评估, 力威机械实现南通民营企业主导制定国际标准零的突破。对外开放不断深化。新批外资项目42个,实际利用外资3.51亿美元。积极应对中美贸易摩擦,支持企业开拓多元市场,服务外包执行额12.8亿美元、增长35.8%,境外投资3.5亿美元,外经营业额2.5亿美元。获批进境粮食指定监管场地。发展环境更趋优化。率先在全省推行“一件事”改革,“不见面审批”“双随机、一公开”标准化项目获批省级试点。创新“银政企”对接新模式,各项贷款余额突破千亿元。深化国资国企改革,重构“2+1+1”运营体系并组建三大集团。严格落实政府性债务管控“三项机制”,实现债务规模和债务率“双控双减”。强化审计监督,政府投资项目审减率达15.8%。圆满完成第四次全国经济普查。

四、完善功能提品质,城乡发展更加融合。突出抓好34项重点城建项目,在优化布局、强化功能、提升品质、融合发展上取得了新进展。城市建设有序推进。基础设施直接投入超8亿元。做足“水”“绿”文章,完成内城河水环境整治、龙游河与外城河接通、宝塔河东延、滨溪路生态廊道等工程建设,编制如泰运河、龙游河三期生态廊道规划和内外城河综合提升规划,新增绿化面积80公顷。优化功能配套,完成益寿路、福寿路改造提升工程, 建成龙游河大桥、万寿路桥,城区垃圾分类投放设施覆盖率88.4%,新增停车泊位434个,新改建公厕16座,改造老小区4.1 万平方米,成功入选全国规范城市户外广告设施管理试点城市。搬迁面积超90万平方米,房地产销售面积超200万平方米。交通建设快速推进。高铁南站综合客运枢纽开工建设,完成紫光路北延前期工作,实施如港公路准快速化、老204国道改造工程,通皋大道建设加快推进。新改建农路300公里、农桥20座,创成“四好农村路”省级示范市和农村物流省级示范市。镇村建设协调推进。深入实施乡村振兴三年行动计划,出台农村住房规划建设管理办法,城镇化率60.4%。扎实开展农村人居环境整治,改造农村危房334户,疏浚河道393条,新增省级生态文明建设示范镇2 个、示范村3个,获批省特色田园乡村试点2个。

五、全力攻坚补短板,环境质量更加优良。坚持问题导向、综合施策,推动源头控制、污染防治、生态修复齐头并进,生态环境质量实现了明显提升。环境整治成效显著。中央、省环保督察和“回头看”反馈交办事项整改率100%,长江干流岸线利用项目整治扎实推进。全面落实“河长制”“断面长制”,重点断面周边39条支流实行“支流长制”,市考以上断面优Ⅲ类比例较上年提高45.5个百分点,达到市考核目标,地表水环境质量全省前十。完成大气污染防治工程81项,空气质量优良天数比率达78%。清理提升“散乱污”企业478家,关闭退出化工生产企业24家、整改提升18家。配套建设加快推进。提标改造镇级污水处理厂8座,建成村庄污水处理设施72个,铺设污水管网84公里,南通农村生活污水处理能力提升现场会在如召开。上海电气改扩建、飞灰填埋场二期、建筑垃圾资源化处置项目有序推进。建成焦港引水泵站、如泰运河接通工程。机制保障坚实有力。监管网格体系不断健全, 环境信访总量下降26.9%。建成7个省考断面自动监测站,增设9 个二级河道生态考核断面,实施更加严格的镇域双向生态考核补偿机制。长江流域环资第二法庭挂牌运行。国家级县域节水型社会达标县(市)建设通过验收。

六、改善民生办实事,群众生活更加美好。自觉践行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大力增进民生福祉,16件为民办实事项目较好完成(见附件二),财政支出中民生投入占比达82.5%。富民增收步伐加快。把稳就业摆在突出位置,新增城镇创业就业超1.2 万人,农村劳动力转移就业1600人。脱贫攻坚扎实推进,建档立卡低收入人口实现脱贫,32个省、市定经济薄弱村集体收入均达50万元以上。与陕西洋县对口协作任务全面落实。社会保障扩面提质。城乡居民医保、职工“五险”和照护险实现动态全覆盖,新征地农民即征即保。城乡居民基础养老金、城乡低保等标准继续提高。社会事业全面进步。教育优质均衡发展,中高考再创佳绩,教育现代化建设综合监测水平南通第一。李渔小学快速推进,如师二附开工建设。整合民营医院35家,实现镇级公立卫生院全覆盖,人民医院创成三级乙等综合医院。成功举办如皋国际马拉松赛,支云足球俱乐部成功保级,华夏胶片电影文化中心正式开放, 融媒体中心全省率先挂牌。

七、创新治理聚民心,社会大局更加和谐。坚持把提升治理能力作为高质量发展的重要保障,积极探索公共治理服务新模式,共建共治共享格局得到了进一步深化。精神文明建设富有成效。持续深化高质量文明城市建设,顺利通过文明城市省级年度测评,新时代文明实践中心建设跻身全国试点。文明殡葬深入推进,移风易俗成效明显。民主法治建设不断深化。“七五”普法深入实施,政府法律顾问实现全覆盖,行政诉讼败诉率南通最低, 法律援助工作经验全省推广。社会治理能力持续提升。深入推进危化品等重点行业领域隐患大排查大整治,开展安全生产巡查, 启动安全生产专项整治,挂牌督办重大隐患48个。消防救援工作不断强化。扎实推进扫黑除恶专项斗争,统筹抓好网格化服务管理、社会治安防控、信访积案化解、食品药品监管等工作,保持省平安县(市)称号。

