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皋市科创办
索引号: 731772653/2016-00039
分类: 科技    通知
发布机构: 如皋市科创办
文号:
成文日期: 2016-09-22
发布日期: 2016-09-22
有效性: 有效
名称: 如皋市青少年科技创新教育工作行动纲要
如皋市青少年科技创新教育工作行动纲要
来源: 如皋市科创办 发布时间: 2016-09-22 00:00 累计次数: 字体:[ ]

如皋市青少年科技创新教育工作行动纲要

(2016-2020)

为全面贯彻《全民科学素质行动计划纲要实施方案(2016-2020)年》(国办发〔2016〕10号)、国家和省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精神,落实创新型国家建设战略要求,大力推进素质教育深入实施,进一步整合优化青少年科技创新教育资源,促进校外科技活动与学校科学教育有效衔接,丰富青少年校内外科技实践活动,不断提高青少年创新意识和实践能力,培养具有创新意识和创新能力的高素质科技后备人才,切实强化我市科技创新教育特色,特制定本行动纲要:

一、指导思想

以党的十八大和十八届三中、四中、五中全会和中央群团工作会议精神为指导,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以深入推进素质教育为准则,以培养青少年的科学兴趣、创新意识和实践能力为主线,以科技知识普及、科技能力提升和科学素质培养为主要内容,以课程建设、队伍建设、设施建设、实践基地建设为主要抓手,健全“政府引导、学校主导、社会支持”的科技创新教育工作机制,整合科技教育资源,创新科技教育方式,培养青少年爱科学、学科学、用科学的良好行为习惯,全面提升青少年科技素养和创新素养,培养创新型科技后备人才,打造教育“如皋质量”,为建成创新型的“强富美高”新如皋提供重要支持和不竭动力。

二、基本原则

1.普及与提高相结合。以提高青少年的科学素质为根本宗旨,因校制宜,分类指导,讲求实效。坚持普及基础性科学知识、科学常识、科学方法、科学思想与提高科学素养及科技创新能力相结合。坚持提高基础科学素养与兼顾发展科技特长、培养创新人才相结合。

2.校内与校外相结合。坚持发挥学科科技教育主渠道作用,尤其要充分运用科学类课程发挥科技教育主阵地作用,深入挖掘相关学科课程所蕴含的科学思想、科学精神,通过学校现有课程体系发挥学科科技教育作用。同时,充分整合社会科教资源,由校内向校外进行有效延伸,促进校内与校外紧密结合。

3.学习与实践相结合。坚持知行统一,促进科学普及与科技创新实践紧密结合、科技教育与生产劳动紧密结合、科技理论与时代生活紧密结合,在提高青少年科学素养的同时,在实际生产和生活中培育学生的科学精神和科技创新实践能力。

三、目标任务

通过5年的努力,使全市青少年的科技素质和创新素养得到明显提高,科技辅导教师科教能力得到明显增强,学校开展科技创新教育活动基础条件得到明显改善,科技创新教育资源得到有效整合,使科技创新教育成为如皋教育的重要特色和知名品牌, 科技创新成为学生的重要特长,初步形成全社会关心、支持青少年科技创新教育的浓厚氛围。

——科技创新教育体系不断完善。政府支持科技创新教育政策体系更加健全,中小学科技创新教育能力全面提升,社会支持科技创新教育的方式更加多样,探索建立社会鼓励青少年科技创新的各类基金,初步形成“社会重视、各界支持、家长关心、学校开展的科技教育工作格局。

——科技创新教育资源更加丰富。全面落实中小学科技创新教育课程,使科技创新融入、体现在中小学的日常课时中,确保学生100%参加科技创新教育活动。所有中小学拥有科技教育功能室和科技教育活动基地(场所),科技创新教育设备设施达到国内先进水平,课程更加丰富,科技创新教育基地更加多样,培育一批中小学科技教育特色项目和科技教育特色学校。建成30所市级科技特色学校,命名30个学生科技实践基地,建成20个创新实验室,建设10所创新人才培养试点学校。加强校外科普基地建设,并免费向中小学生开放。

