病虫情报
第四期
如皋市农业农村局2021年3月30日
小麦穗期病虫发生趋势及防治意见
小麦赤霉病是国家一类农作物病虫害,也是影响我市小麦生产的重要病害。属典型的气候型病害,流行风险高,可防不可治,一旦疏于防治,除导致小麦严重减产外,还会造成真菌毒素污染,显著降低小麦品质,严重影响粮食销售和农民收益,威胁食品安全和人畜健康。目前,我市小麦陆续进入抽穗扬花期,正是小麦赤霉病、白粉病、锈病、蚜虫等多种重大病虫发生危害盛期,也是开展小麦穗期病虫害防治的关键时期。根据小麦品种布局、田间苗情、病虫发生基数、抽穗扬花期气候条件等因素综合分析,预测今年小麦穗期病虫总体呈偏重发生趋势,其中,赤霉病有偏重以上流行的风险。各镇区(街道)要从《农作物病虫害防治条例》规定和粮食安全的角度高度重视,务必充分认识小麦穗期病虫的危害性和组织好防治的重要性,加大宣传发动,加强技术指导,大力推进专业化统防统治,做到主动出击,适期用药,切实做好以小麦赤霉病为主的穗期病虫防治工作,确保小麦生产安全。
一、发生趋势分析
1、赤霉病
今年小麦赤霉病潜在流行风险大,发生形势严峻。主要预报依据:一是主栽品种抗病性较弱。今年我市小麦主栽品种仍以扬麦、镇麦系列为主,均属于中感小麦赤霉病品种,同时对白粉病、锈病高感或中感,感病品种种植比例超过70%。二是生育进程差异大。受去年多次低温寒潮天气影响,部分田块小麦遭受“冻害”和“冻药害”,造成小麦生育进程差异明显,预计小麦扬花期从4月上旬持续至4月底,持续时间超过20天以上。易感病生育期拉长,显著增加了赤霉病菌侵染的几率。三是田间菌源量充足。受秸秆还田量大、稻麦连作等因素影响,田间菌源不断积累。据3月下旬调查,稻桩子囊壳枝带菌率平均达16.47%(0-61.8%),镜检稻桩子囊壳孢子成熟度42.6%,预计从3月底开始,稻桩、玉米秆上的子囊壳将释放大量的子囊孢子,与小麦扬花期高度吻合,对赤霉病大流行十分有利。四是气候条件适宜。据气象部门预报,4月上中旬将有多个降水过程,雨量较常年偏多0-2成,小麦大面积抽穗扬花期与连阴雨天气高度吻合,十分有利于病菌侵染危害。
综合以上因子分析,预计今年小麦赤霉病呈偏重流行态势。4月上中旬如有连阴雨天气将达大流行程度。
2、白粉病、锈病
今年小麦白粉病始见期早,3月10日田间见病,较常年偏早10天,病情发展速度快。3月22日全市普查,病株率平均为1.38%,病叶率平均为0.47%;3月28日全市普查,发病田块占比28.6%,病株率平均为4.38%,病叶率平均为1.47%。锈病3月18日始见,随着气温回升,田间郁闭程度增加,预计4月上中旬小麦白粉病、锈病将进入发病盛期。若不及时防治,将严重影响小麦产量。
3、蚜虫
今年小麦蚜虫发生基数大,田间蚜量高于常年。3月14日调查18块小麦田,有蚜田块占57.1%,有蚜株率最高达44%,平均6.3%,百株蚜量最高达112头,平均15.4头。近期田间蚜量上升较快,3月21日调查20块小麦田,有蚜田块占73.3%,有蚜株率最高达72%,平均11.3%,百株蚜量最高达156头,平均29.6头。预计今年小麦穗期蚜虫重发生,小麦抽穗后,穗部蚜量即会快速进入激增期。
二、防治意见
针对今年赤霉病流行的严重性和复杂性,各镇区(街道)应认真贯彻“预防为主、主动出击”的防治策略,坚持“见花打药、药肥混喷”的技术措施,以赤霉病为防治重点,同时做好白粉病、锈病、蚜虫的防治,全面打好以赤霉病为主攻对象的小麦抽穗扬花期病虫防治总体战。
1、防治对象:主治小麦赤霉病,兼治白粉病、锈病、蚜虫。
2、防治适期:见花打药,即小麦扬花初期(5%)用第一次药;对品种高度感病、生育期极不整齐,花期遇连阴雨天气的田块,在第一次用药后5-7天开展第二次防治;如小麦扬花初期遇雨,可选择雨隙或抢在雨前施药,药后6小时内遇雨应及时补治,确保防效。
3、防治药剂:
防治赤霉病:优先选用对白粉病具有兼治作用的高效药剂,如丙硫菌唑、氟唑菌酰羟胺、丙硫菌唑·戊唑醇、戊唑·咪鲜胺、甲硫·戊唑醇等。使用戊唑醇单剂及复配剂,亩用戊唑醇纯品含量需达10克以上。不建议单用抗药性较强的苯并咪唑类药(如多菌灵等)。
白粉病、锈病发病较重的田块,可选用肟菌·戊唑醇、唑醚·戊唑醇等。
防治麦蚜虫:可选用噻虫·高氯氟、氯氟·吡虫啉、吡蚜酮等。
以上药剂要用足药量和水量,加入叶面肥进行药肥混喷,保粒增重,提高小麦抗逆能力。可选用静电喷雾或自走式喷杆喷雾药械均匀喷洒,静电喷雾亩用水量30-45kg,自走式喷杆喷雾机亩用水量20-30kg。
4、注意事项
1、注意轮换用药,第二次防治应选用与第一次防治不同作用机理的药剂品种,以延缓抗药性产生、提高防治效果、减轻真菌毒素污染。
2、配药时,注意进行二次稀释,力求喷药均匀。对白粉病和锈病重发田块,要加大水量,确保防治质量。
3、注意安全用药,注意蚕桑安全,注意蜜蜂安全,防止中毒事故发生。
4、防治后的农药包装废弃物不要随意丢弃,应妥善收集回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