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新闻中心 > 要闻快递
让乡村垃圾变废为宝
来源:如皋市人民政府 发布时间:2018-10-22 08:38 字体:[ ]

地膜覆盖技术是农业生产的“白色革命”,在提高农作物产量品质等方面作用显著。随着高效设施农业兴起,家住经济技术开发区平园池村的刘夕春看准了国家发展生态绿色农业的方向,针对大棚地膜都是一次性使用、围膜和盖膜定期就要更换的特点,从2011年便开始从事废旧农膜回收工作,成为名副其实的“绿色搬运工”。

刚开始刘夕春利用自己是当地人的优势,积极联系周边大棚种植户,谈好合作方式。由于为人实在,有时哪怕只有一个棚的棚膜要处理,只要种植户一个电话打来,他都能按时去拆除。渐渐地,刘夕春的废膜回收由所在地的万顷良田区,做到整个经济技术开发区,再扩展到周边县市。

记者在刘夕春的带领下,在经济技术开发区一处农田附近看到,由于近期各类蔬菜瓜果陆续上市,废弃的农膜袋随意散落,废旧农膜的数量也增加了不少。农户们正在田间地头清理和回收这些废旧农膜,准备装车并运送到指定的地点集中进行再循环利用。“回收的废旧农膜送往塑料粒子厂加工成塑料粒子,既解决了‘白色污染’问题,我还能从中赚钱。”刘夕春告诉记者,在多年从事废旧农膜回收过程中,他不断探索总结,以诚信经营理念赢得种植户信任,形成了自己的独特模式:种植户将废旧农膜收集后堆放到田头,废旧农膜回收户组织人员到田头分捡、打捆并运出,并按废旧地膜10元/亩、废旧裙膜15元/亩、废旧大棚薄膜3元/公斤左右的价格结算给种植户;滴灌管直接收走抵消用工费用。收回的废旧农膜,通过租用场地集中堆放到如皋市新柴农业科技园区,定期送往塑料粒子加工厂加工成塑料粒子,按每吨粒子4000元左右的市场价销售给制料企业。

废旧农膜回收工作解决了分散种植户的麻烦,在减少环境污染的同时,又增加了当地农民的收入。目前,废旧农膜回收大户刘夕春固定了5至6个工人,回收涉及如皋、海安、姜堰3个县市的12个镇(区、街道),覆盖面积10000多亩。刘夕春给记者算了一笔账:年回收废膜120吨左右,年产值30万元左右,扣除收购直接成本、聘用人工工资、运费等,个人年收入可达6至8万元。

据了解,针对废旧农膜回收工作面临的分散、规模小的不利情况,我市各级农业部门加强设施农业生产中地膜等废旧农膜回收宣传教育,使广大种植户充分认识到农膜残留对土壤及后茬作物的危害;同时,我市还要求100亩的以上设施农业园区要自觉带头做好废旧农膜的田间回收工作,各级各类示范创建与项目申报主体都必须做好田间清洁生产工作。所在地政府——经济技术开发区农业部门积极为废旧农膜回收做好协调工作,免除收集场地与看护等费用。政府部门的宣传与推动为促进废旧农膜回收工作的顺利开展提供了极大的便利条件。□融媒体记者陈文瑶 通讯员李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