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皋市气象局
2021年工作总结和2022年工作谋划
来源: 如皋市气象局 发布时间:2022-10-18 15:05 累计次数: 字体:[ ]

2021年以来,如皋市气象局党组紧盯各项目标任务,全面落实习近平总书记视察江苏重要讲话指示精神和对气象工作的重要指示要求,以党的政治建设为统领,着力在业务工作、组织建设、队伍管理上拓展新思路、寻找新突破。连续第三年荣获“如皋市综合考评先进单位”,局党支部被市委授予“2021年度先进基层党组织”荣誉称号。

一、2021年工作完成情况

(一)提升基础业务质量,确保气象服务工作优质高效

1.综合气象观测工作稳步提高。2021年以来,我局定期对国家基本站和区域站设备开展检查维护,保证气象装备稳定运行,气象基础业务质量保持稳定,气象探测数据传输率、及时率、可用率均达到99%以上,气象观测质量管理体系建设得到进一步推进。积极组织业务人员参加南通市气象业务培训、远程教育学习活动,业务人员工作、学习能力得到进一步加强,结题处级科技项目1项,立项处级科技项目1项,省级以上第一作者期刊3篇。完成大气环境监测站建设,强化与生态环境部门联动。开展“十四五”全市观测网络站点规划调研,初步完成新增站点建站选址工作,新增冻土观测设备一套。调整网络布局,开展自媒体平台自查整改,完善网络安全通报机制,全面提升网络安全水平和处理能力。市应急救援指挥中心突发事件预警信息发布平台完成建设并通过验收,目前已开始试运行。

2.气象预报服务精细高效。年初制定决策气象服务周年方案。汛前完善了决策服务规范、应急管理工作制度及流程,完成2021年决策责任人信息整理更新工作。截至12月中旬,共发布重要天气报告32期,预警信号66期,预警信号发布质量综合评分在全省中等水平以上;对影响本市的台风、暴雨、寒潮等重大天气过程预报基本准确,服务主动及时,先后启动寒潮、暴雨、台风等灾害性天气应急响应6次。市气象台荣获“2021年度如皋市青年文明号参创集体”称号。

2.1灾害性天气预报服务:针对汛期强对流天气多发态势,我局把做好汛期气象服务、增强人民群众防灾减灾能力作为“我为群众办实事”的政治任务来抓。在“4·30强对流”大风和抗击台风“烟花”、“灿都”期间,加密天气会商及服务频次,全力做好强风雨影响过程的前、中、后预警预报跟踪服务。主要负责人当面或通过电话、短信、微信等方式向地方党政领导汇报天气情况40余次。除短信、传真等常规发送渠道外,充分利用突发事件预警信息发布系统、地方政务媒体及局微博微信等新媒体手段,及时、滚动发布气象信息,尽最大努力提高预警传播覆盖面,公共气象服务取得了良好的社会反响和成效。

2.2重大活动气象保障服务:在“长寿之乡·诗意小城”旅游文化节、南通市“永远跟党走”夏夜千场主题文化活动启动仪式、科技人才洽谈会等重大活动期提供针对性专题气象保障服务。首次加入如皋市高考领导工作组,针对高考气象服务专题编制《如皋市普通高中学业水平合格性考试气象服务专项概念股方案》《如皋市新高考适应性演练气象服务专项方案》,共发布专题气象服务材料18期。中高考期间,提前一周滚动发布“中高考专题气象服务材料”,考间我局每天上午和下午通过手机短信发布当前天气实况和未来3小时天气趋势,努力做到服务精准、精细。

2.3重要时节气象服务:组织开展直通式气象服务,科学指导农民抢墒、播种和收获。重点抓好春耕春播、夏收夏秋收秋种等关键时期的农业气象服务,为农业生产提供气象保障。2021年制作关键农事(春耕春播、夏收夏种、秋收秋种)气象服务138期,雨情汇报122期,农气月报12期,旬报36期。

(二)履行监管职能,全面提升气象灾害防御能力

1.加强社会管理,助力优化营商环境。积极做好防雷审批权力减法换取市场活力乘法,以优促减、以减便服,以服代管。全面落实各项便民服务要求,全部事项全程网办,不见面审批,让服务对象少跑腿、不跑腿。全年共完成图纸审核审批4家,竣工验收审批4家,与2020年基本持平。

