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皋市气象局
2024年工作总结和2025年工作谋划
来源: 如皋市气象局 发布时间:2025-05-12 14:49 累计次数: 字体:[ ]

2024年以来,如皋市气象局紧紧围绕省市局党组和市委、市政府工作部署,深刻学习领会习近平总书记关于全面深化改革的重要论述和关于气象工作的重要指示精神,深入贯彻党的二十大和二十届三中全会精神,有序高效推进气象科技能力现代化和社会服务现代化,为推进中国式现代化如皋新实践提供坚实的气象服务保障。先后荣获“2023年度如皋市文明单位”和“2023年度服务地方先进集体”。

一、2024年工作完成情况

(一)汇集资源优势,气象高质量发展迈上新台阶

1.充分发挥气象高质量发展体制优势。持续深化与地方政府合作共建,以政府为主导,《实施“特”“优”农业气象服务工程,强化乡村振兴气象支撑能力——以如皋黑塌菜为例》成功申报江苏省气象高质量试点项目,更好支撑气象深度融入如皋特色产业发展。市减灾委印发《关于进一步加强气象灾害预警信号“叫应”与应急响应联动工作的意见》(皋减委〔2024〕1号)、市防汛抗旱指挥部印发《关于切实做好防汛防台防暴雨预警叫应反馈工作的通知》,协助市住建局、市水务局按时按优办结《关于进一步加强城镇防汛工作的建议》人大议案,充分发挥气象先导性作用,持续优化部署属地化预警信号“叫应”与应急响应联动机制。10月,王鸣昊市长对《2023年如皋气象高质量发展评估分析结果的报告》作出重要批示,肯定如皋气象高质量发展成绩,并对灾害天气预警、农业气象服务、灾害预防科普等方面提出殷切期望。12月,市政府办印发《关于成立如皋市气象高质量发展试点工作专班的通知》(皋政办发〔2024〕83号),进一步发挥气象要素作用,激活农业气象防灾减灾第一道防线潜能。

2.创新驱动科研人才队伍建设。牢牢抓住气象科技创新的核心要素,加强科研创新,形成科研攻关合力,促进学术资源共享,营造人才发展的良好环境。积极组织相关人员参加市局常态化竞赛集训,增强专业知识储备,提升业务能力。今年以来,处级科研项目结题1项,在研2个,高质量科技论文1篇,参加全国气象行业综合业务职业技能竞赛2人。

(二)聚焦主责主业,气象科技现代化水平得到新提升 

3.积极构建立体化综合气象监测网配合市局常态化开展 X 波段雷达巡查巡检,助力雷达高效正常运转。新建 8套区域自动气象站,进一步缩小气象观测间距,监测更加精密。新增微波辐射计、毫米波测云仪、物候自动观测仪、自动土壤水分(宇宙射线法)等观测设备,全面落实标准化业务体系建设要求。《如皋日报》刊登专题文章详细介绍我市标准化业务体系建设情况。

4.做深做实预报预警保障服务。在雨雪冰冻、暴雨、台风、高温等天气过程中先后获得市委书记何益军批示9次、市长王鸣昊批示2次、分管副市长黄文斌批示1次,充分肯定气象预警预报先导作用。截至目前,先后启动7轮雨雪冰冻、暴雨、强对流、台风、高温等应急响应,发布重要天气报告21期,预警信号56期;针对全市各类大型考试,编制专项服务方案3份,发布专题服务材料38期。发送直通式气象服务短信10万余条,制作关键农事气象服务148期,雨情汇报109期,农气月报11期,旬报32期。固化“实战演练主动备战”,变应急为常态,参加市局人影作业装备年检和操作培训演练1次,全面提升人影及气象服务应急反应能力。

(三)加强法治建设,防雷安全监管展现新作为

5.多措并举做好防雷安全和施放气球监管工作。制定防雷安全“双随机、一公开”监督检查计划,先后与市交通运输局、文体广旅局开展联合检查2次,组织凉亭等全市文物保护单位专项行动1次,全面落实防雷安全监管工作职责。截至目前,已完成对150家重点企业的防雷安全检查并寄送《关于进一步做好防雷安全工作的通知》(皋安委办〔2024〕42号),发放整改通知书9份。制定《2024年施放气球安全监督检查计划》,在重要时节通过微信公众号发布《施放气球安全管理公告》3次,开展施放气球巡查27次。

6.持续优化法治体系建设。先后开展“农民工学法活动周”“民法典宣传月”“保密宣传教育月”“网络诈骗”“安全生产活动月”“爱国主义教育”等系列法治宣传活动5次。组织参加公共法律知识和专业法律知识线上培训,提升执法人员法治素养。调整告知承诺证明清单1条,规范化开展建设项目不见面审批,出具雷电防护装置设计核准意见书1份、雷电防护装置竣工验收意见书4份。

(四)深化党建引领,党建业务融合激发新活力

7.不断夯实理论武装基石。严格落实“第一议题”制度,及时跟进学习习近平总书记最新重要讲话指示精神,学深悟透笃行,切实在学习思考实践等方面,充分体现全面性、深入性、彻底性。今年以来,共开展中心组学习16次,专题党课10次,专题研讨7次。

8.扎实开展党纪学习教育。以学习《中国共产党纪律处分条例》为主题,落实开展江苏省气象部门第23个党风廉政宣传教育月主题活动,坚持个人自学与集中学习相结合,高质量开展党纪学习教育。支部书记带头讲纪律党课,深入解读《中国共产党纪律处分条例》,强化思想自觉,推动“学纪”在先。督促各党员原原本本学,逐章逐条学习《条例》,准确把握“六项纪律”的主旨要义。定期开展案例通报、警示教育,依托“以案说纪 每月一课”,用身边事教育身边人,以案说法、以案明纪。党纪学习教育以来,共开展谈心谈话20余人次,主要领导参加读书班1次,开展专题主题党日活动6次,讲纪律党课7次,《条例》专题辅导3次,开展警示教育活动3次。

