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作为一名中国共产党党员,要永远跟党走,永远听党话,认真工作,不要忘记入党时的誓言……”昨日,东陈镇雪岸社区的张书高家里正在进行一场特殊的家庭党课,91岁的张书高意味深长地叮嘱子孙。这是当地远近闻名的“党员之家”,爷爷张书高、爸爸张长林、妈妈瞿从秀、孙女张源源、孙女婿袁杰,一家三代五位党员。
一片斜射进屋内的阳光,洒在祖孙三代身上。他们的脸上,温暖、静谧。这是一堂普通又特殊的党课。说它普通,是因为这样的党课会经常在这个家庭里举办;说它特殊,是因为今天是张书高入党67周年的纪念日,主讲人由爷爷张书高换成了孙女张源源。
爷爷唯一的“奢侈品”
张书高微靠在座椅上,在家人的帮助下换上了一双黑皮鞋。老旧的款式透露了皮鞋的年代,鞋面上浅浅的折痕又说明主人将它保存得很好。“这双皮鞋比我的年龄还要大,是爷爷工作时买过的唯一一件‘奢侈品’,爷爷平时都舍不得穿,只有在重要的日子才舍得拿出来穿一穿。”张源源拉着爷爷的手,给大家道出了皮鞋的来历。“爷爷告诉过我,他小时候家境十分贫寒,兄弟姐妹八人,温饱都得不到解决。爷爷在家中排行老大,早早地出去工作,养家糊口。后来,经常要到乡里参加会议,咬咬牙就买了这双皮鞋。”
近几年,张书高身体微恙,听力也有些下降,张源源特意提高音量。听着孙女的讲述,张书高不时点头应和,饱经风霜却依然慈祥的双眸中,闪烁着沧桑而又深邃的目光。
张书高当年是雪岸马庄村(原雪岸公社八大队)的支部书记。他为人低调,工作认真负责,在全公社是有名的老先进,屡次受到县里和公社的表彰奖励。由于工作出色,先后调到雪岸砖瓦厂、胶木厂等任厂长、书记。这双皮鞋也跟随着张书高见证了当地的发展历史。
一本党章,三代人的坚守
对于这些故事,爸爸张长林深有体会。他默默走到房间,从书桌抽屉里拿出一个褪了色的木盒子,里面放着一本泛黄的党章。“小杰、源源,这本党章是你们爷爷当年交给我的,它已经在我身边保存了20多年。在今天这个特殊的日子里,我把它交给你们,并希望你们对照党章严格要求自己,不要忘记来时的路。”
张书高年轻时读党章,总是习惯在旁边准备一本笔记本,他写得最多的一句话就是:学党章,找不足;听党话,跟党走。这也是张书高给儿子张长林最宝贵的精神财富。党章历经多次修改,新版一问世,张长林总会第一时间买一本新的,但从来舍不得将旧版丢弃。张长林在东陈镇农业农村和社会事业局工作,担任农业技术指导,几十年兢兢业业、任劳任怨。走村入户,这本党章一直跟随着他。他说:“无论走到哪里,心中的信仰和父亲的嘱托我始终没有忘记。”
“从爷爷的身体力行,到爸爸的脚踏实地,我看到了两代党员的坚守与担当、责任与奉献,看到了自己前进的方向。今天这份党章交到我们张家第三代党员手中,我更加感受到肩上沉甸甸的担子和责任。作为一名年轻党员,我要以身作则,不仅要牢记党章中的每一句每一条,更要将它付诸实践,在实践中磨炼自己、考验自己。”张源源和丈夫袁杰郑重其事地从张长林手中接过这本“沉甸甸”的党章。
一份特殊的党费
张家的“家庭党课”每次都能吸引不少附近的群众,左邻右舍们纷纷来到他们家,静静地听他们讲述过去的故事。
人群中,有一个不时拿出手机拍照的人是东陈镇雪岸社区原党总支副书记、居民委员会主任冒乃春,他说要把这些故事带到支部会议上,讲给年轻党员们听。
其实,冒乃春是张书高特意嘱咐孙女邀请来的。党课接近尾声,张书高走到冒乃春身边,从衣服口袋里拿出一个折成方块的手绢缓缓打开,里面是一叠整齐摆放的人民币。“冒书记,我身体越来越差了,想着把今年和明年的党费一起交了,麻烦你帮我把它交给支部。党供应我吃穿,没有党就没有我的今天。今年是建党100周年,我交上这一份特殊的党费。”张书高质朴的话语令在场所有人动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