——科技创新教师队伍逐步健全。按标准配置中小学科技创新教育师资队伍,培养一批骨干教师和学科领军团队。着力培养20名在省内外具有影响力的科技创新教育名师,在初中、小学建立30个优秀科技教师工作室,培养50名“如皋市中小学优秀科技辅导员”。建立健全科普教育专家智库,加强青少年科技创新教育志愿者队伍建设,健全相关激励机制,打造一支高素质的专、兼职相结合,校内校外相结合的科技创新教育队伍。

——学生科技创新素养明显提升。科学精神在中小学得到广泛弘扬和认同,学生科技创新意识显著增强,创新能力大幅度提升,涌现一批具有较好创新素质和潜质的优秀中小学生。着力培养青少年科技创新英才,探索实施“小科学家”、“小发明家”、“小能手”计划。力争培养一批能在国际和国内重大青少年科技创新大赛中脱颖而出的优秀学生。

——学生科技成果的保护和转化机制更加健全。青少年学生科技创新成果的筛选晋级机制逐步健全,具有广泛推广价值和重大经济效益的发明创造能够及时申请专利,逐步补齐“小小发明”和企业成果转化之间的桥梁纽带短板。

四、工作重点

(一)深化科技教育课程改革

1.充分发挥学科课程载体作用。积极推进中小学校课程的规范实施,开齐开足全部课程,充分挖掘各学科蕴含的科技教育内容,以学科课程教学活动为载体,在教学过程中普及科学常识,渗透科学精神,培养学生科学素养,引导学生树立科学精神和掌握科学方法,提高学科课程的实施效果。要抓住各门学科课程与社会生活的有机联系,积极引导学生在实际生活中树立科学生活态度,养成科学生活方式,大胆参与科学探究与创新实践。

2.建设具有如皋特色的科技教育地方课程。借鉴国内外先进的科技教育理念和课程建设方式,围绕科技与人文、材料与工具、设计与制作、探究与体验等四个教学模块,充分利用科技企业资源和产业资源,积极开发具有鲜明如皋特色的小学、初中、高中衔接配套的科技教育本土课程。加强科学教育课程教材建设与开发,在鼓励学校开展校本课程改革,教师进行教学探索的基础上,支持教师参与研究与编写有特色的青少年科技教育教材和其他科普读物。要通过课程建设,着力营造学生主动创新的学习环境,引导学生体验学习与探究的实践过程,重视学生创造性思维的启发与训练,积极倡导多元化的学习方式,促进学生的个性化发展。

3.加快推进STEAM课程。通过择优引进与自主开发相结合,探索形成适合我市学生需求和中小学衔接的STEAM课程体系,促进科学、技术、工程、艺术和数学知识的融合,引导学生以问题为导向,在观察、提问、设想、实验等探究过程中形成良好的创新素养。2017年,全市部分中小学试点开设STEAM课程,力争到2020年培育形成10个以上具有如皋特色的STEAM项目。

4.全面推进研究性学习。促进中小学教学方式的深度变革,全面推进以问题为导向的研究性学习。积极探索现代信息技术和网络环境下新型的教学方式。重视“做中学”,小学阶段每名学生完成5-10个探究性课题,初中、高中阶段各完成3-5个研究性小课题。大力开展“研学旅行”科技教学实践活动、科普基地主题实践体验活动、主题科学实验与探究活动和地方特色科技教学活动,促进科技教育校本课程向校外延伸。

(二)建设科技教育特色学校

1.建设科技教育特色项目。学校要积极规划开发与学生年龄阶段和兴趣特点相适应的各类科技教育特色项目,大力发展智能机器人、航空航天、数字技术、海洋生物、环保、3D打印等领域的科技教育特色项目,打造科技教育特色项目联盟学校。

2.建设科技教育特色学校。制定科技教育特色学校建设方案,科学规划、系统设计,努力建设一批科技教育特色学校,形成从小学到初中,从初中到高中、职高相互衔接和配套的科技教育特色学校体系。探索发展科学类高中,深化课程改革和教学改革,推动科技教育与教育改革深度融合,加大各类功能室和实验室建设,拓宽与高新技术企业和研究机构合作,创新科技人才培养模式,充分发挥对全市科技教育的引领和辐射带动作用。

