病虫情报
第十六期
如皋市农业农村局2022年8月17日
水稻穗期病虫防治技术意见
目前我市水稻陆续进入破口抽穗期,水稻破口抽穗期是科学防控穗颈瘟的关键时期。根据田间调查情况、破口抽穗期气候条件以及栽培等因素综合分析,今年水稻穗颈瘟重发态势明显,若防治不到位,将会严重影响水稻产量和品质。因此,各镇(区、街道)务必高点站位,加大宣传发动,加强分类指导,切实做好以“穗颈瘟”为主的穗期病虫防治工作,确保秋粮生产安全。
一、发生趋势
1、穗颈瘟
穗颈瘟为气候型病害,流行程度主要取决于水稻抗性和破口抽穗期的气候条件。一是品种感病。我市水稻主栽品种为南粳系列,种植面积占水稻总面积的80%以上,南粳系列对水稻稻瘟病抗性较差,部分品种为易感品种。二是菌源充足。近年来稻瘟病的流行为穗颈瘟的发生提供充足的菌源。三是生育进程差异大。我市水稻种植品种多、栽培方式多样化、栽插时间间隔长,导致水稻生育进程参差不齐,破口抽穗期拉长,增加了穗颈瘟病菌的侵染几率。四是气候条件适宜。据气象部门预测,8月下旬至9月初有多个降雨过程,与大面积水稻破口抽穗期高度吻合,对穗颈瘟的发生与流行极为有利。综合以上因素分析,今年穗颈瘟流行风险较高。
2、纹枯病
八月上旬以来,高温高湿密闭的田间小气候促使纹枯病快速横向激增和纵向蔓延,前期少用药或用药不当的田块发病较重。8月13-16日全市普查,平均病穴率13.36%(0-62.9%),病株率7%(0-30.8%),预计今年水稻纹枯病中等偏重发生,部分地区和田块将大发生。
3、稻飞虱
8月13日-16日全市普查,百穴虫量0-980头,平均51.2头。田块之间差异较大,部分前期防治不力的田块虫量较高,百穴虫量在500头以上。
4、二化螟
8月上旬剥查一代二化螟残留虫量,亩残虫0~353头,平均为52.7头,轻于去年。发育进度:8月10日剥查,总虫28头,当日化蛹率50.8%。化蛹盛期在7月29日-8月17日,高峰在8月7日前后。预计二代二化螟偏轻发生,卵孵盛期在8月14日-9月2日,高峰在8月24日前后。
二、防治意见
针对今年水稻穗颈瘟重发流行的严峻形势,各镇(区、街道)要高度重视,将水稻穗期病虫防治作为当前的一项重要工作来抓,要充分利用广播、明白纸、LED屏、微信群等多种宣传方式,营造良好的防治氛围,要牢牢抓住水稻破口抽穗期这一关键防控时段,做好分类指导,切实控制穗期病虫危害,保障水稻生长安全。
1、防治策略:“立足预防,把准适期,主动用药,综合防治”,做到达标一块,防治一块,一块不漏,确保二次防治不动摇。
2、防治时间:
第一次:掌握在水稻破口前3天至破口5%左右(大面积在8月23日-25日前后)主治穗颈瘟、纹枯病,兼治稻飞虱、二代二化螟。务必做到破口一块防治一块。
第二次:所有水稻田在第一次防治后7天左右再防治一次穗颈瘟,查治纹枯病,确保二次用药不动摇。
3、药剂种类:
防治稻瘟病:第一次防治选用三环唑单剂或复配剂,第二次防治选用稻瘟酰胺、吡唑醚菌酯等单剂或复配剂;
防治纹枯病、稻曲病:可选用噻呋酰胺、井冈霉素A、嘧菌酯等单剂或复配剂;
防治稻飞虱:可选用三氟苯嘧啶、烯啶虫胺、呋虫胺等单剂或其复配剂;
防治二化螟:可选用阿维·抑食肼、甲氧虫酰肼等。
根据生育进程,各防治对象任选单剂或复配剂,按照指导用足药量,兑水30—40公斤,均匀喷雾。注意药剂间的轮换使用,同时严格遵循农药标签上的农药使用安全间隔期,防止出现农药残留超标现象。
4、注意事项:
1、注意用药安全,目前正处高温季节,应选择早晚用药,切忌中午前后施药,施药时做好防护措施,保证人身安全。严禁使用高毒、高残留农药及对蚕、蜂毒性高的农药,全面推广使用高效低风险农药,施药过程中注意蚕桑、蜜蜂安全。
2、科学使用农药,水稻破口期慎用三唑类药剂,如烯唑醇、戊唑醇、苯甲丙环唑、已唑醇等,以防药害的发生;嘧菌酯不能与有机磷或有机硅混用;水稻抽穗后禁止使用丙溴磷,水稻收获前一个月停止使用毒死蜱等有机磷农药。
3、遇连阴雨天气,要抓住适期抢雨隙施药;如施药后4小时内降雨,要在雨止后立即进行补治。
4、绿色原料标准化生产基地应按照《绿色食品农药使用准则(NY/T393-2020)要求进行用药。
5、防治后的农药废弃包装物不得随意丢弃,应妥善收集回收处理,避免污染环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