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皋市发改委深入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在民营经济座谈会上的重要讲话精神和“六保六稳”工作任务,认真落实全市民营经济发展大会暨第三届通商大会精神,始终将发展民营经济作为富民强市的重要抓手,通过加强政策扶持,强化精准服务,优化营商环境,助推全市民营企业健康快速发展。
一、加强政策扶持引导,提升民营经济发展质态。抓好政策落实。不折不扣落实好国家关于减税降费的各项政策,
进一步清理规范涉企收费,继续更新完善并动态公布行政事业性收费(含涉企收费)目录和政府定价管理经营服务性收费目录清单、行政许可中介服务及收费项目清单,完善收费公示、收费报告、收费巡访及收费评估等制度。对现有各层级惠企激励政策进行梳理,完善企业家参与政策制定机制,强化财政激励的针对性和导向性。加强政策宣传。加大国家、省市各类惠企政策的宣传解读,常态化开展“减税降费”政策宣讲活动,通过多种形式和渠道,组织涉企服务部门为企业及时提供政策咨询和现场指导,提高政策知晓度和扩大政策覆盖面,让符合条件的企业应享尽享政策红利,用强有力的政策落实和惠企红利助力民营经济稳步发展。强化政策配套。会同税务、科技、人社、商务等职能部门,围绕企业关注的难点、痛点、堵点,如提案中提及外贸企业出口问题,优化完善《关于支持企业发展稳外贸提质效若干政策意见》等政策,有针对性的对外贸企业进行政策扶持。2020年,对全市外贸企业共兑现外贸奖补资金626.47万元,2021年,确保对外贸企业用足用好政策。加大对荣威塑胶、日达制作等重点外贸企业调研走访,强化对外贸企业的支持力度,设立200万元规模的出口信保统保平台,对符合条件企业的基本保费给予补助,全力打通政策落地“最后一公里”。
二、强化高效精准服务,增强民营经济发展后劲。加强人才招引。针对提案提出的人才引进、培育需求,会同市人才办、人社局、教育局等部门联动响应,优化完善《“创新如皋”三年行动计划(2021—2023年)》等政策,积极落实各类招才引才优惠政策,打造优质人才环境。积极开展多种形式的招聘服务,利用如皋发布、如皋“就业直通车”微信公众号及如皋电视台、汽车广播等形式宣传企业招聘信息,加强供需信息发布,保障企业用工。深化校企合作。积极落实国家、省市《关于深化产教融合的若干意见》,大力推动我市企业与各类职业院校开展校企合作,建立校企合作、产教融合的人才培养长效机制,鼓励采用短期培训、订单招生、新型学徒制等多种模式,为企业输送一批实用型创业创新人才和专业技术人员,有力缓解企业用工难题,用实践为职业教育改革指明路径,实现校企共建共赢。狠抓项目建设。秉持“项目为王、质效为先”理念,持之以恒大抓项目、抓大项目,为民营经济发展提供硬核支撑。坚持实行四套班子领导挂钩联系亿元以上重大产业项目,全面实施项目化、清单式、责任制管理,落实部门镇区专人对口项目帮办制度,及时了解企业需求,全程提供全方位、保姆式、精细化的一流服务,切实保证重特大项目建设零障碍。
三、打造一流营商环境,夯实民营经济发展基础。构筑产业集聚环境。深入实施“产业强链”行动计划,建立“八个一”工作推进机制,聚焦13个先进制造业集群,结合我市产业发展实际,着力打造“3232”现代产业体系。突出以产业链发展带动产业链中各类企业提质增效,加强产业链供需对接,优化产业配套半径,建立产业链中企业配套产品清单,帮助企业对接更广阔市场。加快完善商贸物流流通体系,积极培育9890、1210等跨境电商新业态,如在如皋港保税物流中心(B型)重点培育1210进口商品备货模式跨境电商发展;在丁堰梦百合重点培育9890家居用品海外仓备货出口模式。优化创新发展环境。重点发挥科技部门的指导职能,加大科技政策供给,大力宣传“科技二十三”激励政策,坚定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加强企业研发平台建设,建立“六位一体”的科技人才服务体系,抓住制度变革、自主研发、人才聚集等关键,集中发力突破,让科技创新成为民营经济高质量发展的强大引擎。打造亲清政商环境。深化市领导挂钩服务重点企业(项目)机制,持续开展“千人联千企”活动,充分发挥企业月度座谈会、企业家微信群等平台,保障与企业的无缝对接。实体化运转如皋市民营企业服务中心,与南通市民营企业服务中心和市内各镇(区)企业服务中心上下联动,形成全覆盖的民营企业服务网络,当好企业的“娘家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