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皋市发改委
关于如皋市2024年上半年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计划执行情况的报告
来源: 如皋市发展和改革委员会 发布时间:2024-08-26 08:48 累计次数: 字体:[ ]

关于如皋市2024年上半年国民经济

和社会发展计划执行情况的报告

——2024年8月2日在如皋市第十八届人大常委会第十九次会议上

如皋市发展和改革委员会

主任、各位副主任、各位委员:

我受市人民政府委托,向市人大常委会报告如皋市2024年上半年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计划执行情况,请予审议。

一、上半年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计划执行情况

今年以来,在市委市政府的坚强领导下,在市人大的监督指导下,全市上下认真贯彻落实中央、省市各项决策部署,牢牢把握高质量发展这个首要任务,培育发展新质生产力,坚持问题导向、目标导向、效果导向,统筹做好稳增长、促改革、调结构、惠民生、防风险、保稳定各项工作,凝心聚力、真抓实干,经济社会保持稳定发展。

(一)主要经济指标完成情况

对照年初确定的17个指标预期目标(详见附表),12个指标有半年数据。具体情况如下:

6个指标达到序时进度或符合预期。上半年,实现地区生产总值增速6%,高于省、南通0.2个百分点;实现一般公共预算收入42.24亿元,超序时2.8个百分点;规模工业增加值增长11.3%,高于年度预期1.3个百分点;实现进出口总额171.67亿元;完成高新技术企业预评审225家;新增城镇就业人口数7000人,超序时20个百分点。

6个指标与年初目标有差距。上半年,规模服务业重点行业营收增幅8.9%,低于年度预期1.1个百分点,但超过南通平均2.8个百分点,南通第2;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269.3亿元、增幅2%,低于年度预期4个百分点,但高于南通平均2.1个百分点,南通第2;规模以上工业开票销售768.8亿元,增幅8.6%、低于年度预期3.4个百分点;固定资产投资增幅-1.2%,低于年度预期9.2个百分点;实现外资到账8583万美元,完成年度目标28.6%、未达序时,同比下降25.4%、但高于南通平均16.9个百分点;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25000元、增长5.3%,低于经济增长速度0.7个百分点,但高于南通平均0.2个百分点。

(二)土地利用年度计划执行情况

2024年上级下达各类新增建设用地计划共1643亩,使用情况如下:一是新增建设用地计划指标1200亩,上半年已使用487.9亩,其中用于袁搬线建设工程(一期、二期)484.8亩、立新社区居家养老服务中心项目3.1亩。二是农村村民住宅新增建设用地计划343亩,上半年未使用。主要原因是新增建设用地计划使用需要配比相应的耕地占补平衡指标,目前我市库存耕地占补平衡指标余量不足,上半年主要使用城乡建设用地增减挂钩实施方案组卷报批。三是革命老区相对薄弱乡镇振兴发展支持计划100亩(用于江安镇),上半年未使用。主要原因是江安镇上半年报批地块一宗11.53亩,其余地块均未达组卷报批条件;同时该100亩用地计划使用也受限于耕地占补平衡指标不足,项目报批使用增减挂钩新增指标可以保证需求。