这一年,围绕建设人民满意政府,我们始终坚持和加强党的全面领导,扎实开展“不忘初心、牢记使命”主题教育,严格履行全面从严治党主体责任,全面落实意识形态责任制,认真开展“两代表一委员”密切联系群众工作,持续推进政府自身建设,着力转变政府职能,加强效能监察,自觉接受人大法律监督、工作监督和政协民主监督,主动接受社会公众舆论监督,办理人大代表建议351件、政协委员提案360件,代表、委员满意和基本满意率分别为99.7%、100%。此外,人武、统计、供销、气象、退役军人事务等工作不断加强。海事、海关、边检等口岸单位高效运转。积极支持工青妇、残联、科协、工商联等群团组织发挥作用。外事、红十字会、慈善、老科协、老区建设、老年体协、长寿研究、关心下一代、历史文化研究等工作取得新进步。

各位代表,过去的一年,经济社会发展取得的每一项成就、城乡面貌发生的每一处变化、人民群众得到的每一点实惠,都是市委统揽全局、科学决策的结果,都是市人大、市政协监督支持、合力推进的结果,更是全市上下众志成城、艰苦拼搏的结果。在此,我谨代表市人民政府,向全市人民,向人大代表、政协委员和离退休老同志,向驻如部队、武警官兵、公安干警和消防救援指战员,向关心和支持如皋发展的社会各界人士,致以衷心的感谢和崇高的敬意!

对照高质量发展要求,我们也清醒地看到:经济下行压力加大,实体经济发展困难仍然较多,做大总量、提升质量任重道远; 园区承载能力不强,重特大项目偏少,产业集聚度不高,开发园区经济主战场作用不明显;民生服务供给仍有欠账,教育、医疗、供水等还有短板;生态环境治理有待巩固提升,城乡融合体制机制有待完善;安全生产基层基础仍需强化,政府性债务压降还要加大力度;怕担当、不作为的现象依然存在,作风建设还有较大提升空间。对此,我们将采取有力措施,切实加以改进和解决!

2020年目标任务

今年是高水平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和“十三五”规划收官之年, 也是长三角一体化发展国家战略落地转化的关键之年。站在“两个一百年”奋斗目标的历史交汇点上,我们必须顺应大势、保持定力, 以永不懈怠、勇争一流的斗志,以真抓实干、善作善成的作风, 沿着市委既定方向砥砺前行,用奋斗书写好新时代“如皋发展答卷”。新的一年,聚焦融入长三角,我们将正确处理“谋”与“干” 的关系,牢固树立“一体化”意识和“一盘棋”思想,全方位融入苏南,全方位对接上海,全方位推动高质量发展,用新思想解放思想,用新理念引领实践,以打造“一城两区三基地”为基本抓手, 对标张家港,跨过长江去,继续发扬沿江开发精神,猛攻工业投入,提升经济总量,增强主导产业核心竞争力,努力实现“三年挺进全国综合实力百强县(市)排名前二十”的奋斗目标。新的一年,聚焦做实产业,我们将正确处理“量”与“质”的关系,扎实推进“大项目突破年”活动,深入实施大企业培育工程,推动创新链、人才链、产业链深度融合,形成一批走向价值链中高端的特色优势产业集群,着力打造“5+2”重点现代产业体系。新的一年, 聚焦做优城市,我们将正确处理“点”与“面”的关系,统筹中心城区产业、配套、文旅、创新、生态“五大片区”建设,既尽善尽美打磨每一个项目,将更多城市IP“串珠成链”,又拉上板块间“隐形拉链”,绘就城市发展“一张蓝图”,着力打造长三角更富魅力的宜居宜业历史文化名城。新的一年,聚焦做好民生,我们将正确处理“供”与“求”的关系,坚持民之所呼、我之所应,民之所望、我之所向,更加关心“一老一小”问题,量力而行、尽力而为,推动幼有善育、学有优教、劳有厚得、病有良医、老有颐养、住有宜居、弱有众扶,着力打造长三角最具爱心的民生幸福地。

今年政府工作的指导思想是: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全面贯彻党的十九大和十九届二中、三中、四中全会以及中央经济工作会议精神,增强“四个意识”、坚定“四个自信”、做到“两个维护”,创造性贯彻落实中央、省、南通和市委决策部署,突出高质量发展总导向,坚持稳中求进工作总基调,自觉践行新发展理念,突出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主线,坚持以改革开放为动力,全面做好“六稳”工作,坚决打好三大攻坚战, 扎实开展安全生产专项整治,持续抓好“做实产业、做优城市、做好民生、建强队伍”四大重点,推动县域治理现代化走在前列, 积极抢抓长三角一体化发展新机遇,全力推进大项目实现大突破,努力构建长江经济带战略支点重要支撑,确保高水平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和“十三五”规划圆满收官,奋力开创“强富美高”新如皋建设新局面。

今年全市经济社会发展主要预期目标是:地区生产总值增长7.2%,一般公共预算收入增长2.8%以上,全部工业应税销售增长15%以上、服务业应税销售增长18%以上,实际利用外资3亿美元, 外贸进出口增长5%左右,固定资产投资增长8%以上,规上工业产值增长10%以上;居民消费价格涨幅控制在3%左右,城镇登记失业率控制在3%以内,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增长快于经济增长,万元GDP能耗下降和主要污染物削减量完成上级下达目标,生产安全事故起数和死亡人数明显下降。

