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皋市科技局
2022年如皋市省级创新型示范县市建设工作方案
来源: 如皋市科创办 发布时间: 2022-06-16 14:58 累计次数: 字体:[ ]

2022年是我市推进江苏省创新型示范县市建设、启动创建国家创新型县市的发力之年,为认真贯彻落实《江苏省科学技术厅关于公布首批江苏省创新型示范县(市、区)建设名单的通知》(苏科区发〔2021〕268号)要求,高度聚焦科技创新重点工作,务实关键工作举措,切实提高创建实效,结合我市实际,特制定本方案。

一、指导思想

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深入贯彻落实党的十九大和十九届五中、六中全会精神,牢固树立新发展理念,大力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以高标准建设省创新型示范县市为目标,深化体制机制改革,优化创新创业生态,增强自主创新能力,促进科技成果转化,培育新产业新业态新模式,为“科创皋地”建设强基赋能,为高质量建设南通跨江融合发展样板区提供强有力的科技支撑。

二、工作目标

2022年,力争在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上取得全面进展,高标准建设创新体系健全、创新要素集聚、创新效率高、经济社会效益好、辐射引领作用强的江苏省创新型示范县市,打造科技支撑高质量发展的县域城市典范。

——组织推进更加有力。进一步优化市科技创新委员会运作机制,完善科技创新领导机制、工作机制和激励考核机制文件,在对“科技二十三条”绩效评估的基础上优化科技创新激励意见,提高高质量发展评价体系中科技创新指标数及权重,进一步增加镇区科技管理人员职数。

——创新投入显著提高。全社会研发投入占GDP比重上升到2.75%,财政科技支出占当年本级财政一般公共预算支出比重达到4.2%以上,万名从业人员中研究与试验发展(R&D)人员数达300人,科技金融支持力度达到9亿元以上。

——创新主体日益活跃。新认定国家高新技术企业166家、国家科技型中小企业620家,规模以上工业企业中建立研发机构的企业数量占比达到74%,新增省级企业研发机构达到6家以上,新招引落户科创项目120个、人才项目30个。新入选省“双创计划”7人以上,“双创”团队项目实现新突破。国家、省、南通各级科技计划项目立项保持南通领先。

——创新绩效持续提升。高新技术产业产值占比达到48%,万人发明专利拥有量达31件,技术合同成交额达60亿元。新增省级以上孵化器1家、省级众创空间3家,省级加速器1家。企业享受研发费用加计扣除税收减免额达2.5亿元,高新技术企业所得税优惠额达3亿元,形成产学研合作项目230项以上。

三、重点任务

2022年,我市将围绕省创新型示范县市建设各项目标任务,以打造南通沿江科创带建设排头兵、全省创新驱动发展示范区、长三角北翼产业新高地、全国创新创业先行区为方向,实施“六大工程”,聚力打造“科创皋地”品牌。

(一)实施全域创新引领工程,构筑区域科创高地。

1.打造龙游河科创走廊。加快编制龙游河科创走廊概念性规划、特色空间风貌提升规划,同步推进产业、交通、生态等专项规划,加快构建“一廊、两核一极、三区”的区域创新网络体系。重点推进雉水科学城和龙游湾科创智谷规划建设,确保年内实质性开工建设。(责任单位:科创办、自然资源和规划局、发改委、交通运输局、生态环境局、高新区、如城街道、长江镇等相关镇区)

2.启动国家级高新区创建。按照“一年启动申报、两年攻坚达标、三年创建成功”工作目标,2022年重点启动如皋高新区创建国家高新区申报工作,推进创新体制机制建设,围绕智能装备制造、光电及第三代半导体、软件信息服务三大主导产业发展,改造提升传统产业,培育发展新业态,做大做强产业规模,力争2022年在全省省级高新区排名进入前3,打造成南通沿江科创带的创新战略支点。(责任单位:高新区、科创办、发改委、商务局)

3.推进省级农高区建设。以国家农业科技园区核心区为依托,大力发展生命健康主导产业,协同发展绿色农产品加工、休闲农业、花木盆景等重点产业,从规划调整、资金筹措、搬迁整理、道路雨污管网、双创平台打造、项目招引、试验示范基地建设等方面高效推进,力争年内实现园区基础设施建设、农业技术创新、农业高新技术产业、创新创业辐射能力等方面全面上台阶,着力打造江苏沿海地区现代农业绿色健康发展创新样板区。(责任单位:科创办、如皋工业园区、磨头镇、农业农村局、财政局、富皋万泰)