(三)主要工作开展情况

一是坚持稳字当头促转型,经济基础“显韧性”。上半年实现地区生产总值821.96亿元,增长6.0%。三次产业结构调整为 4.2:51.9:43.9,二产比重较同期提高了0.7个百分点。制造业向新发展。举办light先进光学制造产业大会,精细化工新材料产业集群获批省中小企业特色产业集群。六大优势产业链占规模工业比重86%,其中新型电力装备、汽车及零部件、高端成套设备及关键零部件、新材料等产业链两位数增长。规模工业产值增长12.1%、南通第2,工业用电增长24.3%、南通第1。新增规模工业企业38家,其中新增新开业工业企业13家。服务业提质增效。“七大品牌”在手支撑项目91个,新增规模服务业企业24家,规模服务业重点行业开票销售增长20.8%、营收增长8.9%、均位居南通第2。积极打造拾锦里休闲街区、“跟着中超游如皋”、“苏新消费·相约长寿皋地”等消费新场景新业态,发放汽车消费券、以旧换新消费券1600余张,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同比增长2%,新增限上批零住餐业企业86家。建筑房产业平稳发展。六建、江中2个银团即将合拢,完成建筑业总产值583.9亿元,同比增长11.6%。开展商品住宅“以旧换新”活动,推进“以人定房、以房定地”土地招商模式,化解房地产市场下行压力。农业现代化深入推进。夏粮播种面积70.78万亩。高标准农田建设任务完成78%。绿色优质农产品比重74.1%。建成高标准农田万亩示范方1个、千亩示范方5个。新增省级特色农业生产机械化示范基地2个。在建农业农村重大项目29个。新增2亿元以上企业2家、“头雁”家庭农场5家,实现规模农产品加工业营业收入97.98亿元、增速15.6%。

二是强化项目建设挖潜力,投资支撑“夯基础”。招商引资力度加大。开展各类招商活动151场次,市主要领导赴市外招商18次,新签约并注册5亿元以上内资项目32个、总投资202.5亿元,3000万美元以上外资项目5个、总投资2.7亿美元。紧扣生产性、生活性服务业重点,签约大梦想城项目,引进网易“如皋数字文化创新中心”等服务业项目8个。项目建设有序推进。新开工5亿元以上工业项目17个、竣工10个、转化达产10个,5亿元以下专精特新等高质量制造业项目6个,服务业项目6个,1000万以上工业技改项目100个。省市重大项目开工率分别为100%、77.8%。上半年通过预审项目中,高新技术企业投资项目占比超60%、高技术制造业和战略性新兴产业项目占比超80%。竣工项目平均建设周期14个月,同比缩短7个月,转化达产项目平均产出率140.4%,产出效益排名南通前列。要素保障有力有效。启用如皋市国土空间总体规划成果数据库,全省首批、南通首家。完成土地报批1373亩,供应产业用地1128亩。康瑞钛合金、斯堪尼亚动力总成、赛得利纤维3个重大项目取得省发改委节能批复。新增制造业贷款73.73亿元、南通第1,完成股权融资额1.4亿元。万达轴承在北交所成功上市,今年南通首家。

三是加快科技创新赋新能,集聚裂变“加速度”。创新主体扩量提质。招引科创项目132个。完成市外高企整体搬迁2家,获得南通市重点研发计划(关键核心技术攻关)项目立项4个。新增省智能制造示范工厂3家、省专精特新中小企业26家、创新型中小企业71家,完成120家企业“智改数转网联赋能”线上诊断,如高高压获国家科学技术进步二等奖。创新要素加速集聚。上半年科技金融贷款31.43亿元。新增5万元以上“产学研”合作项目100个。落户产才融合路演项目20个。全市外国高端人才来华工作数量较2023年底净增66人,增幅88%,南通第1。创新载体持续壮大。成立华理—如皋(上海)合成生物概念验证中心,飞地孵化器达到5家,上半年新入驻项目24个、累计104个。总投资20亿元的霖鼎光学如皋产业基地建成投产,开发区通过省知识产权建设示范园区认定。全市高新技术产业产值增幅6.3%,占规模工业产值比重57.15%、技术合同输出成交额增长16.75%,规上工业企业研发支出占比2.96%。

四是加快改革开放育新能,发展环境“迸活力”。重点改革纵深推进。扎实推进国企改革深化提升行动,推动国企全面参与4大专业化园区建设,市科创投集团成为南通首家、省首批产业类AA+评级集团主体。劣势企业清理实现四级企业全面清零。上半年,国有企业市场化收入10.43亿元,同比增长18.39%。开放融合有序拓展。实现外资到账8583万美元,完成外贸进出口额171.67亿元、增长9.8%,梦百合获评省本土跨国先行企业。新注册签约来自长三角项目19个,新增与长三角核心城市合作科技创新平台2个、签约总部经济类项目20个。营商环境不断优化。深化“营商环境提升年”活动,持续推进国家信用示范区、“无证明城市”建设,入选2023年城市营商环境创新县(市),实现江苏、山东、河南三省六地文旅信用互认,“一站式”公益修复企业信用146家次,办理各类免证明事项5千余件。

