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皋市农业农村局
如皋市机插水稻高产栽培技术
来源: 农委(农林局) 发布时间:2015-12-22 00:00 累计次数: 字体:[ ]

 一、机插水稻的特点

\r\n

1、 优 

\r\n

1)节 省 秧 田:

\r\n

肥床旱育秧的秧本比是1:20,而塑料平盘育秧(供机插秧)的秧本比是1:90100,秧田面积只有肥床旱育秧的1/5,节省下来的秧田可种其它作物,增加收入。塑料平盘育秧既可分散育秧,又可集中育秧,使集约化育秧、商品化供秧成为现实。

\r\n

2)节 省 农 本:

\r\n

改土壤施肥为秧盘内施肥,大大减少肥料的用量,同时减轻流失,有效地提高了肥料的利用率。平盘育秧每亩大田苗床用肥“保苗壮”仅0.25 -0.4 公斤 ,农药费0.30 元;而肥床旱育秧每亩用肥“保苗壮” 2公斤 ,农药费4.00元。机插秧育秧大大减少了化肥、农药的施用量,降低了成本,同时也减轻了化肥、农药施用对环境的污染。

\r\n

3)节 省 用 工:

\r\n

肥床旱育每亩大田苗床用工1个工日,而机插秧育秧每亩大田苗床用工0.3-0.5个工日。

\r\n

4)群体质量高步行式插秧机具有定苗定穴、栽插均匀、宽行窄株的特点,实现了扩行减苗定量栽培。

\r\n

与水稻群体质量栽培技术相得益彰,并与新近发展的水稻精确定量栽培理论琴瑟相和,融合形成一整套行之有效的水稻机械化高产栽培技术体系。机插秧扩行后,改善了田间通风透光条件,减轻了纹枯病、稻飞虱等病虫害的发生为害,同时由于栽培方式的改变,前期生长缓慢,基部三节间长度比手插秧缩短8 -13cm ,抗逆性大大增强。

\r\n

5)经济效益高。

\r\n

我市推广机插秧已五年,五年的测产表明机插秧比常规手插秧一般增产5%左右,亩增收稻谷达 50公斤 左右,加上节省秧田增收的粮食和省工节本费用,每亩大田机插秧比手插秧增加效益150元左右,机插费用每亩40元;农户采用机插秧每亩大田可增加效益100元以上。

\r\n

2、缺 

\r\n

1)秧苗弱小、 植伤较大、醒棵很迟。

\r\n

由于机插秧苗的播种密度很大,每盘播量达 150g 5500粒以上),每c达到34粒,加之盘土中营养有限,秧根是盘根错节,移栽的适宜秧龄只有20 22天,秧苗弱小。机插时,机械爪将大量根系拉断,造成秧苗严重受伤。

\r\n

由于秧苗弱小、受伤严重,所以机插后的醒棵速度与其它移栽方式相比,显得相当缓慢。如果栽插的深度偏深,如果栽后遇上高温、深水灌溉等不利因素,缓苗期将会更长。

\r\n

2)一部分机插水稻播栽期偏晚,生育期较迟。

\r\n

本地的最佳插秧季节是6月上、中旬。事实上,在我市6月上旬育秧、下旬的机插的晚播晚栽面积所占比例还不小,约占机插面积的1/4,加之气温较高,缓苗期更长,生育进程推迟,晚栽晚发,导致穗型小、粒重轻、产量低。

\r\n

3)栽插时断较长、生育进程不一。

\r\n

一台步行式插秧机,理论上讲每天能插秧20亩,但实际上能插15亩就不错了,一个插秧季节在本地要工作1520天,早迟间隔时断长,所以,在一个地区机插水稻的生育进程很不一致,这给栽培管理、防病治虫带来了较大的难度。

\r\n

二、塑料平盘育秧技术

\r\n

1、塑料平盘育秧的优点。育秧是机插水稻高产栽培技术体系中的关键环节。育秧方式主要有平盘育秧、双膜育秧两种。此外,在实践中,还因地制宜创造了多种多样的简易标准化育秧方式,如就地取土育秧、淤泥育秧,以及砻糠、菌渣等基质育秧等。我市普遍采用平盘育秧,它的优点有:投资成本低,操作很简便,比较容易培育出适用于插秧机移栽的标准秧块,起秧、运秧方便、快捷。