实现上述目标,市政府将重点抓好七个方面的工作:

一、坚持项目为王,全力以赴上项目扩投入,着力筑牢经济发展压舱石。始终把重大项目作为高质量发展的“第一引擎”,注重在产业布局、产业链衔接中找准“如皋坐标”,不断增强高质量发展后劲。

聚合资源精准招商。明确招商重点。围绕“5+2”重点产业体系,深化产业链招商,聚焦日韩欧美、港台,深耕苏锡常等地区, 瞄准世界500强、中国500强、重点央企军企、大型民企,主攻产业链、价值链中高端项目和龙头型项目。创新招商方式。充分发挥活动平台的“强磁场”效应,精心办好“一会两节”、第五届国际氢能与燃料电池汽车大会等品牌节会和各类专题招商活动,综合用好领导招商、以商引商、小分队招商等方式,切实提高招商成效。优化招商机制。落实“六个一”推进机制,推动招商局和主功能区开展公司化招商,组建专业化、市场化招商队伍,实行政府主导、企业主体、专业化运营的招商模式,建立以实绩为导向的差异化激励机制。

聚焦突破重大项目。锁定目标任务。精心组织“大项目突破年”活动,一切盯着项目干,一切围着项目转,高度聚焦10亿元以上高端制造项目,集中力量突破50亿元、100亿元以上重特大项目,新招引落地10亿元以上项目30个,入选南通“前20强项目”5个以上,提升先进制造业集聚度和竞争力,为做大总量、提高质量培植后劲。狠抓关键环节。咬定实质开工、主体封顶、设备调试、投入运营关键节点,紧盯实物工作量,重点推动正威5G新材料、培耘电子PCB、力星高精度轴承滚子等3个省级重大项目快突破,力促思源电气、万达轴承、迅发激光等127个项目快建设,确保华永悬架、盈达空调等148个项目快达产,力争项目竣工率80%以上、转化率60%以上。完善推进机制。严格落实项目观摩点评、领导挂钩联系等机制,全面实施项目化、清单式、责任制管理,持续加大协调服务、跟踪推进力度。

聚力园区优化整合。优化空间布局。围绕长江镇打造长三角一体化前沿区、沿江临港高端绿色产业基地,进一步提升港产城融合规划层次。建立重点园区与重点镇工业集中区协作托管机制,以四个主功能区为主体,整合东陈、丁堰、下原、磨头等工业集中区,实行统一规划、统一建设、统一招商、统一管理,把开发园区打造成为全市高质量发展的最重要支撑。推动集聚发展。坚持“一次规划、滚动开发”,加快编制开发园区产业发展规划,推动区中园、园中园集中成片建设,重点打造城东工业区和光电及第三代半导体、新能源汽车及零部件、氢能、高端新材料等一批产业园区,探索发展都市工业综合体。创新管理机制。优化开发园区管理体制机制,推行区镇分设。推进人事和分配制度改革,实施“双考核”“双挂钩”制度。建立招商考核、项目税收分成机制,实现共建共享、有考有奖。

二、加快转型升级,持之以恒调结构增效益,着力增强实体经济硬实力。切实把准产业发展“风口”,聚焦最好的产业生态、产业创新体系、产业公共平台和产业关联度,抢占产业制高点, 实现产业链迈上中高端的“关键一跃”。

打造特色产业集群。坚持抓龙头、强链条、促集聚,鼓励智能装备制造产业拓展智能成套装备、关键配套等领域,支持新能源汽车及汽车零部件形成汽车全产业链,深耕高端新材料产业细分行业,推动光电及第三代半导体产业上下游集聚配套,加快布局5G商用、人工智能、区块链等新一代信息技术前沿产业,力争实现制造业五大特色产业应税销售超千亿元。打造如皋港江海河联运枢纽节点,力争集装箱吞吐量突破50万标箱。加快文旅融合发展,推进正威盆景文旅产业园、长江“五洲”国际生态康旅岛等项目落地建设,加快花木大世界、龙游湖国家4A级旅游景区创建进程,确保创成省级全域旅游示范区,通过国家验收。推动现代建筑向建筑装备、节能环保、轨道交通等领域拓展,加快省级建筑产业现代化示范园区建设,建筑业产值突破1500亿元。

激发企业内生动能。深入实施大企业、“专精特新”企业培育工程,全面落实支持民营经济发展的各项政策措施,支持企业通过兼并、收购、参股等方式提升规模层次,实施超亿元技改项目40个,力争规模以上企业技改面超60%,推动已上市企业利用资本市场做大做强,加快星球石墨、超达装备等已入轨企业上市进程,培育壮大海迪科、卓远科技、秦烯新材料等科技成长型企业, 新增新开业规模企业30家。新增省级示范智能车间2家以上。鼓励企业向研发设计、电子商务、文化创意等产业链两端延伸,在中高端消费、绿色低碳、共享经济等领域培育一批新增长点。

精准服务实体经济。落实企业服务“五个一”机制,构建“亲”“清”新型政商关系。大力弘扬优秀企业家精神,营造崇尚创业、尊重企业的社会氛围,继续实施企业家能力提升工程。完善经济运行监测指标体系,强化数据收集、处理、发布和共享,加强实时监控和超前研判。推广“信易+”应用场景,加快社会信用体系建设。强化资金、土地、用工、用能等要素保障,深入开展“银政企”对接活动,新增贷款150亿元以上,其中制造业贷款30 亿元以上;盘活闲置低效用地3000亩,完成占补平衡3000亩、增减挂钩4500亩;引进高校毕业生3500人,引进培养蓝领技能人才1万人以上,职技校学生本地就业率提升3个百分点。

