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皋市农业农村局
2019年工作总结及2020年工作打算
来源: 农业农村局 发布时间:2020-11-03 09:48 累计次数: 字体:[ ]

2019年工作总结及2020年工作打算

市农业农村局

(2019年11月22日)

今年来,我局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以实施乡村振兴战略为总抓手,以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为主线,采取扎实有效举措,推进现代农业提质增效,不断深化农村试验改革,为“强富美高”魅力如皋建设夯实基础。

一、2019年主要工作成效

1、现代农业稳步提升。强化粮食生产功能区和重要农产品保护区建设,夏粮播种面积69.2万亩,小麦亩产365.5公斤、比上年增加0.5公斤;水稻面积63.6万亩,其中优质食味稻米品种增加8万亩,水稻良种覆盖率达99%以上,被农业农村部确定为超级稻的南粳5055和南粳9108两个品种种植占比达64.7%。城北建立了规模达70亩黑塌菜原种繁育基地,标准化生产基地全面推进,落实50亩以上连片种植基地47个、面积9615亩,其中千亩基地2家。积极落实恢复生产政策,生猪养殖呈现恢复势头,截止10月底全市生猪存栏18.23万头,生猪大中型规模占比76.21%,生态健康养殖比重达61.19%。花木大世界申报国家级农业龙头企业通过省专家组的现场评审,华多种猪繁育公司取得省股权中心挂牌许可证书。优选进入省级名录的合作社55家,举办农业职业技能培训班35期、培训职业农民8026人。全年规划高标准农田建设项目5.5万亩、在建10.58万亩,高标准农田面积占比达56.17%。全年推广各类农机具600余台。

2、农村一二三产业深度融合。规模农业项目平稳推进,建立月度例会推进机制,狠抓农业招商、项目落地、建设推进、竣工投产,全市新增规模农业项目共131个,投资额近30亿元。休闲农业亮点凸显,平园池村在北京世园会上大放异彩,长江药用植物园和金岛生态园进入“2019中国森林旅游节推荐休闲观光农业景点”名单,编制省级休闲农业和乡村旅游精品景点线路2条,城北平园池村南通唯一入选中国美丽休闲乡村,创建省市休闲农业精品村和创意农园各2个。农产品出口持续领跑,1~9月份农产品出口额达1.65亿美元,位居南通市第一、江苏前列。“互联网+”农业发展积极推进,新增应用物联网技术企业5家。农产品品牌打造成效显著,新认证绿色食品3个、有机食品1个,新申报绿色食品27个,申报“下原蘘荷”、“长江菱角”、“如皋无花果”3个国家地理标志,“下原蘘荷”已通过现场核查和省级品鉴。全市绿色优质农产品占比达52.7%。

3、强村富民步伐持续加快。脱贫攻坚扎实推进,动态调整、精准识别帮扶对象,严格按照“两公告两比对四公示”的识别程序,及时将因病因灾等新增的16户45人农村低收入户纳入建档立卡对象,对已脱贫的918户1936人及时进行摘帽,对已在系统中的建档立卡户“回头看”,将不符合建档立卡的对象133户443人进行剔除。“帮村帮户”实现全覆盖,“阳光扶贫”入户入村走访按序时进度落实,“双联双助”、“百企帮百村”、“扶贫志愿者”等扶贫活动深入开展。全市16321户、33228人建档立卡低收入基本实现脱贫。“三资”管理全面实现网络化监管,下原镇桃园和张庄村、如城街道宗岱和长港村等4 个村通过南通第二轮经济薄弱村验收。以新型合作农场创建为抓手,积极推动经济薄弱村持续增收,至目前,全市经济薄弱村已创成新型合作农场32家,32个省市定经济薄弱村预计年集体经济收入均达50万元以上。农民收入稳步增长,二季度实现同比增长8.4%,达到11138元。

4、农业农村环境不断改善。成功入选第二批国家农业绿色发展先行区。全市18个示范村实施垃圾分类,141个村完成垃圾二分类的垃圾桶投放;城南街道全域开展垃圾分类,东陈镇杭桥村与中科院生态研究中心合作实现易腐垃圾和生活污水的收集处理。厕所粪污治理已形成栅格式化粪池和通扬运河支流沿线污水科研试点等两种形式,建制镇污水处理设施达到全覆盖。整治破落建筑416处。728家规模场和706家小规模场通过市级验收,合格率分别为99.45%和100%。培育种养循环示范点11个、畜禽粪污社会化服务组织14个,畜禽粪污综合利用率达95.1%。全市秸秆综合利用率达94%,建立稻麦、蔬菜绿色防控示范区各1个,市级千亩化肥减量增效技术示范片2个,废旧农膜回收利用率达80.2%。

