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皋市科创办
如皋市全民科学素质行动计划纲要实施方案(2016-2020年)
来源: 如皋市科协 发布时间: 2016-09-22 00:00 累计次数: 字体:[ ]

                                              如皋市全民科学素质行动计划纲要实施方案(20162020年)

为深入推进我市全民科学素质工作,大力提高公民科学素质,根据国务院办公厅印发的《全民科学素质行动计划纲要实施方案(2016-2020年)》、《江苏省全民科学素质行动计划纲要实施方案(2016-2020年)》、《南通市全民科学素质行动计划纲要实施方案(2016-2020)》,结合我市实际,制定本实施方案。

一、背景和意义

自2007年《如皋市全民科学素质行动计划纲要实施意见》颁布以来,特别是“十二五”以来,在市委、市政府正确领导下,全市各镇(区、街道)、各成员单位以科学发展观为统领,扎实推进全民科学素质工作,取得了显著成效。我市未成年人、农民、城镇劳动者、领导干部和公务员、社区居民等重点人群科学素质行动稳步推进,科技教育培训和科普活动广泛开展,科普设施不断完善,科普资源更加丰富,大众传媒科技传播能力进一步增强,科学素质建设的公共服务能力得到较大提升,大联合大协作的工作机制初步建立,为全民科学素质工作的顺利开展奠定了基础。

同时我们也清醒认识到,我市科学素质建设工作发展还不平衡,公民科学素质水平与发达地区相比还有较大差距。主要表现在:优质科普资源开发及整合力度仍需加大,社会化科普服务能力有待提升,科普经费保障能力偏弱,科普基础设施建设还相对滞后,科普工作长效机制尚未形成“十三五”是如皋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的关键时期,科学素质决定公民思维方式,是实现美好生活的前提和实施创新驱动发展的基础。进一步加强公民科学素质建设,不断提升人力资源质量,对于推动“大众创业、万众创新”,引领经济社会发展新常态,建设“强富美高”魅力如皋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二、指导思想和工作目标

(一)指导思想。坚持以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科学发展观为指导,深入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系列重要讲话和中国科协九大精神,坚持以“四个全面”为战略指引,以市委市政府重大决策部署为指导,坚持“政府推动、全民参与、提升素质、促进和谐”的工作方针,围绕“节约能源资源、保护生态环境、保障安全健康、促进创新创造”工作主题,充分发挥全民科学素质在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中的基础作用,以服务“大众创业、万众创新”为目标,以改革创新为动力,以科普信息化建设为重点,以构建社会化科普工作格局为保障,充分激发科技工作者积极性、创造性,全力推进全民科学素质工程,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做出更大贡献。

(二)总体目标。2020年,科技教育、传播与普及工作得到长足发展,形成比较完善的公民科学素质建设的组织实施、基础设施、条件保障、监测评估等体系,我市公民具备基本科学素质的比例达到15%以上。

——创新创业在全社会蔚然成风。以“大众创业、万众创新”为目标,大力培育科学精神,营造创客文化氛围,将创新成果、创意项目、创优品牌切实转化为创业活动,创新文化的示范引领作用得到充分发挥,尊重知识、鼓励创新、敢为人先、宽容失败的鲜明导向基本形成。

——主题性科普活动广泛开展。围绕《全民科学素质行动计划纲要》主题和重要纪念日,创新活动载体和形式,丰富活动内容,关注民生科普,深入学校、农村、社区、企业、机关、军营,广泛开展科普宣传周、全国科普日、食品安全宣传周、防灾减灾日等群众性科普活动。重点宣传普及低碳生活、创新创造、公共安全、身心健康等观念和知识,使科学发展的理念更加深入人心。

——重点人群科学素质明显提高。围绕工作主题,关注民生科普、热点科普、前沿科普、实用技术、健康生活等知识普及需求。青少年的科技创新意识明显增强,领导干部和公务员的科学决策水平不断提高,农民、城镇劳动者、社区居民的科学素质显著提升,城乡之间、区域之间公民科学素质差距逐步缩小。