4.组建科创投集团。组建如皋科技创新投资集团有限公司,下设产业研究总院、科创孵化总公司、科创产业基金、人才资本中心等业务板块,打造“1+4”运营模式,形成科创种子发现、培育孵化、投资扶持、金融保障的科创项目产业化链式发展有机体和引育科创项目的有效“生产线”。2022年,完成科创投集团以及四大业务板块组建,落实注册资金、资产调拨、管理人员、办公地点。全年科创基金实施创投项目4个以上,人才资本服务中心吸引基金公司入驻5家以上。(责任单位:科创办、人才办、财政局、科技镇长团、高新区、富皋万泰)

(二)实施科创载体建设工程,提升平台载体能级。

1.打造高质量研发机构。积极参与省技术创新中心、省工程技术联合实验室建设,支持力星钢球、新瑞药业、卓远半导体、日达智造等细分领域龙头企业,围绕精密制造、生物医药、新一代信息技术及半导体等领域,与省产业研究院共建联合创新中心。积加速推动规模以上高新技术企业实现院士工作站、工程技术研究中心、技术中心、工程研究中心等研发机构全覆盖。(责任单位:科创办、发改委、人社局、各镇<区、街道>)

2.推动高效能双创平台建设。进一步完善“众创空间-孵化器-加速器-产业园”全链条培育体系,提升四大主功能区孵化器及离岸孵化器建设运行质效,鼓励吴窑镇利用台商城综合楼、其他各板块利用闲置资产新建改造专业孵化器,推动如城创客盲盒孵化器创建国家级孵化器,长江智创园、开发区创合空间创建省级众创空间,高新区电子信息产业园创建省级加速器。深化与上海交大“双飞地”合作模式,共同打造大零号湾如皋(上海)科技成果转化创新平台,大力构建研发、孵化在上海,中试、生产在如皋的运行模式。(责任单位:科创办、科创投集团、相关镇<区、街道>)

3.引育高水平新型研发机构。统筹推动产业技术研究院(所)、高校成果转移中心等建设,整合吉林大学(如皋)新能源汽车产业研究院等运行绩效不佳的新型研发机构,重点支持化合物半导体研究所等与我市主导产业结合度高、运营机制灵活、支撑带动作用强的新型研发机构,积极开展产业关键技术研发及项目孵化,加快推进检验检测中心、仪器设备共享等公共服务平台建设,为产业创新活动提供技术支撑。(责任单位:科创办、各主功能区)

(三)实施创新主体培育工程,壮大科创企业集群。

1.培育创新型领军企业。围绕六大优势产业链,重点培育产业“链主”企业,尤其是掌握全产业链和关键核心技术的产业生态主导型企业。按照“雏鹰企业-瞪羚企业-独角兽企业”等路径进行精准培育,加快发展一批专精特新“小巨人”企业和产品市场“单打冠军”。鼓励有条件的企业开展多种形式的资本运作,通过产业链上下游垂直并购,成长为行业旗舰型企业。(责任单位:发改委、地方金融监管局、科创办、各镇<区、街道>)

2.实施高企倍增计划。以国家高新技术企业培育为主线,集聚全市各类优质创新资源,积极构建“科技型企业-省级民营科技企业-高新技术培育入库企业-国家级高新技术企业”培育梯队,采取“评价画像”、“个性施教”和“强化补短”等针对性措施,提升企业创新能力,建立全市亿元以上科技型企业联系人制度,实行动态管理、跟踪指导,加快推动高新技术企业量质并举,确保高新技术企业净增保持南通第一方阵。(责任单位:科创办、税务局、财政局、各镇<区、街道>)

3.强化科创项目引育。高质量开展季度科创项目招商活动。充分发挥好已建科技孵化器和工业综合体作用,努力招引一批科技含量高、市场前景好的科技型项目。加强科创办、商务局、发改委、人才办、行政审批局、市场监督管理局、各镇区等单位之间的横向联系,突出服务前置,从项目落户起就介入开展科技金融、研发投入、专利申请、高企申报等科技服务,打好科创项目招引翻身仗,力争进入南通第一方阵。(责任单位:科创办、商务局、人才办、发改委、行政审批局、市场监管局、各镇<区、街道>)