5、农村试验改革纵深推进。累计发放承包土地经营权抵押贷款178笔,发放贷款1.57亿元, 抵押承包经营权面积6.1万亩,受益农户及新型农业经营主体达157户。农村产权交易市场平台交易项目数共计1.04万宗,农村承包土地经营权流转18.64万亩,完成总交易额达14亿元。以白蒲镇为试点的农村土地承包经营权有偿退出工作加快推进,全市有偿退出面积共258.44亩。农村社区村民自治加快推进,村(居)民小组自治工作依法、规范、高效运行。

二、特色亮点

1、成功创建国家农业绿色发展先行区。组织编制了如皋市国家农业绿色发展先行区建设规划和实施方案,成功入选第二批41个国家农业绿色发展先行区名单,成为全省首家入选的县。重点推进以种养循环为主要模式的畜禽粪污综合利用,加快畜禽粪污社会化服务组织建设。

2、花木盆景品牌持续搽亮。以节会活动为载体,“花木盆景+旅游+文创”文章不断做大。全市花木盆景种植面积达20万亩,以盆景为主导的花木全产业链产值超200亿元。2019年在城北街道引进落户菊花种植基地1400亩。组织承办了北京世园会盆景国际竞赛、2019中国森林旅游节·全国精品盆景展等活动。

3、黑塌菜产业推进有效突破。如皋黑塌菜品种提纯复壮工作全面完成,标准化生产基地全面推进,展示展销品牌提升持续强化。5月份在东海舰队进行了品牌宣传推介活动,10月28日与南京农业大学合作开办的以如皋黑塌菜为主要研究方向内容的如皋长寿特色农产品研究院揭牌,11月12日在上海举办如皋黑塌菜暨特色长寿农产品上海推介会。

4、全国农民专业合作社质量提升整县推进试点南通唯一。稳步推进全国农民专业合作社质量提升整县推进试点(南通唯一、全省5家),共排查农民合作社中1714家,已简易注销空壳社490家、规范提升289家、示范培育44家。

5、南通唯一成功创建全国率先基本实现主要农作物生产全程机械化示范市。农机应用稳步推广,全市农业机械化水平92.05%,农机总动力87.54万千瓦,农作物耕种收综合机械化率83.9%,主要粮食作物耕种收综合机械化率96.37%。

6、脱贫攻坚扎实推进。积极构建专项扶贫、行业扶贫、社会扶贫互为补充的大扶贫格局,找差距、补短板、强弱项,脱贫攻坚工作取得了新成效,“两不愁、三保障”基本实现,圆满完成脱贫致富奔小康工程序时目标任务。11月14日南通市级现场会在如召开。

三、主要存在问题

对照乡村振兴战略和高质量发展要求,农业农村工作还存在一些薄弱环节。主要表现在:

一是地方产业特色有待进一步彰显。花木盆景产业规模化标准化水平不高、产业链条不长。地方特色地理标志农产品潜力未能充分挖掘,长寿品牌优势未能全面放大。

二是绿色发展水平有待进一步提升。支撑国家农业绿色发展先行区建设的举措仍需强化,种养循环仍然加快推进,绿色农产品占比仍然不高,农业废弃物资源化利用途径仍需拓展。

三是土地瓶颈制约有待进一步破解。土地流转价格偏高和流转困难的现象仍然存在,经营规模化难以形成集聚,农村空心化,“谁来种地”仍是严峻问题,农村产权交易风险管控压力较大。

四、2020年工作打算

2020年是如皋实施乡村振兴三年行动计划的关键一年,我市将坚持农业农村优先发展总方针,积极探索农业农村融入长三角一体化发展新路径,以实施乡村振兴战略为总抓手,以国家农业绿色发展先行区建设为统领,着力构建特色化、生态化、品牌化、高端化的现代产业体系,不断深化农业供给侧和农村产权制度改革,接续打好脱贫攻坚战,持续推动人居环境改善,进一步健全农村集体经济和农民增收长效机制,促进我市农业农村更高质量发展。