——科普公共服务能力大幅提升。科学教育与培训体系逐步完善,大众传媒科技传播能力和科普基础设施的服务能力不断增强,科普资源更加丰富,科普人才队伍发展壮大,学历层次有所提升,公民参与科普活动的机会与途径显著增多,科普服务更加公平普惠。

——公民科学素质建设的机制不断完善。进一步健全和完善政策支撑、经费投入、分类指导、监测评估和考核激励机制。积极创新科普工作机制,强化优质科普资源的开发共享,提高科普资源利用效率,集成全社会各方面力量,不断增强科学素质工作的社会合力。

三、重点工作

(一)实施青少年科学素质行动

以校内科学教育为基础,丰富校外和课外科学教育活动,建立完善的校外科技活动与学校科学课程的衔接机制。依托各级各类科普场馆,搭建青少年科技创新活动平台。以品牌活动为引领,充分整合社会科普资源,坚持面向基层、重在普及、兼顾提高的原则,全面提升我市青少年科学素质。

1.全面推进校内青少年科学教育。STEAM教育理念为指导,针对不同年龄段青少年特点,注重课程的综合性与连贯性;充分发挥学科课程载体作用,在幼儿园日常教育工作中融入科学启蒙内容。开齐开足上好中小学科学课程,全面推进以问题为导向的研究性学习,进一步推广“做中学”活动的经验与成果,深化中小学科学课程(数学、物理、化学、生物等)教学改革,构建符合素质教育的课程体系和评价体系,提升学生科学素养和实践动手能力。在高中阶段,鼓励学校开设通用技术课、科学教育选修课,不断拓宽学生的知识面。大力发展中等职业教育,加强基础能力建设,推进教育教学改革,着力培养学生的职业道德、职业技能和就业创业能力。力争到“十三五”末,我市培育形成10个以上具有如皋特色的STEAM项目。

2.开展校外和课外科学教育活动。动员科技和教育工作者与青少年开展面对面的科技交流活动。搭建科技创新活动平台,加快培养科技创新英才,构建校外科技教育机制。依托科技场馆等科普教育基地,开展大手拉小手科技传播行动、“快乐科学校园行”、“科普大篷车”进校园(社区)等活动,组织开展好青少年科技创新大赛和中小学生“金钥匙”知识竞赛、“小巧手”、机器人大赛、职业学校创新大赛等科技竞赛活动。积极开展公益性儿童科普展览、知识普及和社会实践活动。开展有针对性的活动以发挥家庭教育在提高未成年人科学素质中的作用,把科学素质教育成效纳入“五好文明家庭”、“星级文明户”评比标准

3.提升教师科学教育能力。加大对教师的培训力度,将每年接受一定学时的科学教育培训纳入对教师考核的范围,逐步建强科技创新教育队伍。对中小学开展的科技活动进行量化评估,作为学校工作考核内容。每两年命名一批市级中小学科普教育社会实践基地。开展省、市、县(市)优秀中小学科技辅导员、青少年科技创新标兵评比活动,培育出更多省、市、县(市)科学教育特色学校、青少年科学工作室,充分发挥典型示范引领作用。

工作分工:教育局、团市委牵头,宣传部、关工委、科技局、人社局、环保局、卫计委、文广新局、地震局、气象局、文广传媒集团、妇联、科协等单位参加。

(二)实施农民科学素质行动

通过培育职业农民、实施科技兴农与科普惠农工程、建设社会化服务体系以及提升科普与科技服务的信息化水平,不断提高农民依靠科技增收致富的能力,明显提升农民科学素质。

1.实施新型职业农民培育工程。建立教育培训、认定管理、政策扶持“三位一体”的新型职业农民培育机制。围绕科学生产、农业增效和农民增收,切实开展职业农民、农业实用技术、信息技能、农村劳动力转移、基层农技人员、农业电商等培训,着力培育有文化、懂技术、会经营、善管理的新型职业农民;以农业社会化服务人员为重点、开展技能培训和技能鉴定。开展新型职业农民认定管理,制定认定办法、开展认定发证,发放新型职业农民证书,积极争取政府支持,在教育培训、人才认定、创业服务、科技金融、社会保障等方面对新型职业农民给予优先优惠和扶持政策。鼓励农村专业技术协会等社会组织承接职业农民培训等科技服务。