\r\n

2、机械插秧对秧苗素质的要求

\r\n

1) 机械插秧对秧块的要求。机械插秧所用的秧苗是以营养土为载体的标准化秧苗——秧苗根部盘根错节联在一起便形成为秧块。

\r\n

应用塑料平盘所育的标准秧块要求是:根系发达,根系盘结,形如毯状,手提不散;厚薄一致;秧块方正,不缺边、不缺角;秧苗分布均匀,群体质量均一,每c有秧苗2.5 3.0株,每盘有秧苗3500 4000株。尺寸为长 58厘米 ,宽 28厘米 ,厚 2厘米 。三个尺寸中,宽度与厚度最关键。宽度大于 28 厘米 ,秧块会卡滞在秧箱上使纵向送秧受阻,要人工切除;宽度不够,小于 27.5cm ,会导致横向送秧缺位,形成缺棵。秧块过厚或过薄会导致植伤加重、栽插后缓苗期加长。

\r\n

2)对秧苗素质的要求。机插秧是小苗带土移栽,秧龄20天左右,不能超过25天,叶龄3~4叶,株高13~ 16cm ,苗粗2~ 2.5mm ,百株干重3~ 3.5g ,发根数12~15根。秧苗的个体健壮,叶挺色绿、根多色白,无病虫害,抗逆性较强(主要指抗植伤能力)。

\r\n

3、育 秧 准 备。

\r\n

1)秧田准备。

\r\n

基地的选择:根据育秧规模,选择地势平坦,能灌能排,运秧方便、便于管理的田块做秧田。避免荒草地 、药害田、水土污染田。

\r\n

面积的确定:按秧大田比1 90 100留足秧田。一般每亩大田需秧池田710平方米。

\r\n

 秧板的制作:要求在播种前15天,开始做秧板。为使秧床面平整,先旱耕再上水平整,排水晾田,使床面沉实,等秧田不陷脚,然后拉线放样做秧板,秧板宽度1.4 1.5,长度视需要和地块大小确定。秧床(秧板)之间留宽2030厘米(人可行走)、深20厘米的排水沟兼管理通道。围沟宽 25cm ,深 30 cm ,开好平水缺。播种前两天对秧板进行铲高补低,填平裂缝,充分拍实,使床面达到“平、光、直、实” :平,床面平整无高低;光,床面无残茬杂物;直,秧床整齐沟边垂直;实,秧床沉实不陷脚。

\r\n

2)灌溉设施准备。

\r\n

5月下旬至6月初是机插水稻播种的最佳季节,而此时本地一般都处在干旱、枯水期,水资源缺乏。因此,必须及早准备好灌溉设施!

\r\n

建议在自家承包田建立永久性育秧基地,这样就可以在田边打一口管儿井,再买一台水泵、一根水管儿。确保正常灌溉(如果是在家前屋后分散育秧,那就不必)。

\r\n

3)盘土准备

\r\n

  盘土选择。选用土壤肥沃、无残茬、砾石、杂草、无污染的壤土。适宜作床土的一是菜园土;二是耕作熟化的旱田土(不宜在荒草地及当季喷施过除草剂的麦田取土);三是秋耕、冬翻、春耖的稻田土。

\r\n

  盘土用量。按照每亩大田备塑料平盘25张、每盘备 3.0公斤 营养干细土计算,则每亩大田一般备营养干细土约 80公斤 作盘土;另外,按每盘用过筛细土(不培肥) 0.5公斤 作盖籽土计算,则每亩应备足盖籽土10 -15 公斤 ,合计每亩大田要用干细土约 90 公斤

\r\n

盘土加工。将床土打碎,用孔径为 6mm × 6mm 的细筛,过筛,要求粒径不得大于 5mm ,其0.2~0.4粒径达到60%以上。 选择晴好天气及土堆水分适宜时(含水率10%15%,手捏成团,落地即散)进行过筛,细土粒径不得大宜于 5毫米 ,其中24毫米粒径的土粒达60%以上。过筛结束后继续堆制并用农膜覆盖,集中堆闷,促使肥土充分熟化。早稻育秧及倒春寒多发地区,为防止发生立枯病等苗期病害,每立方米床土施用65%敌克松5060克兑水10001500倍进行消毒。冬前未能提前培肥的,宁可不培肥而直接使用过筛细土,一叶一心期追肥亦能培育壮秧。确需培肥,至少于播前30天进行。兑肥时要充分拌匀,确保土肥充分交融,拌肥过筛后务必盖膜堆闷促进腐熟。禁止未腐熟的厩肥等直接拌作底肥,以防肥害烧苗。