3.配备先进的科技教育设备设施。制定与先进地区相当的学科实验室、科技制作室、通用技术室建设标准,实施“实验室与功能室改造升级工程”,使学校物理、化学、生物、地理、数学等学科实验室设备设施标准和应用管理水平达到国内先进水平。加大公共财政投入,鼓励公益基金和企业多渠道支持学校建设各类创新实验室,为学生开展科技创新教育提供良好的条件保障。

4.建好科技创新教育场所。中小学校应建立健全校内青少年科普活动室、科技创新工作室等,积极创建省市级“青少年科学工作室”、“青少年科普教育示范基地”。青少年科学工作室、科普教育示范基地要在科技教育组织制度、设施建设、经费保障、师资建设、学生参与科技活动的比例、科技教育成果等方面走在前列并发挥示范作用,以点带面,促进我市青少年科技教育的全面开展。

(三)搭建科技创新活动平台

1.积极开展各类科技创新竞赛活动。围绕全市每年科技教育活动主题,着力构建市、校科技创新竞赛体系,设立全市“科技活动周”、“中小学生科技节”、“青少年科技创新市长奖”,定期举办以青少年科技创新成果竞赛、青少年科学幻想绘画比赛、青少年科技实践活动比赛、动手做科技竞赛为内容的 “青少年科技创新大赛”,扎实推动学生在物联网创意设计、机器人、航空航天航海、车辆、建筑模型、3D打印等方面的创新活动,展示学生科技创新教育最新成果、交流科技创新教育先进经验,促进科技创新教育持续深入开展。

2.努力打造科技创新竞赛高端品牌。充分利用如皋创新创业的良好环境,设立学生科技创新作品展台,着力搭建集学生科技创新产品展示、交流、研讨、竞赛为一体的高端平台。充分利用如皋城市影响力,以机器人竞赛和科技创新发明竞赛为重点,争取使如皋成为省、市级各类竞赛的举办城市,努力把中小学生机器人竞赛和创新发明竞赛打造成为具有广泛影响的中小学生科技创新竞赛高端品牌。

3.探索举办“学生创客节”。积极探索开展创客教育,支持学生投身创客活动。定期举办全市学生创客节,展示学生创客作品,表彰和奖励优秀学生创客,探索以创客教育带动和深化科技教育的新路径。

4.创建高水平科技兴趣小组和社团。全市中小学要根据学生兴趣爱好和学校实际条件,大力组建各类科技兴趣小组和科技社团,充分利用校内资源开展科技小发明、小制作、小论文评比以及开展科学实验、科技论坛、科技信息传播、科技实践大课堂等多种形式的科技活动。

(四)加快培养科技创新英才

1.建立中小学科技创新教育中心。依托教育局(教研室),设立全市中小学科技创新教育中心,统筹、指导、服务全市中小学科技创新教育工作,开展科技创新教育课程开发、科技创新教育活动交流和科技教师专业培训等。

2.实施“少年科学家”计划。统筹协调全市少年科技创新英才的选拔和培养工作,利用科研院所、高校、企业等各类资源,积极开展科技创新教育夏令营和冬令营等活动。选择一批学科优势突出、研究能力和学生指导能力较强的中小学,将其建设成为少年科技创新英才培养基地学校,实行导师制和弹性学分制,由教育局负责统筹协调。

3.建立科技创新英才选拔机制。建立少年科技创新英才的申报、测评与确认制度。各学校在日常学习、科技兴趣小组、社团活动和科技创新竞赛等过程中,观察和发现具有超常科学创新天赋的学生,向教育局、科协进行申报。由教育局、科协等部门联合成立专门小组,对申报学生兴趣、思维、个性特质等方面进行个性化测试与评估,选拔其中科学天赋超常的学生,建立专门档案,实行个性化培养。

