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皋生态环境局
2021年如皋市生态环境状况公报
来源: 南通市如皋生态环境局 发布时间:2022-06-01 10:28 累计次数: 字体:[ ]

2021年如皋市生态环境状况公报

一、综述

2021年,全市认真贯彻中央、省、市生态文明建设和环境保护新要求,坚持以改善环境质量为核心,深入打好污染防治攻坚战、持久战。全年地表水市考以上断面优Ⅲ类比例持续保持100%;PM2.5均值浓度31.52微克/立方米,同比下降9.8%,优良天数比例为85.5%,同比上升1.1个百分点;土壤环境质量总体稳定。全市未发生重特大环境污染事故及环境事件。

二、环境质量

(一)水环境

1.饮用水源水

2021,市集中式水源地如皋鹏鹞水厂和如皋市长青沙水库应急水源地水质达到或优于Ⅲ类标准,监测结果均达标,满足饮用水源地水质要求。

2.地表水

2021年,全市共设勇敢大桥、碾砣港闸、向阳桥、新334省道桥、新南新线桥、夏堡北大桥、曙光电灌站、焦港桥、引河大桥、环西大桥、新204公路桥、四新桥、长庄大桥、拉马河桥、永平闸15个国、省、市控考核断面。Ⅰ~Ⅲ类水质断面占100%

3.地下水

2021年,岛香食品地下水测井质量综合指标类别为Ⅳ类,皋鑫电子地下水测井质量综合指标类别为Ⅲ类。

(二)空气环境

1.城市空气

2021年全市环境空气中二氧化硫、二氧化氮、一氧化碳、臭氧、颗粒物(PM10)、颗粒物(PM2.5)指标年均值分别为9.9微克/立方米、22.7微克/立方米、0.8毫克/立方米、104.4微克/立方米、53.5微克/立方米和31.5微克/立方米,2021年空气质量优良天数312天,优良率85.5%。

2.酸雨

2021市降水总体呈弱酸性,降水PH均值为6.93,酸雨频率为0%。

(三)声环境

1.区域环境噪声

2021年市区区域声环境质量昼间平均等效声级值为54.1分贝,总体水平等级为二级(较好)。

2.道路交通噪声

2021年全市道路交通噪声昼间加权平均等效声级值为65.9分贝,强度等级为一级(好)。

3.功能区噪声

2021年,如皋市各功能区昼、夜间声环境质量均符合相应功能区要求。

(四)固体废物

2021年,危险废物年初全市库存2282吨,全年产生量88355吨,依法转移88231吨,年末贮存2406吨。

三、环境管理

1.扎实开展大气污染攻坚。2021年,继续开展扬尘治理专项督查,严格落实建筑工地扬尘“十条规矩”。制定环境空气质量管控提升方案,围绕扬尘、工业废气、餐饮油烟、烟花爆竹等重点领域,开展分类整治。完成350台锅炉提标改造或“回头看”、20家汽修企业源头替代和4个加油站三次油气回收改造。完成主城区餐饮油烟集中整治、化工园区和九华镇企业集群整治。

2.大力推进水环境整治推进控源截污,坚持点面结合,以重点河道考核断面整治为抓手,推进畜禽养殖污染治理和村庄生活污水收集治理,着力建设污水收集管网,不断提高污水收集率和处理率。制定全市水环境提升联动方案,对188个断面管控点位推行清单式责任管控。开展汛期水质提升专项行动,加强河道水质溯源分析。对河道考核断面水定期实施监测,落实断面水质生态补偿政策。强化执法,严肃查处一批雨污管网私搭乱接、污水乱排直排等行为,推进全市水质质量提升。

3.稳步推进土壤固废整治推动重点地块土壤污染状况调查;督促64家重点监管单位实施隐患排查、自行监测。开展危废安全专项整治和危废处置企业危化品使用专项治理,完成201家企业危废仓库分类处置工作,帮助处理99家企业在线监控设备产生废液处理难题。

4.切实提升环境执法水平组织参加南通市生态环境执法监测技能竞赛,获得执法技能竞赛优秀组织奖,执法四局被评为表现突出集体,监测站获评监测技能竞赛表现突出集体,3名同志分别被评为执法、监测技能竞赛表现突出个人。开展常态化夜查、突击检查、交叉检查、专项行动全年累计开展40多专项执法行动下达行政处罚决定书286份,罚款金额1080万元,运用四个配套办法办案37件,与公安机关联合开展7次打击环境违法犯罪活动,向公安机关移送涉嫌污染环境犯罪案3件,移送行政拘留3件,对不履行处罚决定的18家企业申请法院强制执行,有效震慑了一批环境违法行为。

5.靠前服务助力绿色发展。主动靠前服务项目,参加重大项目联合预审,及时掌握项目审批要求以及总量需求,先后完成130余家企业的污染物总量平衡工作,协调8家企业完成排污权交易。推进排污许可证管理工作,在南通各县市中率先开启排污许可证技术复核工作,完成100家企业复核。践行绿色发展理念,摒弃损害生态环境的发展模式,实施生态环境损害赔偿案件38起。

6.化解生态环境突出问题。坚持“四步工作法”办理环境信访,全面落实信访办理责任。全年各级环境信访总量同比下降6.5%。强化应急管理能力建设,完成136家企业应急预案备案管理,推进危险废物、污染治理设施及核与辐射专项整治;构建生态环境部门和应急管理部门联防联控机制,生态环境应急处置能力得到加强。

7.强化生态环境宣传力度。加强与新闻媒体合作,放大世界环境日、世界地球日、生物多样性日成效,大力宣传全市环境文明建设成果。开展7次公众看环保活动,带领公众走进污水处理厂、绿色科普基地,促进公众进一步参与、支持生态环境保护。参与市生态环境政风行风热线,详细解答群众关心关注的环境热点问题。推进环保法律法规普法工作,积极营造污染攻坚的法治氛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