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皋市农业农村局
2016年粮油秋播技术意见
来源: 农委(农林局) 发布时间:2016-10-14 00:00 累计次数: 字体:[ ]

秋播工作事关明年夏熟乃至全年粮食丰收,只有狠抓秋播工作落实,打好夏熟丰收基础,才能赢得全年粮食生产主动权。各地要高度重视,全面把握秋播形势,认真分析存在问题,制定切实可行的指导意见,把秋播技术指导工作落到实处。

\r\n

2016年秋播总的指导思想是:以稳定种植面积为基础,以实现增产增收为主线,抓好品种布局优化和秋种质量提高,强化高产增效示范片创建引领和抗灾应变措施落实,全面打好秋播基础。具体技术意见如下:

\r\n

1、优化种植结构打基础

\r\n

近年来,全市小麦种植面积不断增加,大、元麦面积逐年减少,造成夏收夏种期间所需劳力、机械过度集中,影响了夏收夏种进度和质量。建议各地在今年秋播时适当压低小麦种植面积,增加大、元麦种植面积。这样既可缓解夏收夏种期间劳力、机械紧张的矛盾,加快夏收夏种进度,又可改善夏粮品种供应。种植油菜有利于改善土壤地力,促进农业可持续发展,还可增加我市夏油供给,从而减少秋油大豆种植面积,缓解水稻种植面积下行压力。尽管近年夏收油菜籽价格大幅降低,导致种油效益下降,但我市油菜种植主要满足自给,受价格降低影响较小。今年秋播,各地要进一步加大宣传力度,发动农户利用冬闲田、十边隙地种植油菜,充分发挥油菜生产的社会效益、生态效益,稳定油菜种植面积14万亩以上。

\r\n

2、突出主推品种挖潜力

\r\n

近年来,我市品种“多、乱、杂”现象严重。一是“多”。据不完全统计,去年秋播全市小麦品种达28个,油菜品种达35个。二是“乱”。同一生态区域不同品质类型的多个小麦品种共存,分品种分区域集中连片种植难以落实,既不利于商品粮品质一致性,也不利于优质优价和专用小麦产业化发展。三是“杂”。少数品种退化混杂,农民特别是种粮大户自留种仍有一定比例。品种“多、乱、杂”,不利于统一农艺措施和技术指导,影响小麦产量和品质。为了充分发挥良种增产潜力,各地要因地制宜确定品种布局,各镇(街道)要突出1-2个主体品种,主体品种面积占小麦种植面积80%以上。根据2016年全市各地小麦优新品种展示示范和大面积生产实践,今年秋播小麦主推品种为镇麦9号、镇麦10号、扬麦23,搭配种植扬麦13;油菜上主推品种为秦优10号、沣油737

\r\n

3、狠抓秋收秋种保质量

\r\n

一是抓好适期播种。实践表明,适期播种是夺取小麦高产的重要保证。我市稻茬小麦总体茬口偏晚,播种季节很紧,秋播工作要突出抢收抢种。各地要根据今年水稻生育期积温总体偏高、水稻熟期提早的实际,及早组织农业机械,突出一个“抢”字,尽可能在10月底-11月初的适期范围内播种。我市农民历有重稻轻麦思想,“稻要养”在农民心目中根深蒂固,大部分农户即使水稻到了适宜的收获期也不收获,从而使小麦错过了播种适期,降低了三麦增产潜力,增加了小麦受灾几率。今年各地要充分吸取往年的经验教训,在水稻适宜收获期及时动员广大农户抢收水稻,要求在10月底前全市水稻收获结束,为小麦适期播种创造条件,使小麦能充分利用冬前温光资源,形成冬前壮苗。

\r\n

二是抓好适量播种。根据近年来水稻秸秆大面积还田影响出苗的情况,各地适当增加了播量,但有些农户片面加大播种量,不仅增加了种子成本,同时也增加了病害和倒伏风险,不利于获得高产。因此,目前大面积小麦播种量以8 -9 公斤 /亩为宜,基本苗16-18万,早播、基础地力高的田块适当减少播量,晚播、地力差的田块适当增加播量。移栽油菜推广“一穴双株”栽种,亩栽足8000株以上,直播油菜亩苗量控制在2.0-2.5万株。

\r\n

三是抓好稻草还田配套技术落实。提高秸秆还田水平,关键在于农机农艺要配套:一是水稻收获机械要普及切碎、匀铺装置。稻草切碎长度控制在 5厘米 以内,留茬高度控制在 10厘米 以下,碎草匀铺不到位需人工辅助撒匀。二是因地制宜采取耕翻、旋耕等方式进行灭茬埋草整地,提高整地质量。耕翻灭茬埋草是提高秸秆还田质量的有效方式之一,有条件的地方可大力推广铧犁耕翻秸秆还田作业。旋耕灭茬埋草关键在于机械动力要足(75马力以上机械)、墒情适宜,确保旋耕埋草深度达到 15厘米 左右,防止稻草富集于播种层。三是播后适度镇压。播后适度镇压可确保种、土紧密结合,防止吊空苗及土壤跑墒。四是基肥中适当增施氮肥。秸秆还田田块基肥中一般较常规施肥增10%左右的氮肥,提倡氮肥在耕翻前施用。

\r\n

4、立足防灾减灾抓落实

\r\n

一是抓沟系配套。“麦田一套沟,从种管到收”。我市地下水位高,冬春雨水多,因此,要从秋种开始,抓好田内沟开通、田外沟疏通、内外沟接通;在冬、春季遇降雨或土壤冻融淤塞沟系,要及时组织疏通,确保旱能灌涝能排,提高植株根系活力和抗倒能力。

\r\n

二是抓好运筹肥料。根据近年来小麦高产实践,我市小麦全生育期氮肥施用量控制在14 -16 公斤 ,基、苗肥:拔节、孕穗肥比例为6:4。推广配方施肥,建议基肥和拔节孕穗肥施用配方专用肥,增加磷肥用量,提高肥料利用率;推广稻草还田技术,提倡秸秆深翻还田,不能深翻的建议稻草半量还田,有效缓解稻草还田对小麦出苗的影响、降低冻害风险;小麦重点抓好基肥、分蘖肥和拔节孕穗肥的施用,油菜重点抓好基肥、苗肥和苔肥的施用。

\r\n

三是抓好病虫草害综合防治。抓好播前种子药剂处理、冬前化学除草及小麦纹枯病、黑穗病、赤霉病、白粉病、蚜虫和油菜菌核病、蚜虫等关键防治环节。

\r\n

5、强化高产创建抓示范。办好样板方,做给农民看。承担省、部级高产创建项目的单位要及早制定实施方案,选择基础条件好、示范带动效果明显的村、居,从品种布局、播种质量、关键措施等每个生产环节强化技术指导和落实,以提高创建水平,做亮高产创建这张名片。非项目镇、村也要积极创造条件,开展丰产片建设,通过层层示范片建设,辐射带动大面积生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