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信息报送
如皋:以务实举措提升残疾人幸福指数
来源:如皋市 发布时间:2023-05-17 15:09 字体:[ ]

一缕阳光可胜万里寒霜,一份温暖可润千户弱残。近年来,如皋市残联以改善残疾人生活条件、提高残疾人生活水平为目标,在康复、就业、教育等方面,开展常态化助残,用温暖人心的务实举措托起残疾人“稳稳的幸福”。

“康教融合”筑梦“折翼天使”

“我家孩子一岁半的时候还不会翻身,医院检查后,说是大脑发育异常。在市残联参加免费康复训练两年后,手脚一天比一天灵活,语言表达也有了很大进步。”如城街道的陈女士欣慰地说道。

打造“康教融合”如皋模式,为“折翼天使”早日重返社会插上“飞翔”的翅膀。市残联在探索“两不让一到位”工作做法(即不让儿童家长多跑路、不让儿童家长垫付康复费用、助残政策宣传到位)的同时,结合实际,创新推出“康教融合”模式,逐步形成政府主导、残联牵头、部门配合、社会参与的残疾儿童康教融合救助工作新格局。

为推动疑似残疾儿童信息共享,市残联建立康教融合运行机制,建立残疾儿童数据库和个人档案,实现信息共享,开展残疾儿童随访和跟踪服务。同时,建立医疗康复与特殊教育相结合的康教融合示范点,整合出康复医疗团队和幼教力量,并于2021年12月30日,在市残联建立康教融合示范点——市残疾人康复中心,通过“康复+教育”相融合形式,让特殊儿童边康复边学习,在取得阶段性疗效后,让孩子进入学校和正常孩子一起学习生活。

“双升工程”圆梦残障人士

“在学历提升培训班,我不仅学到了专业知识,还结识了朋友,职业道路越走越宽广。”近日,如皋市2020年秋季残疾人学历提升班的学生许候捷,喜获江苏开放大学软件技术专科毕业证书。学习期间,他积极参加创新创业活动,多次在省、市职业院校创新创业大赛中获奖。2019年1月,许候捷成立南通市星百纳文化传媒有限公司,旗下网络达人20多位,学历的提升更加助力了许候捷的事业发展。

针对部分残疾人基础学历偏低、生活不便的现状,市残联在选择学历提升教育机构时,一方面积极与高等院校、爱心校企合作,为残疾人提供学习平台;另一方面根据残疾学员特点开创新型培训班,为更多的残疾学员提供就业培训服务。

“不仅手上要握着文凭,更要有一技之长。”在残疾人学员提升学历的同时,市残联强化残疾人学员的职业教育,融合技能培训,努力促进残疾人学有所长。

市残联以残疾人职业技能提升为主线,采取“送培送教”的方法,就近就便为残疾人提供电子商务、盲人按摩等培训;定期组织开展残疾人就业专场招聘会,帮助残疾人就业。去年,组织残疾人学历提升和各类实用技术培训人数达492人,借助“双升工程”实现残疾人就业创业350名。目前,“双升工程”正在申报全省残联系统创新创优项目。

“无碍有爱”让温暖“触手可及”

“虽然是一些‘小改造’,却能给我们带来‘大幸福’。”家住城北街道的陈大爷说起去年市残联为他量身改造的新卫生间,感激不已。陈大爷下肢瘫痪,洗澡、上厕所曾经是老人日常生活中的一道难题。市残联志愿者了解他的需求后,将他纳入残疾人家庭无障碍改造项目人员范畴。

去年以来,如皋市依托新时代文明实践阵地,积极解决残疾人“急难愁盼”问题,通过多项助残行动擦亮“无碍·有爱”志愿服务品牌,让残疾人充分享受到社会关爱和城市温暖。“无碍·有爱”项目开展以来,已为全市听力障碍残疾人提供120余次手语服务;为肢体、智力、精神残疾人家庭提供2360次上门服务,总时长达到3146小时;为残疾儿童开展百余次志愿服务,总服务人数达到1500人次,赢得残疾人的一致好评。

为更好地服务残疾人,如皋市残联“无碍·有爱”志愿服务队进一步延伸服务触角,向居家托养服务机构、残疾人之家、“蜗牛之家”等场所延伸,不断拓展“无碍·有爱”服务内容,让城市温暖触手可及。

“关爱残疾人不仅需要爱心和奉献,更需要专业的知识、技能。针对残疾人的不同需求,我们将组织开展各项技能培训,让残疾人更好、更方便地享受到志愿服务,在细微处展现城市文明。”市残联党组书记、理事长吴来平表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