1、持续推进发展方式转变,促进优势产业提质增效。立足长三角优质农产品供应基地打造,大力推进地方特色产业发展,做大做强花木盆景和“三黑三白”产业(黑猪黑鱼黑塌菜、白米白菜白萝卜)。花木盆景产业。坚持种植、流通、旅游、平台、人才、教育等“六个集聚”,大力发展微型盆景、盆栽草本、木本苗木以及花卉等适销对路的产业,加快建设一批高档研发基地,做大做长创意“鲜花+”产业链。2020年全市苗木面积达21万亩,花卉面积达1万亩,花木盆景年全产业链产值达200亿元。稳定发展桑园,推进蚕桑规模化建设,全市桑园面积稳定6万亩左右。黑猪产业。推进黑猪生态养殖,打造“如皋草猪肉”品牌,强化东串猪的推广与应用,重点做好东串猪饲喂试验。在全市开展多点试验,研究更适合的草种,更优的杂交组合,更好的饲草配比,打造出肥膘小、肌间脂肪高端的黑猪品牌。2020年每镇建成牧草养猪示范点、高产绿色示范方各1个以上。黑鱼产业。以范氏水产为龙头,形成从苗种繁殖、培育、成鱼养殖、鱼片加工、生鲜配送及销售的全链条体系,推动“一镇一园”和“百户千亩千人”工程,2020年,打造200~300亩的黑鱼标准化养殖园区2~3个,产业规模达16亿元,进一步做大做强“如皋黑鱼”品牌黑塌菜产业。加快黑塌菜原种繁育基地和标准化生产基地建设,做好基地可视化与质量可追溯体系建设,培育黑塌菜加工、冷藏、经营、销售的农业龙头企业,规范使用地理标志商标和“苏·皋长寿”品牌,统一包装销售。2020年建成200亩以上的黑塌菜标准化市场基地20~30个,面积达2万亩。优质大米产业。组织开展粮食高产增效创建和攻关竞赛活动,进一步推进稻田综合种养和优质稻米基地建设,加大优质稻米产业开发力度,提高稻米内在品质。2020年,粮食总产稳定在70万吨以上,粮食单产460公斤以上,永久性水稻基地面积不少于60万亩,优质食味稻米种植面积达90%以上。白蒲黄芽菜和白萝卜产业。加快推进制种基地建设,确保2020年白蒲黄芽菜和白萝卜各100亩和200亩示范基地的用种需要,重点建设白蒲黄芽菜生产示范区和白萝卜百亩示范生产区各1~2个。

2、不断强化富民强村举措,实现农民收入持续增加。精准打好脱贫攻坚战。围绕“五年任务四年完成”目标,巩固脱贫成果,稳定实现“两不愁、三保障”。进一步规范动态调整程序,做好新识别建档立卡低收入农户动态管理,确保新一轮建档立卡低收入农户实现脱贫,加快推进南通扶贫监管平台与全国扶贫开发信息系统的对接,推进第二轮富民强村行动计划增收项目,通过就业帮扶、项目帮扶、支持创业、救助保障、政策支撑等措施,帮助低收入农户增收致富;帮村实行一村一方案,充分发挥其区域资源优势,发展特色产业,增加村营收入。2020年,保障建档立卡人口年人均收入超7000元,新一轮建档立卡低收入农户全部实现脱贫。农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24355元、增长9%。大力推进经济薄弱村集体规模经营。按照“懂农业、爱农村、爱农民”的要求配强配优村班子,加大下派市级机关第一书记、联助书记的力度,积极鼓励经济薄弱村加快土地流转、开展集体规模经营,从农资采购、农机补贴、农技服务、农业保险、技术培训等各个方面给予财政扶持补助,有效调动经济薄弱村开展村级集体经营积极性。2020年全市所有村(社区)集体经济收入超45万元以上,所有经济薄弱村集体经济收入达50万元。着力强化农业产业深度融合。以高标准农田建设为抓手,推进适度规模经营,以建设全产业链示范区为重点,按照“建管结合、建管并重”的要求,加强建后管护,不断规范化管理。2020年,新增高标准农田面积6.62万亩,全市适度规模经营占比达65%。以主体培育为抓手,推进利益联结融合,开展新型职业农民培训,加快新型合作农场创建认定,鼓励支持骨干龙头企业做大做强,大力开展示范家庭农场、农民合作社示范社、农业龙头企业创建。2020年,新型合作家庭农场40家以上,新培育南通级以上农业龙头企业5~6家,名录内农民专业合作社规范率达100%。以乡村旅游为抓手,推进农旅融合,积极发展农家乐和节庆活动,培育农民增收新的增长点,建成一批在全省有知名度的休闲农业与乡村旅游示范点。2020年,休闲农业综合收入增长率达20%。

