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皋市农业农村局
2023年度病虫情报第三期(小麦穗期病虫发生趋势及防治意见)
来源: 如皋市农业技术推广中心 发布时间:2023-04-06 10:49 累计次数: 字体:[ ]

病虫情报

第三期

如皋市农业农村局2023年4月4日

小麦穗期病虫发生趋势及防治意见

目前我市小麦将陆续进入抽穗扬花期,抽穗扬花期是小麦赤霉病侵染和防治的关键时期,根据近期全市调查,综合分析小麦品种布局与抗性、病虫发生基数、小麦生育进程及天气趋势等因素,预计今年小麦穗期病虫总体呈中等偏重发生趋势,其中,赤霉病有偏重流行风险。各镇区(街道)要从粮食生产安全的高度出发,把好宣传发动关,抓牢技术指导关,全面落实小麦“一喷三防”技术措施,科学打好以小麦赤霉病为主攻对象的穗期病虫防治总体战,确保夏粮丰产丰收。

一、发生趋势分析

1、赤霉病

一是主栽品种抗病性较弱。今年我市小麦主栽品种仍以扬麦、镇麦系列为主,其中扬麦25号和镇麦9号分别占16.1%和13.9%;其次为扬麦24号、镇麦18号各占8%;其余还有镇麦10号、农麦88、华麦5号、镇麦168等,品种繁多,大部分中感小麦赤霉病,高感或中感白粉病、锈病,感病品种种植比例占80%以上。二是苗情差异大。由于去年收割进程缓慢,播期持续时间长,晚播小麦仍占一定比例,部分田块秸秆还田质量不高,弱苗比例偏多,苗情差异大,地区和田块间扬花极不整齐,感病生育期较长。预计小麦扬花期从4月上旬后期持续至4月下旬,持续时间超过20天以上。易感病生育期拉长,显著增加了赤霉病菌侵染的几率。三是田间菌源量充足。受秸秆还田量大、稻麦连作等因素影响,田间菌源不断积累。据3月29日调查,稻桩子囊壳枝带菌率平均达6.2%(0-48.3%),随着近期温度上升、雨水偏多,田间湿度加大,稻桩子囊壳带菌率将急速上升,子囊壳发育进程加快,预计从4月上旬开始,稻桩上的子囊壳将释放大量的子囊孢子,与小麦扬花期高度吻合,对赤霉病大流行十分有利。四是气候条件适宜。据气象部门预报,4月3-4日、4月16-17日、4月23日-24日、5月2-4日日将出现多个阴雨过程,与小麦大面积抽穗扬花期高度吻合,十分有利于病菌侵染危害。

综合以上因子分析,预计今年小麦赤霉病呈中等偏重流行态势。

2、蚜虫

3月18日调查14块小麦田,有蚜田块占62.3%,有蚜株率最高达32.6%,平均5.7%,百株蚜量最高达163头,平均26.7头;3月29日调查20块小麦田,有蚜田块占65.4%,有蚜株率最高达38.2%,平均6.2%,百株蚜量最高达166头,平均28.1头,高于去年同期。预计今年小麦穗期蚜虫中等偏重发生,小麦抽穗后,穗部蚜量会快速进入激增期。

3、白粉病

今年小麦白粉病3月27日在镇麦168始见,同比去年晚5天,迟于常年。3月29日全市普查,田块间零星发生。但由于近几年来发病较重,田间菌源充足,后期随着温度升高,田间郁闭度增加,部分感病品种或长势好的田块仍存在中等至偏重流行风险。

二、防治意见

针对今年赤霉病流行的严峻形势,各镇区(街道)要把赤霉病防治作为粮食安全生产的一项重要工作来抓,要充分发挥镇村两级组织的力量,全方位宣传“预防为主、主动出击,见花打药、一喷三防”的防治策略,全面打好以赤霉病为主攻对象的小麦抽穗扬花期病虫防治总体战。

1、防治对象:主治小麦赤霉病,兼治蚜虫、白粉病。

2、防治适期:要牢牢抓住小麦扬花初期,即扬花株率5%时开展第一次防治,做到“见花一块,防治一块”,宁早不迟,一块不漏,第一次用药后5-7天开展第二次防治,确保两次防治不动摇。药后5小时内遇雨应及时补治,确保防效。

3、防治药剂:

防治赤霉病可选择氟唑菌酰羟胺、丙硫菌唑、氰烯菌酯、戊唑醇等单剂或复配剂,戊唑醇亩用纯品不少于12克,不建议使用抗性较高的多菌灵等苯并咪唑类药剂;

防治蚜虫可选用烯啶虫胺、吡蚜酮等;

穗期防治白粉病可选择环丙唑醇、氟环唑、丙环唑等药剂,不建议使用吡唑醚菌酯、醚菌酯等甲氧基丙烯酸酯类药剂,避免刺激呕吐毒素大量增殖,造成毒素超标。

以上药剂要用足药量和水量,加入叶面肥进行药肥混喷,保粒增重,提高小麦抗逆能力。择优选择自走式喷杆喷雾机等高效植保机械,无人机施药应添加助剂,提高喷雾质量,保证防治效果。

4、注意事项

1、注意轮换用药,第二次防治应选用与第一次防治不同作用机理的药剂品种,以延缓抗药性产生、提高防治效果、减轻真菌毒素污染。

2、配药时,注意进行二次稀释,做到现混现用。

3、注意安全用药,注意蚕桑安全,注意蜜蜂安全,防止中毒事故发生。

4、防治后的农药包装废弃物不要随意丢弃,应妥善收集送至集中回收点回收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