\r\n

盘土拌肥。肥沃疏松的菜园土,过筛后可直接用作床土。其它适宜土壤提倡在冬季完成取土,取土前一般要对取土地块进行施肥,每亩匀施腐熟人畜粪20 25担粪肥(禁用草木灰 ,加水稻专用复合肥 50 公斤 左右 。取土地块PH偏高的可酌情增施过磷酸钙以降低PH(适宜pH值为5.57.0)。施后连续机旋耕2遍~3遍,取表土堆制并覆农膜至床土熟化。提倡用本市生产的保苗壮代替无机肥,在床土加工过筛时每 100kg 细土匀拌 0.5kg 1.0kg 机插育秧专用保苗壮。

\r\n

盘土准备的两“提倡”两“注意”两“禁止”。 两“提倡”两“注意”两“禁止”

\r\n

 一提倡冬前培肥,对碱性土壤要进行床土调酸消毒。二提倡使用壮秧剂,可调酸、消毒、化控、培肥,每100公斤细土加壮秧剂0.5~1.0公斤,并充分拌匀。

\r\n

一注意防立枯病等苗期病害,施用敌克松进行床土消毒,特别是春季低温以及倒春寒多发地区,尤显必要。二注意冬前未培肥的,宁可不培肥,断奶期追肥同样能培育壮秧。确需培肥,至少于播种前30天进行。拌肥过筛后一定要盖膜堆闷促进腐熟。一禁止未腐熟的厩肥以及尿素、碳铵等直接拌肥,以防肥害烧苗。二禁止用培肥营养土做盖籽土。

\r\n

4) 塑料平盘准备

\r\n

塑料平盘的技术规格。内腔长 580mm ,宽 280mm ,高 25mm 。边框(飞边)宽≥ 5mm ,壁厚≥ 0.2 mm ,质量≥ 30 g ,渗水孔径φ3~φ 4 mm ,孔数180-240个,破孔率≤1.5 %,通孔率≥99.5% ,抗拉力 ≥250N(约 25kg ),耐温性能: 45恒温下持续2h,不软化变形 ,- 20低温下持续2h,无脆裂痕。

\r\n

塑料平盘的质量。软盘育秧技术中,软盘质量与使用方法直接影响育秧效果及成本。生产中不少地区软盘的使用寿命往往达不到预期要求。主要原因,一是先天不足,原料和制造质量不过关,二是使用不当。对塑料平盘的基本要求是, 软盘材质应符合GB11115的规定,为聚乙烯树脂或聚氯乙烯,软盘表面平整,无色差,边角垂直,光滑无皱折、无扭曲、无残缺、无裂痕,边缘无毛刺。

\r\n

塑料平盘的用量。每亩大田实际插秧20-22盘,生产中须备足25张。每亩用盘数不必教条。最小面积 0.864cm 2可切1800块,最大面积 2.4 cm 2可切678块,亩栽1.8万穴需10-27盘。

\r\n

塑料平盘的使用与贮存(1)保持盘面平整,不得卷曲,避免划痕;(2)田间作业随排盘随铺土,防止阳光曝晒;(3)起秧时小心起盘,防止撕裂、扯坏,先起盘后卷苗运输 ;(4)不得挤压、践踏、撕扯软盘。随用随收,用后及时清洗泥沙杂物,于阴凉处晾干。(5)室温贮存,不露天堆放。库保持清洁、干燥、阴凉、通风,防止阳光直接照射。

\r\n

5)其它材料准备。

\r\n

每亩大田苗床备 4.0m 地膜,稻草若干等。

\r\n

6)种子准备。

\r\n

品种选择:根据不同茬口、品种特性及安全齐穗期,选择适合当地种植的高产、稳产、优质、高抗良种。如武香粳14、南粳44、宁粳3号等。同等条件下以生育期相对短的为宜。

\r\n

备种: 常规粳稻每亩大田用种33 .5 公斤 。每盘播干籽130 -150g (潮种160-180)。播量过大或过小均不利培育合格的机插秧苗。确定适宜落谷密度最基本的原则是均匀、盘根,即参照大田栽插的每穴苗数,在确保播种均匀与秧苗根系能够盘结的前提下,根据品种、气候等因素可适当降低播量,以提高秧苗素质,增加秧龄弹性。