三、深化改革创新,凝心聚力集要素增活力,着力打造动能转换强引擎。坚持以开放促改革、以改革促创新、以创新促发展, 致力打造一流的创新创业生态,让改革开放的优势转化为高质量发展的胜势。

释放改革红利。纵深推进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坚持“巩固、增强、提升、畅通”方针,巩固“三去一降一补”成果。持续推进“放管服”改革,深化“互联网+政务服务”,加强“双随机、一公开”监管,抓好“不见面审批(服务)”“证照分离”“一件事”“一网一门一次”改革,保持营商环境全省领先。创新推进公共服务改革,以大数据分析研判为支撑,整合网格化、“12345”、数字城管等应用平台,推进公共治理服务与网格化管理一体化、闭环式运行, 提升公共治理服务效能。统筹推进5项国家级和11项省级改革试点,创成国家基层标准化改革创新先行区。

致力协同创新。集聚创新资源。主动融入苏南国家自主创新示范区建设,加快双创中心、开发区科创中心等公共平台建设, 推动中乌第三代半导体产业研究院、DHRG尖端纤维材料实验室等研发平台有效运营,打造区域科技创新引领区。培育创新主体。加快引进亿元以上科创型、领军型项目,支持企业开展合同研发, 实施产学研项目150个以上,净增高新技术企业30家、省级企业研发机构5家、PCT国际专利50件。优化人才生态。健全“六位一体”科技人才服务体系。完善“1+6”人才政策,培育高层次创新创业人才20名。聚焦打造青年和人才友好型城市,完善人才发展和服务体系,加快人才住房、职工公寓规划建设,强化子女入学、医疗健康配套,吸引更多大学毕业生来如就业创业。

拓展双向开放。全面贯彻《外商投资法》,鼓励采用增资扩股、境外发债、利润再投入等方式,扩大制造业利用外资规模, 重点推进乾鼎电子、茂友木材等11个超3000万美元项目。支持企业参加进博会、广交会和国际重点展会,积极拓展欧盟、日韩、东盟等多元市场,推动机电、服装、家居用品等领域形成外贸新增量。积极发展跨境电商、外贸综合服务等贸易业态。启动进口肉类指定监管场地申建工作。引导梦百合、明德玩具、超达科技、南通六建等企业参与“一带一路”国际合作,加快“走出去”步伐。

四、注重城乡融合,坚定不移强产业抓整治,着力做好乡村振兴大文章。大力推进国家农业绿色发展先行区建设,深入实施乡村振兴十项重点工程,实现农业农村优先、城乡统筹协调发展。

加快推动乡村产业振兴。优化产业结构。按照“大宗产品创品牌,特色品种上规模,优势产业增效益”的思路,稳定粮食生产,培育优质稻米品牌;放大花木之乡优势,以花卉和小微盆景为重点补短板延链条,力促产业提质增效;提升国家地理标志品牌效应,推动黑塌菜等地方特色农产品产业化。推进生态种养循环,促进生猪生产转型升级。壮大经营主体。开展新型职业农民培训,稳步发展多种形式适度规模经营,培育南通市级以上农业龙头企业6家、新型合作家庭农场40家以上。探索万顷良田规模经营机制,提高耕地利用率和产出率。整合优势资源。组建农业投资公司,统筹推进土地整治、高标准农田建设,做优做精“苏·皋长寿”集体商标品牌,推进标准化生产、全程化监管,实现质量安全追溯体系全覆盖。

扎实推进美丽乡村建设。优化镇村规划布局,编制完成“多规合一”乡村建设规划及村庄规划,规范管理农民建房。完善城乡基础设施,完成民营水厂整合提升,推进区域供水三期工程建设。完成农村桥梁改造15座、通居工程50公里。持续改善农村供电、信息等基础设施。继续实施农村人居环境整治三年行动,提升农村生活污水处理能力,完成3个镇级污水处理厂提标改造、如泰运河和通扬运河重要支流周边农户生活污水处理设施建设, 推行“环保管家”治污新模式,系统推进村容村貌、农村垃圾、农业废弃物等综合整治,拓宽农作物秸秆综合利用途径,畜禽粪污资源化利用率100%,持续开展省市特色田园乡村试点建设。

全面深化农业农村改革。鼓励发展股份合作、资源开发、物业管理、为农服务等多种形式的集体经济,力争村级集体经营性收入增长10%以上。稳妥推进农村承包地、宅基地“三权分置”等改革,深化农村土地承包经营权抵押贷款试点,完成农村不动产权籍调查,开展集体经营性建设用地入市研究。深化供销合作社综合改革。建成农民合作社综合社创建试点15个。

五、打造最优品质,统筹兼顾促更新提内涵,着力提升城市综合承载力。以国家生态园林城市创建为抓手,突出规划引领, 完善城市功能,提升建管水平,努力建设长三角更富魅力的宜居宜业历史文化名城。

坚持高质量规划。完善规划体系,以“多规融合”为方向,编制国土空间总体规划,形成国土空间开发保护“一张图”。编制城市“双修”专项规划,深化龙游河、高铁南站周边等区域城市设计, 完善中央商务区、城南片区等控制性详规,优化如泰运河生态通廊规划方案。有序推进土地出让,新开工商品房200万平方米, 竣工180万平方米。加强东大街、集贤里、武庙街区等传统建筑保护性修缮改造。严格执行规划验线、巡查、核实制度,切实维护规划实施的严肃性。