2.实施科技兴农与科普惠农工程。大力开展科技强农富民工程、科技入户工程、巾帼农业科技示范基地创建等活动。深化农业科技入户内涵,以基层农技推广补助项目、科技入户工程等项目为平台,推广科技入户、科技110、科普集市、专家工作站、“三农”网络书屋等做法,实施科技工作者“常下乡、常在乡”的长效机制,培育农业科技示范户,以种养大户、家庭农场主、农民合作社和农业企业等新型农业经营主体为重点,推选500个农业科技核心示范户。重点关注农村弱势人群和农村富余劳动力转移情况,整体推进农民科学生活,全面提高农民科学素养。“十三五”期间,建立10个南通市级以上和20个市(县)级科普惠农服务站,充分发挥其辐射带动作用。

3.建设新型农村科普惠农服务体系。建立和完善以农技推广机构为主导、农村专业技术协会等社会组织为重要力量的新型农村科技社会化服务体系,不断增强服务能力。深入实施信息进村入户工程,大力推进六有村级综合信息服务站体系建设,提高江苏科普云信息服务系统、农技宝、益农信息社、农村党员干部现代远程教育等平台的村镇覆盖率,实现“六有”村级综合信息服务站覆盖达100%。重点培育和优先发展农村专业技术协会等社会组织,对基层农技协组织建设给予财政支持,鼓励农技协等农业服务组织承担农技推广项目,引导其聚焦农技推广事业,打造镇(区、街道)农技推广综合服务示范中心。

工作分工:农工办、农委、科协牵头,组织部、宣传部、经信委、关工委、教育局、科技局、人社局、民政局、环保局、文广新局、卫计委、市场监督管理局、地震局、气象局、体育局、安监局、文广传媒集团、团市委、妇联等单位参加。

(三)实施城镇劳动者科学素质行动

围绕城镇化、新型工业化的需求,加大技能培训工作力度,完善技术人才教育体系,广泛开展科普宣传和教育,促进进城务工人员及失业人员科学就业,提高城镇劳动者的就业、创业和适应产业、职业发展的能力,努力提高城镇劳动者科学素质。

1.加强城镇劳动者科技教育培训。将科学素质内容纳入各级各类职业教育和成人教育课程,将有关科学素质要求纳入相关职业标准并作为各类职业培训、考核和鉴定的指标及条件。不断扩大各类技术技能竞赛、岗位练兵、技能培训覆盖面。“十三五”期间,继续实施技能人才振兴计划,建立3个高技能人才培养示范基地和3个以技能大师工作室为骨干的现代技工教育和职业培训示范基地,培养1.5万名高技能人才、5万名技能劳动者,其中,技师、高级技师3000名。强化高危行业和中小企业一线作业人员以及农民工的安全技能培训,生产经营单位负责人、企业安全管理人员、特种作业人员安全生产培训率达100%。完成农村劳动力转移前培训1万人和在岗农民工培训2万人。深入开展妇女巾帼建功活动,加大妇女岗位培训和创业技能培训力度,激励妇女在岗建功成才。建立进城务工人员和用工单位、劳务输出组织共同开展职业培训的机制,不断增强进城务工人员就业、职业转换以及对科学技术的了解能力,不断提高城镇劳动者的整体科学素质。

2.推进专业技术人才继续教育工作。 实施专业技术人才知识更新工程,加强各级各类专业性技术人才继续教育制度建设,构建完备的分层分类的专业技术人才继续教育体系,全面提升专业技术人才综合素质和创新创造能力。加大紧缺专门人才、中青年骨干人才和高层次专业技术人才培训的力度。2016-2020年,培训各类专业技术人才5000人以上。

