水稻恶苗病、干尖线虫病种子处理技术意见
恶苗病、干尖线虫病是水稻生产上的主要种传病害。近几年恶苗病在本市发生普遍,在田间出现多个显症峰,同时水稻干尖线虫病的发生区域也在不断扩大,对水稻生产安全构成严重威胁。水稻种子药剂处理是控制水稻恶苗病、干尖线虫病等种传病害最为经济有效的措施。因此,各镇(区、街道)要高度重视水稻种子处理工作,加大宣传和技术指导,确保水稻恶苗病、干尖线虫病等种传病害得到有效控制。
一、精选稻种
要选用无病健壮的种子,在药剂浸种、拌种前晒2-3天,增加种子活力,提高发芽势和发芽率。
二、科学开展药剂浸种、拌种
预防水稻恶苗病、干尖线虫病可选用17%乙蒜素·杀螟丹可湿性粉剂15克加25%氰烯菌酯悬浮剂2克对水6公斤浸稻种5公斤,要浸足48-60小时(气温15-20℃时需要浸60小时,如气温低于15℃时浸种时间还要延长到72小时),浸后不用淘洗,直接播种或催短芽播种, 确保防治效果。
单独预防水稻恶苗病,也可选用①4.23%甲霜·种菌唑(顶苗新微乳剂)10毫升加水75-150毫升搅拌包衣稻种7.5公斤。②25%氰烯菌酯悬浮剂3克对水6公斤浸稻种5公斤,浸种时间同上。
药剂浸、拌种后可不催芽直接播种或多浸少催,同时要适当降低塑盘育苗期间苗床的温度,以降低长芽阶段病菌的侵染。
三、注意事项
1、要先将药剂兑水配成药液后再倒入稻种,切不可先将稻种浸入清水后再倒入药剂,药剂浸种浓度要保证,不得随意改变药液浓度。
2、所有稻种要拆袋浸种,切不可将稻种连袋扔入药液中。
3、浸种时要经常翻动稻种,避免种子聚集发热而增加恶苗病病菌侵染机率。
4、浸种时必须处于蔽光状态,药液需淹没稻种。
5、我市水稻恶苗病对咪鲜胺已产生较高抗性,已无法很好控制恶苗病的发生,不建议选用该药剂防治恶苗病。选用其复配剂进行浸种时,需加氰烯菌酯以确保防效。
6、直播稻田也要进行拌种,切不可不进行种子处理。
7、浸种时应做好安全防护工作,不得污染桑园、蚕室和蚕具,蜂农应注意放蜂安全。
8、浸种后剩余药液要妥善处理,防止污染河沟、鱼塘。药液浸过的稻种禁做畜禽饲料,防止发生中毒事故。
9、浸种后的农药废弃包装物不要随意丢弃,应妥善收集回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