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皋市农业农村局
2024年病虫情报第二十一期(麦田杂草绿色防控意见)
来源: 如皋市农业技术推广中心 发布时间:2024-10-22 09:32 累计次数: 字体:[ ]

病虫情报

第二十一期

如皋市农业农村局2024年10月21日

麦田杂草绿色防控意见

麦田杂草是制约小麦生长的重要因素之一,及早控制杂草对小麦优质高产具有重要意义。近年来,生产应用及试验结果表明,采取以土壤封闭为主的防治策略,可将杂草消灭在萌芽阶段,能有效控制杂草发生为害。对于田间仍有杂草发生危害的田块,应根据草相选准药种及早进行茎叶处理。

一、麦田杂草发生情况及防除目标

本地区麦田杂草主要有禾本科和阔叶类杂草。禾本科杂草主要有菵草、看麦娘属、早熟禾、硬草等,阔叶类杂草主要有猪殃殃、繁缕、荠菜等。其中菵草、荠菜等杂草抗药性较高,茎叶处理防除难度较大,应采取土壤封闭为重点的防治对策。

麦田杂草防除以农业绿色发展为引领,以小麦增产增收和农药减量控害为目标。各镇区、各种植户应努力提高麦田草害绿色防控技术到位率,确保杂草防除处置率90%以上,防除效果90%以上。

二、技术措施

麦田杂草防除实施生态控草与化学除草相结合的防除策略,以实现科学合理用药和降低药害风险的目标。

1、生态控草

一是及时清除埂边、沟渠边等“四边”杂草,降低麦田杂草发生基数。二是秸秆还田的田块,小麦播种前进行深翻(或深旋)整地,不仅有利于小麦生长,而且可将土壤表层的杂草种子翻埋于土壤深层,降低田间杂草种子萌发比例,减少杂草发生基数。

2、农业措施

通过适期播种、科学施肥、合理密植,培育壮苗压草,减轻杂草发生危害。平整土地、完善田间沟系配套,保持良好的土壤墒情。提高播种质量,减少露籽。如遇长时间降雨或暴雨,及时清沟理墒、排水降渍,保证土表没有积水,以防小麦渍害、药害的产生。

3、化学除草

选准药种,适时施药,全面推行“土壤封闭为重点、茎叶处理为补充”的防控技术。

一是做好土壤封闭处理,将杂草消灭在萌芽阶段。药剂选用氟噻·吡酰·呋,或吡酰·氟噻,或吡酰·异丙隆,亩用水量60公斤。药剂使用量参照登记用量。

氟噻·吡酰·呋、吡酰·氟噻,在小麦播后苗前,选择土壤墒情适宜时使用。

吡酰·异丙隆,于小麦播后10-12天,进行封杀除草。根据历年观察,我市麦田大面积禾本科杂草出草高峰为播后10-12天,阔叶类杂草出草高峰为播后14-16天,抓住禾本科杂草立针至一叶一心期前用药是确保防除效果的关键。

二是冬前适时茎叶处理。试验及生产应用表明,杂草茎叶处理应打早打小。用药时间,宜在小麦3叶1心后,杂草基本出齐时根据天气情况适时用药。各种植户须密切关注天气预报,选择在日平均气温5℃以上晴好天气施药,且施药后无强寒流天气。

茎叶喷雾药种应根据田间杂草种类来确定。防除禾本科杂草,可用环吡氟草酮+异丙隆,或炔草酯+异丙隆;防除阔叶类杂草,可用双氟·氟氯酯+专用助剂,或氯氟吡氧乙酸,或氯氟吡氧乙酸+双氟磺草胺。本站茎叶处理试验结果,双氟·氟氯酯对繁缕、猪殃殃、荠菜都有较好的防效;氯氟吡氧乙酸对繁缕、猪殃殃防效好,但对荠菜防效差;氯氟吡氧乙酸与双氟磺草胺一起使用,对荠菜防效提高。每亩用水量75公斤。药剂使用量参照登记用量。

三、注意事项

1、近年来生产调查,未封闭田块,杂草密度高,防除难度大。各种植户须提高土壤封闭覆盖率,抓好小麦播后土壤封闭(封杀) 处理,提升土壤封闭质量,减轻茎叶处理防治压力。

2、土壤墒情对除草剂封闭效果影响较大。封闭处理如遇干旱天气,可趁雨后及时施药,或将水量加大到75公斤以上以提高土壤封闭效果。对全量草还田田块要加大用水量,打湿打透。

3、大风天禁止用药,以防药效降低及雾滴漂移产生药害。

4、冬前茎叶处理应选择在日平均气温5℃以上晴好天气施药。异丙隆、甲基二磺隆等除草剂及其复配剂在遇低温时有冻害风险,因此用药时间禁止在强寒流前后,尤其要避开秋冬季第一次强寒流前后。

5、科学合理选择除草剂,避免长期单一使用同一作用机理的除草剂品种,交替轮换用药,以延缓抗药性产生和发展。合理混配使用除草剂品种。苯醚甲环唑与氯氟吡氧乙酸混用易产生药害。

6、注意安全用药。严格按照农药标签使用农药,使用量为登记用量,不得加大用药剂量或者改变使用方法。

7、施药结束后,请将农药包装废弃物及时送至指定回收点,请勿随意丢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