3.开展经常性职工科普教育活动。强化企业文化、职工文化建设,全面实施职工素质建设工程,深入开展“厂会协作”、“讲、比”竞赛等活动,抓好职工书屋建设,组织专家宣讲团深入企业、工厂、车间进行科普知识宣讲活动。将科学素质情况作为评选“文明职工”、“职工之家”的指标和条件。着力加强科学方法、科学思想和科学精神的教育,全面提高职工科学文化素质和职业技能素质,鼓励群众性技术创新和发明创造。

工作分工:人社局、总工会、安监局牵头,宣传部、教育局、科技局、文广新局、卫计委、环保局、市场监督局、文广传媒集团、地震局、气象局、团市委、妇联、科协等单位参加。

(四)实施领导干部和公务员科学素质行动

加强规划设计,创新科普方式,强化教育培训,将提高科学素质贯穿于领导干部和公务员选拔录用、教育培训、综合评价全过程,增强领导干部和公务员科学决策、科学管理、科学执政和科学发展的能力,进一步发挥领导干部和公务员的示范引领作用。

1强化统筹规划。完善健全领导干部和公务员科技教育机制,将提高科学素质列为领导干部和各级各类公务员教育培训“十三五”规划的重要内容,作出整体部署和安排。分层次制定科普培训规划,制定相关年度计划和实施意见,将科学素质教育列入各级各类干部教育培训机构的教育规划和教学计划,落实课题课时,组织相关专题研究,加强干部科学方法、科学思想和科学精神培育。实施党政领导干部培训工程和公务员能力培训工程,强化领导干部和公务员的创新理念和创新思维。

2.完善考核激励机制。充分发挥科教资源优势,将提高科学素质列为创建学习型机关、干部培训教育的重要内容,提高党政领导干部和公务员选拔录用、综合考核中的科学素质内容占比,引导激励其学习科技知识、提升科学素质。利用现代信息技术手段开展领导干部和公务员科学教育培训,实行科技教育学分制管理,提高网上学习和进高校自主学习积极性,确保各级机关领导干部和所有公务员参加网上学习的比例达100%,合格率达90%以上。

3.开展各类科普活动。围绕我市推动经济提质增效、产业转型升级,特别是重点发展的大智造、大物流、大数据、大健康、大旅游、大农业等产业,举办高端科技报告会、现代科技知识讲座等各类科技知识宣讲活动,有计划地组织领导干部和公务员到科研院所考察学习,开阔领导干部和公务员的科技视野,提高他们的科学决策水平,使领导干部成为推进创新驱动发展的行家里手和带头人。

工作分工:组织部、人社局牵头,宣传部、经信委、科技局、环保局、文广新局、卫计委、党校、团市委、妇联、科协、社科联等单位参加。

(五)实施社区居民科学素质行动

加强社区科普基础设施建设,提升科普服务能力和水平,普及节约能源、生态环保、安全健康、应急避险等方面科学知识和方法,提升社区居民科学生活能力和应对突发事件能力,全面提升社区居民科学素质,促进和谐社区、文明社区建设。

1.增强社区科普服务能力。实施社区科普益民计划,充分依托社区公共服务场所和设施,推动社区科普活动站(室)建设,力争社区科普大学建成率达95%,全市100%的社区建有科普活动站(室)、科普图书室和科普画廊。结合社区信息化建设,强化互联网、移动通信、移动电视等新型传媒科普宣传功能。健全街道科协、科普协会以及社区科普小组等组织,积极推动社区科普志愿者队伍建设。围绕智慧生活、平安生活、低碳生活,建设以“新知识普及、新技术示范、新产品应用”为主要内容的“三新”科技社区,开展科普示范社区、楼宇、家庭创建活动。

2.提升社区主题科普宣传活动水平。深入开展科普宣传周、全国科普日、“安全生产月”、防灾减灾日等各类群众性的主题科普活动。突出民生科普、热点科普、前沿科普内容,通过全民健康科技行动、女性大讲堂、“安全科学知识六进”等活动,发挥社区教育在提高科学素质、服务民生和促进社会和谐方面的作用,重点培养城镇新居民科学素质,提升社区居民应用科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改善生活质量、应对突发事件等方面的能力。