坚持高品质建设。加快搬迁改造。统筹棚户区和反差地段改造,完成老拖修厂区域等18个地块75万平方米搬迁,推进张八里花苑等7个小区115万平方米安置房建设。实施秀水苑一期、福星新村等老小区改造,开展既有小区加装电梯试点。强化功能配套。开工建设龙游河三期、内外城河综合提升工程,建成龙游河-宁海路桥。加快壹言广场、希尔顿酒店等重点项目建设。完成城东初中规划设计,新建附小新城园、志颐小学、新城高中,推进奥体中心改造。启动新城医院规划研究。开工建设殡仪服务中心。建成小游园2个,新增绿地60公顷。完善交通体系。开展城市外围交通集疏运体系规划研究。通皋大道建成通车,完成高铁南站综合客运枢纽、紫光路北延、老204国道二期改造工程。保障G40 改扩建,加速开展如常高速前期工作,开工建设张皋过江通道。全面优化城乡公交线路,完成城乡客运一体化运营改革。

坚持高水平管理。强化市容环境治理,推进规范户外广告设置全国试点。开展违法建设、小区绿化毁损、流动摊点乱设等专项整治。加强城区干道、背街后巷等重点区域综合保洁,试行城市管理社会化服务外包模式。推动主城区居民小区及单位生活垃圾分类设施投放、餐厨废弃物规范收运处置全覆盖,建成建筑装潢垃圾资源化处置中心。推行智慧停车、停车收费管理,优化万寿路绿波带,改善支路“微循环”,新增公共停车泊位400个。

六、扛起政治责任,攻坚克难补短板强弱项,着力打好打赢三大攻坚战。坚持问题导向、目标导向,强化使命担当,以决战必胜的信念,狠抓攻坚质量和攻坚成效,创造过硬全面小康成果。

以系统思维推进污染防治。整治突出问题。持续推动中央、省环保督察和“回头看”、南通市委环保专项巡察反馈问题全面整改销号。严格落实“河长制”“断面长制”“支流长制”,推进重点断面“一点一策”,实现市考以上断面水质优Ⅲ比例72.7%以上。强化重点区域管控,狠抓VOCs等专项整治,PM2.5平均浓度下降3 个百分点、空气质量优良天数比率78%以上。全面抓好工业固废及污染地块综合治理。提升能力建设。建成运行4个市考断面水质自动监测站、14个大气环境自动监测点,完成上海电气垃圾焚烧工艺技改,建成生活垃圾飞灰填埋场二期工程。严守生态底线。深化长江“共抓大保护”行动,切实履行长江经济带生态环境保护责任,抓好“三线一单”落实,强化化工园区智慧平台运营管理, 推动生态环境保护执法司法联动中心常态化运行。

以民本思维实施精准扶贫。聚焦“两不愁、三保障”,开展脱贫攻坚“回头看”,建立健全稳脱贫防返贫长效机制,落实好因病致贫返贫、支出型贫困家庭等救助扶持政策,扎实推进健康扶贫、社会保障兜底等各项措施,确保真脱贫、脱真贫。探索经济薄弱村资源开发经营新模式,拓宽资产稳定收益渠道,发展壮大集体经济。用好“阳光扶贫”、农村“三资”监管系统,遏制群众身边的腐败。继续推进与陕西洋县对口协作,促进共同发展。

以底线思维化解重大风险。持续推进国资国企改革,完善“2+1+1”运营体系,推动实质性市场化运作,力争年内新增 AA+ 资信评级企业 2家。完善政府性债务管理机制,用好综合监管系统,严控债务风险。着力整治非法集资,强化互联网金融等重点领域运营监测,确保不发生区域性系统性金融风险。进一步压紧压实安全生产责任,深入开展专项整治行动,持续推进化工产业安全环保整治,坚决杜绝重特大事故发生,确保安全生产形势稳定向好。持续深化领导接访下访、包案化解等工作机制,着力抓好信访疑难问题和积案化解。加快民主法治进程,高标准通过“七五”普法验收。完善社会治安防控体系,持续推进扫黑除恶专项斗争,坚守公共安全底线。

七、牢记为民宗旨,矢志不渝办实事惠民生,着力回应人民群众新期盼。以民情民意为导向,坚持普惠性、保基本、均等化, 奋力创造更具幸福感、更具获得感、更具安全感的美好生活。

补齐全面小康短板。强化主体责任,全面对照六大类41项48 个监测指标,聚焦关键领域、围绕薄弱环节、突出重点人群,扎实开展补短板攻坚行动,对城市每万人拥有公共交通车辆、每千老年人口养老床位数、每万人拥有律师数等7个短板指标,制定路线图、任务书、时间表,加强统筹协调、跟踪监测、政策支持和督促检查,夯实工作成效,确保高水平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圆满收官。

着力优化公共服务。推进教育高质量发展,加强学前教育资源配置,缓解中心城区义务教育资源紧缺矛盾,放大普通高中办学效应,办好职业教育,加强新时代教师队伍建设,争创省级教育现代化示范区、全国义务教育优质均衡发展县(市)。落实“健康如皋”行动计划,推进医共体建设,实行镇卫生院、村卫生室一体化管理,加强医学重点专科建设,实施卫生高层次人才引培工程。挖掘历史文化资源,提升城市文化软实力。抓好文化惠民工程,深化融媒体改革,推进广电智慧社区、“书香如皋”品牌建设,承办好国际马拉松等高端赛事,做好中甲联赛主场赛事保障。树立乡村文明新风,推进文明殡葬,开展乱建土庙整治工作,确保实现全国文明城市“双连冠”。做好第七次全国人口普查。