3、注重农村生态修复保护,打造绿色优美宜居环境。持续推进人居环境整治。大力推进农村生活垃圾分类和资源化利用试点示范,建立完善农村生活垃圾综合利用与处理体系。2020年每个镇至少2个村实行垃圾分类设施全覆盖;城南街道实施全域农村生活垃圾分类试点示范,其他镇(区、街道)财政供给单位全覆盖。大力推进农村“厕所革命”,生活污水处理后基本做到达标排放。2020年,基本完成农村户厕无害化建设改造任务,行政村村部所在地生活污水治理设施覆盖率达到90%以上、运行正常化。有序推进农村河渠塘坝综合整治,建立目录推进农村违法、破落建筑整治,推进水美乡村建设,培育省、南通市级特色田园乡村建设试点村,建成一批南通市农村人居环境整治示范村、市级生态宜居先进村。2020年美丽宜居乡村达标率100%,全市所有村庄达到“环境整洁村”标准。深入推进种养循环综合利用。以国家农业绿色发展先行区建设为统领,加强畜禽养殖污染专项整治,持续优化畜禽养殖布局,推广粪污资源化利用模式,加快畜禽粪污社会化服务组织建设,建立畜禽粪污资源化利用智能化监管平台。加快推进种养循环示范点建设和高产高效绿色示范方建设,示范推广有机肥替代化肥栽培技术、周年种植模式、绿色高质高效生产、化肥农药减量使用技术等。2020年畜禽养殖规模化率超过80%,禽粪污综合利用率达到90%。加快推进绿色防控示范区建设。进一步完善病虫害预测预报体系建设,全面提升重大病虫害监测预警能力,2020年病虫害预测预报准确率在90%以上,重大病虫害等防治技术覆盖率达80%。农药使用量零增长,高效、低毒、低残留农药使用占比达80%,主推农药品种占农药使用总85%以上。加快推进农业废弃物综合利用。拓展秸秆利用渠道,持之以恒抓好秸秆机械化还田,加快推进“2+X”农作物秸秆综合利用模式,确保2020年全市秸秆综合利用率达95%。推广使用高标准农膜,开展土壤重金属修复和农膜回收处理试点。

4、深化推进农村综合改革,释放农业农村发展活力。根据省厅《关于组织申报新一轮省级农村改革试验区和改革试验任务的通知》精神和南通市局要求,2020年将按照“统一布局、先行试点、分批启动、逐步完成”的要求,紧扣发展现代农业、壮大集体经济、带动农民增收三大目标,积极开展农民合作社综合社建设工作,促进农村集体和农民收入持续快速增长。2020年全市农民合作社综合社创建试点达15个。将合作功能建设作为立足点,坚持选好创建主体、搞好基础创建、建好规章制度,以村农地股份合作社作为创建载体,以农户、土地、服务、受益等四个全覆盖为基础,开展清产核资、成员界定、折股量化、动员入社,确保三会设立、章程制度、岗位职责、议事程序准确到位。将规划功能建设作为关键点,重点围绕村域建设“产业、休闲、社区、文化”四大功能,规划设立“生产加工区、农业景观区、休闲集聚区、集中居住区、村庄服务区”等五大区域,同时积极编制产业项目,促进项目落地落实。将统筹功能建设作为着力点,推动统一提供生产设施服务、统一提供会计核算服务、统一提供劳务保障服务等“三统一”服务,向新型农业经营主体提供公开统一有偿的资产、资源、资金、基础设施及生产经营项目服务,设立会计核算服务部(中心),指导领办村农民劳务合作社。将经营功能建设作为突破点,通过引导新型农业主体,联合创建现代农业标准化生产园区,充分运用信息化手段,建立电子商务产品销售平台和质量追溯制度,组织村域新型农业经营主体开展农产品“三品一标”认证。通过设计本地域特点标志和精美LOGO,推动地域形象打造。将运营机制建设作为创新点,积极探索村(社区)股份经济合作社入股农地股份合作社运营,指导镇村以土地承包经营权入股,推动土地承包经营权置换农地股份合作社股权,研究制订入社土地保底分红机制。进一步厘清农地股份合作社与村集体资产的权属关系,特别是界定清楚村集体的各类资产出资明细,落实村集体按出资获得收益制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