3.搭建社会化社区科普工作平台。在政府及有关部门引导帮助下,社区居委会、基层科普组织要认真组织居民有效整合社区及周边科普资源,实现资源共享,为社区科普工作搭建活动载体和平台。鼓励学校、企业、科技社团、科普场馆、科普教育基地和部队等社会要素的科普资源向社区开放,并积极支持和参与社区科普活动,形成社区科普工作合力。

工作分工:民政局、科协、妇联牵头,宣传部、教育局、科技局、环保局、国土局、住建局、文广新局、卫计委、安监局、体育局、市场监督局、地震局、气象局、文广传媒集团、社科联等单位参加。

(六)实施科学教育与培训基础工程

提升科学教育师资保障水平,整合科学教育资源,加强科学教育基础建设,推进科学教育与培训体系建设,提高为青少年等各类人群开展科学教育与培训的服务能力。

1加强科技辅导员师资队伍建设。鼓励高等师范学校设立科学教育专业,着力培养科学教育专业教师。在职教师培训增加科学教育内容,推进中小学教师科学素质与课程实施能力建设,广泛开展中小学学科教师之间的业务交流,提高实施科学教育的能力和水平。加强对幼儿园、农村和科学教育基础薄弱地区中小学中骨干教师的培训并定期开展业务交流完善考核体系,探索实施我市科技教师职称评定体系。加大科学教育能力培训力度,逐步完善科学教育教师职称评价标准和办法。

2.加强科学教育与培训能力建设。按照普及性、基础性、发展性的要求,根据五大重点人群的特点和需求,切实做好各类人群科学教育培训教材的编写工作,改进科学教育与培训教学方法。针对不同人群开展科学教育培训,改革与探索成人教育教学方式,提高培训效果。以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培养为重点,促进学习方式的变革。每年选派优秀科技辅导员到境外参加培训和科技交流活动,取长补短,开阔眼界,努力与国际接轨。

3.加强科学教育与培训的基础建设。

加强中小学尤其是农村中小学实验室、图书室建设,充实科学实验仪器、教具、音像设备、计算机、图书等,并面向社会提供服务。继续推动中小学科学教育网络建设,鼓励支持现有科学教育网站进一步扩大科学教育信息、提升综合服务能力。强化农村中小学现代远程科学教育资源开发。利用社会资源开展科学教育和培训,鼓励高校、科普场馆、职业学校、青少年宫、成人文化教育机构、社区科普大学等对公众分类分层次开展科学教育与培训,建成一批特色鲜明的教育培训基地。“十三五”期间,全市各中小学及职业学校普遍建成青少年科学工作室。

工作分工:教育局、人社局牵头,宣传部、发改委、科技局、财政局、农委、卫计委、市场监管局、文广新局、体育局、地震局、气象局、总工会、团市委、妇联、科协、社科联等单位参加。

(七)实施科普信息化建设工程

利用“互联网+”等信息化手段,整合科普资源,发展科普新业态,推动报、网、台以及微信等媒体融合开展科技传播与普及,实现线上线下联动,切实满足公众对科普内容的需求。

1发展信息化科普新业态。深度推进与互联网企业的合作,建立本地区传播中心,通过内容聚合和分发以及大数据挖掘分析技术,区别地域及科普受众群体的个性化需求,推送针对性、权威性较强的科普内容,建立热点监控、实时发布、精准推送、供需对接和反馈评价的网络科普体系,掌握科技普及和传播的网络话语权。建好并用好微信、微博等新媒体平台,与文化传媒企业、科普类网站合作开发群众关注度高、认同感强的优质信息化科普资源,加大面向新媒体的优质科普影视作品、网络科普游戏等的开发和传播。