4.支持中小学开展创新英才培养试验。支持高中与高校或研究机构合作,开展青少年科技创新英才培养试验,为参与试验的学生制定个性化培养方案,进行个性化培养,探索培养科技创新英才的新方式新路径。

(五)构建校外科技教育机制

1.建立科技创新教育工作联席会议制度。建立由教育、科技、文化、共青团、科协、图书馆等部门和机构共同参加的学生科技创新教育工作联席会议制度,构建我市科技创新教育资源整合机制及协调机制。充分发挥科技馆、少年宫、图书馆、高新企业等部门和机构在科技教育中的积极作用,形成全社会共同支持和推进科技教育的良好局面。

2.加快建设校外科技教育基地。发改委、科技局、教育、农委、科协、团委等部门要联合制定校外科技创新教育基地建设标准与办法,选择一批技术先进、社会责任强的企业建设一批校外科技创新教育基地,充分利用其人才优势、技术优势和实验条件优势,传播前沿科技知识,学习行业先进技术,聘请基地专家指导学生开展各类科技创新实践活动和课题研究活动,把校外科技创新教育基地建设成为中小学科技创新教育普及基地、实践基地和研究基地。各学校要充分利用综合实践课程时间、节假日、寒暑假每年安排1-2次校外专题实践活动,通过到基地、农村、企业、社区等广泛开展科技体验等活动。

3.推进校内外科技教育资源共建共享。发改委、科技局、教育局、科协等部门以及各主功能区要密切协作,整合校内外科技教育资源,建立科技教育和科普资源共享机制。充分利用现代远程教育网络和科技、科普网络,为青少年科技教育提供资源和服务。各类公益性科技馆、青少年宫等要向中小学生免费开放,供学生参观和体验。中小学要充分利用科技馆、博物馆、气象台(站)、文化馆、图书馆、动(植)物园等校外教育资源开展科技教育活动。

4.开展“大手拉小手”科普行动。开展校园科普展览活动和“少年科普行”活动,教育、科协等部门要联合起来,着力推动“流动科技馆”、科普大篷车进学校,到2017年底,在全市所有中小学完成一轮科普展览,万名学生参加“少年科普行”活动。开展“科学家进校园”活动,聘请中国科学院、中国工程院院士专家等到学校开展科普讲座、科学论坛等活动,提升学校科普教育质量。充分发挥高新企业员工、业务部门专家、退休高级知识分子、大学生、家长和社会热心人士的作用,建立科技教育志愿者队伍,支持在校开展科普志愿活动。

(六)建强科技创新教育队伍

1.配强科技教师队伍。到2018年,全市小学要配齐科学教师(专职科技辅导员),初中和高中要加强数学、物理、化学、生物等学科教师配备,高中要加强工程、技术等方面的教师配备,大力提升科技创新教育教师队伍专业水平。加大科技创新教育教师引进力度。支持学校聘请高校专家、科研院所专家、企业工程师等校外科技人员,辅导学校开展科技社团活动,共同打造学校科技教育特色项目。建好科技辅导员协会,为促进全市科技辅导员队伍建设奠定组织基础。充分发挥科协机构和离退休科技人员在中小学科技教育中的作用,组建校外科技辅导团服务于中小学科技教育。

2.全面实施专项培训。要将科技教师(专职科技辅导员)培训纳入中小学师资培训体系和继续教育体系,将科学教育课程教师培训作为中小学教师培训的重要内容,每年有计划地对中小学科学教师(专职科技辅导员)进行分层次的系统培训,保证必要的培训时间和经费。要通过专题讲座、实践操作等形式,以课程实施能力和创新发明指导能力为重点,对全市中小学科技教师进行专业培训,整体提升我市科技教师专业水平。

3.实施名师培养工程。建立一批科技创新名师工作室,组织一线科技教师参与培训和项目研发。实施“名企进修”项目,每年在中小学选拔一批优秀科技教师,依托科技创新教育基地,参与基地项目开发和企业科技研发活动。每年选拔并资助一批科技教师参加国家级科技竞赛培训活动,到2020年底,重点培养20名科技教育名师。

