索引号: | 014225972/2017-00001 | 分类: | 文化 通知 | ||
发布机构: | 市政府办公室 | 文号: | 皋政发〔2016〕125号 | ||
成文日期: | 2016-11-21 | 发布日期: | 2016-11-21 | 有效性: | |
名称: | 市政府关于公布如皋市第五批文物保护单位的通知 |

各镇(区、街道)人民政府(管委会、办事处),市各委、办、局、行、社、公司,市各直属单位:
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文物保护法》第二条、第三条规定,市文物行政主管部门对如皋境内的文物进行普查和筛选,形成第五批文保单位名单,并经市文物事业管理委员会研究,报市政府批准,确定如皋市第五批文物保护单位9处,现予公布,并作如下通知:
一、对文物保护单位,由市文物行政主管部门会同市规划部门及有关单位划定必要的保护范围,作出标志说明,建立记录档案,明确文物保护责任主体。
二、在文物保护单位的保护范围内,不得进行其他建设工程。在文物保护单位周围划出的建设控制地带内,如需修建、新建建筑和构筑物,其工程设计方案需经市文物行政部门同意后,报市规划部门批准。建设工程不得破坏文物保护单位的环境风貌。
三、对使用属于文物保护单位的纪念建筑和古建筑的单位,要重新进行审查。凡有碍这些建筑物安全的使用单位,必须限期整改,同时要严格遵守“不改变文物原状”的原则,负责保护建筑物及附属文物的安全,不得损毁、改建、添建或者拆除,并负责建筑物的保养和维修。
四、各部门、各单位和广大人民群众都有保护国家文物的义务,要严格遵守《中华人民共和国文物保护法》,认真执行文物保护法令中的具体规定,切实做好所有文物保护单位的保护管理工作。
如皋市第五批文物保护单位保护范围和建设控制地带另行公布。
附件:1.如皋市第五批文物保护单位名单;
2.如皋市第五批文物保护单位简介。
如皋市人民政府
2016年11月5日
附件1:
如皋市第五批文物保护单位名单
编号 |
名 称 |
时代 |
所在地 |
备注 |
1 |
金泰熙典当行 |
清代 |
石庄镇沿河北路188号 |
|
2 |
华侨张德成故居 |
清代 |
石庄镇沿河北路189号 |
|
3 |
宋代弯砖井 |
南宋 |
石庄镇东王庄77号院落内 |
|
4 |
闵氏院士故居 |
清代 |
石庄镇何家巷12号 |
|
5 |
生泰和中药店旧址 |
清代 |
石庄镇西行宫巷1-1号 |
|
6 |
石庄汤家老宅 |
明朝 |
石庄镇北街41号 |
|
7 |
石庄酱醋厂 |
清代 |
石庄镇凤鸣路445号 |
|
8 |
日军侵华地堡(石庄子堡) |
1938年 |
石庄镇镇区东郊 |
|
9 |
华中野战军第一师师部遗址 |
清道光 |
水绘园风景区内(迎春桥东河边) |
附件2:
如皋市第五批文物保护单位简介
1.金泰熙典当行
坐落于石庄镇沿河北路188号,总建筑面积约120㎡,始建于清朝年间,朝南两间,朝东两间,原系徽商金泰熙典当用房,砖木结构,重檐卷棚,木雕木柱,板壁保存尚好。
2.华侨张德成故居
坐落于沿河北路189号,始建于清朝年间,距今已有200多年历史。宅子为砖木结构,共有主屋三间,面积60㎡,檐高2.6m,屋脊高4.2m。七架七柱,椽木雕花,门前提垛上饰方砖垛花,下饰长方形垛脚雕花,台阶为长条麻石,为锁壳式建筑。
3.宋代弯砖井