全面筑牢民生保障。深入实施全民参保计划,推进工伤保险“同舟计划”、养老保险“助保贷款”,实现法定人员社会保险基本全覆盖。强化基本医保、大病保险、医疗救助综合保障,完善长期照护保险制度。统筹各类群体就业,新增城镇就业不少于8500 人。完善劳动关系协调协商机制,做好根治拖欠农民工工资工作。加快构建居家社区机构相协调、医养康养相结合的养老服务体系,新增“公建民营”敬老院2家、养老床位300张。

各位代表,民生无小事,枝叶总关情。新的一年,我们将带着感情和责任,积极回应人民群众对美好生活的期盼,坚持尽力而为、量力而行,着力办好10件民生实事(见附件三),把老百姓的操心事、揪心事,一件一件加以解决,让发展成果更多惠及民生。同时,今年也是谋划“十四五”发展的重要一年,我们将充分发扬民主,凝聚各方智慧,精心编制下一个五年规划,为实现如皋高质量发展、建设“强富美高”新如皋提供有力保障。

切实提高政府治理能力

初心如磐千钧担,使命在肩责任重。我们将始终坚持为民、务实、清廉和忠诚、干净、担当,着力推进政府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建设,努力建设人民满意的服务型政府。

一、旗帜鲜明讲政治,务实勤政强担当。提高政治站位。自觉增强“四个意识”、坚定“四个自信”、做到“两个维护”,不断加强政府系统党的建设,切实把党的全面领导贯彻到政府工作全过程、各领域,坚决落实市委各项决策部署,确保政令畅通、令行禁止。主动担当作为。弘扬治沙精神、支边精神,坚持事业为上、知责思为,在加快建设“强富美高”新如皋的征程中勇于“挑重担”、敢啃“硬骨头”,迎着矛盾上、顶着压力冲。深入落实鼓励激励、容错纠错、能上能下“三项机制”,为担当者担当、为尽责者负责。锤炼干事本领。大兴调查研究之风,在学习和实践中找思路、想办法,不断形成新经验、深化新认识、贡献新方案,全面增强与新时代新要求相匹配的治理能力。

二、不忘初心担使命,高效施政优服务。践行人民立场。牢固树立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深入开展“两代表一委员”密切联系群众工作,为群众排忧解难办实事,做好“后半篇文章”。坚持真抓实干。强化工作项目化、项目目标化、目标节点化、节点责任化的工作方法,低调务实不张扬,埋头苦干不懈怠,只争朝夕,不负韶华,推动政府工作快决策、快推进、快见效。提高行政效能。大力精文减会,优化工作流程,强化工作调度,定期会办、精准对接,确保运转高效、执行有力。坚持跟踪问效,加强督查督办,坚决整肃“中梗阻”,重拳治理“庸懒散”,做到有部署、有落实、有结果。

三、阳光善治慎用权,依法行政促规范。强化法治意识。将法治精神、法治思维、法治方式贯穿政府工作始终,常态化“晾晒”政府权力清单,争创全省法治政府建设示范市。坚持依法行政。落实重大决策前向党委和人大报告、向政协通报制度,健全政府法律顾问制度,推行行政执法“三项制度”。深入推进政务公开,加强政府诚信建设。接受全面监督。依法接受党内监督、人大法律和工作监督、政协民主监督以及纪委监委监督、司法监督, 办好人大代表议案、建议和政协建议案、提案。重视社会监督、舆论监督,强化政府内部层级监督,让权力在阳光下运行。

四、从严治党再出发,廉洁从政树形象。强化制度约束。完善权力运行制约监督机制,强化重点领域和关键环节廉政风险防控,加大对重点部门、岗位和项目的监察,强化对公共资金、国有资产、政府投资项目和领导干部经济责任审计监督。严守纪律规矩。严格落实中央八项规定及其实施细则精神,驰而不息整治“四风”,坚决破除形式主义、官僚主义。严格执行党内政治生活若干准则、党内监督条例和问责条例。加强财政资金绩效管理, 严控“三公”经费和一般性支出,以政府的“紧日子”换取群众的 “好日子”。压实主体责任。深入推进党风廉政建设,严格履行主体责任和“一岗双责”,加强意识形态阵地建设,加大监督检查、效能监察、执纪问责力度,着力营造干部清正、政府清廉、政治清明的良好环境。

各位代表,长三角一体化的愿景与蓝图,鼓舞我们砥砺奋进;高质量发展的目标与方向,激励我们勇往前行;全市人民的期盼与重托,鞭策我们实干担当。让我们在中共如皋市委坚强领导下, 在市人大、市政协监督支持下,进一步解放思想、抢抓机遇、狠抓落实,为建设“强富美高”新如皋、高水平全面建成小康社会而不懈奋斗!