4.完善职称评定工作。要在职称评定和考核评优等方面给予必要的政策倾斜,对在青少年科技创新大赛中获得突出成绩的科技老师(专职科技辅导员)在职称评定上给予加分倾斜,探索建立科技教师职称晋升专门通道,力争将科技教师(专职科技辅导员)纳入职称评定,努力稳定、不断提高专职科技课程教师队伍和科技辅导员队伍。

四、保障措施

1.加强组织领导。市级相关部门联合成立中小学科技教育工作领导小组,组建青少年科技教育专家指导委员会,建立如皋市青少年科技与社会实践活动中心,负责全市青少年科技与社会实践工作的组织管理、培训指导工作。各镇(区、街道)要落实相应的中小学科技教育工作的管理机构和人员,安排一名领导分管中小学科技教育工作。各中小学校要有一位校级领导分管科技教育工作。

2.加大经费投入。把科技创新教育经费纳入教育部门和中小学年度预算范围,重点支持科技教育资源、基地建设、设备设施购置、科技竞赛活动举办等工作。要鼓励各类公益基金加大对科技创新教育的投入,支持科技创新教育设施建设和开展各类科技创新教育活动。

3.健全奖励机制。建立校外科技创新教育基地等级评选制度、公共财政补贴制度和奖励制度。建立市、镇、校三级科技创新教育特色项目、科技兴趣小组、科技社团评比标准和奖励制度。建立行动计划专项奖励制度,对实施行动计划工作突出、成效显著的学校、校长、教师和学生予以表彰奖励。

4.完善评价制度。教育局要把学校科技教育工作列入对各镇(区、街道)教育工作检查考核的重要内容;各镇(区、街道)也要建立中小学科技教育工作年度考核制度,督促学校做好科技教育工作;各学校要将科技辅导教师纳入学科教师相同评价系统。学校要对学生参加科技教育活动情况进行多元的、开放的、动态的、过程性评价,并将考核结果纳入学生综合素质评价范畴。对高中学生科技成果和活动情况记入档案,应赋予相应学分,建立科技创新人才培养与高校自主招生相对接的优先推荐制度。

                   青少年科技创新教育工作行动纲要任务分解表

工作项目

工作目标和要求

牵头部门

参与单位

深化科技教育课程改革

充分发挥学科课程载体作用

积极推进中小学校课程的规范实施,开齐开足全部课程,充分挖掘各学科蕴含的科技教育内容,以学科课程教学活动为载体,在教学过程中普及科学常识,渗透科学精神,培养学生科学素养,引导学生树立科学精神和掌握科学方法,提高学科课程的实施效果。抓住各门学科课程与社会生活的有机联系,积极引导学生在实际生活中树立科学生活态度,养成科学生活方式,大胆参与科学探究与创新实践。学生100%参加科技创新教育活动

教育局

各学校

建设地方科技教育特色课程

借鉴国内外先进的科技教育理念和课程建设方式,围绕科技与人文、材料与工具、设计与制作、探究与体验等四个教学模块,充分利用科技企业资源和产业资源,积极开发具有鲜明如皋特色的小学、初中、高中衔接配套的科技教育本土课程。加强科学教育课程教材建设与开发,在鼓励学校开展校本课程改革,教师进行教学探索的基础上,支持教师参与研究与编写有特色的青少年科技教育教材和其他科普读物。通过课程建设,着力营造学生主动创新的学习环境,引导学生体验学习与探究的实践过程,重视学生创造性思维的启发与训练,积极倡导多元化的学习方式,促进学生的个性化发展。

教育局

发改委

科技局

农  委

卫计委

科  协

各学校

加快推进

STEM+课程

通过择优引进与自主开发相结合,探索形成适合我市学生需求和中小学衔接的STEM+课程体系,促进科学、技术、工程、数学与其他知识的融合,引导学生以问题为导向,在观察、提问、设想、实验等探究过程中形成良好的创新素养。2017年,全市部分中小学试点开设STEM+课程,力争到2020年培育形成10个以上具有如皋特色的STEM+项目。

