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6年,如皋市气象局在市局党组和市委、市政府的正确领导下,紧紧围绕服务地方经济社会发展为中心,坚持深化气象事业改革,突出抓好气象灾害防御、气象服务保障民生、气象法治建设、党风廉政建设,不断提升气象保障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能力和水平,较好地完成了全年的各项目标任务,现将具体工作汇报如下:
一、基础业务及气象服务
1、测报业务质量稳定
2016年我局综合探测业务运行稳定,每月按时对本站仪器进行清洗和维护,组织对区域站社会化保障进行联合检查,确保仪器运行稳定,数据传输正常。新安装的能见度仪、新型站和备份的ZQZ-II型站均按时按规定进行了校标。积极推进综合气象业务大轮岗,经过近一年局内部测报、预报人员轮岗值班、互帮互学,目前轮岗值班效果较好,明年起正式实行业务大轮岗。
2、预报服务水平与效益提升。我局始终坚持“一年四季不放松、每次过程不放过”,努力做到“三性天气”预报准确,预警及时,信息传播快速,确保预报预警信息发布不失误。2016年,我局在春运、春播春耕,夏收夏种,三麦赤霉病防治、中高考、梅雨、台风、秋收秋种及重要节假日等一系列气象服务中,共发布预警信号70次,重要天气报告32期,专题气象服务材料214期,微博及微信公众号服务两千余次,月均发布服务短信3万余条,服务公众上万人次,同时还建立了气象服务QQ群、政府决策气象服务微信群等,及时发布气象预报预警信息。
2016年“如皋气象”新浪微博净增粉丝430个,日最高阅读量10000人次以上,“气象如皋”微信公众号新增关注558个,日最高阅读量达985次。在市机关工委组织的“网友心中的优秀服务品牌”评选活动中,我局“风云前哨”服务品牌在“网友心中的十佳优秀服务品牌”评比中名列第一,市委宣传部“互联网工作情况专报”以“案例分析”形式专题报道我局网舆宣传工作,市委书记及分管市长对我局的气象服务给予了充分肯定和表扬,并对我局报送的两期决策服务材料作了批示“今年汛期多强降水天气,预报服务工作难度大,气象局顶住压力,预报准确、预警及时、服务到位,为政府及相关部门提前采取强降雨应对与防范措施赢得了宝贵时间,望今后继续做好决策气象服务工作”!
3、为农服务及两个体系建设
全年完成冬小麦、油菜、物候资料、土壤水分观测及对比资料正常业务并上传数据,撰写农气服务材料,生态与农业气象80期,特色农业气象服务材料44期,进行田间农情调查二十余次。今年梅雨期多强降水,秋季多连阴雨,夏收夏种、秋收秋种形势严峻,我局均参与了夏粮、秋粮抢收专家联盟会议,我局农气人员积极参与进度巡查,深入田间地头指导,加强部门间信息共享与联动联防,力争将粮食作物损失降到最小。
二、防雷减灾体制改革
1、抓好“放管服”,推进行政服务转职能提效能。一是清理中介服务规范行业管理。根据国家及省市相关要求,开展权力清单梳理工作,新建、扩建、改建建筑物防雷装置竣工检测由审批前置中介服务转为审批受理后的免费技术服务;精简防雷审批办理材料,减轻企业负担。二是通过跨部门联合执法,定期重点排查等方式抓好防雷安全。上半年,与安委会联合发文《关于加强施放气球安全管理工作的通知》、《关于做好2016年重点监管单位防雷防静电安全工作的通知》,进一步强化了安全生产责任制;下半年联合安监局对南通东方石油化工港储、中油燃气等四家防雷重点单位进行联合专项检查,对本市易燃易爆危化品单位进行了全面梳理,根据《南通市危化品企业防雷安全专项检查方案》开展了防雷安全检查,排查出康鑫药业等5家企业存在隐患,并进行督促整改。三是提高行政审批时效和服务水平。按照部署推进政务服务改革,8月份开始,窗口审批事项的内容、办结情况均通过行政审批局网站对外公示,通过由事前监管转为事中服务事后监管方式将审批办理时限分别缩短至5个工作日,提前办结率达到100%,保持零投诉。
2、优化防雷岗位设置,妥善安置编外人员
按照上级防雷体制改革实施方案整体推进,处理好改革与稳定的关系,做好改革宣传动员和职工的思想工作,保障职工队伍的稳定,进一步强化了编外人员的考核管理,防范和避免因改革导致业务质量下滑的现象。现阶段为切实落实防雷安全主体责任,防雷技术服务和行政许可审核工作量丝毫未减,截至目前,窗口受理设计审核129家办结128家,竣工验收125家办结111家。既要做好防雷技术服务,又要面对“只服务、不收费”的局面,人员经费得不到保障。目前有3名员工已到市科技公司就职,5名员工离职创业,气象局人少事多的矛盾显现,尤其基础业务质量得不到保障,防雷安全社会管理工作难以顺利开展,同时解决剩下编外职工的吃饭问题也迫在眉睫,人员流失状况可能还会继续。
三、党风廉政建设及文明创建
