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皋市农业农村局
2021年工作总结及2022年工作计划
来源: 农业农村局 发布时间:2022-05-09 17:34 累计次数: 字体:[ ]

2021年工作总结及2022年工作计划

今年以来,市农业农村局紧紧围绕乡村振兴“二十字”总要求,紧扣全年目标任务,精心谋划、扎实举措,持之以恒推动农业强、农村美、农民富,乡村振兴各项工作均取得了良好进展。脱贫攻坚工作获2020年度省政府办公厅督查激励,乡村振兴战略实绩水平三季度监测结果位居南通6县(市、区)第一。6月,挂牌成立市乡村振兴局,统筹推进实施乡村振兴战略有关具体工作。

一、2021年工作完成情况

(一)重要农产品稳产保供持续推进。严格贯彻粮食生产“稳面积、稳产量、稳政策”工作要求,2021年全市粮食播种总面积150.83万亩,比上年增加0.26万亩;粮食总产预计70.73万吨,比上年增加0.13万吨。其中水稻面积64.4万亩,预估单产达655公斤。大力开展水稻绿色高质高效创建,落实5000亩示范片2个,创建“江苏省园艺作物标准园”3家。全市生猪存栏量37.1万头、同比上升17.41%,出栏62.58万头、同比上升63.10%。15万头生猪保供基地南通新牧农牧有限公司基建工程已结束。做好种质资源保护与开发利用,认真开展全省农业种质资源普查工作,继续做好黑塌菜、香堂芋、白萝卜、白蒲黄芽菜、东串猪等地方种质资源的提纯复壮和开发利用,加强良种示范场建设,开展小麦、水稻品种综合性测试和论证工作。

(二)产业兴旺进程加快。坚持将发展特色乡村产业作为富民增收的重要渠道。加快推进小微盆景集散中心建设,累计建成小微盆景基地近3000亩,全年新增中国盆景艺术大师2人。成功举办2021年“中国羽”全国小微盆景展暨盆景交易大会、首届全国盆景交易大会暨精品盆景第七届拍卖大会、2021年如皋市第四期高素质农民小微盆景制作培训、2021全国精品盆景展暨盆景创作大赛。《国家花木盆景产业标准化区域服务与推广平台》项目通过国家级预审。制订发布如皋黑塌菜系列团体标准,构成全产业链标准体系,荣获得江苏省首批绿色蔬菜(黑塌菜)产业特色县。“下原蘘荷”成为省级农业区域公用品牌,“春华萝卜干”、“耀洪草莓”荣登省农业品牌目录名单。黑鱼全产业链标准化建设列为省农业标准化试点项目,中央电视台对黑鱼丰收进行了专题报道。新认证绿色食品绿色食品企业、产品各12个,新增绿色食品基地面积10.62万亩,申报省级绿色小麦基地8个、绿色黑塌菜基地1个,申报农产品地理标志登记产品3个,被命名为“江苏省级农产品质量安全市”。绿色优质农产品比重达61.55%。江安镇联络社区获批2021年全国特色产业亿元村。平园池入选国家级休闲农业精品线路“美丽乡村 长寿探秘”。

(三)主体培育高质推进。新认定南通级农业龙头企业3家。省级以上农业龙头企业销售(交易)额年增长率达22.38%。新增省级示范家庭农场7个,申报南通市级示范家庭农场10个,福欣家庭农场入选省家庭农场典型案例。县级以上示范家庭农场数224个,超额完成200个的任务数。新增南通市级农民专业合作社示范社5家。注销“空壳社”719家,监测合格及认定有效期内的县级以上示范社99家。农产品经营主体纳入平台监管数量为1783家,超额完成1600家的任务数。

(四)载体建设发展迅猛。全年新开工建设农业农村重大项目30个,总投资31.87亿元,目前已完成投资24.84亿元。2020年度高标准农田项目6.4万亩全面完成,2021年度7.1万亩项目均已开工,灌溉尾水循环利用系统得到部省相关领导一致好评。特色农业机械化率达67.8%。

