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月13日,财政部网站披露《关于公布2024年一般国债、超长期特别国债发行有关安排的通知》,明确今年超长期特别国债将在5月17日(周五)开始首发,期限为30年,付息方式为按半年付息。
根据发行安排,国债发行期限分别为20年、30年和50年,发行次数分别为7次、12次和3次,目前尚未公开每次的发行金额,但均为按半年付息,2024年超长期特别国债发行时间为5月中旬至11月中旬。
根据今年中央和地方预算报告,1万亿元超长期特别国债纳入中央政府性基金预算,不计入赤字。
4月18日,国家发展改革委副主任刘苏社在国新办发布会上透露,今年超长期特别国债将重点聚焦加快实现高水平科技自立自强、推进城乡融合发展、促进区域协调发展、提升粮食和能源资源安全保障能力、推动人口高质量发展、全面推进美丽中国建设等方面的重点任务。
中国人民大学财政金融学院副院长马光荣日前表示,做好特别国债发行、使用和管理工作需要加强货币政策与财政政策的协调配合;统筹用好各类资金,发挥好政府投资的“挤入效应”;强化项目和资金监管,实施好全过程预算绩效管理等。
他指出,在此次特别国债的带动下,今年政府举债规模进一步扩大,需要人民银行创造良好的流动性环境,既要保障政府债券顺利发行,提供相对平稳的融资利率,又要缓冲政府债券发行对资金面的短期冲击,避免对银行体系稳健运行和民间投资产生“挤出效应”,确保实现国债发行对货币流动性的中性目标。此前人民银行在2023年四季度货币政策执行报告中明确提及“搭配运用多种货币政策工具,保障政府债券顺利发行”。今年政府工作报告提出,稳健的货币政策要灵活适度、精准有效,保持流动性合理充裕,均对货币政策与财政政策协调配合指明了方向。
“要做好超长期特别国债发行过程中的市场流动性管理。”中国银行研究院研究员叶银丹指出,一是在发行前与市场进行充分沟通,了解市场的承受能力和预期需求,根据市场反馈调整发行计划,避免过度冲击市场流动性。同时,及时公布相关信息,包括发行计划、利率水平等,以提高透明度和预测性,从而帮助投资者更好地规划投资策略,减少不确定性带来的冲击。
二是通过分散发行时间来减轻对市场流动性冲击,避免集中在短时间内大规模发行超长期特别国债。若短期内发行规模较大,需加强货币政策的协调配合,通过降准、公开市场操作等方式来保持市场流动性合理充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