杜永红 委员:
您提出的关于恢复部分历史地名的建议的提案收悉,现答复如下:
地名作为基本的社会公共服务信息之一,在为群众社会交往提供便捷的同时,还记录着城市的发展轨迹,寄托着人们的思想情感,蕴含着丰富的历史文化信息。您提案指出我市发展过程地名命名方面的问题确实存在,提出的建议对我市地名管理工作具有很强的指导性和操作性。
一是健全完善推进机制。认真贯彻落实新《地名管理条例》,及时调整了市地名委员会成员单位名单,明确了部门职责,为进一步发挥好市地名委员会协调议事作用打下坚实基础。
二是健全完善地名专家库。向社会公开征集,聘请在行政区划、地名管理、城乡规划、社会治理、人文历史、地理民俗、语言文字等领域具有一定造诣专家学者20人,健全完善我市地名专家库,为推进全市地名管理工作提供智囊支撑。
三是着手编制地名规划。组织召开了市级和部分镇(街道)地名规划编制工作座谈会,充分听取有关地名专家的意见和建议,采购委托第三方实施如皋市近期地名规划编制工作,建立地名采词库,此项工作正在有序推进过程中,已完成地名规划的初稿,待充分论证审核通过后向社会公布。
四是规范地名命名程序。严格地名命名程序,按照听取拟命名地名所在辖区群众意见、专家集中论证、向社会预公示征求意见等步骤实施,坚持保持地名的延续性和稳定性,对一些无法就地恢复的老地名,通过采取“移植”“派生”的形式进行恢复使用,2023年7月份集中命名49条路街巷中使用“影梅”、“后樊井”、“老坝头”等20个历史文化地名,助力我市历史文化名城创建。
五是加大不规范地名整治力度。围绕地名管理过程中有名无牌、有牌无名、设标不标准等不规范现象开展摸排,常态化开展道路地名标志巡检活动,先后深入镇(街道)和部分村(社区)开展现场督查指导,拟发《关于做好乡镇道路地名管理提升工作的交办函》,整改规范路牌设置132块。同时,联合市住建部门加强楼宇建筑群名称的命名使用检查,杜绝“大、洋、怪、重”等不规范地名产生,确保楼宇建筑群推广名与标准地名一致。
六是加强历史地名挖掘保护。前期,市地名委员会办公室联合市历史文化研究会编制了《如皋地名录》,对我市的老地名进行了收录整理。当前,结合“深化乡村地名服务 点亮美好家园”省级试点工作,发动镇(街道)民政工作人员、村(社区)干部和社会人士参与梳理历史地名文化掌故,为编制地名文化故事打下基础。组织地名文化遗产评定工作,2022年“如皋”和“白蒲”两个地名被列入江苏省首批地名文化遗产保护名录,2023年“东大街”、“迎春桥”、“秀才巷”等14个古路桥巷被评为南通市第二批地名文化遗产保护名录。
衷心感谢您对我市地名管理工作的关心,恳请继续给予民政工作帮助和支持。
如皋市民政局
2023 年7月 26 日
联系人姓名:张宏军
联系电话:87658461
抄 送:市政协提案委员会、市政府办公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