2.融合拓宽科技传播渠道。持续放大传统平面科普媒体的渠道作用,支持其走传统出版和依托互联网的数字出版相融合的发展道路。充分利用广播电视、远程教育站点、公交系统、电子屏等渠道开展科普,集成现有科普资源内容实现线上线下传播,构建微信公众服务平台、移动客户端APP、科普大屏和网站四位一体的科学传播渠道。实现全市城市公交、车站科普动视全覆盖。实现全市城镇社区、科学教育特色学校、科普惠农服务站、科普教育基地等信息科普大屏全覆盖。利用互联网平台,建立科普资源超市,使科普资源在网上实现供需对接。

3.建立科普资源共建共享机制。有效利用市场机制和网络优势,充分利用社会力量和社会资源开展科学技术普及和传播。建成市科普资源共享平台,科普信息资源共享和开发利用机制进一步完善。积极谋求和促进科普信息服务平台接入成员单位的公共服务系统,借助公共服务系统刚性访问需求,扩大科普信息的传播范围和影响力。设立信息化科普专项引导资金,对于专门从事信息化科普创作的企业给予政策支持

工作分工:经信委、科协、科技局牵头,宣传部、教育局、民政局、国土局、市场监督局、体育局、旅游局、环保局、农委、文广新局、卫计委、安监局、地震局、气象局、文广传媒集团、市总工会、团市委、妇联、社科联等单位参加。

(八)实施科普基础设施工程

扎实推动科普基础设施建设和发展,建成以现代科技场馆为龙头、各级科普教育基地和示范基地为基础、广大基层科普设施及资源为支撑、多元化投入为保障的多层次、多功能科普设施网络体系,提升展教水平和服务能力,扩大公众参与科普的途径和机会,满足公众日益增长的科普文化需求。

1.加强科普基础设施规划。发挥政府主导作用,研究制定全市科普基础设施建设规划,进一步打造集实体馆、流动科技馆、学校科技馆、数字科技馆于一体的科技场馆系列。以科普教育基地建设为抓手,科普信息化为载体,加快建立以科技馆为龙头,各类专题科普馆、数字科技馆为依托,青少年科技工作室、科普惠农服务站、科普益民社区科普场馆群为基础的现代科技馆体系建设。

2.加强科普教育基地建设。建设一批集防震、防火、交通等安全教育为一体的安全生产教育培训基地、环境教育基地。强化青少年宫、妇女儿童活动中心、图书馆、文化馆、博物馆、主题公园、动植物园等科普教育功能。鼓励有条件的企业、科研机构面向观众开放研发机构、实验平台或展览馆。“十三五”期末,建成国家级科普教育基地1-2个、省级科普教育基地4-5个以上,并定期向社会免费开放。

3.强化基层科普设施建设。依托现有社会设施,鼓励支持各镇(区、街道)建设具有科普教育、培训和展示等功能的综合性科普活动场所,继续培育发展社区益民服务站和农村科普惠农服务站。引导并支持有条件的职业学校、成人教育机构、中小学和青少年宫利用现有场所建设青少年科学工作室。强化基层科普信息化建设,“十三五”末,信息化科普画廊或科普大屏实现所有街道、社区全覆盖。

4.整体提升科普场馆的展教水平和服务能力。加强对科普场馆运行的规范管理。推动科普场馆专业人才的培养工作,提高科普场馆展览和教育活动的设计策划能力。继续推动公益性科普场馆向公众免费开放,提高科普场馆利用效率和运作效益。

工作分工:发改委牵头,宣传部、教育局、科技局、财政局、环保局、住建局、农委、文广新局、卫计委、市场监督局、国土局、体育局、安监局、旅游局、地震局、气象局、总工会、团市委、妇联、科协、社科联等单位参加。

(九)实施科普产业助力工程

充分发挥市场机制作用,构建完善科普产业链,建设科普众创空间,壮大科普产业联盟,丰富科普产品和服务内容,提高科普产品品质和服务效能,弥补公共科普产品和服务的不足,促进科普事业的发展。