(四)实施关键技术攻坚工程,提升产业竞争优势。

1.鼓励企业加大研发投入。强化企业创新主体地位和主导作用,全面落实国家企业研发费用税前加计扣除相关政策,切实降低企业研发成本,促进企业持续创新。通过政策引导鼓励企业加大研发投入,努力实现规模以上工业企业研发投入全覆盖,不断提升全市研发投入比重,确保全社会研发投入占GDP比重提升0.4个百分点以上,力争达到南通中上游水平。(责任单位:科创办、税务局、财政局、各镇<区、街道>)

2.推进关键核心技术攻关。面向六大优势产业链,坚持需求导向,发挥科技镇长团、高校成果转移中心和专业技术经纪人桥梁纽带作用,引导支持企业与高校院所开展产学研合作,打通科技成果转化通道,确保全年新增产学研合作项目数位居南通前列。鼓励企业参加省、市“揭榜挂帅”项目,瞄准产业技术高端环节和关键节点,重点突破 “卡脖子”关键技术,加快形成一批原创性和标志性技术成果,全年争取南通市级以上资金类科技计划项目不少于20项。(责任单位:科创办、科技镇长团、各镇<区、街道>)

3.推动产业链协同创新。支持高新区重点聚焦光电及第三代半导体产业、开发区聚焦氢能及汽车零部件产业、工业园区聚焦新型电力装备及生命健康产业、长江镇聚焦新材料产业全面梳理产业前沿领域和关键节点上的创新需求,按照企业牵头、多元参与、专业分工、高效协同原则,组建产业创新联合体,联合开展产业技术攻关,形成由市场选择产业技术路线、研发资金配置方向和研发主体的创新项目实施机制。(责任单位:科创办、发改委、各镇<区、街道>)

4.强化知识产权创造应用。增强企业知识产权意识,开展“知识产权消零”行动,引导企业加大专利申请、商标注册力度,提高知识产权产出水平,确保每万人高价值发明专利数达10件以上。强化政策引导,大力培育知识产权密集型企业,加快形成拥有核心技术优势的知识产权大户企业,力争全年拥有知识产权示范优势企业30家以上、知识产权密集型企业40家以上。推进高新技术企业知识产权管理标准化,确保高企贯标备案率90%以上。深入开展“铁拳”“雷霆”等知识产权专项行动,加大知识产权执法维权力度。(责任单位:市场监督管理局、各镇<区、街道>)

(五)实施创新人才引育工程,充分激发创新活力。

1.加快高层次人才引进。积极拓展引才新模式,着力引进集聚一批产业紧缺的国际一流战略科技人才、高端领军人才、高水平创新团队和项目。抢抓重点城市人才资源外溢机遇,用好在外乡贤人才资源,发挥科技镇长团作用,强化与高校、科研院所联系合作,广泛引进各类人才智力资源。常态化开展“才聚雉水、智汇皋地”产才融合系列活动、重点城市招才引智实训活动,依托平台机构、社会组织等设立海内外人才工作站,持续拓宽引才渠道,全年引进高层次创新创业人才项目30个以上。(责任单位:人才办、财政局、教育局、卫健委、人社局、住建局、城发集团、各镇<区、街道>)

2.实施企业家培育计划。大力弘扬“张謇精神”,加快培育企业家领军人才,选树一批“如商”领军人物和“科技强企人物”,充分发挥“头雁效应”,吸引如皋籍企业家回乡投资创业。探索实施中生代企业家“磐石”工程、新生代企业家“雏凤”工程、开展企业高级经营管理人才素质提升行动,面向企业家开展多层次、多渠道、全方位定向培训,打造能力突出、特色鲜明的企业管理人才队伍。加强对优秀企业家的思想引领和政治吸纳,培养一批政治坚定、开拓进取、创新发展、道德高尚、具有国际视野的现代企业家。(责任单位:人才办、发改委、科技局、人社局、各镇<区、街道>)

3.提升激励服务水平。持续完善人才政策实施办法和操作办法,鼓励各镇(区、街道)制定出台针对性人才政策,形成全方位、一体化的人才政策体系,加大对顶尖人才、重点项目的保障扶持力度。健全人才金融扶持体系,引导政府基金支持人才企业,鼓励发展“人才投”“人才贷”等金融产品,完善贷款担保补贴、融资风险分摊机制,推进金融、科技和人才的深度融合。设立 “一站式”服务平台,推行高层次人才“一卡通”服务,健全市领导联系服务专家制度。实施人才安居工程,高标准建设青年人才公寓国际社区,提供多层次的人才安居保障。(责任单位:人才办、财政局、教育局、卫健委、人社局、住建局、地方金融监管局、城发集团、各镇<区、街道>)