1、党建工作取得新成效。一是认真落实党风廉政建设“两个责任”,履行“一岗双责”。年初与南通市气象局和市委、市政府签订了党风廉政建设责任书,履行“一岗双责”基本要求,并在局内部层层签订责任书;制定“两个责任”清单,其中领导班子主体责任22项,主要负责人责任13项,班子成员责任10项,纪检监督责任17项,把党风廉政建设工作纳入全年重点工作目标。二是建设学习型党组织。通过多种学习形式,将学习内容贯穿于组织生活、业务生活、联助生活、共建生活等活动中,将“三会一课”贯穿于党员教育全过程,党员定期撰写读书笔记,通过以讲促学、以写促学、以评促学、以考促学,推动每名党员真学、深学。三是深入开展“两学一做”学习教育。依托“党风廉政宣教月”“5.10思廉日”等活动,召开专题廉政党课,组织廉政谈话,参加《准则》《条例》知识竞赛,反四风工作、落实中央八项规定工作回头看,订阅反腐倡廉书籍,组织党员干部对有关案例开展讨论,“两学一做”学习教育逐渐成为一种习惯。四是创新服务理念。开展“亮身份、亮承诺、亮业绩、树形象”为主要内容的“三亮一树”活动,在窗口和企业服务中,落实党员挂牌上岗制度,请群众监督评判。主动走进共建城南社区,推进“党员干部进社区 志愿服务作表率”、认领微心愿等活动,落实直接联系服务群众制度,参加共建交流会,参学党章,晒家风,按个人特长,签订《志愿者认岗承若服务书》,使服务有目标,有承若,有责任,有成效。五是加强党建工作宣传。以微信为平台,开展“一群一课一风”,开通局党员“两学一做”学习教育群,开设“微党课”宣传栏、“好家风”展示栏,坚持以身边事迹感化身边人,宣传身边的先进典型,为广大党员提供可触摸、可感知、可学习的鲜活样本,强化思想认识,营造良好氛围。2016年,我局党建工作取得了新成效,共建社区送来锦旗“志愿服务进社区,共建文明新风尚”,在庆祝中国共产党建党95周年大会上,我局党支部被评为先进基层党组织,我局摄影作品获建党95周年优秀主题图片类三等奖。
2、积极把脉“互联网+科普”新趋势
探索气象科普新模式,借力新兴传播方式,在微博、微信等平台与公众积极互动,权威解读气象灾害,普及气象知识,提供防灾避险指南,并借助电视台、日报、科协等媒介平台,积极拓展社会传播渠道,扩大气象科普影响力。利用3.23世界气象日、5.12防灾减灾日、科普宣传周、安全生产月、暑期气象夏令营、12.5志愿者日等有利契机,开展系列气象科普活动,微信、微博线上线下互动,科普活动过程图文直播,电视媒体全程跟踪报道,大大提升了公众对气象的关注度。全年在中国气象报、中国气象局网站发表稿件各1篇,省局平台及地方媒体发表稿件60多篇,市气象科普ppt比赛获一等奖。
四、人影与安全生产
人影方面,对人工影响天气作业点进行了规范性检查,结合上级要求重新选点,取消原磨头镇作业点,新增高明镇作业点,江安镇及夏堡镇作业点作适度调整,已上报待上级审核。省人影办组织对人工影响天气业务进行了安全督察,对新火箭架进行统一安装及调试。全省火箭人工影响天气作业人员岗位技术培训班,我局4名业务人员通过考核(含已离职的聘用人员)。
安全生产方面,年初制定了安全生产工作计划及开展安全生产大检查实施方案,成立了安全生产工作小组,对本局安全及防灾减灾社会管理进行责任落实,及时建章立制,促进长效管理。根据上级及地方要求,对全市中小学及危化品企业防雷安全进行专项检查,联合南通市文化局对水绘园进行文物建筑防雷检查,开展升空气球现场安全监管巡查,及时纠正和查处各类非法施放气球活动,并在“如皋发布”等媒体上发布了《关于加强施放气球安全监管工作的通知》。
五、财务工作
加强财务管理,对局所属两家企业2014、2015年财务情况进行了第三方审计,审计结果上报市局监审处。结合“四风”问题检查、防雷领域及中央八项规定专项检查、市局财务检查、国有资产清查审计及内部控制基础性评价,进一步规范财务核算、完善财务管理制度。
公共财政保障方面,多次向市分管财务副市长及财政局领导汇报,财政部门表示将顺应大形势,积极响应气象部门财政改革和规范管理要求,但目前纳入地方全口径预算存在一定困难,地方财政保证气象局有合理的事业费,初步承诺2017年在原有100万的基础上适当增加。
六、台站搬迁进展
前期项目申报及土建招投标手续已基本完成,施工单位9月份已进场,传达室及配电房消防水池基础已开挖结束。后因9月村里一村民意外死亡事件,国土部门下发了停工通知书,何时复工暂时还不得知,我局也在积极向市政府领导汇报请求从中协调。
七、存在问题及不足
1、行政审批制度改革不断深化,气象经营服务收费项目相继取消,编外人员经费得不到保障,编外人员中的业务骨干正逐渐流失,正常气象业务开展人手紧张。
2、受基层科研氛围和环境因素制约,科研缺乏主动性,科研项目的申报往往要等到上级书面通知后才着手准备,使得科研申报工作非常被动,科研竞争力有所下降。
八、2017年工作计划
1、2017年我局将正式落实业务一体化、集约化发展,实行业务大轮班,提升观测及预报技术水平,支持鼓励业务人员积极参加省市局组织的培训与交流,积极申报课题、撰写技术总结,打造一支理论扎实,技术全面,经验丰富的服务队伍。
2、广泛发动和引导社会各方面力量共同参与为农服务“两个体系”及气象现代化建设,强化政府的职能与作用,建立政府购买气象公共服务机制。
3、抓住机遇,科学规划,发扬艰苦奋斗的精神,确保台站搬迁工作能够顺利推进。
4、规范财务管理,积极推进气象事业经费纳入地方全口径预算管理。
总之,2017年我局将在市局党组和如皋市委、市政府的正确领导下,坚持公共气象服务方向,按照“一流装备、一流技术、一流人才、一流台站”的要求,全面推进如皋气象现代化建设,实现如皋气象事业科学发展、和谐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