五是致力城乡融合优生态,区域面貌“焕新颜”。城市建设补短强基。老旧小区改造有序推进,城镇达标区雨水排水改造工程加快实施。新增公共绿地面积3.4万平米,张靖皋长江大桥、北沿江高铁主体工程、沪陕高速公路如皋港东互通等重大交通工程有序推进,东如高速纳入省路网规划。城乡融合统筹推进。乡村振兴战略实绩考核综合排名省第一等次。“寿乡如西·红色摇篮”乡村振兴项目获批中央专项彩票公益金,南通唯一。全市村营收入增长5.2%。创成第四批“四好农村路”全国示范县、南通唯一,入选省级“乡村著名行动”先行区。完成管道燃气下乡管网铺设11公里,完成农村改厕超1.4万座,建设完善农田林网1.65万亩,整治提升道路102公里、河道120公里。生态环境持续改善。综合施策提升大气环境质量,主要污染物排放总量持续压降,优良天数比例80.2%、同比上升1.2个百分点。淮河流域排口整治完成率80%,15个市考以上断面优Ⅲ比例保持100%,饮用水源地水质稳定达Ⅲ类以上。土壤环境质量保持稳定,重点建设用地安全利用率100%,市镇两级主要污染物总量指标储备约4554吨。

六是积极抓好民生强保障,社会事业“暖民心”。社会保障水平全面提升。民生支出56.59亿元,占一般公共预算支出82.2%。基本养老保险按时足额社会化发放率100%。基本公共卫生服务标准提升至110元/人。“15分钟医保服务圈”实效化运行。实施65岁以上老年人体检18.66万人、妇幼“四免”筛查3.1万人次。发放各类低保特困保障资金6800余万元。开展各类招聘活动90多场,新建“家门口”就业服务站14个,新增城镇就业人口7000人。社会事业发展优质高效。“国家学前教育普及普惠县”通过省级验收,如皋初中新校区、安定小学分校区预计秋季投入使用,高考整体成绩保持高位,职教专业与支柱特色产业全覆盖。高级技工学校获得“江苏省五星级职业技能培训机构”。全面深化紧密型医共体建设,基层首诊率和县域内就诊率稳步上升。一级以上医疗机构实现DRG实际付费全覆盖。接受三级甲等中医医院省级预评审,建成省级优质护理院2家。新增省优质幼儿园1所,社区长者食堂9家,建成家庭养老床位600张。全国县域文旅融合综合竞争力30强,国家历史文化名城申报通过住建部和国家文物局专家评估。社会治理成果不断巩固。排查调处矛盾纠纷5412件,八类案件、性侵案件破案率100%,黑恶类案件破案率94.6%,未发生群众进京赴省群体性有影响事件。入选全国政法智能化建设创新案例2个。全市安全生产形势平稳可控。

总体上看,上半年全市上下紧紧围绕年初既定发展目标,凝心聚力,攻坚克难,经济社会稳定向好态势明显,发展质效不断提升。但同时也要清醒地看到,当前我市经济运行好转速度与周边县市还有差距,内生动力还不强,需求仍然不足,保持经济社会持续向好和转型升级发展仍需付出不懈努力。一是创新转型步伐还不快,优势产业的集聚度、新兴产业的辨识度、重特大项目的支撑度还不足,开工工业项目完成投资、实际使用外资等指标未达序时,创新能力亟待从量变走向质变,持续激活发展新质生产力的源头活水。二是有效需求不足、社会预期偏弱仍是经济运行的主要矛盾,受复杂严峻经济形势影响,市场主体投资意愿不是很强烈,尤其基础设施投资(-30.4%)、服务业投资(-20.4%)降幅明显;房地产市场仍处于深度调整期,还需统筹供给与需求、消费和投资,以强大内需夯实回升向好基础。三是工业下行压力加大。虽然上半年工业企业生产形势整体较好,但部分行业受供需失衡、价格下行影响,企业增产不增收、增收难增利,全市规模工业企业负增长面达33%。四是财政紧平衡状态仍将持续,土地出让收入存在较大不确定性,财政收支两端承压,矛盾日益突出。五是居民收入与经济增长速度还不匹配,优质公共服务供给还相对不足,对照“不断满足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现实要求,民生领域还存在不少短板,等等。以上这些问题,我们将在下半年工作中认真分析研究并加以解决。

