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皋市市场监督管理局
如皋市市场监督管理局2024年法治政府建设工作报告
来源: 如皋市市场监督管理局 发布时间:2025-03-27 16:00 累计次数: 字体:[ ]

在2024年的工作开展中,如皋市市场监督管理局在市委、市政府的正确指导下,始终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行动指南,紧密贴合法治政府建设的工作目标,全面履行市场监管的监管职责。现将工作开展情况汇报如下:

一、2024年推进法治政府建设的主要举措和成效

(一)加强组织领导,严抓法治建设制度落实

1.法治建设纳入年度考核重点。始终坚持将法治建设与业务工作紧密结合,做到同步研究、同步部署、同步推进,并制定《2024年基层分局依法行政工作考核细则》。该细则涵盖规范行政执法、加强行政执法监督、推进免罚轻罚工作、深化法治宣传教育等方面,显著提升考核权重,进一步细化考核标准,明确量化考核指标,确保通过严格的考核机制,推动法治政府建设工作取得实质性进展。

2.严格执行科学民主依法决策。严格遵循法定权限、规则、程序行使权力、履行职责,确保决策制度科学、程序正当、过程公开、责任明确。坚持重大事项决策、重要干部任免、重要项目安排、大额资金的使用,必须由领导班子集体深入研究、共同商议作出决定。强化法制机构建设,全面落实公职律师管理制度,每年均择优聘请法律顾问,凡重大决策均充分征询法制机构、公职律师和法律顾问意见建议,充分发挥法制机构和法律顾问在重大决策中的作用,切实提高决策质量和水平。

3.全面落实行政执法三项制度。准确梳理执法事项清单,实时更新执法人员资质并依托省政务服务平台及政府官方网站向社会公布;全面推广行政执法标准化文本,着重对现场执法、采取行政强制措施等关键环节实行音像记录,加强行政权力透明运行的网络全程监督;配优配足法制审核人员,健全案件初审和集体审议机制,持续加强对重大行政执法决策的法制审核力。

4.自觉遵行规范性文件审查备案制度。深入开展规范性文件清理,目前保留的2件行政规范性文件,及时上传如皋市市域治理现代化指挥平台。起草实施的行政规范性文件共计3件,均已报市政府备案并向社会公布,规范性文件审查率、备案率、合法率达100%。认真参与上级机关规范性文件制定,在收到征求意见稿后,及时反馈意见建议。

(二)深化法治意识,全力构建法治化营商环境

1.用好赋能“工具箱”,激发主体活力。一是标准引领助企。全国钢标委盘条与钢丝分委会、中国机械工业食品机械标委会、全国锅炉压力容器标准化技术委员会、全国机械安全标委会安全防护装置分委会在如召开交流研讨会。全市企业主导或参与制定国际、国家、行业标准20项,《打造县域标准化工作“如皋模式”》列入南通市场监管系统复制推广清单。二是质量发展强企。申报南通市市长质量奖1家、江苏省质量信用AA级以上企业6家、江苏精品5家。143家企业发放苏质贷9.46亿元。举办第二届首席质量官职业技能竞赛,新增首席质量官40人,新增质量管理体系认证、服务认证获证组织340家、证书344张。三是知识产权惠企。签订知识产权协同保护四方战略合作协议,“检护雉慧知识产权工作站”“如皋市公安局驻如皋知识产权保护中心联勤工作站”成功揭牌。市知识产权保护中心获批2024年江苏省知识产权信息公共服务网点。成功办结的专利无效宣告审理为国家知识产权局专利局复审和无效审理部在南通巡回审理的首个。四是产业扶持利企。开展“旗舰领航”行动,10家企业签订共建协议、21家企业“一企一策”制定高质量发展“导航报告”。开展质量、标准、计量“一对一”定制培训专项服务,小微企业质量管理体系认证提升行动,覆盖企业132家。江苏省预制菜产品质量监督检验中心通过现场验收。

2.坚持包容审慎监管,引领企业合规经营。在行使行政处罚裁量权时,严格落实首违不罚、免罚、减轻、从轻、不予强制措施的“五张清单”。2024年,对956家经营主体实施了免罚或轻罚措施。完成信用修复事前事中“打铃提醒”1292家,信用“云修复”346条。着力构建市场主体容错纠错的科学机制,广泛运用说服教育、劝导示范、警示告诫、指导约谈等手段,力求在执法中实现宽严相济、法理相融,确保执法既有力度又有温度,努力打造一个更加公平、公正、透明、可预期的法治化营商环境,为企业的健康发展提供坚实保障。

3.聚焦民生领域,推进法治惠民。一是“铁拳”出击惩违纠偏。围绕“护民生”,聚焦“保安全”“反欺诈”,确定13类查处重点。推行区域案件协调办、重大案件挂牌办、涉刑案件联合办等方式,查处民生领域案件285件。联动市检察院、通州湾检察院,探索建立反不正当竞争行刑反向衔接机制。二是民生实事落地见效。召开全市加油机计量监管工作会议,98家加油站356台加油机安装监管铅封2652个。免费强检计量器具32826台件,2039台电子计价秤纳入“一秤一码”智慧监管。有序推进外商投资企业过渡期调整工作,确保主体“全知晓、都会办”。三是市场秩序稳中向好。综合运用日常监管、重点跟踪等手段,推进校外培训、重点民生领域广告专项整治,监测传统媒体广告3.8万余条。聚焦自建网站、天猫、淘宝、京东、微信、微博等平台,检测各类线上主体758家次,商品线索5550批次。四是消费权益有力维护。举办“3·15国际消费者权益日”主题活动,推动全市965家线下实体店参与无理由退货承诺。受理投诉举报11743件、办结11321件,为消费者挽回经济损失275.48万元。