(五)人居环境持续改善。农村人居环境整治提升五年行动启动实施,约29万农户参加整洁户、最整洁户、最美庭院的评比,10%达到最美庭院要求,90%达到最整洁户、整洁户要求。通过继续开展农村破落房屋集中整治,村容村貌不断改善提升。村庄环境“干净、整洁、有序”覆盖率100%。不断推动农村户厕提档升级,完善生活污水处理网络。全市累计完成农村户厕改造任务近3万座。系统实施农村水环境片区化治理、黑臭水体整治、生态河道建设等治水工程,梳理黑臭水体223条,目前已全部进场施工。2021年,我市被农业农村部确定为绿色种养循环农业试点县和实施农作物秸秆综合利用技术模式机制创新项目制度试验任务的承担地区。我市研究试点的“猪+草+猪”生态循环种养模式被农业农村部选入农业绿色发展技术模式汇编。建立省级绿色防控示范区、化肥减量增效市级千亩示范片各4个。

(六)富民强村成效明显。“双联双助”实现帮村帮户全覆盖。我市被江苏省政府表彰为完成年度计划脱贫致富奔小康成效显著、探索创新有实质成效和重要经验的县市。小马桥加油站已正式投入运营,长江大桥加油站和丁磨路加油站现场施工已接近尾声,城西大道加油站正抓紧施工中。累计创建新型合作农场70个。举办高素质农民培训班15期、培训职业农民3570人。全市258个村集体经济收入达55万元以上,占比达77.7%。培育的南通市级乡村振兴示范村8个、先进村7个,组织实施项目176个,目前已完工176个。三季度农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19857.2元,同比增长12.3%。

(七)长江如皋段禁捕退捕工作扎实推进。开展“长江保护法实施”宣讲,发布2020年《如皋市举报长江禁渔区非法捕捞行为奖励办法》,制定常态化巡航护江、联合执法、护渔员、协助护渔、“三无”船舶进出长江、禁止江鲜交易等制度,建成市镇区护渔管理体系;开展如皋市长江禁捕信息化监管项目建设,在沿江区域建设30个点位视频监控和1套雷达系统,完成长江沿线27个前端点位、指挥中心机房装修、监控大屏等建设,已通过初验投入试运行;开展巡查共87次,其中船艇38航次,陆路巡查49次,无人机飞行15航次,清理三无船20艘,清理残留网具11口、竹桩5处,查处案件29起,其中违反禁止垂钓的区域垂钓案件29起,行政处罚29人次,处罚金额1.21万元。

(八)农业农村改革持续深化。继续开展农村承包土地确权登记颁证工作“回头看”工作,积极开展省改革试验课题农民合作社综合社建设试点创建工作,现有16个村进入试点,累计投入450万元,10个村已初见成效。农村产权交易项目累计1.86万宗,农村承包土地经营权流转34.4万亩,总交易额25.79亿元。

二、当前工作存在的问题及原因分析

虽然目前我市农业农村工作总体态势良好,但对照全年考核目标要求还存在不少问题和不确定因素,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一是特色优势产业规模化标准化水平仍然不高,长寿品牌效应未能全面放大,绿色农产品占比提升难度较大;二是农业农村重大农业项目目前仍有部分建设进度缓慢;三是高标准农田建设对照全年目标任务仍有差额,原材料价格影响,地下水位异常高致暗渠施工难度增加,项目镇实施主体责任意识不强、管理力度不够、效果不佳,2021年度项目施工进度慢;四是人居环境整治仍然存在盲区死角整治不彻底的现象等。

三、2022年工作思路、主要目标及重点举措

2022年,农业农村条线将紧盯乡村振兴战略硬任务,全力促进农业高质高效、乡村宜居宜业、农民富裕富足,奋力谱写如皋农业农村现代化新篇章。下一步的主要工作重点是,大力实施现代农业、美丽乡村、富民强村、改革创新等四大工程。

