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信息公开

《如皋市关于深化农村公共基础设施管护体制改革的实施方案》政策解读

来源: 发改委农经科 发布时间:2021-08-16 字体:[ ]

日前,如皋市发展改革委、财政局出台《如皋市关于深化农村公共基础设施管护体制改革的实施方案》(皋发改〔2021〕16号),现由市发改委为您解读。

一、《方案》出台背景

党中央、国务院高度重视农村公共基础设施管护工作,习近平总书记指出,要把公共基础设施建设的重点放在农村,推进城乡基础设施共建共享、互联互通,推动农村基础设施建设提挡升级,完善管护运行机制。李克强总理强调,要着力改善农村基础设施和公共服务,保护和调动亿万农民的积极性创造性,扎实推进农业农村现代化。2019年10月国家发展改革委、财政部印发 《关于深化农村公共基础设施管护体制改革的指导意见》。2020年省、市分别出台了《关于深化农村公共基础设施管护体制改革的实施方案》、《关于深化农村公共基础设施管护体制改革的实施办法》。

近年来,我市农村公共基础设施建设步伐不断加快,农村生产生活条件明显改善。但随着建后管护任务逐渐增加,农村公共基础设施管护不到位的问题日益显现,主要表现在管护主体不明、管护机制不活、管护标准不清、管护经费不足等方面。针对上述问题,市发展改革委、财政局会同有关部门和单位,在深入基层调研、开展专题研讨、多次召开座谈会征求各方面意见的基础上,起草了《如皋市关于深化农村公共基础设施管护体制改革的实施方案》(以下简称《方案》),经市政府常务会审议通过后,由市发展改革委、财政局联合印发实施。《方案》对改革创新农村公共基础设施管护机制进行了全面部署,有利于构建适应经济社会发展阶段、符合农业农村特点的农村公共基础设施管护体系,有利于全面提升农村公共基础设施管护水平和质量,切实增强广大农民群众的获得感、幸福感和安全感。

二、改革的主要目标

到2025年,政府主导、多方参与、市场运作的农村公共基础设施管护体制机制基本建立,管护主体和责任明晰,管护标准和规范健全,管护经费保障落实,管护水平和质量显著提升。到2030年,权责明确、主体多元、保障有力的长效管理机制基本健全,在全市实现公共基础设施城乡一体化管护。到2035年,全市农村各类公共基础设施管护机制建立健全并管护到位。

三、明晰农村公共基础设施管护责任

主体明确是落实管护责任的关键和前提。农村公共基础设施产权关系比较复杂,涉及主体多元,需要明晰权属关系,进行协同管理。目前,我市农村公共基础设施管护存在投资主体、管理主体、责任主体不明确甚至缺位的情况,缺乏部门协同管护的工作机制,管护工作极不稳定。为此,《方案》紧密结合具体实践,明确了地方政府、行业部门、运营主体、村级组织等4类管护主体,并逐一明确了各类主体的管护责任,要求地方政府承担农村公共基础设施管护的主导责任,各级行业主管部门对农村公共基础设施管护负有监管责任,运营企业要全面加强对所属农村公共基础设施的管护, 村级组织对所属公共基础设施承担管护监督责任。

四、完善相关管护配套制度

为推动农村基础设施管护长效运行,《方案》提出要完善相关管护配套制度。一是建立健全农村公共基础设施产权管理制度。按照明确主体、明晰权责、落实责任原则,科学推动各类农村公共基础设施确权登记颁证;二是建立设施建设与管护机制同步落实制度。相关行业主管部门和各镇(区、街道)在布局和建设农村公共基础设施时,要通盘考虑设施建设和运营维护;三是建立市场化专业化管护制度。市相关行业主管部门、乡镇(区、街道)要分别结合各自主管行业特点、地区实际研究制定完善鼓励社会资本和专业化企业有序参与农村公共基础设施管护的政策措施;四是完善使用者付费制度。逐步理顺农村公共基础设施产品、服务价格形成机制,充分考虑成本变化、农户承受能力、政府财政能力等因素,合理确定和调整价格水平,逐步实现城乡同网同质同价。

五、贯彻落实《方案》提出的保障措施

为了确保各项政策措施得到贯彻落实,《方案》提出了四个方面的保障措施。一是加快组织实施。各行业主管部门要抓紧制定实施方案,制定标准、优化规范,确定路线图和时间表,动态跟踪评估,开展业务指导,不断提高农村公共基础设施管护水平;二是加大资金保障力度。市财政局及相关行业主管部门、乡镇(区、街道)要依据管护责任、规模和标准,建立健全城乡一体化的公共财政预算支出制度,将应由政府承担的农村公共基础设施管护费用纳入财政预算,加快建立政府投入稳定增长机制;三是强化监督考核。市农业农村局要将农村公共基础设施管护情况纳入乡村振兴战略实绩考核,建立健全激励约束机制。市财政局要加强对农村公共基础设施管护资金绩效管理。市各行业主管部门、各镇(区、街道)要及时将建设管护主体和使用者履约情况纳入全市信用管理体系;四是开展宣传引导。市各行业主管部门、乡镇(区、街道)要在每个行政村开展政策解读和宣传,让广大农民了解和接受 “自己的家园自己建设自己管护”等道理,同时,充分发挥各类媒体作用,进一步加强宣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