教育局

科  协

各学校

全面推进

研究性学习

全面推进以问题为导向的研究性学习,积极探索现代信息技术和网络环境下新型的教学方式,重视“做中学”,小学阶段每名学生完成5-10个探究性课题,初中、高中阶段各完成3-5个研究性小课题。大力开展“研学旅行”科技教学实践活动、科普基地主题实践体验活动、主题科学实验与探究活动和地方特色科技教学活动,促进科技教育校本课程向校外延伸。

教育局

发改委

科技局

农  委

卫计委

科  协

各学校

建设科技教育特色学校

建设科技教育特色项目

推动学校积极规划开发与学生年龄阶段和兴趣特点相适应的各类科技教育特色项目,大力发展智能机器人、航空航天、数字技术、海洋生物、环保等领域的科技教育特色项目,打造科技教育特色项目联盟学校。

教育局

科  协

发改委、科技局

环保局、各学校

建设科技教育特色学校

制定科技教育特色学校建设方案,科学规划、系统设计,努力建设一批科技教育特色学校,形成从小学到初中,从初中到高中、职高相互衔接和配套的科技教育特色学校体系。探索发展科学类高中,深化课程改革和教学改革,推动科技教育与教育改革深度融合,加大各类功能室和实验室建设,拓宽与高新技术企业和研究机构合作,创新科技人才培养模式,充分发挥对全市科技教育的引领和辐射带动作用。新建30所市级科技特色学校。

教育局

发改委

科技局

科  协


配备先进的设施设备

制定与先进地区相当的学科实验室、科技制作室、通用技术室建设标准,实施“实验室与功能室改造升级工程”,使学校物理、化学、生物、地理、数学等学科实验室设备设施标准和应用管理水平达到国内先进水平。加大公共财政投入,鼓励公益基金和企业多渠道支持学校建设各类创新实验室,为学生开展科技创新教育提供良好的条件保障。建成20个创新实验室。

教育局

科  协


建好科技

创新教育场所

建立健全中小学校校内青少年科普活动室、科技创新工作室等,在初中、小学建立30个优秀科技教师工作室,积极创建省市级“青少年科学工作室”、“青少年科普教育示范基地”。青少年科学工作室、科普教育示范基地要在科技教育组织制度、设施建设、经费保障、师资建设、学生参与科技活动的比例、科技教育成果等方面走在前列并发挥示范作用,以点带面,促进我市青少年科技教育的全面开展。

教育局

科  协

财政局

各学校

搭建科技创新活动平台

积极开展科技创新竞赛活动

着力构建市、校科技创新竞赛体系,设立全市“科技活动周”、“中小学生科技节”、 “青少年科技创新市长奖”,定期举办物联网创意设计、机器人、航空航天航海、车辆、建筑模型、环保等各类科技创新竞赛活动,展示学生科技创新教育最新成果、交流科技创新教育先进经验,促进科技创新教育持续深入开展。“青少年科技创新市长奖”每两年颁发一次。

政府办

科技局、教育局

团  委、科  协

各学校


打造科技创新竞赛高端品牌

充分利用如皋创新创业的良好环境,设立学生科技创新作品展台,着力搭建集学生科技创新产品展示、交流、研讨、竞赛为一体的高端平台。充分利用如皋城市影响力,以机器人竞赛和科技创新发明竞赛为重点,争取使如皋成为省、市级各类竞赛的举办城市,努力把中小学生机器人竞赛和创新发明竞赛打造成为具有广泛影响的中小学生科技创新竞赛高端品牌。

科  协

科技局

教育局


探索举办学生“创客节”

积极探索开展创客教育,支持学生投身创客活动。定期举办全市学生创客节,展示学生创客作品,表彰和奖励优秀学生创客,探索以创客教育带动和深化科技教育的新路径。

科  协

科技局

教育局

各学校

建好科技兴趣小组和社团

根据学生兴趣爱好和学校实际条件,大力组建各类科技兴趣小组和科技社团,充分利用校内资源开展科技小发明、小制作、小论文评比以及开展科学实验、科技论坛、科技信息传播、科技实践大课堂等多种形式的科技活动。