\r\n

 晒种:晒种:尽可能选用标准的商品种子,播前晒种1-2天,可提高发芽率。

\r\n

做发芽试验:采用随机取样法,取具有代表性的种子做发芽试验,要求发芽率大于等于85%。根据实际发芽率确定播量。

\r\n

 浸种:浸种: 经稻种带菌的病害主要有恶苗病、稻瘟病、稻曲病、干尖线虫病,此外还有苗期灰飞虱传播的条纹叶枯病等,这些可用药剂浸种来防治。浸种药剂选用先净悬浮剂4ml16%咪鲜·杀螟单 15g (或选用先净悬浮剂4ml+ 种舒净 10g + 恶苗清2 ml)兑水5公斤配成浸种液,可浸种4-5公斤。浸种时间为48小时。

\r\n

 催芽:将吸足水分的种子,装入袋内或堆放催芽,温度控制在32 -35 ,不要超过 38 ,防止高温烧芽。催1-2天露白即可。

\r\n

7)播期确定。

\r\n

机插育秧与常规育秧的明显区别:一是播种密度高,二是秧苗根系集中在厚度仅为22 .5 厘米 的薄土层中交织生长,个体间相互竞争和抑制的时间早,因而秧龄弹性小,须根据茬口安排,注意“播种期、移栽期、秧龄”三对接,按照20天左右的秧龄推算播期,宁可田等秧,不可秧等田。机插面积大的,要根据插秧机工作效率和机手技术熟练程度,安排好插秧进度,合理分批浸种,顺次播种,确保秧苗适龄移栽。

\r\n

4、平盘育秧操作流程

\r\n

1)秧板制作。

\r\n

要求“平、光、直、实”,畈面净宽 1.4m ,沟系配套,竖沟宽 30cm 以上。

\r\n

2)浇水。

\r\n

目的是让盘底土吸足水分。小面积亦可在播种前浇足水分。如果大面积播种,可在播后窨水,速灌速排,待盘面收干再覆膜盖草。

\r\n

3)贴盘。

\r\n

盘与板面横向垂直,两盘并排对放,盘边与沟边相距 10cm ,盘间紧密结合。

\r\n

4)铺盘土。

\r\n

土厚均匀一致,一般厚度2 -2.5cm 。盘的外边用土壅实。

\r\n

5)洒水。

\r\n

喷壶洒水,让盘土吸足水分。

\r\n

6)播种。

\r\n

浸种48小时,催芽露白,均匀播种,每盘播干籽 150g (湿种 180g )。为确保播种均匀,要按盘称种,分段播种,分次细播,力求均匀。

\r\n

7) 盖土。

\r\n

压种后盖土,土厚 0.3cm ,以看不见种子为宜。

\r\n

8)盖地膜。

\r\n

盖好地膜,膜不粘土,四周压实,保湿防雨。

\r\n

9)盖草。

\r\n

均匀盖草,确保1/3的地膜透到光线,降温防烧苗。

\r\n

10)清沟理墒。

\r\n

最后要清沟理墒,做好平水缺。

\r\n

5、苗床管理技术。

\r\n

培育适合机插的健壮秧苗,是推广水稻机械化插秧成败的关键。“秧好半熟稻,苗好产量高”,秧苗素质的好坏,对水稻生育后期的穗数、粒数和粒重起着重要作用。机械化插秧对秧苗的基本要求是总体均衡、个体健壮,要求“一板秧苗无高低,一把秧苗无粗细”。因此,苗期管理的技术性和规范性较强,必须因地制宜搞好管理。