(一)现代农业发展工程。一是强产业。严守耕地红线,坚决遏制耕地“非农化”、防止“非粮化”,着力抓好秋收秋种,确保粮食面积和产量稳中有升。扎实推进国家农业绿色发展先行区建设,放大“苏·皋长寿”品牌效应,构建花木盆景和“三黑三白”特色产业格局,加快标准化、品牌化的全产业链发展进程。2022年,力争打造省市农产品品牌5个。持续推进绿色优质发展,增加绿色优质农产品供给,强化证后管理。加大农业对外合作,力争农产品出口总额保持南通第一。二是强基础。落实绿色生态和精品质量的高标准农田建设理念,从优规划、从快推进、从严抓质,2022年度拟建设高标准农田11.12万亩。立足我市特色产业、资源优势和产业链条短板,加快引进并建成一批体量大、质态优、带动力强的重大项目,增强现代农业发展支撑力。三是强主体。扶优培强一批高素质农民、家庭农场、农民合作社和农业龙头企业,引导主体提升质量、发展新业态,完善农民利益联结机制,形成乡村产业“新雁阵”,打造现代农业发展共同体。

(二)美丽乡村建设工程。一是培育示范典型。坚持特色优先、系统谋划、梯度培育,加强资源整合、政策集成,实现专班化推进、标准化培育、规范化管理,打造一批资源优势明显、产业发展领先、示范作用突出的示范典型。二是抓好环境整治。加快推进农村人居环境改善提升五年行动,统筹推进基础设施建设、水环境治理、村容村貌提升、农村垃圾分类、农厕改造等重点任务,扎实做好农房建设管理、农村庭院环境、老镇区提升改造等专项整治工作,加大农业面源污染治理力度,确保农村生态人居品质持续改善、提档升级,力争年度考核保持南通第一。三是发展美丽经济。积极拓展农业农村的经济功能、生态功能和服务功能,积极开发一批休闲康养一体化、农文旅相融合的乡村新业态,加快融入长三角城市市民消费圈,推动乡村由“美丽生态”向“美丽经济”转变。

(三)富民强村助力工程。一是拓展脱贫成果。坚持精准帮促,分类推进,保持现有帮扶政策总体稳定,确保工作不留空档、政策不留空白,确保农村低收入人口可支配收入增幅高于全市农村居民平均水平,逐步实现由集中资源支持脱贫向全面推进乡村振兴平稳过渡。二是壮大集体经济。借助小马桥加油站的成功经验,加快完成长江大桥加油站、丁磨路加油站和城西大道加油站的施工和运营。坚持新一轮高标准农田建设到哪里,新型合作农场就发展到哪里,积极探索多种形式的经营模式,2022年力争新增南通市级农民专业合作社示范社5家以上。深入推进“百企联百村”行动,积极引导各类工商资本,确保村企联建覆盖率达100%。三是健全服务体系。进一步加强普惠性、兜底性、基础性民生建设,推动村级综合性文化服务中心全覆盖,加强城乡之间教育、医保、养老、低保和困难救助的统筹衔接,最大限度缩小城乡公共服务差距。

(四)农村改革创新工程。一是推动数字乡村建设。加快发展数字农业、智慧农机,深入实施智慧农业升级赋能行动,升级农业信息服务综合管理平台,打造“5G+三农云”大数据中心,构建农业生产、环境治理、村务管理、乡村治理等“一张图”管理数据库,为我市数字乡村发展搭好平台。二是推动农村改革管理。稳步推进行政村“政经分离”试点,切实抓好村股份经济合作社的规范运行。进一步优化农村产权交易中心平台,确保土地流转、集体经营性资产出租出让等交易行为规范透明。探索农村宅基地有偿使用、有偿退出机制、集体经营性建设用地入市等改革试点。三是推动农业农村金融服务创新。建立乡村振兴产业专项基金,引导更多金融资源投向农业农村。鼓励各商业银行创新服务模式、服务方式和金融产品,持续开展农业保险“提标、扩面、增品”,为农业农村发展提供风险保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