2.积极探索监管新方式,落实气象安全主体责任。通过安委办印发《关于进一步做好防雷安全工作的通知》(皋安委办〔2021〕86号),制定下发《2021年如皋市气象局防雷安全生产检查计划》《2021年升放气球年度检查计划》,“双随机、一公开”监督检查100%全覆盖。采取单独检查、集约检查和联合检查等多种形式,强化权力事项事中事后监管,创新实现如皋、海安跨区域防雷安全联动检查。建立全市防雷重点单位名录库,动态更新。目前已完成82家防雷重点企业检查,排查出7家重点隐患整改企业。与防雷重点单位、升放气球企业签订安全责任书,进一步落实企业安全主体责任。

3.提高法律意识,增强执法能力。按照“八五”普法计划和省、市气象局要求,制定2021年度领导干部学法计划,组织领导班子开展集体学法活动4次,局领导法治讲课活动2次,从组织领导上加强依法行政思维。认真组织开展全员学法用法活动,将涉及现行气象法律法规编印成册,开展全覆盖学习。开展气象法、安全生产法、气象灾害防御条例学习宣贯活动,营造良好的学习氛围,落实执法责任,严格执法程序,使得气象执法有据可依,有理可循。

4. 推进“网格+气象”,筑牢气象防灾减灾第一道防线。加强与应急、农业农村、水利、生态环境等部门的共建共享和预报预警联动。完善覆盖镇(街道)、村(居)和气象灾害重点防御单位的灾害防御队伍和管理机制,逐步实现气象协理(信息)员、基层网格长(员)、灾害信息员队伍融合共建,助力推动气象信息网格化管理无缝对接服务公众。完成人影作业装备年检及作业演练,加强人影作业装备的维护和人员档案管理,全年共组织参加人影作业演练2次,各类应急救援演练4次,气象应急能力得到有效提升。配合做好城乡综合减灾示范社区创建服务工作,确保基层气象预警信息传播渠道畅通。全面推进气象灾害综合风险普查,普查工作取得阶段性进展。

(三)聚焦党史学习教育,讲好如皋气象发展新故事

1.抓好党史学习教育。紧紧围绕“学党史、悟思想、办实事、开新局”总要求,精心谋划安排,不划阶段、不分环节,不折不扣抓好“五个专题”,高质高效推进“两个实践”,用活用好本地资源,创新创造方式方法,学干结合注重实效,有力有序宣传引导,学习教育取得了实实在在成效。截至目前已举办“从党史中汲取初心力量”“党史鉴初心,奋斗新征程”“读党报学党史,5·20我向党表白”系列主题党日活动11次,组织党员干部听取专家授课,瞻仰参观革命遗址遗迹,观看党史纪录片、唱响红色歌曲,重温入党誓词,表露对党心迹,形成学党史、听党话、感党恩、跟党走的浓厚氛围。党史学习教育开展以来,局班子成员参加地方组织的各类宣讲培训11次,精心设计课程,邀请专家、学者作线下专题辅导报告4次,开展电影党课2次。接受南通市局党组督导检查3次,开展专题组织生活会1次,接受批评与自我批评洗礼。先后获得南通市气象局党史理论故事宣讲比赛三等奖,如皋市级机关工委“永远跟党走”主题摄影比赛三等奖。

2.唱响文明主旋律。围绕创建文明典范城市这一中心工作,以省级文明单位创建为依托,统筹推进全局精神文明建设工作。一是依托传统节时节气,点亮“我们的节日”品牌效应。通过“清明祭英烈”“万粽一心 跑赢新赛程”“暖心气象进农家,共享家国团圆乐”“爱在夕阳颂党恩 长寿如皋话文明”主题实践活动,引导大家了解传统节日,认同历史,对学习教育进行热升温。二是积极参与社会共建共治共管。在搬经镇刘庄村,气象人开门纳谏,谈村内交通建设、文化建设难题,谈对气象服务、气象防灾减灾的需求,谈对党、对政府政策的期盼和建议,摸排群众关心和迫切需要的各类问题。除了集中座谈之外,还上门送服务,走访种植大户,发放宣传册、现场答疑,引导他们做好汛期防旱抗涝准备,确保增产增收。在平明社区,局党员志愿服务队先后开展“反诈先行”“共享无烟环境”“道路交通安全”“疫情防控我来帮”“七彩的夏日”等新时代文明实践专题宣传7次,大力弘扬新风正气,大力配合社区做好常态化防疫防控。1人荣获“如皋市优秀慈善工作者”称号。