9.持续深化党建业务融合。突出“主动、互动、联动”这一核心,充分发挥“联学、联建、联创”叠加作用,用“三联三动”带动高质量项目落地落实。主动对接市农业农村局开展“黑塌菜”气象指数保险服务需求调研,与太平洋保险有限公司如皋支公司签订合作协议,商定建立黑塌菜气象观测、农业环境、作物状况等基础数据指标库,开发适合黑塌菜天气指数的保险产品,推动形成“气象部门提供数据支撑、保险企业研发相应险种、财政部门进行保费补贴”的良性循环格局。深入城北街道、如城街道、城南街道、吴窑镇等镇(区、街道)开展春耕春播、夏收夏种、秋收秋种科普调研17次,根据黑塌菜生长周期开展针对性气象服务54期,助推农民丰产丰收。

10.巩固厚植组织建设优势。通过“三会一课”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关于党的自我革命的重要思想,扎实做好理论武装,服务气象高质量发展。截至目前,共召开支委会12次,党员大会5次,主题党日活动12次。

11.坚决筑牢意识形态思想防线。召开党组专题会议,研究讨论2024年全局意识形态工作,制定责任清单,把好方向严格落实意识形态工作主体责任。今年以来,召开新闻发布会1次,处理12345来电反馈2次,录用“中国气象局”微博、微信公众号2条,《中国气象报》2条、《江南时报》1条、《南通日报》纪检信息2条,《南通发布》1条。重视意识形态阵地和网络信息安全建设,全年开展专题培训2次,今年未监测到涉气象舆情。

12.开拓创新气象科普活动。进一步发挥“气象联万家”科普品牌效用,深挖气象科技与传统文化内在向心力,用“科普”大风车承载童心,将风云课堂与国潮故事会巧妙融合。联合共建秀水社区、平园池村开展科普冬/夏令营和夏日研学活动,通过“风云剧场”“风云书驿”“风云课堂”“风云手工”等特色主题活动,多样融合,寓教于乐,将科普宣传与传统文化、灾害防御有机结合。端午节、中秋节联合社区开展节日主题活动,为辖区居民营造欢乐祥和的节日氛围。今年以来,全体党员完成社区报到,累计开展志愿服务14次,志愿服务时长170余时。

(五)凝聚发展合力,立足工作难点再创新佳绩

13.成立专业气象服务专班,持续拓展专业气象服务市场,强化优质供给,走访如皋港化工园区30余家化工企业,了解企业需求;深入对接西气东输如皋站、如皋港港务集团、大唐电力(如皋)公司,探讨更优的服务方式和服务产品。

14.建立重大活动、重大工程建设气象保障服务专班工作制度。以“周”为时间维度进行细化分解,共完成支云赛事保障15场,顺利完成2024年度南通支云如皋主场气象保障工作。

二、当前工作存在的问题及原因分析

在科技创新能力方面,高水平科研人才短缺,科技研发创新不足,高质量论文数量偏低。缺乏有效的科研融合引导机制,成熟经验与新兴方法融合度不高。

在业务基础能力方面,综合观测的网络布局有待进一步优化,地面站网和垂直观测系统等站网密度与高质量发展要求仍有较大差距。新型观测设备的运行保障能力仍需加强,强对流天气监测能力有待进一步提高。灾害性天气预报预警业务技术研究不够深入,新一代信息技术在气象领域的深度应用不够,基层灾害性天气短临预报预警能力仍需提升。

在气象服务水平方面,面对行业用户的精细化需求以及来自部门外的竞争,专业气象服务产品的科技性、专属性、唯一性、不可替代性等还没有得到充分彰显,服务效益较低,还没有完全实现由“产品”向“用品”“消费品”的转变。

三、2025年工作思路、主要目标及重点举措

2025年,我局将持续落实国家、省、市气象高质量发展工作要求,继续探索在气象精密监测、灾害天气预警叫应、数字气象赋能等方面实现突破提升,补短板、强弱项、保优势,围绕中心服务大局,加快推进气象科技能力现代化和社会服务现代化,助力江苏气象高质量发展走在前、做示范。

一是提高政治站位,持续高位推动。通过党组会、支委会、党员大会等形式,把党的政治建设贯穿于推进各项改革任务的全过程,教育引导广大干部从讲政治的高度思考、谋划、推进、落实改革。

二是优化完善科技创新,深化气象改革发展。持续优化完善观测站网布局,强化雷达协同观测及多源气象资料融合应用,不断增强灾害性天气快速捕捉和精准预报预警能力。优化协同创新载体机制,构建高水平气象科技创新体系。加大气象高价值数据供给,提升气象数据赋能高质量发展能力。

三是全面融入如皋发展,提升气象服务效益。发展服务于经济社会发展和智慧城市建设的现代气象服务业务,聚焦强对流示范体系建设,完善适合如皋实际的气象灾害递进式预报预警服务的工作流程。坚持需求引领,深入对接高敏感行业,加强面向重点行业的气象服务,着力发展具有行业特色、基于影响的服务产品,提升专业气象服务效益水平。加密“气象联万家”全过程科普,以科普促进气象科技成果转化应用

四是扎实提升发展保障水平,营造良好发展环境。认真贯彻省、市局会议精神,深化气象管理体制改革,切实解放思想,采取有力措施,夯实基础业务能力,构建高效能气象治理体系。积极推进行政执法人员能力培训,加强防雷与升放气球安全监管和行政执法,以数字化改革推动安全监管效能提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