(六)实施开放创新共赢工程,提升协同创新能力。

1.全面融入沿江科创带建设。全面对接南通沿江科创带建设规划,发挥好如皋高新区战略支点作用,深入推动“六个一”建设,鼓励跨区配置资源,协调联动,聚焦一批重大科技创新工程和产业创新项目,全面深化科技协同创新、技术转移链接、产业配套合作,使产业链和创新链融入沿江科创带,实现深度发展,确保高新区南通沿江科创带建设保持第一方阵。(责任单位:高新区、科创办、发改委、地方金融监管局、市场监管局、财政局)

2.深度参与长三角一体化发展。积极投身长三角区域一体化发展战略,重点从产业发展、科技创新等方面加强同长三角区域城市交互与协调。积极参与长三角氢走廊建设,推动氢能源汽车产业快速发展。支持企业在创新要素活跃、高端人才集中的地区研发转化,到具备制造和成本优势的如皋落地发展。支持高校、新型研发机构、科研院所、企业等创新主体,与长三角区域内的创新主体建立产学研合作联盟,积极打造上海交大、上海大学、上海理工、上海应用、上海海洋等科技成果转化平台,加快成果转移转化。(责任单位:发改委、科创办、商务局、各主功能区)

3.积极对接全球创新网络。主动承接国际技术外溢和产业转移,拓展力星钢球与德国、秦烯新材料与美国等创新大国的合作深度与广度,加强卓远半导体与乌克兰、爱可普与挪威等关键创新小国合作与交流。深入推进“一带一路”发展倡议,加快与的科技合作,推动如高高压在俄罗斯共建极寒地区断路器示范基地,支持思源赫兹在中亚地区、恒康数控、维尔斯机械在东盟地区开展关键产品技术输出和智能生产线推广。推动龙头企业设立离岸研发中心,引导梦百合等在欧洲设立研发中心,柔性引进全球高端人才,面向全球配置创新资源。(责任单位:科创办、发改委、商务局、各主功能区)

四、保障措施

(一)深化体制改革。持续优化科创委运作机制,统筹推进全市科技创新体系建设,建立双月例会制度,重点谋划科技发展指标和创新能力建设,不断提升全市创新发展整体效能。强化镇区创新管理服务力量,推动组建镇区科技人才局,明确专人专岗负责科技创新工作。加强科技与发改、财政、税务、市场监管等部门协同配合,形成推进科技创新的强大合力。

(二)加强政策引导。建立财政资金投入稳步增长机制,充分发挥财政资金的引导和放大效应。优化“科技创新二十三条”“人才二十二条”“园区保”等政策,重点围绕创新能力提升、平台载体建设、科技成果转化、科技金融扶持、知识产权保护、高端人才引育、科技创新服务等方面加大支持力度。鼓励各镇(区、街道)出台配套激励意见,放大市镇两级科技创新激励政策的叠加效应,形成全市上下一盘棋的政策引导机制。全面落实国家和省、市各项减税降费政策,切实降低企业运营成本。

(三)强化要素支撑。持续打造“如皋如意”营商环境品牌,深入推进“放管服”改革,大力实施“互联网+政务服务”,为市场主体增添活力。发挥如皋科创投集团作用,构建从技术研发、企业孵化到创新融资、产业扩张的全生命周期股权基金及科技金融支持体系。积极搭建银企多元合作平台,组织开展科技型企业专场银企对接活动;发挥产业科创引导基金作用,建立科技型企业融资担保机制,拓展合作银行,推进“苏科贷”“高企金融服务直通车”合作,突破“融资难、融资贵、融资慢”制约瓶颈。

(四)健全考核机制。将省创新型示范县市建设任务纳入各镇(区、街道)年度科技创新工作考核,常态化执行科技助理周例会、月度科技重点工作调度会、科创委双月例会制度,强化建设过程控制,确保各项重点任务高质高效推进到位。由市科创委协同市委大督查办强化监督检查,对未按工作计划履行职责或者工作不力的镇区、部门,责令整改并追究责任。定期邀请市人大、市政协对建设工作进行监督和视察,发挥人民群众和新闻舆论监督作用。

(五)营造浓烈氛围。建立健全推进创新型示范县市建设激励机制,评比表彰年度工作先进单位和个人。高质量举办好创新创业大赛,扩大“科技强企人物”评选等活动影响力,在全社会营造热爱科学、崇尚创新、宽容失败的浓厚氛围,为“科创皋地”建设强基赋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