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新闻中心 > 如皋头条
健康如皋托起群众稳稳幸福
来源:如皋市 发布时间:2020-08-07 09:16 字体:[ ]

“这是我到如皋来的第7个年头,这里人文环境好,基础设施完善,尤其是患病就医的医疗环境好,技术也高。”昨日,在市人民医院的候诊区,老家安徽的张女士感慨道。

近年来,我市始终坚持新发展理念,紧紧围绕健康如皋建设,以深化医药卫生体制改革为重点,以加快推进医共体建设、实施镇村一体化管理为主线,努力提高医疗服务水平,卫生健康各项工作取得一定成效。

全员坚守 冲在战疫最前线

自今年新冠肺炎疫情发生以来,市卫生健康委勇于担当,主动作为,迅速行动,在市新冠肺炎疫情防控指挥部的统一领导下,组织各级卫生监督机构积极开展新冠肺炎疫情防控卫生监督工作,坚持“执法为民,护卫健康”的宗旨,全力以赴为疫情防控保驾护航。

6个多月前,在我市人民医院尘洁分院内的一幢三层封闭式楼房门口,一只摆放着“隔离病区,闲人免进”的红色牌子令人望而却步。这里正是全市抗“疫”的主战场,从腾空病房、物资申领,到医务人员、工友的消毒防护培训,仅用了24小时。来自全市的40多名精英医务者汇集在这里,他们以精湛的医术、高尚的医德不断刷新着疫情的救治纪录。

在市疾控中心,一支“病毒灭杀小组”始终冲在新冠肺炎战场的前哨岗。为了让队员们快速熟练掌握现场消毒技术,消杀组组长陈亚飞耐心细致地对所有人员进行突击培训,手把手教队员如何穿脱防护服,示范药液配制、喷洒。这支英勇无畏的“病毒灭杀小组”共开展了18场次的消杀,出动76人次,消杀面积达15800平方米。

在这次抗疫战斗中,还有特种部队120的“白精灵”们,疾驰在疫情防控的最前线,与病魔较量,同时间赛跑……他们每天24小时待命,随时等候派遣,是当之无愧的生命摆渡人。

深化医改 看病省心更省钱

“医院民营那会儿,每盒苯磺酸氨氯地平片卖给患者17.5元,医院公办后一下子变成了0.84元,对我们老病号来说,是天大的好事。”近日,身患高血压的张富强大爷在城北街道社区卫生服务中心袁桥分中心就诊,医生开了两盒苯磺酸氨氯地平片,总计1.68元,他自付0.84元。张大爷乐呵呵地说:“两盒药28粒,平均每天只花三分钱,治疗费用大幅下降,帮我们卸掉了背上沉甸甸的经济包袱。”

门诊费用降了,住院费用同步一降到位。丁堰镇82岁的李伯光老人因冠心病住进镇卫生院,8天时间医疗总费用4202.49元,出院结账时,家属仅掏了523.63元。而在民营时,自付费用超过1000元。

2001年至2004年,基于当时特殊背景,我市47家乡镇医院、6家中心医院参与了产权制度改革,由公办医疗机构改革为民营医院。但随着形势变化,基层民营医院已经不能适应人民群众日益增长的医疗卫生需求。2019年,我市在前一年镇卫生院整合试点成功的基础上,全面推进镇卫生院整合工作,通过努力,再次整合35家,累计整合41家民营医院。

民营医院转公立,药价降了,患者负担轻了。今年以来,平均住院率同比下降26.8%;门急诊、住院次均费用同比分别下降0.8%、6.3%。

服务升级 百姓尽享健康红利

“检查时可能会有点难受,不要紧张。”昨日上午9时,在市人民医院胃镜检查室,一位病人侧躺在病床上,彭德发医生一边安抚病人,一边将软管缓缓插入病人口中,同时不断调整角度和幅度,全方位检查胃部状态。

71岁的彭德发,在市人民医院工作了大半辈子,回忆起这些年如皋医疗事业的飞速发展,老人家可是深有体会。“那时候设备很落后,一台胃镜也就一两万元。现在医疗设施不一样了,我们用的电子胃镜一台100万元,视线更加清晰,病人也减轻了痛苦。”

近年来,我市不断加大投入,改善患者就医体验。市人民医院、市中医院不断强化基础设施建设,注重管理能力和服务水平提升,先后创建成三级综合医院和三级中医医院;各民营医院也不断加大投入,加快基础设施建设,引进先进仪器设备,医院等级和规模均有较大提升,为保障我市人民群众健康作出了积极的贡献。

为进一步深化医改,满足不同人群的健康需求,我市还制定出台了“我市家庭医生签约点单式服务包”,建成家庭医生工作室40家,其中创建江苏省星级家庭医生工作室2家。截至目前,我市常住人口家庭医生签约数达到788374人,签约率63.2%;重点人群签约数521833人,签约率70%;建档立卡低收入人群签约数32664人,签约率100%;“点单式”签约达40207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