教育局

各学校

科  协

加快培养科技创新英才

建立中小学科技创新教育中心

依托教育局,设立全市中小学科技创新教育中心,统筹、指导、服务全市中小学科技创新教育工作,开展科技创新教育课程开发、科技创新教育活动交流和科技教师专业培训等。

教育局

编  办

实施少年“科学家”计划

   统筹协调全市少年科技创新英才的选拔和培养工作,利用科研院所、高校、企业等各类资源,积极开展科技创新教育夏令营和冬令营等活动。选择一批学科优势突出、研究能力和学生指导能力较强的中小学,将其建设成为少年科技创新英才培养基地学校,实行导师制和弹性学分制,由教育局负责统筹协调。

教育局

科  协

人才办

科技局

各学校

建立科技创新英才选拔机制

建立少年科技创新英才的申报、测评与确认制度。各学校在日常学习、科技兴趣小组、社团活动和科技创新竞赛等过程中,观察和发现具有超常科学创新天赋的学生,向教育局、科协进行申报。由教育局、科协等部门联合成立专门小组,对申报学生兴趣、思维、个性特质等方面进行个性化测试与评估,选拔其中科学天赋超常的学生,建立专门档案,实行个性化培养。

教育局

科  协

各学校

支持中小学开展创新英才培养试验

支持高中与高校或研究机构合作,开展青少年科技创新英才培养试验,为参与试验的学生制定个性化培养方案,进行个性化培养,探索培养科技创新英才的新方式新路径。建设10所创新人才培养试点学校

教育局

科  协

人才办

科技局

科  协

各学校

构建校外科技教育机制

建立科技创新教育工作联席会议制度

建立由教育、科技、文化、共青团、科协、图书馆等部门和机构共同参加的学生科技创新教育工作联席会议制度,构建我市科技创新教育资源整合机制及协调机制。充分发挥科技馆、少年宫、图书馆、高新企业等部门和机构在科技教育中的积极作用,形成全社会共同支持和推进科技教育的良好局面。

教育局

科  协

各成员单位

加快建设校外科技教育基地

发改委、科技局、教育、农委、科协、团委等部门要联合制定校外科技创新教育基地建设标准与办法,选择一批技术先进、社会责任强的企业建设一批校外科技创新教育基地,充分利用其人才优势、技术优势和实验条件优势,传播前沿科技知识,学习行业先进技术,聘请基地专家指导学生开展各类科技创新实践活动和课题研究活动,把校外科技创新教育基地建设成为中小学科技创新教育普及基地、实践基地和研究基地。各学校要充分利用综合实践课程时间、节假日、寒暑假每年安排1-2次校外专题实践活动,通过到基地、农村、企业、社区等广泛开展科技体验等活动。命名30个学生科技实践基地。

科   协

发改委、科技局

农   委、教育局

卫计委、团   委

推进校内外科技教育资源共建共享

发改委、科技局、教育局等部门和科协要密切协作,整合校内外科技教育资源,建立科技教育和科普资源共享机制。充分利用现代远程教育网络和科技、科普网络,为青少年科技教育提供资源和服务。各类公益性科技馆、青少年宫等要向中小学生免费开放,供学生参观和体验。中小学要充分利用科技馆、博物馆、气象台(站)、文化馆、图书馆、动(植)物园等校外教育资源开展科技教育活动。

科   协

发改委、科技局

农   委、教育局

卫计委、团   委

开展“大手拉小手”科普行动

开展校园科普展览活动和“少年科普行”活动,教育、科协等部门要联合起来,着力推动“流动科技馆”、科普大篷车进学校,到2017年底,在全市所有中小学完成一轮科普展览,万名学生参加“少年科普行”活动。开展“科学家进校园”活动,聘请中国科学院、中国工程院院士专家等到学校开展科普讲座、科学论坛等活动,提升学校科普教育质量。充分发挥高新企业员工、业务部门专家、退休高级知识分子、大学生、家长和社会热心人士的作用,建立科技教育志愿者队伍,支持在校开展科普志愿活动。