3.提升气象科普知识普及率实效性。面对人民群众日益增长的气象防灾减灾知识需求,我局多方谋划,全面推进气象科普资源共建共享。一是积极落实“党建+科普”基层党建书记项目,打造如皋气象党建科普文化阵地及青少年素质教育基地气象科普馆等硬件设施,以项目建设落实机制保障。二是整合“线上+线下”资源包。将志愿服务与科普宣传有机融合,将气象防灾减灾知识打包进乡村、进社区、进学校、进企业,截至目前已在安定广场、搬经镇刘庄村、高新区平明社区、如城街道迎新社区、花园社区开展气象科普志愿服务12场,受众达到800余人次。1人荣获“全国科普日”活动先进个人。

4.一体化推进反腐倡廉常态化建设。依托“5·10”思廉日,以领导干部为重点,着重学习党史中的纪律规矩,征集从政道德箴言;以青年党员干部为核心,开展“青春路上·纪法同行”警示教育,以案说法。签订廉政责任书,靠前监督,做到党员、公职人员全面覆盖。依托江苏省气象部门第20个党风廉政宣教月,先后开展“酒驾醉驾”“廉洁换届”等专题警示教育活动,通过集中谈心谈话、观看警示教育纪录片等方式,确保警示教育破立并举,持续输入清风正气。全力配合省局党组巡察组做好巡察工作,积极做好反馈问题的整改。

二、当前工作存在的问题

1.预报服务能力需进一步提升。对灾害性天气预报预警业务研究尚不够深入,智能网格预报产品还未完全实现无缝衔接。气象服务未能充分融入防灾减灾、生态文明、城乡发展、军民融合等重大战略和重点工作之中。

2.业务信息化支撑能力仍需加强。气象观测综合化、信息化、智能化、社会化水平有待提高。气象信息化支撑能力不足,人工智能、大数据等新一代信息技术在气象领域的深度融合应用不够。

3.气象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有待加强。气象法治体系建立不完善,重大行政决策机制还不健全,气象公共财政保障机制还需进一步完善,防雷安全责任体系制度建设及监管未能深入推进。

三、2022年工作思路、主要目标及重点举措

2022年我局将按照省市局和市委市政府总体工作部署,重点做好以下工作:

1.加快气象现代业务体系建设,满足社会发展需求。继续做好气象观测质量管理体系建设,健全气象灾害监测预警和信息发布体系,不断提高气象灾害监测预警和信息发布工作水平。持续优化网络建设,加强网络安全建设,提升网络安全防护能力。

2.进一步完善服务手段,切实提高业务和服务质量。全力以赴做好重要农事季节和市委、市政府重大活动的气象保障服务工作。通过练兵和各类竞赛进一步增强台站基础业务水平,提高整体业务能力,保障气象业务的可持续发展。

3.紧贴民生需求,不断强化公共气象服务能力。不断提升台风、暴雨、寒潮等气象灾害的监测预警能力,提高预报准确率。加强与应急、民政、自然资源、水务、环保等部门的合作,健全信息共享和应急联动机制。

4.加强防雷安全监管,做好防雷减灾工作。按照防雷减灾有关法律法规的要求,推进城乡防雷安全建设。根据全市防雷安全监管情况,加大对石油、化工、危险品、易燃易爆场所、公共场所、中小学学校、文物保护单位防雷设施的安全性能监管力,全覆盖开展重点防雷监管企业雷电灾害调查和防雷安全执法检查。

5.加强气象文化和党建工作。一是加强气象文化建设,深入开展多种载体文明创建、志愿服务和气象文化宣传教育活动;二是加大培养人才力度,鼓励干部职工再深造,加快培养一批具有较高业务技术素质的人才队伍;三是开展学习型机关建设,组织理论、业务学习,提高职工素质;四是扎实推进党建工作,不断提升气象文化内涵,推动党建业务工作双融双促。

2021年12月15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