二、下半年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的主要措施

下半年,全市上下将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全面贯彻党的二十大、二十届二中、三中全会精神和习近平总书记对江苏工作重要讲话精神,围绕“地区生产总值增速6%以上”的全年目标,坚持稳中求进、以进促稳、先立后破,全面深化改革,全力奋勇争先,统筹做好改革发展稳定各项工作,推动年度任务目标圆满实现,扎实稳健推进中国式现代化如皋新实践。重点做好以下五个方面工作:

一是集聚力量抓强基蓄能,巩固经济稳步向好态势。加固经济增长基础。强化政策兑现,深化走访服务,办好“企业服务月”系列活动,用好“惠企通”平台,帮助企业发展化解难题。确保全年新增50亿元企业1家、20亿元企业2家,新增规模工业、服务业企业分别不少于60家和40家,推动实现全年工业经济主要指标增幅10%以上、规模服务业营收增幅10%。持续释放消费潜力。贯穿全年开展系列促消费活动,深化一刻钟便民生活圈建设,持续深挖社会面消费潜能。推动生活性服务业向多样化和个性化升级,实施古城文化核心区提档升级工程,加大“赛事+旅游”“演出+旅游”等新业态培育力度。推动产业向新转型。出台我市大规模设备更新实施方案,力争全年创建“智改数转网联”标杆示范企业7家。新增国家级专精特新“小巨人”(单项冠军)企业4家以上,省级专精特新中小企业(第二批)10家以上,省级绿色工厂2家。

二是全力以赴抓项目建设,积蓄经济发展强劲动能。强力推进招商引资。全面梳理六大优势产业链“头部”企业和上下游配套,发挥斯堪尼亚、日达智造等龙头企业集聚效应,推动全年新签约并注册5亿元及以上内资项目51个(其中30亿元2个、50亿元1个),3000万美元及以上外资项目11个(其中1亿美元1个、3亿美元1个),实际利用外资3亿美元以上。加速推进项目建设。全力化解制约项目建设用地、用能、资金等重点难点问题,推动思源储能系统、森永高端设备、博鑫农产品冷链仓储等项目按期开工,力争全年新开工、竣工5亿元以上工业项目36、20个,新开工服务业项目15个、新引进服务业项目30个。全年完成工业企业1000万元以上技改项目超150个。“一企一专班”精准服务斯堪尼亚商用车及动力总成、皋鑫电子、颐高数字经济产业园、宏智危化品仓储一期工程等在建项目,加快形成更多投资量、实物量。持续提升园区能级。发挥主功能区带动作用,加快完善园区产业功能、科创功能和公共服务能力,提升园区承载能力。

三是蹄疾步稳抓改革开放,激发创新发展活力源泉。激发科技创新活力。加大科技招商力度,完善“众创空间—孵化器—加速器—产业园区”全链条孵化育成体系,鼓励思源赫兹创建国家企业技术分中心,跟踪霖鼎光学创建省双创团队,力争全年新增省企业技术(工程研究)中心5家。净增外国高端人才和专业人才40名以上。深化重点领域改革。全面开展国有资产清查利用专项行动。深化产业经济数据底座应用工作,在金融机构风险和授信、总部在外企业监测、空壳公司甄别等领域打造更多功能应用。扩大对外开放合作,协同推进“跨境电商+产业带”,全年外贸进出口额335亿元。持续优化营商环境。扎实推进“万事好通·如皋如意”3.0版落地落实,持续深化“放管服”改革,确保营商环境评价考核保持南通领先,政务诚信持续保持全省第一等次。