1.培育发展科普产业。充分发挥市场机制作用,建立以政府购买服务及政府与社会资本合作的PPP 产业模式推动科普展教品产业、科普图书出版业、科普影视业、科普动漫业、科普玩具业、科普游戏业、科普旅游业、科普创意业、网络科普业等主要业态发展,创新科普产品的研发、生产、传播和消费。推动公益性科普事业与经营性科普产业并举发展。切实加大对全市科普资源整合、集成和配送的力度,把更多更好的科普资源覆盖到基层,发挥辐射和带动作用,满足各类群体的科普需求。加大政府对科普产业扶持力度,尝试性培育示范性强、辐射面广的科普产品研发企业。

2.培育科普产品市场。加强科普产业的科普需求调研,及时发布科普产品需求信息和动态变化。在科普产业覆盖面广的地区建立科普产品展示和集散中心,定期举办科普产品展示交易会,为科普产品交易提供高效服务,刺激创新科普产品的研发、生产、传播。积极培育公众科普消费习惯,引导与科普结合的教育、健身、旅游、休闲等公众服务性消费,带动科普产业和消费市场的成长与发展。

3.培养科普产业领军人才。培育和建设高水平的科普产业经营管理团队和科普产业领军人才,积极引进一批从事科普文化创意、研发的高端人才,为科普产业发展提供强有力的人才支撑。引导广大科技工作者积极参与科普作品创作,不断加强科普创作研发力度,积极发挥各成员单位的主体作用,建立科普资源共建平台。支持引导有条件的科研机构、社会组织、科普场馆、科普企业从事科普产品研发与设计,推动科技成果加快转化为科普资源,不断丰富科普产品,切实提高科普产品品质。

工作分工:由发改委、财政局、科协牵头,宣传部、教育局、科技局、民政局、人社局、环保局、农委、文广新局、卫计委、市场监督局、旅游局、安监局、气象局、总工会、团市委、妇联、社科联等单位参加。

(十)实施科普人才队伍建设工程

着力提升科普人才队伍的整体素质,优化科普人才队伍结构,建立健全有利于科普人才队伍建设和发展的体制与机制,培养造就一支规模宏大、结构优化、素质优良的科普人才队伍。

1.大力培养基层科普人才。发挥大学生村官、农村科普带头人、中小学科技辅导员、社区科普工作者和企业工程技术人员的作用,依托农业技术推广机构、农民合作经济组织、农技协、青少年科技活动中心、社区科普大学、企业研发平台等,采取培训、示范和实践相结合的方式,着力发展农村、学校、社区、企业科普人才队伍,每年培训农村科普员50名,农村实用科普人才100名,社区科普员50人,社区科普人才30人。充分发挥企业自身优势,结合专业技术人员继续教育、职业技能培训、职工科普教育等活动,培养和造就企业各类科普人才200人。积极发展青少年科技辅导员队伍,利用科研机构、科技场馆、青少年宫等校外科技活动场所及科普教育资源,着力建设和发展适应青少年课外科普活动的校外科技辅导员队伍,力争十三五期末全市每所中小学至少有1 名专职科技辅导员。

2.加快培养科普专门人才。落实国家中长期科技、教育、人才发展规划纲要,努力造就一支规模适度、结构优化、素质优良的科普人才队伍。强化科普人才培训和实践基地建设,努力培养科普设计与创作、科普研究与开发、科普传媒、科普产业经营、科普活动组织策划等专门人才。依托科技工作者、科技辅导员、科普创作人员、大众传媒科技记者(编辑)、科普场馆展教人员、展教品开发人员等,建立兼职科普人才队伍。科学制定考核评价制度,加快形成有利于优秀人才脱颖而出和施展才能的体制机制。

3.进一步壮大科普志愿者队伍。充分发挥协会和企事业的科普人才资源优势,建立健全高级科技人才兼职做科普、带头做科普的组织形式和有效机制。大力建设各级各类科普志愿者组织、建设科普志愿者网站,加强对科普志愿者的培训,为各类科普志愿者成长和服务提供交流平台。十三五期末建成一支结构优化、规模宏大、素质较高的科普志愿者队伍,注册科普志愿者达到1万人。