附件一

2019年全市经济社会发展主要预期指标完成情况

序号

指标名称

单位

2019

绝对数

增长%

1

地区生产总值

亿元

1221

7

2

固定资产投资

亿元

432

8

3

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

亿元

427.7

6.5

4

外贸进出口总额

亿元

243.8

2.6

5

实际利用外资

亿美元

3.51

6

一般公共预算收入

亿元

70

7

常住人口城镇化率

%

60.4

8

研发经费支出占 GDP 比重

%

2.2

9

高新技术产业产值占规模以上工业产值比重

%

38

10

每万人发明专利拥有量

22.36

11

每万劳动力中高技能人才数

1093

12

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

46888

8.4

13

农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

21900

8.6

14

城镇新增就业人数

9015

15

城镇登记失业率

%

2

16

学前三年教育资源配置率

所/万人

0.65

17

高等教育毛入学率

%

80.7

18

单位地区生产总值能耗降低

%

6.8

19

化学需氧量排放量

万吨

完成下达目标

20

二氧化硫排放量

万吨

完成下达目标

21

氨氮排放量

万吨

完成下达目标

22

氮氧化物排放量

万吨

完成下达目标

23

PM2.5浓度

μg/m3

41.4

24

空气质量优良天数比率

%

78

附件二

2019年为民办实事项目完成情况

1.继续实施城区教育资源提升工程,城东小学(李渔小学)所有单体建筑主体结构建成并同步实施装修工程,2020年秋季开学正式交付使用。

2.实施中小学生弹性离校制度,常态化开展课后服务。

3.实施城乡居保精准扶贫工程,全市建档立卡未标注脱贫的低收入人 口、城市和农村低保对象以及特困人员享受政府代缴养老保险5814人、享 受基础养老金11092人,已实现100%代缴和待遇享受。

4.精准帮扶重点困难群体,建立和完善了重大疾病救治医保补偿机制,基本医疗保险大额医疗费用二次补助8767人、6787.8万元;医疗救助110335人次、2174万元;使用个人账户余额购买商业保险106人、10.2万元;建档立卡低收入人口由政府购买重大疾病、意外伤害等商业补充保险33228名,理赔820人、125.4万元;医疗救助对象或建档立卡低收入人口大病保险待遇起付标准降低50%,起付标准以上各费用段支付比例均提高5个百分点;持续推进基本照护保险制度,受理失能评定5822人次,支付700余万元。

5.积极做好稳就业工作,对各类重点困难群体提供就业援助,新增城镇就业9015人,培育新型职业农民8384人。

6.继续实施蒲行苑解危和东皋市场周边棚户区(城中村)改造工程。蒲行苑地块已完成项目立项、规划方案审批、施工图审查、标底编制及审查等。该地块分A、B两个地块,A地块已摘牌,正在进行施工招标;B地块正在加快推进。东皋市场周边地块已完成总平及方案报批、施工图设计及审查、标底编制及审查、房屋搬迁等前期工作,土地正在挂牌。

7.健全医疗卫生服务体系,整合民营医院35家,新增镇公立卫生院(社 区卫生服务中心)10家,实现了“一镇一公立卫生院”。招聘临床类本科及以上学历人才96人,免费培养农村定向医学生67人。

8.开工建设高铁如皋南站综合客运枢纽,紧扣高铁开通运营时间节点,已完成征地搬迁、图纸设计等前期工作,目前综合枢纽中的高铁站房、紫光路南延、站前广场等工程已进场并按进度推进。

9.实施“四好农村路”提升工程,继续推进农村公路“建养一体化”试点, 提档升级农村公路300公里,新建通居路150公里,新建、改造农桥20座。

10.龙游河与外城河接通工程全面竣工,内外城河截污及水循环净化设施建成并投入运行。

11.焦港引水泵站工程和如泰运河接通工程建成并投入运行。

12.推进城市功能提升,16座公厕已完成新改建工程,新增投放垃圾分类设施1400个,城区生活垃圾分类处置设施投放覆盖率88.4%。

13.继续实施主城区交通疏堵工程,制定了城市交通疏堵工程三年实施方案、停车场建设和管理办法,完成海阳路、益寿路双向绿波带实时自适应控制改造,优化惠政路双向绿波带,大司马路实施限时单向通行,建成停车泊位434个,完成福寿路(益寿路—海阳路段)综合改造工程。

14.继续完善消防防控体系,中部地区(磨头)消防站已完成营区训练塔、车库以及办公、宿舍楼等主体工程,正在进行内部设备设施功能调试测试。

15.20个公安“e警务”便民服务站已投入使用,实现户籍、出入境、交通违法处理、居民身份证等审批业务24小时自助办理。

16.优化7条公交线路,建成并投入使用2个回车场、19个公交站台(亭)、125个公交站牌,投入运行85辆新能源公交车。

附件三

2020年为民办实事项目

1.完成城乡客运一体化运营改革,推行成本规制,全面优化城乡公交 线路,配套建设公交站亭、站牌。

2.加强生态环保监测与治理能力建设,开展大气、水质网格化管控监测,建成运行4个市考断面水质自动监测站、14个大气环境自动监测点; 完成3个镇级污水处理厂提标改造、6个村庄生活污水处理设施建设,完成如泰、通扬运河重要支流周边农户生活污水处理设施建设。

3.实施供水安全保障提升工程,完成镇级民营水厂整合,区域供水入 户率达100%;推进区域供水三期工程,完成20万吨/天净水处理厂和60万 吨/天深度处置中心土建工程、输水管线工程量的70%。

4.实施主城区农贸市场新建工程,开工建设东皋、新城2个市场。

5.实现主城区居民小区及单位生活垃圾分类设施投放、单位食堂及餐饮单位餐厨废弃物规范收运处置全覆盖,建成凌青建筑装潢垃圾资源化处置中心项目。

6.继续推进城区水系综合提升和居民小区综合整治工程,开工实施内外城河综合提升工程,实施秀水苑一期、福星新村等老小区改造,开展小区绿化集中整治。

7.实施就业帮扶工程,帮助未就业大学生、失业人员、建档立卡困难人员实现就业不少于8500人;推进“阳光扶贫”助保贷款,助保对象审核2000人以上;转业军官和士官安置率100%,促进下岗失业志愿兵实行再就业。