四是多措并举抓生态宜居,塑造城乡融合发展新面貌。改善城市宜居环境。继续实施老旧小区改造,有序推进水系畅通、龙游河慢行系统连通等工程建设,构建更富亲和力的公共空间、公共绿地系统。持续开展城市环境综合整治和微治理行动,更好解决出店经营、餐饮油烟、违章建筑、乱停乱放等突出问题。提升富民强村水平。加快推进农村宅基地改革试点。以中央专项彩票公益金支持欠发达革命老区乡村振兴示范区项目为契机,因地制宜发展富民产业,全年农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与经济增长保持同步。力争2024年全市所有村(社区)集体经济收入超过70万元。推动生态环境持续向好。强化PM2.5和臭氧浓度“双控双减”,确保空气质量省市领先。持续推进105个水污染防治工程项目发挥实效,确保市考以上断面水质稳定达到Ⅲ类。健全危废分级分类管理,推进化工园区“无废园区”实施,保障重点建设用地安全利用100%。

五是扎实有效抓民生福祉,提升社会治理能力水平。积极回应民生关切。改造提升不少于8个示范性社区助餐点,新建或改造1家社区长者驿家,改造提升13个示范性村级互助养老睦邻点。新增省市级普惠托育机构5家。落实家庭门诊共济保障制度,不断丰富“15分钟医保服务圈”内容。精准开展救助帮扶,扎实做好稳价保供,保障猪肉、蔬菜、粮食等重要民生商品稳定供应。着力优化公共服务。全力创建国家义务教育优质均衡发展县。持续推进历史文化名城申报工作,开展好第四次全国文物普查,打造省级“最美公共文化空间”,备战第十六届省“五星工程奖”。保障中超主场赛事,举办第三届城河皮划艇竞逐赛。加强社会治理效能。持续推进社会矛盾风险隐患大排查大起底大化解专项行动。严厉打击盗抢骗、黑恶拐等违法犯罪活动,持续压降电信网络诈骗案件发案数和案损数,维护人民群众合法权益。积极防范化解金融、能源等领域风险,坚决防范遏制较大以上生产安全事故,不断提高重大突发公共事件处置保障能力。

做好下半年经济和社会发展工作任务艰巨、责任重大,我们将在市委、市政府的领导下,在市人大及常委会的关心、监督下,解放思想、真抓实干,勇担新使命、砥砺再出发,为奋力谱写如皋现代化建设新篇章而努力奋斗!

附件

如皋市2024年上半年国民经济发展主要指标完成情况


序号

指 标

年度计划安排

上半年完成

预期效果

总量

增幅(%)

总量

增幅(%)

1

地区生产总值(亿元)

6

6

符合预期

2

一般公共预算收入(亿元)

80

3.89

42.21

3.90

符合预期

3

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亿元)

10

11.3

符合预期

4

规模服务业重点行业营收(亿元)

10

8.9

未达预期

5

规模以上工业开票销售(亿元)

12

8.6

未达预期

6

固定资产投资(亿元)

8

-1.2

未达预期

7

工业战略性新兴产业产值占比(%)

46

年度数据

8

高新技术企业净增数(家)

185

预评审225家

符合预期

9

全社会研发投入占GDP比重(%)

2.75

年度数据

10

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

6

2

未达预期

11

实际使用外资(亿美元)

3

8583万美元

未达预期

12

进出口总额(亿元)

335

171.67

符合预期

13

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元)

与经济增长同步

25000

5.3

未达预期

其中

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元)

与经济增长同步

31711

4.2

农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元)

16264

6.9

14

城镇新增就业人数(万人)

1

0.7

符合预期

15

常住人口城镇化率(%)

63.9

年度数据

16

万元GDP综合能耗水平(吨标煤)

完成上级下达任务

年度数据

17

主要污染物减排

完成上级下达任务

年度数据