\r\n

1)高温高湿促齐苗。

\r\n

播后需经一段高温高湿,才能出苗整齐,因此,要采取增温保湿措施,确保安全齐苗。同时,要开好平水缺,避免降雨淹没秧床,造成闷种烂芽。

\r\n

2)及时揭膜。

\r\n

播后5天齐苗即于傍晚揭膜,并灌平沟水,以弥补盘内水分不足。揭膜原则:晴天傍晚揭,阴天上午揭,小雨雨前揭,大雨雨后揭。

\r\n

3)水层管理。

\r\n

采取间歇灌溉的方式,做到以湿为主,达到以水调气,以水调肥,以水调温。揭膜前一般不补水,揭膜至2叶期建立平沟水,保持盘面湿润不发白,盘土含水又透气,以利秧苗盘根。2-3叶期视天气情况,勤灌跑马水,移栽前2-3天排水蹲苗,提高秧苗根系活力。以利于机插。

\r\n

4)防病治虫。

\r\n

主要防治稻蓟马、稻飞虱、稻瘟病等。

\r\n

三、机械插秧技术

\r\n

1、大田准备。

\r\n

1)施足基肥。

\r\n

每亩大田施20-30担农家肥,水稻专用复合肥40 -50 公斤

\r\n

2)麦秸还田。

\r\n

麦秸全量还田,中拖反旋灭茬。

\r\n

3)泡田耱田。

\r\n

灌水泡田,精心耱田,确保平整。

\r\n

4)淀田待插。

\r\n

淀田时间一般沙土1-2天,壤土、粘土2-3天。

\r\n

5)水层深度。

\r\n

浅水机插,一般水深1 -2cm

\r\n

2、秧苗准备

\r\n

1)控水炼苗。

\r\n

插前2-3天要适度控水,半沟至平沟水为宜,总之要以秧苗不卷叶为度。

\r\n

2)慎施嫁肥
\r\n   施送嫁肥目的是促进早醒棵。方法是在插前一天,每亩苗床施尿素12 15公斤 ,施后浇一次足水,以防肥害造成烧苗。建议一般一施。

\r\n

3)认真用药

\r\n

在插前1-2天,一定要认真喷施一次农药,防治灰飞虱等,做到全面带药下田。

\r\n

3、机插要求

\r\n

1)随起随插

\r\n

尽量做到随起随插,把从起秧到插秧的时间缩减得越短越好。

\r\n

2)栽插深度。

\r\n

浅插是促进早发的重要措施。栽插深度一般控制在0.5 -1cm 。不飘不倒、越浅越好。

\r\n

3)移栽密度。每亩机插1.8万穴左右,每穴3-5株,基本苗6-8万。

\r\n

早栽的每穴苗数要少些(2-3),而迟栽的每穴苗数要多些(4-5)。

\r\n

四、大田培管技术

\r\n

1、精确管水技术

\r\n

初期。机插后保持薄水层灌溉。

\r\n

前期。醒棵后浅水勤灌,促进发苗。

\r\n

中期。每亩总茎蘖数达到预定穗数的60-70%开始搁田,经2-3次搁田,实现苗壮根旺、杆壮抗倒。

\r\n

中后期。第一节间定长至灌浆结束不断水。

\r\n

后期。间隙性灌溉,养根保叶。

\r\n

2、配方施肥技术

\r\n

1)醒棵肥。

\r\n

栽后7天,轻施醒棵肥,每亩用尿素5 -8 公斤

\r\n

2)分蘖肥。

\r\n

与醒棵肥间隔7-10天,足施分蘖肥,每亩用尿素10 -12 公斤

\r\n

3)穗肥。

\r\n

第一节间定长、叶色褪淡时施促花肥,亩用尿素10 -12 公斤 ;间隔7天施保花肥,亩用尿素7 -8 公斤

\r\n

4)叶面肥。

\r\n

结合防病治虫喷2-3次叶面肥。

\r\n

5)注意点。

\r\n

中期严格控氮,即,7月初至7月底,一般不施氮肥。从而控制基部节间长度,增强秸杆的抗折(倒)能力。

\r\n

3、防病治虫技术

\r\n

 

\r\n

播前用药剂浸种防治恶苗病和干尖线虫病等种传病害,秧田期注意防治灰飞虱、稻蓟马等。大田要综合防治纹枯病、水稻条纹叶枯病、穗颈稻瘟、三化螟、纵卷叶螟、稻飞虱等,要特别重视对纹枯病、稻飞虱、穗颈稻瘟的防治。总之,要严格按植保部门的具体要求,进行病、虫、草害的综合防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