工作分工:由科技局、人社局、科协牵头,组织部、宣传部、农工办、关工委、教育局、环保局、农委、文广新局、卫计委、安监局、地震局、气象局、总工会、团市委、妇联、社科联参加。

四、组织实施和条件保障

(一)加强全民科学素质建设组织领导

市全民科学素质工作领导小组要切实加大统筹协调力度。高标准、高效率、高要求部署推进全民科学素质工作,形成政府多部门整体联动、相互协作、社会公众广泛参与的良好格局。市全民科学素质工作领导小组各成员单位要将有关任务纳入相应工作规划和计划,认真履行职责,落实工作责任。各镇人民政府(街道管委会)负责组织辖区全民科学素质纲要的实施工作,把公民科学素质工作纳入本级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总体规划,把重点任务列入年度工作计划;因地制宜,制定本级“十三五”全民科学素质工作规划,定期研究部署,提供保障条件,强化督促检查,确保实施工作顺利推进。

(二)完善全民科学素质建设长效机制

1.健全政策法规体系。严格执行《科普法》,在社会经济发展规划和有关科学技术教育传播与普及的政策法规中体现公民科学素质建设的目标和要求,落实鼓励科普事业发展的科普税收优惠等相关政策,完善有利于科普产业发展的财政、税收政策措施。

2.完善经费投入保障机制。坚持政府引导,发动社会投入,保障科普经费和《科学素质纲要》实施专项的投入,为公民科学素质建设提供保障。市、镇两级人民政府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科学技术普及法》的要求,将科普经费列入同级财政预算,并根据财力情况和公民科学素质建设发展的实际需要,逐步增加对科普工作的投入引导和鼓励社会力量参与发展科普事业,不断拓宽科普经费来源渠道。落实完善捐赠公益性科普事业税收政策,广泛吸纳境内外机构、个人的资金,加大财政保障力度,大力推进ppp合作模式,形成多渠道投入机制。

3. 健全科普活动创建机制。广泛开展群众性科普活动。围绕《全民科学素质行动计划纲要》主题和重要纪念日,组织开展科普宣传周、全国科普日、食品安全宣传周、防灾减灾日等各类主题性科普活动,引导和发动公众积极参与,扩大科普活动覆盖面。建立完善科普示范引导体系。以新一轮科普示范创建为抓手,动员社会各方支持科普、参与科普、关注科普,“十三五”期间力争创建国家级科普示范市。大力实施“社区科普益民计划”和“科普惠农兴村计划”。持续加大财政支持力度,加强科普益民服务站、科普活动室建设,每年培育命名一批科普示范社区和惠农服务站。提升青少年科技创新水平。组织实施好青少年科技创新大赛、中小学生“金钥匙”科技竞赛、青少年机器人竞赛,普及科学知识、倡导科学方法、传播科学思想、弘扬科学精神,激发青少年的创新创造活力。

4.完善监测评估和考核激励机制。建立《科学素质纲要》监督评估机制,实时监测评估全民科学素质纲要实施情况和效果,查找不足和薄弱环节,提出有针对性的对策措施,推动全民科学素质工作持续健康发展。加大考核力度,将全民科学素质工作纳入政府目标考核并建立表彰和奖励机制,对在公民科学素质建设中作出突出贡献的集体和个人予以表彰奖励。

(三)强化过程控制,有序推进方案实施

1.启动实施阶段。2016年,推动和指导各镇(区、街道)制定本辖区全民科学素质行动计划纲要实施方案(2016-2020年),组织制定本方案中10项重点工作的具体推进计划,并做好方案实施动员工作。

2.扎实推进阶段。2017-2019年,完善工作机制,加强监测评估,查找薄弱环节,解决突出问题,全面推进各项重点工作。

3.总结评估阶段。2020年,组织开展督促检查,对2016-2020年全民科学素质工作进行总结和评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