8.继续完善应急防控体系建设,建成市应急服务指挥中心,新建或改 建白蒲镇、搬经镇以及江安镇消防站各1个。

9.推进教育高质量发展,完成新城高中和青少年宫、志颐小学地块搬迁并开工建设,完成附小新城幼儿园土建基础工程、实验小学西侧福星新村3幢居民楼搬迁,如皋中学品质提升工程完成总工程量的50%。

10.全面提升医疗服务能力,推进医共体建设,实施镇卫生院、村卫生室一体化管理,新增7个南通市级重点(建设)专科,培育2个省级重点(建设)专科;招引本科及以上卫技专业人才100名,免费培养农村订单定向医学生80人。

注:上述为民办实事项目经人代会审议通过后,将以市政府文件下发。

附件四

名 词 解 释

1.三做一建:指做实产业、做优城市、做好民生、建强队伍。

2.六个高质量:指经济发展高质量、改革开放高质量、城乡建设高质量、文化建设高质量、生态环境高质量、人民生活高质量。

3.上云企业:指通过购买公有云服务,或建设私有云、混合云等方式, 应用工业APP及基础云服务,实现核心业务上云的企业。

4.BIM:指应用于工程设计、建造、管理的数据化工具,有利于提高 生产效率、节约成本和缩短工期。

5.“六位一体”科技人才服务体系:指由科技局、组织部、科技镇长团、 教育局、人社局、科协等部门组成科技人才工作联席会议领导组,负责研究制定全市科技人才工作总体发展规划、实施计划、重大政策。

6.“一件事”改革:指以企业、群众办好“一件事”为目标,整合事项、再造流程、共享信息,形成“一窗受理、一次告知、一表申请、一套材料、一次提交、一次反馈、一次分办、一窗出件、一号服务、一键评价”办理模式。

7.国资国企“2+1+1”运营体系:“2”,指富皋万泰(工业园区)、城发 集团(高新区);“1”,指交通集团(市本级)+长江镇国有企业;“1”, 指经济技术开发区国有企业。

8.政府性债务管控“三项机制”:指防范化解政府性债务风险督查考评机制、定期会办机制以及政府投资建设项目财政承受能力评估论证机制。

9.两代表一委员:指党代表、人大代表、政协委员。

10.一城两区三基地:一城,即长三角更富魅力的宜居宜业历史文化名城;两区,即以省级如皋高新区为主体,打造引领创新型发展的核心区, 突出长江镇(如皋港区)的区位优势,打造我市融入一体化发展的前沿区; 三基地,即长三角最具资源和成本优势的中高端产业基地、长三角生态休闲旅游基地、长三角优质农产品供应基地。

11.“5+2”重点产业体系:指智能装备制造、新能源汽车及汽车零部件、高端新材料、新一代信息技术、光电及第三代半导体等五大制造业产业, 现代物流、生态旅游等两大服务业产业。

12.招商引资“六个一”推进机制:指一个主导产业“制定一套扶持政策、成立一支创投基金、建设一个公共服务平台、建立一支专业化招商和服务队伍、每年组织一次行业展会活动”。

13.“双考核”“双挂钩”制度:“双考核”,即南通市和我市对开发园区实行同步考核;“双挂钩”,即开发园区年度绩效考核奖励基数由我市综合考核确定,系数根据南通市开发区高质量发展绩效考核排名分档确定。

14.企业服务“五个一”机制:指为重点企业配备一名服务专员、为重大招商项目配备一个服务团队、为重点园区建立一个服务专班、为重大产业专项建立一个推进团队、建设一个综合性企业服务工作网络平台。

15.信易+:主要包括五大项目,分别是为缓解守信中小微企业融资难、融资贵问题的“信易贷”,为方便创新创业主体租赁办公设备和办公空间的 “信易租”,为了让守信主体更舒适更便利地享受出行服务的“信易行”,为让守信主体更便利获得行政审批服务的“信易批”以及为让守信个人享受优质旅游服务的“信易游”。

16.“1+6”人才政策:指我市出台的人才新政,“1”为《关于加快推进人才创新创业发展的若干政策意见(试行)》,“6”为鼓励人才创新创业、引荐人才奖励、支持企业引才用才、建设在外人才工作站、人才住房保障和子女入学等六个专项配套政策。

17.国土空间开发保护“一张图”:指建立国土空间规划体系并监督实施,将主体功能区规划、土地利用规划、城乡规划等空间规划融合为统一的国土空间规划,实现“多规合一”,并强化国土空间规划对各专项规划的指导约束作用。

18.城市“双修”:指生态修复、城市修补。

19.生态通廊:指市域内呈线性或带状的通畅性廊道,以绿化为主体, 是具备生态和社会功能的景观生态系统空间类型。

20.VOCs:即挥发性有机物。

21.三线一单:指生态保护红线、环境质量底线、资源利用上线和生态环境准入清单。

22.两不愁、三保障:指不愁吃、不愁穿,义务教育、基本医疗、住房安全有保障。

23.同舟计划:指允许建设项目使用的流动性比较大的农民工按照建设项目参加工伤保险。

24.助保贷款:指通过个人贷款、银行放贷、政府贴息、养老金还款的方式,解决困难职工无力接续缴纳职工养老保险导致退休待遇不能正常享受的问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