科  协

各相关部门

各学校

建强科技创新教育队伍

配强科技教师队伍

到2018年,全市小学要配齐科学教师(专职科技辅导员),初中和高中要加强数学、物理、化学、生物等学科教师配备,高中要加强工程、技术等方面的教师配备,大力提升科技创新教育教师队伍专业水平。加大科技创新教育教师引进力度。支持学校聘请高校专家、科研院所专家、企业工程师等校外科技人员,辅导学校开展科技社团活动,共同打造学校科技教育特色项目。建好科技辅导员协会,为促进全市科技辅导员队伍建设奠定组织基础。充分发挥科协机构和离退休科技人员在中小学科技教育中的作用,组建校外科技辅导团服务于中小学科技教育。

教育局

科  协

各学校

全面实施专项培训

要将科技教师(专职科技辅导员)培训纳入中小学师资培训体系和继续教育体系,将科学教育课程教师培训作为中小学教师培训的重要内容,每年有计划地对中小学科学教师(专职科技辅导员)进行分层次的系统培训,保证必要的培训时间和经费。要通过专题讲座、实践操作等形式,以课程实施能力和创新发明指导能力为重点,对全市中小学科技教师进行专业培训,整体提升我市科技教师专业水平。

教育局

科  协

各学校

实施名师培养工程

   建立一批科技创新名师工作室,组织一线科技教师参与培训和项目研发。实施“名企进修”项目,每年在中小学选拔一批优秀科技教师,依托科技创新教育基地,参与基地项目开发和企业科技研发活动。每年选拔并资助一批科技教师参加国家级科技竞赛培训活动,到2020年底,重点培养20名科技教育名师。培养20名在省内外具有影响力的科技创新教育名师,培养50名“如皋市中小学优秀科技辅导员”。

教育局

科  协

发改委

科技局

各学校

完善职称评定工作

   要在职称评定和考核评优等方面给予必要的政策倾斜,对在青少年科技创新大赛中获得突出成绩的科技老师(专职科技辅导员)在职称评定上给予加分倾斜,探索建立科技教师职称晋升专门通道,力争将科技教师(专职科技辅导员)纳入职称评定,努力稳定、不断提高专职科技课程教师队伍和科技辅导员队伍。

教育局

科  协


加强科技创新保障

加强组织领导

   市级相关部门联合成立中小学科技教育工作领导小组,组建青少年科技教育专家指导委员会,建立如皋市青少年科技与社会实践活动中心,负责全市青少年科技与社会实践工作的组织管理、培训指导工作。各镇(区、街道)要落实相应的中小学科技教育工作的管理机构和人员,安排一名领导分管中小学科技教育工作。各中小学校要有一位校级领导分管科技教育工作。

政府办

各成员单位

各镇(区、街道)

各学校

加大经费投入

把科技创新教育经费纳入教育部门和中小学年度预算范围,重点支持科技教育资源、基地建设、设备设施购置、科技竞赛活动举办等工作。要鼓励各类公益基金加大对科技创新教育的投入,支持科技创新教育设施建设和开展各类科技创新教育活动。

政府办

财政局

教育局

科  协

健全奖励机制

建立校外科技创新教育基地等级评选制度、公共财政补贴制度和奖励制度。建立市、镇、校三级科技创新教育特色项目、科技兴趣小组、科技社团评比标准和奖励制度。建立行动计划专项奖励制度,对实施行动计划工作突出、成效显著的学校、校长、教师和学生予以表彰奖励。

政府办

财政局

教育局

科  协

完善评价制度

教育局把学校科技教育工作列入对各镇(区、街道)教育工作考核评估的重要内容;各镇(区、街道)也要建立中小学科技教育工作年度考核制度,督促学校做好科技教育工作;各学校要将科技辅导教师纳入学科教师相同评价系统。学校要对学生参加科技教育活动情况进行多元的、开放的、动态的、过程性评价,并将考核结果纳入学生综合素质评价范畴。对学生科技成果和活动情况记入档案,应赋予相应学分,建立科技创新人才培养与升学相对接的优先推荐制度。

教育局

各镇(区、街道)各学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