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新闻中心 > 如皋头条
从“经济洼地”到“顶流乡村” 解密如皋村庄的振兴实践
来源:如皋日报 发布时间:2025-05-19 09:22 字体:[ ]

3000亩草皮变身网红露营地,废弃校舍变身“致富工厂”,村干部直播带货成“顶流”……看如皋,怎样激活乡村振兴“任督二脉”,让沉睡资源变真金白银。

2024年,我市出台《关于促进新型农村集体经济高质量发展的十条举措》,实现村集体经济总收入3.67亿元,其中,20个强村公司实现营业收入近2000万元;全市农产品电子商务年销售额9.18亿元,同比增长24.5%。

因地制宜探“兴”路

特色产业有“钱”景

“家家户户不种粮,三千亩地不农忙。”在如城街道钱长村,流传着这样一句顺口溜,这也是钱长村的真实写照。

产业兴则农村兴,产业对头,农民才有奔头。一直以来,钱长村立足自然资源优势,选准草皮产业作为主导产业,从最初的60亩扩展至现在3000亩的种植规模,带动周边形成两万亩草坪产业带,年产值超亿元。

“现在村里有露营地了,让越来越多的人知道了钱长村,大家都觉得更有盼头和奔头了。”4月18日,首届“青村如城·活力万帐”帐篷露营季启动,依托草皮产业延伸出的休闲旅游项目,让村民对未来充满信心。

从“唯草坪”的单一思维到“草坪+”发展模式,钱长村加速产业转型,深度融合休闲体验、文化教育、健康养老等产业,探索出一条农文旅融合发展的道路。

从种植基地拓展为可观可感可玩可赏的露营基地,钱长村变身长三角露营目的地,草坪不再仅仅是一种农业产品,更是串联起乡村旅游、休闲娱乐、文化体验等多个领域的纽带与基石。

唤醒“沉睡”资源

闲置资产“生金”

“上有老下有小,出去打工不现实,好在家附近有了工厂。”对于东陈镇南东陈社区居民冒海鹏来说,幸福是具象的:既能照顾家里,又能赚钱。一大早,冒海鹏忙好家务事后,就赶到家附近的工厂如皋市伊斯佩尔工艺品公司上班。

冒海鹏幸福生活的背后,是社区盘活闲置资产的支撑。伊斯佩尔工艺品公司所在地,曾是废弃的原红旗民中。社区两委一班人深知,闲置资产是社区的“沉睡财富”,只有盘活它们,才能让社区焕发新的生机与活力。于是,社区两委一班人积极行动起来,建成一幢3000余平方米的标准厂房,并与如皋市伊斯佩尔工艺品公司签订了厂房出租合同。

深挖存量变增量,“沉睡”资源再“生金”。此举不仅拓宽了居民增收路径,而且每年增加村集体经济收入约35万元,进一步助力了人居环境改善,提升了居民幸福感。“社区有钱了,我们居民受益,现在村里不仅环境好了,各项基础设施也更完善了。”谈及现在社区的变化,居民纷纷点赞。

村干部变身“带货主播”

助土特产“触网出圈”

“‘流量’‘起号’‘涨粉’……没想到我也成了主播!”

磨头镇老户村党总支书记刘宏芳从最初的手忙脚乱,到如今熟练面对镜头推介村里的特色农产品,角色转变背后是基层干部的主动求变。

从去年起,磨头镇开展“村村夜播”活动:每天下午4点至晚上9点,由村(社区)党组织书记轮番直播带货,用接地气的语言和限时优惠吸引网友下单。目前,这一活动已吸引超200万人次观看,累计订单破万件,真正让土特产“出村”“出圈”。

“我们村干部既熟悉农产品的种植及品种特性,又能协调村内资源,保证农产品生产、加工等环节,确保产品质量和供应稳定性。”刘宏芳认为,村干部直播带货农产品,有着不可替代的优势。如今,如皋已有越来越多“新农人”走上屏幕,用数字技术架起城乡互信的桥梁,让沉睡的乡土资源焕发新生,挖掘乡村发展的巨大潜力。

无论是特色产业的培育,闲置资产的盘活,还是借助新媒体拓宽销售渠道,都展现出乡村发展的无限可能。相信在乡村振兴的道路上,如皋的村庄会继续发光发热,创造更多的奇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