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提出的关于进一步加强养老服务及功能提升的建议收悉,现答复如下:
首先,对您一直以来对养老事业的关注并积极建言献策表示衷心的感谢。市委、市政府十分重视养老服务工作,近几年来,我市持续关注养老服务工作,着力改造提升敬老院、打造村(社区)养老服务中心(站)、关注居家老年人的养老生活。
一、关于“加强宣传力度”的建议
加大政策宣传力度,依据依规强化政策的有效落实,推动各级领导和部门重视养老服务工作。同时,引导群众转变养老观念,合理规划个人晚年生活,选择适合自身需求的养老方式。引导群众转变消费观念和就业观念,适应当前养老方式、养老内容的多样化需求。在全社会培树尊老、敬老、爱老、孝老教育示范典型,成为公众自觉,让优秀传统文化得以有效传承。
二、关于“优化我市养老服务机构布局”的建议
全市现有登记备案养老机构36家,其中:民政局直管医养型养老机构2家,各镇(区、街道)农村敬老院15家(其中公建民营8家),民办养老机构19家(其中医养结合8家)。
1.推进敬老院公建民营。2019年以来,不断拓展为老服务内容,改善功能设施,改变服务方式、提高服务水平,将公办养老机构全部升级成为区域性养老服务中心,让更多的社会老年人享受到政府办养老机构的内在功能服务。同时,通过公办养老院公建民营模式,着力在改变服务和管理方式,提高服务水平上下功夫。至目前,我市有8家敬老院实现公建民营,服务质量明显提升,老年人的幸福感和满意度得到提升。
2.推进医养融合。加大对社会资本投资兴办的护理院和护理型养老机构的支持力度,去年登记备案1家护理型养老机构,新增护理床位100张。我市登记备案的养老机构中,4家建立了护理站,2家设立了医务室,5家护理型养老机构,医养结合机构占比34.4%。其他养老机构全部与邻近医疗机构签订了合作协议。
3.探索连锁化经营。积极探索、整合资源、创新实践,合力打造出适合当地农村社会养老的“三三三”新模式:拓展“三个路径”——以机构为支撑,以社区为平台,以居家为基础;创新“三个机制”——机构养老的公建民营机制、社区养老的连锁运营机制、居家养老的多元并举机制;追求“三个成效”——机构养老建设标准化、社区养老运营项目化、居家养老服务精准化。丁堰长寿星养老服务中心连锁运营丁堰镇敬老院、下原镇敬老院和6家居家养老服务站,南通乐寿园健康管理有限公司连锁化运营了5家居家养老服务站,并托管吴窑镇日间照料中心。
下一步,我们将充分发挥机构养老支撑作用,补齐农村敬老院基础设施短板,今年再改建1所符合标准的失能(失智)特困人员集中供养服务机构和2家标准化农村区域性养老服务中心。在满足特困人员集中需求的基础上,为周边社区老年人提供机构养老服务,并拓展社会化服务功能,推动我市医养结合型机构连锁化运行养老机构。
以上答复,当否,敬请批评指正。
感谢您对民政工作的关心和支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