(三)加强法治监督,筑牢法治市场监管根基

1.规范应对行政复议、行政诉讼答复。将复议诉讼应对能力建设作为法制工作重点,理顺应诉机制,明确承办机构和法制机构责任。2024年,依法答复行政复议案件105件,应对行政诉讼案件3起。行政机关负责人均能积极出庭应诉,主动接受司法监督。对于行政诉讼案件的判决,均在法律规定的期限内完成了催告和申请强制执行工作,确保法院的生效判决得到及时、全面的执行。

2.深入推进政府信息公开工作。认真贯彻落实《中华人民共和国政府信息公开条例》,按照《如皋市政务公开工作要点》的要求,坚持依法、公开、及时、便民的原则,进一步深化政务公开,切实做到领导重视、责任明确、机制健全和公开主动。2024年共收到政府信息公开申请26件,均依法按时答复。

3.做实法治宣传推广。积极贯彻“谁执法谁普法”的责任制度。深化推进以消费维权为主题的年度宣传活动,依托形式多样的主题活动,营造全社会对消费者权益保护工作的广泛关注和支持的良好氛围。面向各类市场主体、广大消费者,以“4·26知识产权保护日”、“食品安全宣传周”、“5·20计量日”等为契机,开展法制宣传和培训。利用新媒体平台能够更广泛第传播我局的执法活动、法律依据以及案例分析。“如皋市监工委”微信公众号现有粉丝数1.3万人,今年发布340篇文章。

二、主要负责人履行推进法治建设第一责任人职责情况

(一)充分发挥党组领导核心的关键作用

严格履行推进法治建设第一责任人的职责,充分发挥党组在法治建设中的领导核心作用,定期听取法治建设工作汇报,及时研究解决有关重大问题,将法治建设纳入工作计划,坚持把法治建设与业务工作同研究、同部署、同落实,将法治建设工作纳入年度重点工作考核。以学习习近平法治思想为契机,督促领导班子成员严格依法办事,全年无一起领导干部违规干预执法活动、插手具体案件处理的情形发生。

(二)全面落实领导班子集体学习法律制度

通过党组中心组学习、党支部学习、“学习强国”等多种途径,深入扎实地开展理论学习,不断提升党员干部的政治素养和理论水平。充分发挥党组中心组学习的主阵地作用,精心制定党组中心组学习计划,并一丝不苟地严格执行,确保学习活动取得实效。同时,坚持理论联系实际,将学习成果转化为推动工作的强大动力,不断开创工作新局面。

(三)着力提升依法行政能力水平

持续推进人才提升工程,采取“分局推荐、局党委综合考评”方式选出跟班培训人员,培养法制审核和执法办案骨干力量。在南通市“青苗杯”基层综合行政执法岗位执法能力竞赛中,本局执法队作为南通市场监管系统唯一代表队入围团体决赛,并荣获团体二等奖。在第五届全省市监管系统法律知识竞赛,本局两人入选南通代表队荣获团体三等奖,一人被省局表彰为基层法治建设成绩突出个人。

三、2024年推进法治政府建设存在的不足和原因

2024年度,我局法治建设取得一定成效,但亦存在不足之处。一是基层法治基础不扎实、能力不适应,监管队伍的业务水平和综合素质有待提升,市场监管领域难以做到全覆盖、无盲区。二是在持续优化营商环境、精准化柔性执法、市场主体纠纷解决等机制等方面创新实招不多,运用法治思维和手段解决问题的意识和能力还不够强。三是执法人员在法制知识学习方面不全面,重实体轻程序、法律文书制作不规范现象仍然存在。

四、2025年推进法治政府建设的主要安排

2025年,市市场监管局将进一步发挥职能作用,推动市场监管体制机制不断完善、执法效能不断提升、工作作风不断转变,为扎实稳健推动中国式现代化如皋新实践作出新的更大贡献。

一是聚焦创新抓升级,推进产业转型国际化。发挥标准引领作用,助力六大产业链提质强链,力争推动企业主导或参加制定国家、行业、地方标准不少于18项。推进在建标准化试点建设,推动地理标志保护产品申报进程,强化品牌产品宣传推介。调研发掘企业优势技术方案和创新点,助推知识产权精准布局。指导小微企业建立完善质量管理体系,目标新增获证组织50家。以省质检中心为主体,加大预制菜检测资质扩项,涵盖原材料、生产过程、成品全产业链。

二是聚焦安全抓发展,推进底线红线责任化。强化食品安全数据分析应用,推动“互联网+明厨亮灶”工程提质扩容。与卫健、医保、公安等协作联动,强化对疫苗、麻醉药品、精神药品、毒性药品等重点品种,月子中心、医疗美机构、民营医院等重点领域的监管衔接。完善特种设备使用单位安全总监、安全员教育培训机制,加大对作业人员实操情况检查力度,强化安全隐患排查治理、人员安全素养提高。开展电动自行车及配件(含电动自行车用锂离子电池)、 “灶管阀”等质量安全专项整治,推动落实产品质量安全主体责任“两个规定”。

三是聚焦效能抓落实,推进治理能力现代化。持续扩大“双随机、一公开”监管跨部门、跨层级的范围和频次,不断提升综合监管效能。推动建立、完善经营主体守信激励和失信惩戒信息联动共享机制,持续优化信用修复机制。立足“三位一体”监测体系,优化网络交易监测模式、拓宽广告内容监管覆盖。完善公平竞争审查制度,鼓励制定行业性公平竞争审查规则。强化市场秩序治理,聚焦社会关注度较高、投诉举报集中的问题,以“小切口”执法防范化解风险,营造安全放心的消费环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