坐落于东王庄77号陈宅天井内。据毕沅的《续资治通鉴》记载,此井为南宋岳飞任通泰镇抚使,在石庄抗金供军队饮用而凿。这样的井由此向西共有十三口之多,大部分已废弃不出水。此为宋井,井口、井深、井衣以弧形横向砖构筑,砖与砖之间有榫卯相扣连,无木质井底。如今,这口井仍能出水使用。
4.闵氏院士故居
坐落于北街何家巷12号,建筑面积约250㎡,建于清朝末年,坐北朝南,为四间厢老屋,雕花门窗。从这里走出了两位中科院院士——闵乃大、闵乃本。闵乃大为建国初中国科学院学部委员、数学研究所所长,世界著名的网络数学家,中国电子计算机之父。闵乃本为中国科学院院士,著名晶体物理学家,南京大学物理学教授。
5.生泰和中药店旧址
坐落于西行宫巷1-1号,建于清末民初,总建筑面积约120㎡,砖木结构,虽有后期粉刷、加固等变动,但主体风格尚存,为当时生泰和中药用房。生泰和药店是一家历史悠久、素负盛名的百年老店,其创始者为清末年间的朱生泰,其精通本草,在北街摆中药摊卖草药及参茸、官燕、银耳等滋补品。由于其勤俭刻苦、诚实待客,药店经营得十分顺手。几年后在城内大街(现北大街西行宫巷)正式开设“生泰和中药房”。前堂为店,后面几进用作加工成药的作坊和药材堆栈。旧址遗存的为当时药店生活用房,其后人朱济金仍居住在这里。朱济金外孙女——美国科学院院士、中国科学院外籍院士庄小威儿时成长之地。
6.石庄汤氏老宅
坐落于北街41号,建于明朝末年,屋檐高2.8m,屋脊4.5m,总建筑面积约280㎡。门前为青石台阶和一对青石门墩。汤氏老宅青石为“书箱形”,谐音“书香”,表示自己是书香门第;门墩刻松鹿园,寓意长寿康宁,体现汤氏先人浓浓的文化气息及对权利的向往追求。屋内木板隔墙保存完好,门垛雕花、檐花尚存,内檐楣精美的木雕花寓意着吉祥富贵、多子多福。该建筑木雕、砖雕、石雕一应俱全,保存完好。
7.石庄酱醋厂
此建筑原为汤家一处宅院的大敞厅,建于清朝初年。七架五间,建筑面积约180㎡,建国初期被改造成酱醋厂车间,这里生产的酱醋色泽黑紫,液体清亮,酸香浓郁,食之绵柔,醇厚不涩。由于醋有着开胃、杀菌、醒酒等功效,当时老百姓对酱醋厂出的陈醋有“家有二两醋,不用去药铺”的美誉。酱醋厂外部结构风貌基本未变仍保留清朝建筑格局,圆拱门不用一根门柱。
8.日军侵华地堡(石庄子堡)
坐落于石庄镇镇区东部。1938年,日寇派兵驻扎石庄镇后,用皮鞭和刺刀逼迫当地居民在石庄周边筑起一个个地堡,用以对付抗日军民的奋起反抗,制造了一个又一个惨案。这些地堡由土、木、砖、石、钢铁或钢筋混凝土等材料构筑而成,是日寇用于火力掩护的低矮工事。抗战期间这些地堡被军民敲打得百孔千疮。小者10㎡左右,大者20-30㎡,大部分已损毁或深埋地下,在现镇区东郊仍留有数个,是日寇侵华、屠杀我爱国志士的罪证,是石庄人民饱受苦难及日本侵略者罪恶的见证。
9.华中野战军第一师师部遗址
准堤庵,始建于唐代,然年久毁圮。清道光十二年(1832)于此地重建,香火百年不断。延至“文革”,僧散庵空。
1946年5月8日,华中野战军第一师在如皋成立,华中野战军司令员粟裕兼任师长、政委,其第一旅第一团的前身为如西独立团,第二团则由如皋警卫团等改编而成。一师师部即设于准堤庵内。苏中战役前,一师领导人曾在此运筹战局,处理军务。该部于1949年2月改称中国人民解放军第23军,1985年改编为陆军第23集团军。该部先后参加过孟良崮、淮海、渡江、抗美援朝、珍宝岛等战斗,涌现出一级战斗英雄许家朋、《英雄儿女》中“王成”的原型蒋庆泉、“人民的好儿子”刘英俊等英模人物。2003年12月撤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