病虫情报
[第十三期]
如皋市农业农村局 2025年6月26日
二代玉米螟发生趋势与防治意见
预计今年夏玉米田二代玉米螟中等发生,产卵高峰期在7月6日前后,各地须于7月9-11日搞好药剂防治,控制夏玉米田玉米螟危害。
一、发生情况
江安玉米螟智能性诱监测,6月18日-6月26日累计诱蛾量2头/诱芯。
6月25日于江安、搬经等地剥查春玉米田22块,获一代玉米螟残虫40头,其中蛹占47.5%、壳占7.5%,化蛹率55.0%。春玉米田一代玉米螟亩残留虫量110.2头(0-450),居2015年来第7位(2015-2023年分别为205.0、400.0、105、300、320、40.0、52.5、81.5、112.5、114.2头)。据田间虫情,结合春、夏玉米面积及生长布局等因素分析,预计今年二代玉米螟产卵高峰在7月6日前后,发生程度中等。
二、防治意见
玉米螟是玉米上常发钻蛀性害虫,蛀食茎杆、雄穗、果穗等部位,造成玉米降质减产。近年来,随着大豆玉米带状复合种植的推广,玉米成片种植面积有所扩大,有利于玉米螟集中为害。各玉米种植户须集成应用理化诱控和化学防治技术,在玉米螟初龄幼虫盛期抓好药剂防治,控制危害。
1、诱杀防控
利用灯光、性诱剂诱杀成虫,降低产卵量。
2、化学防治
防治指标:花叶株率10%。
防治时间:7月9-11日。
防治方法:心叶期玉米,重点对准心叶喷雾;抽雄后玉米,全株喷雾。
防治药剂:可选用氯虫苯甲酰胺、苏云金杆菌等。
注意事项:
(1)严格按照《禁限用农药名录》规定,不得使用禁用农药,不得超范围使用限制使用农药。
(2)注意轮换用药,以延缓抗药性的产生;严格按照农药标签使用农药,不得扩大使用范围,不得加大用药剂量或者改变使用方法。
(3)注意安全用药。高温季节应选择早晚用药,确保人身安全。严格遵守安全间隔期要求,确保食用安全。施药时避免药液漂移到周边作物,注意蚕桑、蜜蜂安全。
(4)施药结束后,妥善收集农药包装等废弃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